第246章徐晃出兵

十一月初三,徐晃帶領所有部隊啓程前往皮氏縣。

這是他第一次獨立領軍出征,內心非常激動;且他追隨主公僅兩年時間,便從一郡吏成長爲一名太守,內心對高順充滿了感激之情;此前,對他這種良家子出身的人來說,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內心暗自決定,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負主公的重託和信任。

徐晃雖說是河東人,卻遠離黃河,對黃河水清並不熟悉;其他人,包括周飛、關羽等人亦是如此。

先期前往皮氏縣的的官兵回報,聲稱此時黃河已結冰,便於部隊通行,不用經龍門古渡過河,可直接從汾陰縣通過冰面過河。

徐晃大喜,這樣的話行程可縮短兩天,且更加安全、便捷;立即派出騎兵偵查,回報的結果與事實相符,於是徐晃立即派人將這一消息彙報給周飛,將汾陰縣作爲臨時物資供應點和過河地點。

此事給徐晃的觸動很大,作爲一名領軍將領,對當地氣候不瞭解,實在不該,以後務必杜絕此類事情的再次發生。

夏陽縣北30裡有龍門山,山下有龍門關,關下爲龍門渡,也叫禹門渡,乃秦晉交通要道。

初六軍隊到達汾陰縣,稍事休整後,於第二天一早,徐晃便命令軍隊過河。

此時已接近冬至季節,天氣非常寒冷;好在有主公的支持,烏桓騎兵全部身着羊皮襖,而漢人士兵則穿上了新式的棉襖、棉褲、棉鞋以及皮帽子,雖說顯得非常臃腫,不過卻極爲暖和,且重量比羊皮衣服輕很多,並不影響戰術動作的發揮。

黃河冰層很厚,徐晃卻不敢大意,先是派出一屯騎兵做試驗,果然無事,隨後大部隊分成左中右三路向對岸前進。

先是2曲騎兵從右路過河,另外兩曲從左路過河,他自帶剩餘騎兵從中路過河。

爲了確保安全,每路騎兵分成五列,間距和行距都很大,且放慢了速度,下馬緩步而行。

宋憲帶領步兵攜帶輜重殿後,輜重車輛的間距更大。

夏陽縣和汾陰縣隔河相望。

左右兩路騎兵很快過河,迅速包圍了夏陽城。

此時夏陽城並沒被羌胡佔領,官軍撤走後,當地大族組織家丁,招募城內青壯,推薦懂兵之人組織防禦。

見大漢官兵到來,城內之民衆奔走歡慶,守城之人忙開門迎接,並上報各大家族。

不過騎兵未得命令,沒有進城,在城外繼續警戒,等待徐晃的到來。

城內世家得知消息,大受鼓舞,他們早就得知消息,朝廷已任命新的上郡太守,很快將收復故土,他們的堅守終於有了好的回報,以後不用再提心吊膽的生活了,忙組織犒軍事宜。

很快,徐晃到來,各家族長和臨時守城軍官忙向前拜見。

“我等拜見太守!”

徐晃很隨意,笑道:“呵呵,諸位請起,你們堅守住了城池,保護大漢百姓不受劫掠,你們皆是大漢的功臣,本官初來乍到,以後還要依賴諸位相助。”

臨時軍官向前一步道:“太守,請官軍入駐城內軍營,不過閒置日久,需要一番修整。”

“哈哈,無妨。”

隨後,騎兵一曲進城警戒,並檢查軍營;一曲騎兵在城外警戒,接應步兵到來;檢查無誤後,剩餘騎兵率先進入軍營,開始修整房屋。

而徐晃則入住太守府,早已有家族派出家丁清掃乾淨了。

宋憲入住軍營,掌管城內事務。

徐晃對當地的情況非常滿意,夏陽城未失,使得他們在河西有了落腳點。忙派人把原守城軍官請來,他要了解當地情況。

“代理縣尉孫凱拜見太守!”

“孫縣尉請坐,毋須多禮,先說一下城內情況。”

孫縣尉說道:“是,太守。洛水以東諸縣皆落入羌胡之手,只是夏陽城高,且靠近河東郡,加上城內軍士誓死防守,羌胡未能攻克,不過城外卻被劫掠一空。現城內有正式守軍三千人,青壯一千五百人,還有老弱輔兵兩千人,年齡從十六至六十歲的男子皆被徵募;若是太守再晚來一月,城內糧食將耗盡,城內之民也將被迫東渡。”

“城外是何狀況?說的詳細一些。”

“是,太守。按照羌胡一貫的作風,他們會搶年輕婦女和壯男爲奴,或者強迫青壯從軍,老弱被殘殺,所有物資都會被劫掠一空,他們焚燬房屋,毀壞城池,然後撤離到安全區域放牧;沒能及時逃離之人皆遭不測,估計此刻城外已無人眼。”

“何處是安全區域?”

“太守,離黃河岸百里之外,便是羌胡認爲的安全區域。”

徐晃又問:“城內之人可有願意從軍者?”

孫凱堅定的回答道:“皆願從軍!”

徐晃見對方談話條理清晰,有意栽培,便說道:“說一下你本人的情況。”

“太守,凱乃當地人,早年曾從軍,官至屯長,後因左臂傷殘,返回家鄉,這次是城內鄉親信任凱,故被推舉爲臨時縣尉,請太守勿怪。”

徐晃內心很高興,有一位熟悉當地情況的人,他將省事不少,便說道:“好,汝守城有功,本官任命你繼續署理縣尉之職,享四百石薪俸。”

孫凱大喜,忙拜曰:“凱謝過太守!”

徐晃又安排道:“下午帶領城內官兵和青壯前往軍營參與選拔,勝任騎兵者參加騎兵,勝任步兵者可爲步兵,被淘汰者可從中僱傭部分輔兵。”

孫凱更喜,忙拜曰:“是,太守。”這樣的話新太守不僅解救了城內之人,還能爲他們提供一條活路,否則,他們將無糧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季。

隨後,徐晃命令正式開衙,一起前來的由中級文官和初級文官組成的太守府主薄、郡丞以及各曹吏以及夏陽縣縣令、縣丞等人正式開始工作。

首要的任務便是開設糧鋪,低價售糧;其次是戶籍統計,救濟貧窮的老弱。

軍事方面由徐晃主抓,首先是派步兵接管城防,加強防禦;其次派出騎兵,前往周邊偵查敵情;還有便是下午的官兵選拔。

騎兵和步兵的待遇一經公佈,立即得到城內居民的熱情響應,即便能參加步兵,也能緩解他們的危機,讓家人度過難關,況且太守還會僱傭部分輔兵,這將大大緩解城內居民的困境。

讓大家失望的是招募標準太過嚴格,經過一下午的選拔,僅有選出一千一百百騎兵,一千八百步兵,這還是徐晃和宋憲稍微放鬆了一下標準,否則入選人員更少。

徐晃把其中一百步兵劃歸孫凱指揮,維持城內治安。

第二天上午,城內大族到軍營舉行犒軍事宜,送來了大量的黃金、銅錢、糧食和肥羊等。

徐晃投桃報李,允許各家族可派兩位年輕有爲的後輩入太守府爲吏。

第368章憋屈的呂布第185章斬丘力居第4章規劃未來第54章馬邑密謀第193章高順要求第474章孫堅的應對第114章商人蘇雙第152章大水淹城(三更)第88章張讓發威第97章人員安排第364章智者雲集第124章匈奴備戰第434章狡詐的昌豨第188章高順進京第174士族陰謀第385章狡猾的陶謙第609章再次升級第472章進退兩難的孫堅第353章袁隗之策第276章得勝歸來第5章強大的護衛第398章公孫瓚的崛起(上)第647章滅亡鮮卑第426章笮融再叛(上)第574章王允的策劃第385章狡猾的陶謙第50章左豐到來第595章高順妥協第284章強勢呂布(四)第292章勸說徐和第624章建立埃及帝國第24章系統升級第8章巨大的收穫第248章關羽出兵第619章和談第314章聯合呂布(上)第535章連弩發威第113章張飛心動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第12章滿載而歸第211章移民定襄第537章馬日磾反叛第283章強勢呂布(三)第611章高順的新計劃第159章意外之喜第579章李傕、郭汜之亂第355章李儒之謀第229章高順謀劃第515章世人的選擇(下)第482章魯肅的強勢第251章包圍羌人第81章栽贓嫁禍第587章高順論天下(下)第568章馬踏西域(上)第151章囚禁甄家第336章軍政調整第74章處理內奸第437章武都郡戰略第239章鮮卑內亂第211章移民定襄第542章南部局勢第448章馬騰投靠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34章憤怒的匈奴第428章李儒的規劃(上)第597章達成禪讓協議第166章卜己敗逃第358章討要賈詡第205章超級忽悠第631章匈奴現身第385章狡猾的陶謙第392章李儒的陽謀第367章洛陽局勢第292章勸說徐和第199章田豐之計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58章馬邑徵兵第231章高順賣馬第163章孤立廣宗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518章袁術之死第542章南部局勢第49章王允之計第278章蠻夷使者第573章飲馬北海第189章拜訪何進第109章難樓狂喜第246章徐晃出兵第427章笮融再叛(下)第340章志才之謀第136章張角計劃(二更)第595章高順妥協第505章李儒有恃無恐第537章馬日磾反叛第654章匆匆百年第138章幽州出兵第120章呂布決定第370章審配的強勢第646章大獲全勝(下)第344袁家謀劃
第368章憋屈的呂布第185章斬丘力居第4章規劃未來第54章馬邑密謀第193章高順要求第474章孫堅的應對第114章商人蘇雙第152章大水淹城(三更)第88章張讓發威第97章人員安排第364章智者雲集第124章匈奴備戰第434章狡詐的昌豨第188章高順進京第174士族陰謀第385章狡猾的陶謙第609章再次升級第472章進退兩難的孫堅第353章袁隗之策第276章得勝歸來第5章強大的護衛第398章公孫瓚的崛起(上)第647章滅亡鮮卑第426章笮融再叛(上)第574章王允的策劃第385章狡猾的陶謙第50章左豐到來第595章高順妥協第284章強勢呂布(四)第292章勸說徐和第624章建立埃及帝國第24章系統升級第8章巨大的收穫第248章關羽出兵第619章和談第314章聯合呂布(上)第535章連弩發威第113章張飛心動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第12章滿載而歸第211章移民定襄第537章馬日磾反叛第283章強勢呂布(三)第611章高順的新計劃第159章意外之喜第579章李傕、郭汜之亂第355章李儒之謀第229章高順謀劃第515章世人的選擇(下)第482章魯肅的強勢第251章包圍羌人第81章栽贓嫁禍第587章高順論天下(下)第568章馬踏西域(上)第151章囚禁甄家第336章軍政調整第74章處理內奸第437章武都郡戰略第239章鮮卑內亂第211章移民定襄第542章南部局勢第448章馬騰投靠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34章憤怒的匈奴第428章李儒的規劃(上)第597章達成禪讓協議第166章卜己敗逃第358章討要賈詡第205章超級忽悠第631章匈奴現身第385章狡猾的陶謙第392章李儒的陽謀第367章洛陽局勢第292章勸說徐和第199章田豐之計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58章馬邑徵兵第231章高順賣馬第163章孤立廣宗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518章袁術之死第542章南部局勢第49章王允之計第278章蠻夷使者第573章飲馬北海第189章拜訪何進第109章難樓狂喜第246章徐晃出兵第427章笮融再叛(下)第340章志才之謀第136章張角計劃(二更)第595章高順妥協第505章李儒有恃無恐第537章馬日磾反叛第654章匆匆百年第138章幽州出兵第120章呂布決定第370章審配的強勢第646章大獲全勝(下)第344袁家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