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酸棗會盟

東郡,地處兗州北部,北與冀州接壤,地跨黃河兩岸,由於開發時間比較早,且有黃河沖積的平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兩岸比較富庶,且在黃巾之亂中受到的衝擊比較小,沒有影響當地經濟的發展。

由於戰後貿易繁榮,東郡白馬渡是連接冀州到兗州和豫州的咽喉所在,也給東郡帶來了大量的財富。

東郡太守橋瑁,乃故太尉橋玄族子,從兗州刺史任,遷東郡太守之職。

故大將軍何進調外臣帶兵入京,謀誅宦官之時,東郡太守橋瑁奉命帶兵駐紮城皋,後來洛陽局勢變化太快,橋瑁失望的返回東郡。

十二月,東郡太守橋瑁僞造了一份京城中三公的文書,發檄文傳至各州、郡,陳述董卓在洛陽的種種罪惡,說:“我們受到逼迫,無法自救,盼望各地興起義兵,解除國家的大難。”

橋瑁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

首先獲得了曹操的響應,其一,曹操從京城逃出來,沒有被董卓任命任何官職,心恨之;其二,曹操刺殺董卓之後,董卓下令天下通緝,反董卓是唯一的生存之道;其三,曹操希望有機會建功立業,而現在正是大好時機。

且曹家之人皆盡逃出京城,已無任何擔心和牽掛;曹家近萬兵馬,也交由曹操指揮,且得到陳留富商衛茲的資助,於己吾縣起兵反董。

第二個響應橋瑁的便是冀州魏郡太守公孫瓚,他支持反董,只是想借故離開魏郡,脫離冠軍侯高順的威脅,更重要的還是想借着反董卓的時候,渾水摸魚,撈點好處,實現他的野心,至於建功立業、拯救朝廷等大義,僅僅是冠冕堂皇的口號。

劉備野心勃勃,積極支持公孫瓚的行動,可惜他現在是追隨公孫瓚,還不是一路諸侯,註定沒有前途。

第三位響應者是鮑信,早在董卓入京之時,就請求袁紹殺死董卓,解除後患,可惜袁紹優柔寡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鮑信於是返回家鄉,後被董卓任命爲濟北相;現在橋瑁發佈三公密信,他當然要爲國出兵,掃除國難。

隨後,第四位響應者是兗州刺史劉岱,其乃漢室宗親,他的加入,使得討董更加名正言順。

第五位響應者卻出乎大家的意料,是廣陵太守張超,陳留太守張邈之弟。

這裡邊有一關鍵的人物,臧洪。

臧洪,字子源(一作子原),廣陵郡射陽縣人,他的父親臧旻歷任使匈奴中郎將、中山太守、太原太守等職,在任官期間很有聲譽,曾平定會稽妖賊許昭的叛亂等功績。

臧洪十五歲時,因其父的功績被拜爲童子郎,在太學裡有名氣;臧洪體貌魁梧,格外優秀,20多歲時被選爲孝廉而爲郎,與劉繇、王朗等同被外選爲縣長。

中平末年,因董卓之亂,臧洪預感到天下大亂,便辭官回家,被廣陵太守張超聘爲功曹。

橋瑁的密信傳來,臧洪反覆斟酌後勸張超道:“明君您祖上世代受國恩,你們兄弟倆都掌握着一方大郡,現在王室經此劫數,亂臣賊子未被懲處,這正是天下義烈之士報恩效命之時。眼下廣陵郡比較安定,郡內十分富裕,如果動員一下至少可以徵得二萬人,以此來誅除國賊,給天下人做個榜樣,那將是最大的節義呀!”

張超感覺有理,便聽從了臧洪的建議,與臧洪一起西行到陳留去見兄長張邈,商議起兵之事。

兄弟兩人一拍即合,立即響應橋瑁的號召,使得陳留郡太守張邈成爲第六位討董聯盟的諸侯。

加上橋瑁的東郡之兵,共七路諸侯,經過商議,決定共同舉兵,至酸棗屯兵,擇機西進,共擊董卓,解除國難。

關東反董聯盟似有燎原之勢,董卓大驚,忙招女婿李儒前來協商。

董卓問道:“關東諸郡起兵,似有威逼京師之意,如之奈何?”

李儒自信的說道:“哈哈,相國毋憂,只需除去廢帝,關東州郡便會無功而返。”

董卓深以爲然,若此,關東聯軍便失去以迎廢帝弘農王復位爲名討伐他的理由了,於是,決定將弘農王害死。

董卓將弘農王置於閣上,於初平元年正月十二癸丑日(公元190年3月6日)派女婿李儒進獻毒酒給弘農王,說道:“服此藥,可以辟惡。”

弘農王說:“我沒有病,這是想殺我罷了!”不肯喝。

李儒強迫他喝。

不得已,劉辯乃與妻唐姬及隨從宮人飲宴而別。

飲酒過程中,弘農王悲歌道:“天道易兮我何艱!棄萬乘兮退守蕃。逆臣見迫兮命不延,逝將去汝兮適幽玄!”

乃令唐姬起舞,唐姬舉袖而歌。

歌畢,弘農王對唐姬說:“愛卿是本王的妃子,勢將不復爲吏民之妻。自己保重,從此長辭!”遂喝毒酒而死,時年十五歲。

獻帝下詔將弘農王葬於已故中常侍趙忠的墓穴中,諡曰懷王。

消息傳出,天下震驚。

在公孫瓚和劉備欲前往酸棗會盟前,怕與冠軍侯高順的軍隊產生誤會,便提前通知冀州別駕郭圖和徵北將軍府長吏李強。

情況緊急,根本來不及向高順請示,李強與郭圖協商後,郭圖根據高順積極吸納百姓的行爲做出判斷,主公高順定不會同意公孫瓚和劉備帶領冀州之民離開,故此,回覆公孫瓚,可帶他們當初的本部人馬離開,冀州籍官兵必須留下,並讓李強所轄五萬多騎兵做好戰爭準備。

局勢緊張,公孫瓚和劉備雖心中憤怒,感覺冠軍侯太過蠻橫、霸道,但是他們可不敢硬抗,只能選擇配合,只帶他們此前的本部人馬離開,且被警告,不許帶走郡縣物資,只允許攜帶半月口糧。

公孫瓚和劉備對冠軍侯愈加仇恨。

酸棗大會時,張邈對張超問道:“聽說賢弟你在廣陵,行政教化賞罰等什麼的,自己都不管,全都交由臧洪來做。這個臧洪是個怎樣的人啊?”

張超回答道:“臧洪才幹智略全比我強,我特別喜歡他,他可謂海內奇士。”

張邈一聽,馬上接見這位臧洪,對話後張邈“大異之“,發現臧洪確實是個人才,即刻向兗州刺史劉岱推薦臧洪,刺史劉岱也對臧洪喜歡的不得了。

後來隊伍都到齊了,七路諸侯,近二十萬官兵,聲勢浩大。

酸棗盟軍開了一次大會,向大家宣講一下此舉的行動方針,但是等到設壇盟誓的時候,各路諸侯都互相推讓,不肯上壇領誓,於是共推臧洪上壇。臧洪毫不推辭,升壇歃血盟誓,臧洪語氣慷慨激揚,聲情並茂、涕淚交流,發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說:

一、聲討董卓暴行: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懼淪喪社稷,翦覆四海。

二、宣佈討董的仁人義士的名單:兗州刺史岱、陳留太守邈、東郡太守瑁、廣陵太守超等,糾合義兵,並赴國難。

三、盟誓: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殞首喪元,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

臧洪辭氣慷慨激昂,當時聽到這篇盟誓上至刺史將侯、下至卒伍僕隸,沒有不感動振奮的。

關東聯軍的浩大的聲勢,令太傅袁隗坐不住了,立即密令袁術和袁紹兄弟二人開始按計劃行動。

第513章世人的選擇(上)第55章立足縣城第373章兩郡來投第596章劉協妥協第24章系統升級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346章權傾朝野第166章卜己敗逃第402章水軍改革第521章孫策遇刺身亡第158章張角出逃(三更)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560章董卓病死第79章薛銀歸心第534章佔領荊北第276章得勝歸來第90章馬貴彙報第500章進軍巴蜀第199章田豐之計第353章袁隗之策第241章養寇自保第422章接收五縣第324章政治鬥爭第224章朝廷封賞第291章周飛新政第241章養寇自保第459章中原鉅變第52章馬邑縣長第427章笮融再叛(下)第367章洛陽局勢第74章處理內奸第259章低調過年第68章圍敵練兵第617章征伐非洲第181章張讓獻策第515章世人的選擇(下)第395章狡猾的公孫瓚第441章趙雲發威第133章拜見刺史第212章偷襲鮮卑(上)第532章曹操之策第253章羌人投降165章救援北海第259章低調過年第50章左豐到來第442章趙雲的建議第185章斬丘力居第300章趁火打劫第259章低調過年第405章招安黑山軍(中)第582章武舉考試第543章劉備逃跑第158章張角出逃(三更)第74章處理內奸第421章精明的審配第631章匈奴現身第229章高順謀劃第293章卜己投降第591章伏完的籌劃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506章秘密協議第475章董卓出兵第594章施壓高順第34章憤怒的匈奴第156章養寇自重第2章喜獲系統第349章公孫瓚的煩惱第624章建立埃及帝國第453章沮授請罪第650章建設第503章憤怒的董卓第255章安置奴隸第219章狠辣徐榮第210章斬殺難樓第639章最後的決戰第11章初次升級第40章輕鬆獲勝第599章衆人反應第614章連滅四國第500章進軍巴蜀第327章程武之策第93章擴編騎兵(下)第607章離開第538章劉備崛起第494章潛伏三年第365章諸人心態第169章歷城對峙第253章羌人投降第503章憤怒的董卓第203章聯姻郭家第169章歷城對峙第580章衆人的心態第571章西域大都護府第610章國內情況第203章聯姻郭家第255章安置奴隸第614章連滅四國第301章高順得子第641章慘烈的攻城戰第547章徐盛無奈投降
第513章世人的選擇(上)第55章立足縣城第373章兩郡來投第596章劉協妥協第24章系統升級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346章權傾朝野第166章卜己敗逃第402章水軍改革第521章孫策遇刺身亡第158章張角出逃(三更)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560章董卓病死第79章薛銀歸心第534章佔領荊北第276章得勝歸來第90章馬貴彙報第500章進軍巴蜀第199章田豐之計第353章袁隗之策第241章養寇自保第422章接收五縣第324章政治鬥爭第224章朝廷封賞第291章周飛新政第241章養寇自保第459章中原鉅變第52章馬邑縣長第427章笮融再叛(下)第367章洛陽局勢第74章處理內奸第259章低調過年第68章圍敵練兵第617章征伐非洲第181章張讓獻策第515章世人的選擇(下)第395章狡猾的公孫瓚第441章趙雲發威第133章拜見刺史第212章偷襲鮮卑(上)第532章曹操之策第253章羌人投降165章救援北海第259章低調過年第50章左豐到來第442章趙雲的建議第185章斬丘力居第300章趁火打劫第259章低調過年第405章招安黑山軍(中)第582章武舉考試第543章劉備逃跑第158章張角出逃(三更)第74章處理內奸第421章精明的審配第631章匈奴現身第229章高順謀劃第293章卜己投降第591章伏完的籌劃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506章秘密協議第475章董卓出兵第594章施壓高順第34章憤怒的匈奴第156章養寇自重第2章喜獲系統第349章公孫瓚的煩惱第624章建立埃及帝國第453章沮授請罪第650章建設第503章憤怒的董卓第255章安置奴隸第219章狠辣徐榮第210章斬殺難樓第639章最後的決戰第11章初次升級第40章輕鬆獲勝第599章衆人反應第614章連滅四國第500章進軍巴蜀第327章程武之策第93章擴編騎兵(下)第607章離開第538章劉備崛起第494章潛伏三年第365章諸人心態第169章歷城對峙第253章羌人投降第503章憤怒的董卓第203章聯姻郭家第169章歷城對峙第580章衆人的心態第571章西域大都護府第610章國內情況第203章聯姻郭家第255章安置奴隸第614章連滅四國第301章高順得子第641章慘烈的攻城戰第547章徐盛無奈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