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益州使者

隨後的幾天時間,高順與衆人繼續完善益州用兵計劃,並象徵性的接見了三輔地區的名士,對願意出仕者做了安排,當然,很多人不喜歡高順的處事風格而沒有前來。

九月底,高順與郭嘉啓程返回冀州;萬年長公主和高鳳暫留長安城。

軍師沮授開始忙於安排前往益州的斥候和密探。

涼州百姓遷移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着,估計要明年夏天能全部遷移完畢;收編的涼州官兵逐漸穩定下來,馬騰、龐德等人對當前安排甚爲高興。 www▲ t t k a n▲ c○

由於涼州人在經濟和文化上遭遇邊緣化,被藐視爲“邊鄙之人”,進行打壓和排斥,這也是當初馬騰先反叛袁家和再叛朝廷的最根本原因;現在高順對他們與中原人一視同仁,毫無偏見,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希望藉助高順的勢力,逐漸融入主流階層。

此時,益州內部卻是暗潮涌動,因州牧劉焉打擊地方豪強,鞏固自身勢力,搞的人心惶惶;涼州叛軍被平定,大軍進入武都郡,讓益州牧劉焉、漢中郡太守張魯等人皆感覺到了很大的危險,但是有些人卻認爲這是機會。

犍爲太守任岐和賈龍等人對劉焉的統治感到恐懼,爲求自保,便有起事的打算。

不過現在的狀況與歷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賈龍等人沒有貿然行動,而是積極聯絡士人商量對策。

有些士人希望益州人治益州,不希望受到外部力量的控制。

然而,賈龍等人卻認爲,天下大亂,益州難以獨存,必須需一強力依靠。他內心認爲,蜀地封閉而富庶,民風“溺於逸樂”,比較軟弱,喜好享受,不尚武,所以大姓雄張,而外來政權只能安於現狀,與州大姓共同自守而已;劉焉靠益州世家大族的支持在益州站穩腳跟,卻出爾反爾,以其他事爲藉口殺了州內的巴郡太守王鹹﹑李權等十多個豪強,其必不能長存。

衆人支持賈龍的意見,同意引進外力,否則難以對付州牧劉焉。而當時能引進的力量有三,首先是近在咫尺的荊州牧劉表,其次是遠在洛陽的董卓,其三是涼州牧周飛,也就是車騎將軍高順勢力。

劉焉在益州站穩腳跟後,爲鞏固統治,積極發展民生,吸納流民,時南陽、三輔民數萬家避地入蜀,劉焉恣饒之,引爲黨與,號“東州士”。

劉焉因得罪益州大姓,不思緩和矛盾,而是更加依賴東州人這支外來力量以爲爪牙,對抗益州豪族,導致雙方矛盾不可調和。

這一時期外來戶與本土大姓之間的主客矛盾是極其尖銳的,他們與州牧劉焉是相互利用的關係,若是不依附州牧,恐怕在主客矛盾的怒火下,身處異鄉的東州人下場會十分悽慘。

劉焉還積極安撫州內蠻夷勢力,爲己所用,雙方亦是互惠互利。

趙韙,巴郡人,原爲太倉令,辭官追隨劉焉,同赴益州,欲圖進行政治投資;他對中原瞭解頗多,對高順勢力並不陌生,雖然高順對士族並不重用,卻無打壓之意。

劉焉殺巴郡太守王鹹等豪強之後,巴人便對州牧離心離德,趙韙也不例外,得賈龍等人聯絡,趙韙極力支持引進外部力量推翻州牧劉焉的統治,而涼州便是最便捷的、最安全的力量;至少涼州大族就是例子,雖然失去了部分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卻未受損,且在穩定的環境下,更有利於家族的長遠發展。

衆人主意已決,暫且隱忍,並派從事陳超出使長安,迎涼州軍助戰。

現在高順穩居六州之地,兵強馬壯,有識之士皆能看出,高順爲將來平叛天下、結束亂世的最終人選,提前抱大腿是他們最明智的選擇。

經過近三個月的行程,繞道荊州,經武關,從事陳超於十月中旬到達長安。

對於陳超的到來,周飛和沮授極爲高興,真是天降及時雨,盼什麼便來什麼,立即熱情招待,並舉行秘密會談。

陳超先講述益州情況,表達對劉焉的不滿,且其隔斷與朝廷的聯繫,實質已是反叛,希望廣年侯派軍平叛,接管益州。

會談以沮授爲主,他希望瞭解清楚益州之事才能決斷,首先考慮的便是入益州的道路選擇,漢中郡是必經之地。

陳超解釋道:“君侯,軍師,漢中郡張魯對外宣稱獨立,實則是州牧劉焉控制的棋子,以達到他獨霸益州的目的,若是貴軍願意進入益州,我們會先拿下漢中郡以迎大軍。”

沮授道:“陳從事,即便佔領漢中郡,從南鄭到成都,經過重重險關,道路且阻且長,後勤輜重難以到達,大軍無法展開,短時間內難以成功。”

陳超笑道:“軍師毋憂,我等已有良策,若是從漢中郡經金牛道入成都,確實困難重重,若是有我等配合就簡單多了,我方只有提前搶佔米倉道,才能進軍漢中郡;貴軍可從米倉道,穿越米倉山,進入巴郡漢昌縣,此後便是一路坦途,再無高山險阻;至於後勤輜重軍師就更不用擔心,巴蜀未經戰亂擾襲,平穩百年,富庶天下,些許錢糧,何須掛齒?我等必會爲大軍提供一切開支。”

沮授又問道:“漢中張魯兵力如何?”

“回軍師,經過斥候和密探的打聽,張魯大約有兩萬兵力,不過他與羌、氐關係密切,若是我等獨自進攻漢中郡,張魯必會邀請羌、氐助戰,若是涼州大軍前來,羌、氐必不敢出兵,漢中郡可一鼓而下。”

周飛和沮授極爲意動,若是有益州大族接應,兵進益州就提前幾年,且順利許多;不過沮授對這種天降餡餅之事半信半疑,於是問道:“陳從事,我等如何信任汝等?”

“軍師,若是同意我等方案,我等衆人可派家族嫡子來長安爲質;且涼州鐵騎,天下聞名,何人可敵?”這也是他們的自保之策,爲家人預留的後路,萬一兵敗,尚能爲家族留下一線香火。

周飛道:“陳從事,平叛劉焉後你們希望獲得何種好處?”

陳超對周飛一禮道:“君侯,我等別無他求,只希望善待益州百姓,一切可如涼州之事便可。”

周飛決定道:“質子之事毋須再提,既然是雙方合作,便不需留下芥蒂,若是家人有願意來涼州安家者,涼州必會善待入己。”

“超謝過君侯之恩。”

周飛承諾道:“對於在迎接大軍入益州的過程中立下功勞者,到時候會不吝獎賞,對立功的家族,將會大力扶持,州郡官員會擇優從中錄用,不過不會降低條件,德才必須兼備。”

陳超內心暗喜,這比他們預期的要好,不僅不會打壓他們這些豪族,還會大力扶持,有周飛的這些承諾他們就滿足了;從他進入三輔地區,便發現這裡的富庶遠超他的想象,若是益州如此,肯定更有利於他們家族的發展和成長。

剩下的事情便由沮授和陳超仔細合計,特別就出兵時間、出動兵力數量、進軍路線、情報共享、雙方如何配合等問題達成一致意見。

陳超高興的返回,與其同行的還有周飛派出的五位高級武將,五位高級文官,以及百位中級和初級文武官員,由他們協助賈龍、任岐等人整頓軍隊,加強對地方的管理,以及奪取米倉道和進攻漢中郡,爲迎接大軍到來做準備。

第392章李儒的陽謀第530章成廉投降第127章和連發威第535章連弩發威第255章安置奴隸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353章袁隗之策第177章平定冀州165章救援北海第469章荊揚水戰第194章盧植獻計第35章匈奴情報第8章巨大的收穫第543章劉備逃跑第125章鮮卑動態第388章貪心的曹豹第131章徐晃到來第43章匈奴和談第64章敵人到來第449章馬超拜師第403章軍校建設第15章組建護村隊(下)第335章再次升級第107章烏桓使者第518章袁術之死第370章審配的強勢第546章孫權軟禁劉備第130章兇猛文丑第149章張寶之憂(三更)第212章偷襲鮮卑(上)第382章諸人論政第302章又是一年第145章喜獲兩郡第3章悲慘的村民第412章再見萬年公主第180章發展商業第596章劉協妥協第119章徐晃發威第634章分封諸國第286章強勢呂布(六)第362章殘忍的董卓第453章沮授請罪第572章出擊漠北第218章攻心戰術第186章程立拜主第589章南下航海第119章徐晃發威第606章離開前的準備(下)第83章王允籌劃第268章斬殺柯最第189章拜訪何進第582章武舉考試第49章王允之計第232章皇家婚姻第84章朝堂爭議第510章袁紹自殺第421章精明的審配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232章皇家婚姻第317章震驚帝都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530章成廉投降第269章論功行賞第154章張牛角降第299章以退爲進第328章安定郡局勢第513章世人的選擇(上)第143章皇帝決定(三更)第261章低調結婚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129章鐵匠鄭財第342章何進斃命第472章進退兩難的孫堅第49章王允之計第184章戰爭爆發第482章魯肅的強勢第218章攻心戰術第466章挺進中原第476章孫堅戰死(上)第231章高順賣馬第528章曹操的決定第263章擴大商貿第215章徐榮拜主第115章關羽參軍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133章拜見刺史第132章穩定後方第649章皇帝的決定第8章巨大的收穫第358章討要賈詡第234章高順驚懼第38章游擊戰術第291章周飛新政第390章袁術的決定第434章狡詐的昌豨第81章栽贓嫁禍第636章危險的美洲之行第6章葫蘆谷第194章盧植獻計第503章憤怒的董卓
第392章李儒的陽謀第530章成廉投降第127章和連發威第535章連弩發威第255章安置奴隸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353章袁隗之策第177章平定冀州165章救援北海第469章荊揚水戰第194章盧植獻計第35章匈奴情報第8章巨大的收穫第543章劉備逃跑第125章鮮卑動態第388章貪心的曹豹第131章徐晃到來第43章匈奴和談第64章敵人到來第449章馬超拜師第403章軍校建設第15章組建護村隊(下)第335章再次升級第107章烏桓使者第518章袁術之死第370章審配的強勢第546章孫權軟禁劉備第130章兇猛文丑第149章張寶之憂(三更)第212章偷襲鮮卑(上)第382章諸人論政第302章又是一年第145章喜獲兩郡第3章悲慘的村民第412章再見萬年公主第180章發展商業第596章劉協妥協第119章徐晃發威第634章分封諸國第286章強勢呂布(六)第362章殘忍的董卓第453章沮授請罪第572章出擊漠北第218章攻心戰術第186章程立拜主第589章南下航海第119章徐晃發威第606章離開前的準備(下)第83章王允籌劃第268章斬殺柯最第189章拜訪何進第582章武舉考試第49章王允之計第232章皇家婚姻第84章朝堂爭議第510章袁紹自殺第421章精明的審配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232章皇家婚姻第317章震驚帝都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530章成廉投降第269章論功行賞第154章張牛角降第299章以退爲進第328章安定郡局勢第513章世人的選擇(上)第143章皇帝決定(三更)第261章低調結婚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129章鐵匠鄭財第342章何進斃命第472章進退兩難的孫堅第49章王允之計第184章戰爭爆發第482章魯肅的強勢第218章攻心戰術第466章挺進中原第476章孫堅戰死(上)第231章高順賣馬第528章曹操的決定第263章擴大商貿第215章徐榮拜主第115章關羽參軍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133章拜見刺史第132章穩定後方第649章皇帝的決定第8章巨大的收穫第358章討要賈詡第234章高順驚懼第38章游擊戰術第291章周飛新政第390章袁術的決定第434章狡詐的昌豨第81章栽贓嫁禍第636章危險的美洲之行第6章葫蘆谷第194章盧植獻計第503章憤怒的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