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新建六王國

扶南國,又作夫南國、跋南國,意爲山嶽。

現在的扶南國爲範氏王朝,第一國王是範蔓原是混氏王朝的大將,篡位爲王;後其子範金生繼位,爲第二代國王;現在的國王範旃殺範金生而自立爲王。

都城名谷特洛﹐意爲特洛大陸﹐即中國古書譯稱的特牧城﹐位於今柬埔寨國波蘿勉省的巴普農縣。

扶南國非常落後,無城池,以木柵爲城,軍隊不足萬人。

高順可是知道,前世的時候,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的南部是非常好的產糧區,非常適合人類生存,他志在必得。

於是,在回新家坡的船上,便積極籌劃此事。

待他們回到新家坡時,衆人已到來,正在等候。

突然見到親人,衆人皆非常高興,顯得特別親切。

李強和馬貴等人招來的是次子,皆已成年,且都有了兒子了;周飛和房良等六人也都派來了一位兒子。

高順的孫子只來了三人,皇帝也派次子前來了;他們的年齡相對來說最小,僅滿十五歲,大的才十七歲,皆未至弱冠;高順估計,可能是因爲孫子的年齡都過小,所以兒子們纔沒有派來更多的人。

總共來了十四家,必須建立十四個王國。

鑑於這種情況,高順決定,先派馮勇和高偉去消滅扶南國,同時在扶南國的地盤上建立三個國家;最南部,以後世的柬埔寨和越南的南部地區爲地盤,建立南越國;在其北,後世湄公河中游建立南吳國;在其西,後世泰國的西部和北部建立南秦國。

這三個國內安置的是周飛、秦關和房良的孩子,他們皆三十多歲了,正是立業的好機會,便於開拓這片落後的地區。

爲了安全,不泄露系統的特殊能力,高順沒有爲他們建設城池,也沒有配備太多的工匠,每國僅有三千高級騎兵、三千高級步兵和一千工匠、他們的家屬,以及文武官員,每國大約一萬五千人。

此後他們要有所發展,必須從國內移民或者漢化當地人;周飛和房良的兒子分別爲南秦國和南吳國的國王,因爲他們的年齡最大,便於對付北方的真臘國和撣國。

高偉爲他的兒子選擇了漢城,因爲漢城堅固強大,且配備的官兵和工匠也多,更重要的是高偉的兒子高明也擅長水戰和航海,漢城非常適合發展貿易。

新家坡國的國王見高順如此安排,心中壓力很大,提出辭去國王之職,把新家坡交給漢城國管轄,否則,等漢城國的國王穩定地方後,肯定會搶奪新家坡這座寶地,若是那樣的話,必會危及到他和他家人的性命安全。

高順感覺他不能出爾反爾,否則將影響他在歷史上的名聲,便否決了這個建議,與高偉和高偉的兒子高明一起商量。

高偉很喜歡新家坡這座城池,很想爲兒子爭取這座城,不僅地理位置好,且已發展的非常好,不過高順不同意,他也不好說要。

新家坡國王也不想放棄國王的位置。

最終,高順決定,新家坡國作爲漢城國的附屬國,每年要繳納十分之一的稅收,且軍隊必須接受漢城國的調遣。

對這個決定,衆人皆非常滿意。

對漢城國來說,不僅每年有一定的額外收入,且爲一支外援,關鍵時刻可調動新家坡的軍隊。

對新家坡的國王而言,每年繳納一定數量的財富,算是交保護費,受漢城國保護;且這樣能保住國王的位置。

李強爲兒子選擇了向魏國,他在那裡開拓了幾個月,對那裡非常喜歡;高順爽快的滿足了他的要求。

目前任命的五位國王,武力值皆在85左右,對於一位國王來說,已是非常難得,高順又花費大量積分,將他們每人的智力皆提升二十點,智力皆達到到88左右,高順認爲,他們有了如此高的智力,相信他們皆能在當地建立一份基業,也能處理好與魏國的關係。

由於高偉的兒子高明擅長航海,高偉爲兒子爭取了一支不小的水軍艦隊,這是五國中唯一有水軍的王國。

受到冊封的五人皆非常高興,這可比在國內強多了,否則別說當國王,連目前的這些軍隊他們都沒有機會率領,更不用說繼承爵位了;現在就是讓他們回去繼承爵位,他們也不回去了。

高順不敢確定他們這些王國能存在多少年,不過高順敢確定,此舉絕對能讓當地成爲傳播漢文化的地域,此後定會成爲漢人的地盤,不管是誰當皇帝,定還是漢人,不會便宜了外人。

且此舉也能緩和國內矛盾,很多國內活不下去的百姓和有野心的家族,也會移民來此地的。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五國終於穩定下來了,高順決定再次啓程。

還沒有接受冊封的九人皆充滿了期待,跟隨高順一起乘船前往後世的緬甸,現在的晉城。

等高順等人到達晉城的時候,馬貴已在此等候了。

馬貴見到衆人到來,非常高興,特別是見到二兒子一家都來了,更是高興。

高順非常喜歡緬甸這個地方,東西兩方向皆爲高山,北部爲高山,且與魏國向連,當中有大河,便於航運,南部爲肥沃的衝進平原,唯一不足之處是北部山區還有衆多的土著,難以剿滅。

高順首先介紹了一年多時間內建設了五個王國的情況。

馬貴爲高順介紹了剿滅北部諸國的情況。

現在已戰領後世的曼德勒以北百里,由於兵力有限,沒有繼續北進;北部山區的人有驃人、孟人,東部與真臘國相連,土著非常好戰、野蠻,非常落後;諶離國和夫甘都盧國與邑盧沒國類似,皆非常落後,不過當地人皆信仰佛教,建有不少寺廟。

高順瞭解完情況,內心非常矛盾,如此好的地方,若是冊封一位孫子在此爲王的話非常合適,關鍵時刻,國內的後人可來此避難;不過四位孫子的年齡皆非常小,沒有親人的幫助,很難管理好一如此大的王國。

於是,高順召集衆人商量。

馬貴很想高順冊封他的兒子在此爲王,這裡面積足夠大,土地肥沃,且便於防守;有高順留下的這些軍隊,他兒子絕對能在此地發展的非常好,不過高順想冊封皇孫在此,他便沒有提出他的真實想法,而是建議到:“陛下,可沿河建設幾座城池,留下足夠的軍隊,絕對能保二皇子在此立足。”

皇帝的次子在這些孫子中是年齡最大者,已十七歲,高順想先冊封他在此爲王,剩餘的三位孫子先在身邊培養幾年。

高順也估計出馬貴的想法,便說道:“好吧,以後遇到的好地盤隨便你們選。”

馬貴被看破了心思,忙說道:“謝謝陛下!”

於是,高順決定採納馬貴的建議。

第139章首戰大捷(上)第336章軍政調整第420章魯肅的山寨第536章張繡投降第311章鮮卑南下第364章智者雲集第510章袁紹自殺第420章魯肅的山寨第383章聯姻諸葛家第4章規劃未來第225章李肅來投第233章蔡邕來訪第70章屠殺俘虜第510章袁紹自殺第537章馬日磾反叛第54章馬邑密謀第134章再次招兵(四更)第425章矛盾加劇第408章收服趙雲第255章安置奴隸第240章高順心思第378章合縱連橫第353章袁隗之策第214章佈局遼西第279章邊讓到來第601章麴義反叛第540章高順的憤怒第57章張遼現身第624章建立埃及帝國第132章穩定後方第550章高順受封魏公第432章陳宮來訪第591章伏完的籌劃第421章精明的審配第509章步兵對戰騎兵第279章邊讓到來第653章再次出海第33章震驚四方第465章高順勉爲其難第115章關羽參軍第240章高順心思第588章謠言四起第390章袁術的決定第40章輕鬆獲勝第466章挺進中原第641章慘烈的攻城戰第445章高順心思第615章貴霜帝國的使者第196章高順辭官第168章卜己心思第389章孫堅的反擊第158章張角出逃(三更)第605章離開前的準備(中)第481章新設三郡第369章董卓遇刺第256章各方反應第548章奈何造化弄人第445章趙雲施政(上)第311章鮮卑南下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129章鐵匠鄭財第360章華雄發威(下)第159章意外之喜第373章兩郡來投第192章盧植做媒第85章皇帝心思第71章鐵血軍師第9章瘋狂殺戮(上)第350章酸棗會盟第587章高順論天下(下)第256章各方反應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261章低調結婚第485章高順南下第358章討要賈詡第589章南下航海第535章連弩發威第466章挺進中原第23章戈虎拜師第642章正面對決第254章戰後獎賞第552章滅亡匈奴第329章意外投降第208章連建五城第13章回村第543章劉備逃跑第598章高順稱帝第260章黃忠到來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114章商人蘇雙第256章各方反應第261章低調結婚第50章左豐到來第101章各方反應第364章智者雲集第534章佔領荊北第149章張寶之憂(三更)第235章高順家宴第273章何進思變
第139章首戰大捷(上)第336章軍政調整第420章魯肅的山寨第536章張繡投降第311章鮮卑南下第364章智者雲集第510章袁紹自殺第420章魯肅的山寨第383章聯姻諸葛家第4章規劃未來第225章李肅來投第233章蔡邕來訪第70章屠殺俘虜第510章袁紹自殺第537章馬日磾反叛第54章馬邑密謀第134章再次招兵(四更)第425章矛盾加劇第408章收服趙雲第255章安置奴隸第240章高順心思第378章合縱連橫第353章袁隗之策第214章佈局遼西第279章邊讓到來第601章麴義反叛第540章高順的憤怒第57章張遼現身第624章建立埃及帝國第132章穩定後方第550章高順受封魏公第432章陳宮來訪第591章伏完的籌劃第421章精明的審配第509章步兵對戰騎兵第279章邊讓到來第653章再次出海第33章震驚四方第465章高順勉爲其難第115章關羽參軍第240章高順心思第588章謠言四起第390章袁術的決定第40章輕鬆獲勝第466章挺進中原第641章慘烈的攻城戰第445章高順心思第615章貴霜帝國的使者第196章高順辭官第168章卜己心思第389章孫堅的反擊第158章張角出逃(三更)第605章離開前的準備(中)第481章新設三郡第369章董卓遇刺第256章各方反應第548章奈何造化弄人第445章趙雲施政(上)第311章鮮卑南下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129章鐵匠鄭財第360章華雄發威(下)第159章意外之喜第373章兩郡來投第192章盧植做媒第85章皇帝心思第71章鐵血軍師第9章瘋狂殺戮(上)第350章酸棗會盟第587章高順論天下(下)第256章各方反應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261章低調結婚第485章高順南下第358章討要賈詡第589章南下航海第535章連弩發威第466章挺進中原第23章戈虎拜師第642章正面對決第254章戰後獎賞第552章滅亡匈奴第329章意外投降第208章連建五城第13章回村第543章劉備逃跑第598章高順稱帝第260章黃忠到來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114章商人蘇雙第256章各方反應第261章低調結婚第50章左豐到來第101章各方反應第364章智者雲集第534章佔領荊北第149章張寶之憂(三更)第235章高順家宴第273章何進思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