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離開前的準備(下)

陳羣此時已是大汗淋漓,九品中正制,他在西域的時候思索良久,連陳宮他都沒有告訴,若不是歷史上真有此事,高順定不會得知。

戲志才問道:“陛下,那此後兩千年的歷史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高順想了一下後說道:“有兩件事情是最重要的,一直貫穿我們社會兩千年的歷史,第一是對抗北方蠻夷,北方蠻夷永遠不可能被剿滅完,每幾百年就強盛一次,整個中原,曾有幾次被北方的蠻夷統治,每次蠻夷的強盛,都是漢人的一場災難,一直到一千七百年以後,工匠發明了剋制騎兵的利器,才徹底消除蠻夷的危害;所以我在家訓中要求,我高順的子孫後代寧願戰死,也絕不能與蠻夷妥協,否則將被驅逐出家族;對於敢與異族勾結的漢人,人人得而誅之。”

衆人靜靜的聽着高順的話,讓他們出乎意料,他們認爲北方的蠻夷已被剿滅完了,難道以後還會強盛起來?

這個問題,高順此前曾給戲志纔等人解釋過,所以,戲志才便給大家介紹一遍,若是不持續的打擊,蠻夷還會迅速崛起。

高順繼續道:“第二個重點是對未知問題的探索,催動人類社會不斷髮展,在後世叫做科學技術;在後世,百家齊放,各司其職,共同發展繁榮,人類社會得到很大的發展;比如法家制定法律,讓人們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了哪些事情會有哪些懲罰等,比如現在諸人看不起的工匠,卻細分成了成千上百個分支,每個分支皆有重要的作用,舉個簡單的例子,我所寫的數學,以及此前古人寫的九章算術等,僅僅是數學的皮毛,需要多少代人不斷努力,不斷提高,比如醫匠,也會細分爲幾十、上百個門類,發展永無止境,他們纔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唯一力量。”

荀彧不滿的反問道:“這是陛下打擊儒學的原因嗎?”

高順笑道:“哈哈,你們一出口就高高在上,你們有沒有想到被儒學壓制的諸子百家呢?認爲讀幾本書就了不起?我告訴你們,社會發展,儒學最終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你們的目光太狹隘了,看問題太膚淺了,出發點也是自私自利,留你們只會阻礙社會的進步,要你們何用?”

荀彧不滿的辯解道:“儒學的責任是教化萬民。”

“哈哈,萬民需要教化,但是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吃飽飯,穿的暖,有地種,有房住;你們一面喊口號教化萬民,一面侵佔百姓的耕地,奴役百姓,表面假仁假義,滿口仁義道德,做的卻是男盜女娼,令人不齒;沒有了儒學,百姓照樣能生活的很好,而失去了百姓,你們什麼都不是。”

高順的話雖然令荀彧等人不滿,但是他們也開始反思。

鍾繇問道:“陛下,那儒學該如何發展呢?”

高順道:“在未來,儒學根據社會發展會做出相應的調整,一直保持爲一門獨立的學科,指導百姓的思想道德,達到教化百姓的目的,這也是我讓儒學從高高的獨尊地位,迴歸正常狀態的目的,而沒有滅除儒學。此後,儒學要想發展,首先要拋棄門戶之見;其次,避免自私自利行爲,單靠儒學,人類社會是無法進步的;最後,要站在漢人的角度看待問題,視野不要過於狹窄;如此,儒學方能發展成爲一有高度的學科,成爲指導人們思想道德行爲的典範。”

荀彧反駁道:“既然如此,陛下就不應該打壓儒學。”

高順笑道:“哈哈,那時候的儒學可不是你們現在口中的儒學,這是經過與異族的幾百年的搏殺,倖存下來的漢人做出的調整,那時候已無九品中正制了,也沒有大的士族政治了;可見你們這一代儒學給我們漢人帶來了多大的傷害。”

衆人非常愧疚,卻不知道儒學的發展方向,既想霸佔被獨尊的榮尊地位,又不想爲天下帶來大的危害,以至於成爲歷史的罪人,所以內心非常矛盾。

這次會談持續了三天,解除了陳宮等人對高順的誤會;與會者都向高順發誓,要保護他的皇室長期存在,共同抵禦蠻夷的入侵。

高順對會談的效果還算滿意。

鍾繇辭去公職,去歷山大學任教,立志於楷書的發揚光大,按照高順的指點,有了發展目標和方向。

衆人不再反對高順的文科科舉考試,轉向全面支持;他們現在認爲高順說的對,即便實行科舉考試,他們士家大族有着良好的讀書傳統,還是佔據很大的優勢,而普通百姓忙於生計,能讀書的畢竟是少數;若是有如此大的優勢,士族子弟若是還不能中舉,那就是個人問題了,而不是制度問題了。

至於剩下的事情,儒學到底能發展到何種程度,已非高順能掌控,畢竟這個年代讀書的人還是少數,沒有替代者。

由於高順嚴格限制後宮的規模,新皇登基之後,爲了平衡,以房良的女兒和周飛的女兒爲貴妃,以張飛的二女兒、陳羣的孫女、任城公的女兒和曹操的小女爲貴嬪。

此舉算是穩定了文武官員的心,達到文武平衡,同時也消除了劉協的擔憂。

而高順的長孫已十多歲,高順甚是喜歡,悄悄將其智力提升到95,新皇帝的智力被提高到了98;其他幾位兒孫,高順也悄悄的提升了他們的武力值,高順堅信,有了如此優秀的兒孫,至少保兩代無憂了。

高順對那些跟隨他打天下的系統文武官員也沒有忘記,高級文武官員退休後很多都居住於各郡郡治,組建了自家的小家族;那些中級文武官員,則在縣城建立了自己的家族,初級文武官員則多成爲鄉老等級別的人,這些人將是朝廷穩固的基石。

李強、馬貴等人也做好了出發的準備,空間戒指內裝滿了路途所需的生活物品;對家人也交代清楚了,他們要跟隨高順外出闖蕩新的世界,也許此後不再回來,也需還會返回。

周飛等人前來皇宮,想把戒指交給高順,高順拒絕了,他知道,這戒指只能他們這些人能用,外人,那怕是親兒子,都無法使用,僅僅是一枚普通的戒指。

高順也在與家人告別,衆人非常不捨,但是他若是繼續在國內,將影響兒子的施政,而他對升級又是如此渴望,所以不能再等了,若是再等下去,一是浪費時間,二是將要面對更多的生死,他實在不希望面對跟隨他打天下的人一個個先於他而去。

第394章劉繇的崛起第37章再戰匈奴第375章昌邑之戰第505章李儒有恃無恐第651章支持道教第383章聯姻諸葛家第585章促進發展第244章田豐之策第584章稅賦改革第595章高順妥協第619章和談第174士族陰謀第184章戰爭爆發第201章系統升級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58章馬邑徵兵第280章高度酒精第504章朝廷南遷第647章滅亡鮮卑第594章施壓高順第437章武都郡戰略第157章鉅鹿對峙第574章王允的策劃第401章中原局勢第54章馬邑密謀第43章匈奴和談第34章憤怒的匈奴第31章戰後總結第495章接收徐州第634章分封諸國第436章涼州局勢第295章臧霸請降第201章系統升級第157章鉅鹿對峙第453章沮授請罪第112章張飛醉酒第238章收復定襄郡第17章縣長的心思第188章高順進京第483章黃祖投降第541章劉備之衣帶詔第476章孫堅戰死(上)第236章強硬態度第26章商業發展第120章呂布決定第359章華雄發威(上)第42章縣長心思第169章歷城對峙第261章低調結婚第583章取消封國第252章攻城妙計第159章意外之喜第388章貪心的曹豹第185章斬丘力居第214章佈局遼西第546章孫權軟禁劉備第379章新建水軍第47章意外之喜第192章盧植做媒第614章連滅四國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第324章政治鬥爭第611章高順的新計劃第111章初到幽州第17章縣長的心思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第33章震驚四方第455章麴義出擊第629章戰爭將起第471章劉表的反擊第196章高順辭官第573章飲馬北海第343章呂布殺丁原第547章徐盛無奈投降第482章魯肅的強勢第544章射殺黃蓋第113章張飛心動第178章黃巾落幕第293章卜己投降第616章殘酷殺戮第199章田豐之計第516章裝備連弩第293章卜己投降第442章趙雲的建議第128章精明蘇雙第631章匈奴現身第319章就任州牧第469章荊揚水戰第200章到達寧城第392章李儒的陽謀第648章勝利迴歸第470章孫堅出擊第644章勝負已分第225章李肅來投第641章慘烈的攻城戰第159章意外之喜第459章中原鉅變
第394章劉繇的崛起第37章再戰匈奴第375章昌邑之戰第505章李儒有恃無恐第651章支持道教第383章聯姻諸葛家第585章促進發展第244章田豐之策第584章稅賦改革第595章高順妥協第619章和談第174士族陰謀第184章戰爭爆發第201章系統升級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58章馬邑徵兵第280章高度酒精第504章朝廷南遷第647章滅亡鮮卑第594章施壓高順第437章武都郡戰略第157章鉅鹿對峙第574章王允的策劃第401章中原局勢第54章馬邑密謀第43章匈奴和談第34章憤怒的匈奴第31章戰後總結第495章接收徐州第634章分封諸國第436章涼州局勢第295章臧霸請降第201章系統升級第157章鉅鹿對峙第453章沮授請罪第112章張飛醉酒第238章收復定襄郡第17章縣長的心思第188章高順進京第483章黃祖投降第541章劉備之衣帶詔第476章孫堅戰死(上)第236章強硬態度第26章商業發展第120章呂布決定第359章華雄發威(上)第42章縣長心思第169章歷城對峙第261章低調結婚第583章取消封國第252章攻城妙計第159章意外之喜第388章貪心的曹豹第185章斬丘力居第214章佈局遼西第546章孫權軟禁劉備第379章新建水軍第47章意外之喜第192章盧植做媒第614章連滅四國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第324章政治鬥爭第611章高順的新計劃第111章初到幽州第17章縣長的心思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第33章震驚四方第455章麴義出擊第629章戰爭將起第471章劉表的反擊第196章高順辭官第573章飲馬北海第343章呂布殺丁原第547章徐盛無奈投降第482章魯肅的強勢第544章射殺黃蓋第113章張飛心動第178章黃巾落幕第293章卜己投降第616章殘酷殺戮第199章田豐之計第516章裝備連弩第293章卜己投降第442章趙雲的建議第128章精明蘇雙第631章匈奴現身第319章就任州牧第469章荊揚水戰第200章到達寧城第392章李儒的陽謀第648章勝利迴歸第470章孫堅出擊第644章勝負已分第225章李肅來投第641章慘烈的攻城戰第159章意外之喜第459章中原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