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

經過一番思考,高順決定暫停進軍西域,全力進攻交州,待拿下交州後,則對李儒勢力形成合圍,牢牢控制南方局勢,那時,他再考慮對外征戰之事。

於是他給秦關和劉曄寫信一封,又派信使給秦關帶去口頭命令;隨信使一起乘船南下的還有兩千五百連弩步兵、兩千五百高級步兵和兩百各級文武官員,是支援給水軍大都督高偉的。

高順任命高偉爲交州牧,接管交州戰事,秦關協助,這是對高偉的一次考驗。

高順在信中做出調整,令張繡擔任擔任錢塘郡太守,錢塘郡太守調任會稽郡太守;錢塘郡太守爲系統高級文官,就任會計郡太守的話,便於支持交州戰事。。

秦關和劉曄根據高順的指示做出安排,調動張濟回錢塘郡擔任太守,令楊弘暫停進攻,由新任太守和都尉接管南海郡,並令其聯絡昌豨,暫緩對蒼梧郡孫家的進攻。

信使對秦關單獨複述高順的命令,一、沿海各縣的縣令皆任命系統人,方便對交州戰事進行支援;二、任命高偉爲交州牧,秦關需暗中調強兵支援。

得到高順的兵力支援,高偉的膽子大了起來,首先接管南海郡,接管張繡留下的部分軍隊;其次,控制番禺,建設軍港;最後,穩定南海郡後立即派兵進攻合浦郡,並從海上封鎖交趾郡。

現在的海南島在高偉的經營下已初具規模,在高順的指點下,設立海口港,作爲進攻交州的基地,並陸續接納內陸百姓,開發沿海平原地區,建設了大量的莊園。

交州戰亂從起,不僅有漢人希望避難海南島,就是其他種族的許多人也願意接受官府的安置,到海南島生活。

此前的兩縣,加上高偉設置的六縣,海南島已達到八縣的規模,爲次,高順將其設爲海南郡。

秦關根據高順的口令,對高偉的支持力度很大,調遣了六千丹陽兵,攜帶家屬,遷移南海郡。

六千丹陽兵的加入,令高偉的實力更加強大,被他全部派遣到合浦郡作戰;他則率領水軍和高級步兵、連弩兵從海上配合作戰。

合浦郡儘管地盤廣大,但是人口稀少,僅下轄合浦、高涼、臨允、徐聞、朱盧等五縣,郡內總戶口數爲1萬多戶,人口不足8萬人,僅有中原地區的一縣規模。

漢代合浦縣是非常重要的外貿港口,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港,不過由於戰亂不斷,此時已蕭條;連採珠業也已停止,商路斷絕,即便採到珍珠,他們也無法換成金錢,換成糧食,所以大部分人已轉爲農業種植。

徐聞縣與海口港隔海峽相望。

高偉排水軍主力戰艦阻擋了士燮的援軍,並派水軍相繼佔領沿海的徐聞和合浦兩縣,陸上的六千丹陽兵很快佔領高涼和臨允兩縣,太守北逃至朱盧縣,借道蒼梧郡和鬱林郡返回交趾郡。

高偉趁勢接管朱盧縣。

蒼梧郡的孫權沒敢反攻合浦郡;現在海路被高偉把控,孫權沒有強大的水軍,佔領沿海地區反而更加危險,沒有必要爭奪一個人口稀少且不便於防守的郡;而蒼梧郡人口近60萬,物產豐富,人民富庶,當地產出的糧食足夠供養幾萬大軍之需。

高偉沒有繼續發動進攻,而是派出使者前往交趾郡,準備勸降士燮。

交趾郡的各縣皆沿大河而建,高偉可沿水路而進,深入交趾郡腹地,輕鬆攻擊各縣。

士燮現在非常驚慌,又非常後悔當初因貪婪而猶豫,沒有接受高順的好意,現在已失兩郡,高偉派人來談判,是給他最後的機會,他必須把握,否則等戰敗,則將萬劫不復。

高順爲魏公,有徵伐之權,控制江北的中原地區,實力強大,不管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不是他交州能抗衡的,投降是他唯一的選擇,也是保住家族的唯一辦法。

使者前來,士燮不敢怠慢,立即設宴招待,第二天便開始會談。

經過昨日的初步接觸,使者基本認定士燮已決心投降了,便首先說道:“府君有何疑問儘可提出,若是大都督不能滿足,可向魏公請示。”

通過昨日的宴席上的瞭解,雙方有了一定的談判基礎,士燮知道使者的脾氣非常直爽,便不兜圈子,直接問道:“不知大都督欲達到何目的?”

使者笑道:“哈哈,府君,這不是大都督的目的,而是魏公的目標,必須完全控制交州諸郡縣。”

這話讓士燮非常失望,若是這樣的話,即便他投降了,也不可能留在交州了,便問道:“不知魏公欲如何安置燮?”

使者道:“府君,按照魏公的要求,江北中原各州郡縣皆實行軍政分離之策,各郡太守和都尉爲平級,相互不干涉;軍隊又分魏公直屬軍隊和地方軍隊;府君可選擇繼續從軍或者從政,從政的話可任太守之位,若是從軍,既可爲郡都尉,也可爲魏公直屬軍隊的中郎將;還有,魏公曾言,府君乃當世大儒,也可入歷山大學任教。”

在士燮看來,高順沒有趕盡殺絕,已給他面子了,至於此後的去向,就看他的態度了,不管是從軍還是從政,皆比去任教要強,若是這次不能好好配合,去任教也不是不可能。

士燮又問道:“那現有官員和官兵如何安置?”

使者道:“郡縣級官員皆爲魏公所派,若是現有官員希望繼續任職,必須北上鄴城接受魏公的考覈,合格後方可出仕;官兵若想繼續從軍,都尉或者大都督可從中擇優錄取,執行與現有官兵相同的選拔標準和薪俸待遇。”

士燮暗道,魏公高順果然果斷,把他們舊勢力連根拔起,幸好他們家此前搜刮財富頗多,即便迴歸中原,也可購地置業,不失爲富貴之家。

他又想,他爲南方人,與北方官兵的習慣相去甚大,對氣候、地形等皆不熟悉,且繼續從軍,易遭高順猜忌,不若選擇文職,可造福一方,甚至爲家族重新崛起奠定基礎。

在沉思一陣後,士燮決定道:“燮願意從事文職。”

投降之事確定,接下來就是一些細小問題了,爲了使交州免遭戰火,並儘快接管幾郡,使者皆按照高偉的指示,儘量滿足,士燮非常滿意。

隨後,高偉派人先接管鬱林郡和交趾郡,在軍事上形成對蒼梧郡的合圍之勢。

佔領了除蒼梧郡之外的五郡,高偉立即寫信向高順彙報,並請示接下來對蒼梧郡的計劃;隨信使一起出發的還有原交州刺史馬日磾,他的家人皆被董卓所殺,無地可去,只得接受高偉的安排,暫且前往鄴城。

待一切事宜交接完畢,高偉派遣兩艘大船護送士家全部人員以及財富北上。

第191章張讓詭計第238章收復定襄郡第128章精明蘇雙第598章高順稱帝第382章諸人論政195高順面聖第379章新建水軍第269章論功行賞第29章匈奴來襲第76章首次出塞第339章兩人拜主第38章游擊戰術第528章曹操的決定第135章鄒靖來投第527章呂布出馬第457章一戰成名第355章李儒之謀第205章超級忽悠第467章陶謙心思第16章技驚四座第48章匈奴贖人第465章高順勉爲其難第591章伏完的籌劃第254章戰後獎賞第447章爲難的馬騰第496章大戰將起第134章再次招兵(四更)第76章首次出塞第423章笮融反叛第389章孫堅的反擊第205章超級忽悠第617章貴霜帝國降服第162章張角後事(下)第424章接管廣陵郡(上)第346章權傾朝野第118章遭遇刁難第604章離開前的準備(上)第110章軍戶編制第301章高順得子第216章相互算計第326章沮授出兵第586章高順論天下(上)第327章程武之策第175章高順封侯第179章尋賢遭拒第596章劉協妥協第551章西北攻略第344袁家謀劃第243章狠辣程立第522章佔領豫章郡第501章佔領CD第521章孫策遇刺身亡第129章鐵匠鄭財第133章拜見刺史第127章和連發威第136章張角計劃(二更)第66章夜襲敵營第55章立足縣城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153章圍點打援第314章聯合呂布(上)第102章代郡局勢第629章戰爭將起第22章高手在民間第397章韓馥讓豫州第615章貴霜帝國的使者第587章高順論天下(下)第301章高順得子第79章薛銀歸心第406章招安黑山軍(下)第540章高順的憤怒第503章憤怒的董卓第504章朝廷南遷第635章瘋狂建設第359章華雄發威(上)第161章張角後事(上)第138章幽州出兵第23章戈虎拜師第424章接管廣陵郡(上)第356章戲志才之謀(上)第581章高順的決定第633章滅亡羅馬帝國第35章匈奴情報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379章新建水軍第389章孫堅的反擊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651章支持道教第281章強勢呂布(一)第345章政治交易第4章規劃未來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580章衆人的心態第49章王允之計第211章移民定襄第654章匆匆百年第44章匈奴反應第322章呂布出兵第96章呂布基情第62章戰前安排
第191章張讓詭計第238章收復定襄郡第128章精明蘇雙第598章高順稱帝第382章諸人論政195高順面聖第379章新建水軍第269章論功行賞第29章匈奴來襲第76章首次出塞第339章兩人拜主第38章游擊戰術第528章曹操的決定第135章鄒靖來投第527章呂布出馬第457章一戰成名第355章李儒之謀第205章超級忽悠第467章陶謙心思第16章技驚四座第48章匈奴贖人第465章高順勉爲其難第591章伏完的籌劃第254章戰後獎賞第447章爲難的馬騰第496章大戰將起第134章再次招兵(四更)第76章首次出塞第423章笮融反叛第389章孫堅的反擊第205章超級忽悠第617章貴霜帝國降服第162章張角後事(下)第424章接管廣陵郡(上)第346章權傾朝野第118章遭遇刁難第604章離開前的準備(上)第110章軍戶編制第301章高順得子第216章相互算計第326章沮授出兵第586章高順論天下(上)第327章程武之策第175章高順封侯第179章尋賢遭拒第596章劉協妥協第551章西北攻略第344袁家謀劃第243章狠辣程立第522章佔領豫章郡第501章佔領CD第521章孫策遇刺身亡第129章鐵匠鄭財第133章拜見刺史第127章和連發威第136章張角計劃(二更)第66章夜襲敵營第55章立足縣城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153章圍點打援第314章聯合呂布(上)第102章代郡局勢第629章戰爭將起第22章高手在民間第397章韓馥讓豫州第615章貴霜帝國的使者第587章高順論天下(下)第301章高順得子第79章薛銀歸心第406章招安黑山軍(下)第540章高順的憤怒第503章憤怒的董卓第504章朝廷南遷第635章瘋狂建設第359章華雄發威(上)第161章張角後事(上)第138章幽州出兵第23章戈虎拜師第424章接管廣陵郡(上)第356章戲志才之謀(上)第581章高順的決定第633章滅亡羅馬帝國第35章匈奴情報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379章新建水軍第389章孫堅的反擊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651章支持道教第281章強勢呂布(一)第345章政治交易第4章規劃未來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580章衆人的心態第49章王允之計第211章移民定襄第654章匆匆百年第44章匈奴反應第322章呂布出兵第96章呂布基情第62章戰前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