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世人的選擇(上)

讓士族、土豪和寒門之人感覺不解的是,徐州的州郡縣官員基本全部留任,公孫家族三郡國的縣級官員擇優錄用了一部分,而汝南郡和陳郡的縣級官員一人都沒有留任,全部從冀州、青州或者兗州調來的;且當地家族沒有一人獲得任職的機會。

仔細回味,不難發現其中的差異之處。

徐州是刺史陶謙主動交予高順勢力的,且陶謙已辭世,兒孫皆未從官,不會再影響高順對徐州的統治,州郡縣級官員全部留任,這很好理解。

他們不知道的是,徐州的各級官員,皆爲此前高順勢力早已安插的自己人。

陳國國相駱俊被袁紹毒殺,他的妻子、兒子和女兒卻獲得了很好的照顧,兒子被送往歷城讀書,還免費贈送了一處莊園,朝廷賜下諡號爲“康”,千古榮耀,可見高順對忠正之人最爲看重。

與之對比,陳國各縣的縣令等官員,在袁紹來襲之時,要麼逃離,要麼屈服於袁紹勢力,所以他們的品行皆未得到高順勢力的青睞,全部被辭退,這也不難理解了。

公孫家族雖然也是主動投靠高順勢力,但是他們高官得坐,這與徐州情況差異很大,所以才擇優錄取,辭退一部分,便於安插自己人員,加強對當地的統治。

聯姻是與高順勢力建立深密關係且快速上位的最佳捷徑,比如郭家家族,諸葛家族、趙雲一家、許林一家等;否則,即便靠才能和家族上位,若是在工作中略有瑕疵,也會被棄之不用,比如徐州軍師陳登,指揮大軍進攻豫州,沒有取得應有戰功,立即被罷免軍師之職,轉職爲屯田校尉,不管地位還是權力,這個落差非常大。

綜合看來,有絕對能力者,高順勢力還是給予任職的機會,只要不斷立功,便會得到不斷提升,比如程立和黃忠便是代表。

靠家世獲得上位的人,在高順勢力中基本沒有,這讓轄區內的大族和土豪們極爲失望。

當初他們不主動出仕,就是感覺高順出自邊疆,若是沒有士族的支持,他從哪裡尋找這麼多讀書之人來幫助他管理地方呢?即便高順勢力的兵馬再強,也離不開他們這些讀書人,現在看來,他們錯了,高順勢力不僅不缺人,而是人才濟濟。

首先,士族內部不團結,總會有人主動投靠,比如郭家家族、審配家族等,一旦投靠,便會帶來大量的人才。

其次,寒門之士衆多,比如高順信任的張飛、徐晃、關羽、顏良、文丑、徐榮等人,皆是投靠時間比較早的人,因忠心耿耿而獲得高順的信任;高順出身寒門,更容易獲得寒門之士的認可,比如當初跟隨他起家的十多人,現在皆牧守一方,最出色的當屬周飛和房良。

第三,便是落魄或者門庭衰敗的士族之人,戲志才、程立、田豐、沮喪、郭嘉等人皆是如此。

第四,主動投降的勢力,也能帶來許多可用之人,比如公孫家族一家,中郎將就有三位,太守一位,別部司馬和軍司馬多位,成爲顯耀的武將家族。

最後,高順投入巨資,積極培養自己人,爲此先後建立了歷山大學,各州、郡、縣學,比如這次便從歷山大學的優秀學子中調來多人擔任縣令等職,作爲儲備人才,此後定會源源不斷的提供可用人才。

現在高順佔領北方諸州,將來統一天下、結束亂世的唯一人選,若是不盡快主動投靠,等將來天下已定,他們如何能在新的朝廷中佔得一席之地?若是不能成爲高順勢力中的一員,按照高順的行事習慣,他們的家族必將被壓制、打壓,這對他們來說,是最難以接受。

這些大族之人的心中完全沒有對朝廷的忠心,有的只是對家族的利益。

與此有相似想法的不知士族、土豪,那些寒門之士更是積極,此前各類官職皆被士族把持,他們沒有機會,現在機會來了,若是不能主動把握,令家族崛起,那就是個人家族問題,而不能怨沒有機會了。

最先準備出仕的是原韓馥的軍師兼大將潘鳳,當初陣斬華雄,可是爲他爭取了足夠的榮耀。

現在老主公韓馥被殺,袁紹被滅,他感覺該出仕了,以他的才能,不應老死鄉野。

不過他自恃武藝高強,謀略出衆,沒有去拜訪房良,而是直接去冀州拜見高順。

高順查看其屬性,確實不錯,算是能獨當一面的全才人物,怪不得有傲氣,可惜的是韓馥不能善加利用,以至於兵敗身亡。

經過慎重考慮,高順任命其爲別部司馬,派往益州歸趙雲調遣,待其立功後再提拔;此舉一是壓制益州大家豪族,二是有牽制公孫瓚的意思。

這個位置不高不低,相比袁紹家族的人獲得的職位,已經很高了,潘鳳沒什麼不滿。

高順又賜其特優級戰馬一匹,光明鎧甲一身,令其非常滿意,便前往益州上任。

第二位讓高順意想不到的人竟然是許褚,這可是讓他期待已久的人。

在豫州穩定之後,許褚家族的人便主動選擇從軍,他沒有在豫州從軍,而是前往兗州定陶城投奔黃忠,黃忠與其比試一場,感覺是難得的武將,不能做主,怕耽誤了許褚的前程,便主動推薦給了高順。

許褚家族聚族而居,建立村堡,在亂世中以求自保;在韓馥和袁紹統治的時候,他們更喜歡使用世家大族之人,像許褚這種寒門之士根本沒有被重用的機會。

歷史上,許褚選擇投靠曹操的時候,曹操已發展壯大了,且曹操採取不拘一格的用人策略,他們才選擇主動投靠曹操;而今世,曹操遠在潁川郡,且勢力比較弱小,在夾縫中生存,只能自保,所以不能成爲他們的投靠對象。

就是這種僅有千多人的小家族,也有自己的判斷標準和銳利的目光,也懂得投機與投資的區別,否則很難保全於亂世。

校場轅門衛士見十多魁梧之人,向前詢問,方知是來投軍的,不能做主,又畏懼於許褚幾人想雄壯,便立即上報。

值班的軍司馬乃系統之人,聽衛士介紹,忙出門查看。

即便是高順非常信任黃忠,在他的部隊中,各級軍官也是由高順或者房良任命,黃忠沒有人事權,只有推薦權。

軍司馬乃高級武將,有八十多的武力值,見許褚諸人,大吃一驚,絕對是一羣猛人,不用比武,便感覺不是對手,於是客氣的將他們迎進軍營,並立即派人通知黃忠前來決斷。

前來者共有十一人,以許褚兄弟二人爲首,另有八名強壯的族人,還有一人負責對外聯絡事務;他們本來還擔心被拒絕,沒想到軍官對他們如此客氣,這讓他們有些喜出望外。

第414章魯肅之謀第76章首次出塞第182章三郡烏桓第410章精明的戈母第285章強勢呂布(五)第148章蘇雙拜主第223章諸人婚事第240章高順心思第460章郭嘉的野心第498章佔領漢中郡(下)第264章閃擊鮮卑第171章高順佈局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52章馬邑縣長第395章狡猾的公孫瓚第43章匈奴和談第210章斬殺難樓第258章王越到來第629章戰爭將起第335章再次升級第30章痛擊匈奴第344袁家謀劃第65章關門打狗第474章孫堅的應對第242章幽州事務第220章見公孫瓚第294章合圍之勢第61章抓捕內奸第243章狠辣程立第594章施壓高順第233章蔡邕來訪第480章魯肅出兵第477章孫堅戰死(下)第572章出擊漠北第308章一網打盡第158章張角出逃(三更)第369章董卓遇刺第489章劉繇的抵抗第569章馬踏西域(下)第500章進軍巴蜀第388章貪心的曹豹第622章進軍埃及第128章精明蘇雙第512章接收豫州第34章憤怒的匈奴第632章歐洲聯軍第249章巨大收穫第557章收復酒泉郡(上)第290章李肅建議第570章系統再次升級第209章烏桓之戰第389章孫堅的反擊第447章爲難的馬騰第26章商業發展第620章薩珊王朝覆滅第349章公孫瓚的煩惱第354章陶謙自保之策第483章黃祖投降第580章衆人的心態第40章輕鬆獲勝第356章戲志才之謀(上)第172章周倉出使第247章匈奴出兵第359章魏續的選擇第643章佯裝被圍第17章縣長的心思第596章劉協妥協第457章一戰成名第639章最後的決戰第291章周飛新政第648章勝利迴歸第487章佔領會稽郡第554章高順的良策第52章馬邑縣長第408章收服趙雲第632章歐洲聯軍第285章強勢呂布(五)第613章建設晉國第182章三郡烏桓第438章招降之策第563章劉備的歸宿第487章佔領會稽郡第345章政治交易第607章離開第21章憨厚的戈虎第398章公孫瓚的崛起(上)第123章積極備戰第90章馬貴彙報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104章搬遷郡治第175章高順封侯第417章再見王越第493章高順的迷茫第110章軍戶編制第353章袁隗之策第172章周倉出使第562章孫權投降第225章李肅來投第38章游擊戰術第26章商業發展
第414章魯肅之謀第76章首次出塞第182章三郡烏桓第410章精明的戈母第285章強勢呂布(五)第148章蘇雙拜主第223章諸人婚事第240章高順心思第460章郭嘉的野心第498章佔領漢中郡(下)第264章閃擊鮮卑第171章高順佈局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52章馬邑縣長第395章狡猾的公孫瓚第43章匈奴和談第210章斬殺難樓第258章王越到來第629章戰爭將起第335章再次升級第30章痛擊匈奴第344袁家謀劃第65章關門打狗第474章孫堅的應對第242章幽州事務第220章見公孫瓚第294章合圍之勢第61章抓捕內奸第243章狠辣程立第594章施壓高順第233章蔡邕來訪第480章魯肅出兵第477章孫堅戰死(下)第572章出擊漠北第308章一網打盡第158章張角出逃(三更)第369章董卓遇刺第489章劉繇的抵抗第569章馬踏西域(下)第500章進軍巴蜀第388章貪心的曹豹第622章進軍埃及第128章精明蘇雙第512章接收豫州第34章憤怒的匈奴第632章歐洲聯軍第249章巨大收穫第557章收復酒泉郡(上)第290章李肅建議第570章系統再次升級第209章烏桓之戰第389章孫堅的反擊第447章爲難的馬騰第26章商業發展第620章薩珊王朝覆滅第349章公孫瓚的煩惱第354章陶謙自保之策第483章黃祖投降第580章衆人的心態第40章輕鬆獲勝第356章戲志才之謀(上)第172章周倉出使第247章匈奴出兵第359章魏續的選擇第643章佯裝被圍第17章縣長的心思第596章劉協妥協第457章一戰成名第639章最後的決戰第291章周飛新政第648章勝利迴歸第487章佔領會稽郡第554章高順的良策第52章馬邑縣長第408章收服趙雲第632章歐洲聯軍第285章強勢呂布(五)第613章建設晉國第182章三郡烏桓第438章招降之策第563章劉備的歸宿第487章佔領會稽郡第345章政治交易第607章離開第21章憨厚的戈虎第398章公孫瓚的崛起(上)第123章積極備戰第90章馬貴彙報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104章搬遷郡治第175章高順封侯第417章再見王越第493章高順的迷茫第110章軍戶編制第353章袁隗之策第172章周倉出使第562章孫權投降第225章李肅來投第38章游擊戰術第26章商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