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矛盾加劇

河內郡太守王匡因剿賊不利被免職,這無疑打了大將軍一個措手不及,讓他失去了最強有力的臂膊,更使得大將軍與宦官的矛盾和衝突加劇;要知道,大將軍何進安排到地方的幾人中,王匡最得信任,位置最過重要,陶謙和孫堅的位置過於遙遠,乃遠水解不了近渴。

呂布就任河內郡太守,位高權重,比在京城憋屈的生活強了百倍;接收王匡軍隊後,騎兵達到一萬五千人,步兵達到兩萬多人,實力非常強大。

對於身份的轉變,呂布非常感激高順提供的機會,他更感嘆,沒有強有力的靠山,他以後的日子肯定難過,目前,朝中力量依靠不上,唯一能獲得支援的便是高順了。

於是立即給高順寫信義封,並派親信去拜見高順,希望獲得足夠的支持。

高順不想同呂布發生密切的關係,引起陛下的不快,便回信,若需協助,可與洛陽的蘇雙聯繫。

收到回覆,令呂布在高興的同時,又對高順的態度有些不滿。

河內郡的地理位置太過重要,且呂布武藝高強,兵強馬壯,軍事實力強橫,不僅讓大將軍感覺到了威脅,就連士族和黨人也感覺到了很大的壓力。

大家士族這時都忙於發展自身實力,而不願意與皇帝正面對抗,便與黨人合謀,把大將軍被推到臺前,承受暴風雨的洗禮。

黨人備受打壓,此舉正合黨人胃口,便與士族結成聯盟。

在士族和黨人的支持下,又有二十多位知名人士加入大將軍的幕府,使得何進更加自信。

在投靠的黨人中,趙融和淳于瓊偏重勇武,很得何進信任,立即派他們去丹陽秘密招兵,並要求徐州刺史陶謙提供錢糧裝備等支援;待招滿五千官兵後前去涼州,歸武猛都尉丁原指揮,務必在涼州建立功業。

現在皇帝劉宏非常愜意,北疆穩定,稅賦重地冀州、青州、徐州、豫州、兗州、荊州等非常平穩;京城穩固,西有皇甫嵩坐鎮涼州,近有廣年侯駐守幷州,還有近在京師的河內郡太守呂布領兵數萬,豫州牧黃婉擁有強兵過萬,他們隨時能馳援京師。

黨人上竄下跳,讓劉宏大爲不滿,立即罷免了馬日磾的太尉之職,並令冀州牧劉虞前來接任,劉虞推辭不就。

此舉對黨人勢力是個很大的打擊。

有了呂布的支持,宦官的力量更加膨脹,加緊爭奪軍事權力。

首先,命令呂布加緊擴軍。

其次,擴大上軍校尉蹇碩的兵權,將其直轄一校的人數擴編到五千人,並把原來他直轄的兩千五百人派遣去河內,讓呂布用他的強兵替換,並增加到五千人。

原來蹇碩所轄的兩千五百人乃由各大士族的家將、奴僕等組成,成分複雜,戰鬥力極差,此舉大大加強了蹇碩的軍事力量。

這對呂布來說不是難事,他到達河內郡後實行強力政策,黃巾賊要麼被招安,要麼被殲滅,勢如破竹,效果顯著,他用投降的黃巾賊組建了兩萬步兵和三千騎兵。

接到皇帝的命令,他從所轄的騎兵中直接調撥兩千騎兵與收編的三千騎兵進行混編,稍加訓練,便成爲一支強軍,被派往帝都,歸上軍校尉蹇碩指揮。

呂布的權力來自陛下,自然不敢違背陛下的命令。

再次,建議陛下派出宦官一系的馮芳爲伊闕關都尉,此舉旨在切斷南部士族對洛陽的威脅。

伊闕關即洛陽南龍門山和香山的闕口,兩山夾峙,伊河穿流其中;爲京都南面的重要關隘,是洛陽南下,荊襄北上的必經之道。

馮芳是宦官曹節的女婿,自然被列爲宦官一系。

皇帝劉宏對張讓等人的建議大爲滿意,思慮之後,陛下又調左校尉成廉兼職旋門關都尉;右校尉張濟兼職函谷關都尉;助軍校尉魏續兼職廣成關都尉;並令各將收編原駐地兵馬後,擴編到一萬人。

函谷關在西,伊闕關和光成關在南,旋門關在東,帝都洛陽居中。

此舉更是使得洛陽四面皆安;不過卻大大的打擊了大將軍在京城周邊的軍事力量,令何進寢食難安。

何進與黨人協商,上書陛下,呂布等四校兵馬已調出洛陽,希望重新招募西園四校兵馬;他們好藉機奪權。

現在西園四校,實力對等,維持暫時的平衡,皇帝自然能洞察到大將軍等人的目的,言辭拒絕了他們的要求。

皇帝和宦官連續出手,京城防禦大大加強,使得黨人和士族失去了機會,他們不約而同的效仿大將軍,加強在涼州發展勢力。

涼州局勢混亂,是建立和發展勢力的契機。

此舉使得在涼州的世家勢力、大將軍的勢力與朝廷官兵之間的矛盾加劇,使得那裡的關係更加複雜。

宦官輕易洞察了士族和黨人的陰謀,向陛下建議,命令幷州牧周飛收復北地郡和安定郡,支援涼州平叛戰爭。

皇帝感覺宦官的意見非常及時,若是周飛收復兩郡,則能方便的監控涼州各派,更能保護皇家陵園的安全。

周飛接到陛下的命令,立即與軍師沮授協商,兩人主意未定,只好求救於高順。

高順仔細思索之後回信,可收復兩郡蕭關以南的地盤。

收到回信,令沮授和周飛兩人豁然開朗,此舉不僅能完全陛下的命令,且能名正言順的插手涼州事務,在涼州打下基礎,更重要的是蕭關以南,地勢平坦,便於運送後勤補給物質,便於安置流民;蕭關以北爲崇山峻嶺,連綿不絕的山脈,便於防守,隔絕羌胡對關內的威脅,並與上郡的防禦連成一片。

皇帝的命令,很快被傳出,令大將軍、士族和黨人皆感覺到了壓力和威脅,猶豫在熱油中猛然被投入一滴涼水;不僅京城各派的矛盾加劇,就是在涼州的各派系也在開始思索未來,使得他們之間也出現了分歧和分化。

董卓勢力在涼州最強橫,腳踏幾隻船,既交好士族,又積極賄賂宦官,還與高順和周飛有扯不清的關係,更與羌胡有特殊的感情;這讓陛下最爲憂心。

第421章精明的審配第297章北疆異動第477章孫堅戰死(下)第611章高順的新計劃第247章匈奴出兵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476章孫堅戰死(上)第81章栽贓嫁禍第50章左豐到來第77章獵殺鮮卑第301章高順得子第637章新計劃第233章蔡邕來訪第411章趙雄的建議第179章尋賢遭拒第650章建設第110章軍戶編制第169章歷城對峙第456章痛擊韓遂第298章文丑出兵第585章促進發展第466章挺進中原第155章斬殺張寶(三更)第47章意外之喜第29章匈奴來襲第599章衆人反應第412章再見萬年公主第356章戲志才之謀(上)第492章江南陷阱第304章視察轄區第264章閃擊鮮卑第132章穩定後方第99章杜邊歸來第75章太守懊悔第637章新計劃第445章趙雲施政(上)第105章整頓軍隊第274章華佗到來第360章華雄發威(下)第491章新收四將第412章再見萬年公主第248章關羽出兵第551章西北攻略第407章招安黑山軍(終)第245章周飛定計第475章董卓出兵第247章匈奴出兵第264章閃擊鮮卑第120章呂布決定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471章劉表的反擊第327章程武之策第351章強勢袁術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208章連建五城第640章寒冬對峙第261章低調結婚第553章處置匈奴人第101章各方反應第53章再次升級第509章步兵對戰騎兵第499章劍門天下險第445章趙雲施政(上)第577章呂布逃跑第176章平定青州第335章再次升級第236章強硬態度第436章涼州局勢第119章徐晃發威第310章混亂局勢第549章統一江北第620章薩珊王朝覆滅第384章徐州密約第410章精明的戈母第571章西域大都護府第163章孤立廣宗第92章擴編騎兵(中)第290章李肅建議第191章張讓詭計第179章尋賢遭拒第488章上虞朱家第56章接風洗塵第72章戰後獎勵第481章新設三郡第433章公孫家族第646章大獲全勝(下)第288章強攻縣城(上)第578章王允之死第629章戰爭將起第536章張繡投降第255章安置奴隸第108章長吏獻策第576章李儒被殺第183章佈網待敵第164章抵達青州第312章和連斃命第3章悲慘的村民第194章盧植獻計第135章鄒靖來投第391章強硬的王朗
第421章精明的審配第297章北疆異動第477章孫堅戰死(下)第611章高順的新計劃第247章匈奴出兵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476章孫堅戰死(上)第81章栽贓嫁禍第50章左豐到來第77章獵殺鮮卑第301章高順得子第637章新計劃第233章蔡邕來訪第411章趙雄的建議第179章尋賢遭拒第650章建設第110章軍戶編制第169章歷城對峙第456章痛擊韓遂第298章文丑出兵第585章促進發展第466章挺進中原第155章斬殺張寶(三更)第47章意外之喜第29章匈奴來襲第599章衆人反應第412章再見萬年公主第356章戲志才之謀(上)第492章江南陷阱第304章視察轄區第264章閃擊鮮卑第132章穩定後方第99章杜邊歸來第75章太守懊悔第637章新計劃第445章趙雲施政(上)第105章整頓軍隊第274章華佗到來第360章華雄發威(下)第491章新收四將第412章再見萬年公主第248章關羽出兵第551章西北攻略第407章招安黑山軍(終)第245章周飛定計第475章董卓出兵第247章匈奴出兵第264章閃擊鮮卑第120章呂布決定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471章劉表的反擊第327章程武之策第351章強勢袁術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208章連建五城第640章寒冬對峙第261章低調結婚第553章處置匈奴人第101章各方反應第53章再次升級第509章步兵對戰騎兵第499章劍門天下險第445章趙雲施政(上)第577章呂布逃跑第176章平定青州第335章再次升級第236章強硬態度第436章涼州局勢第119章徐晃發威第310章混亂局勢第549章統一江北第620章薩珊王朝覆滅第384章徐州密約第410章精明的戈母第571章西域大都護府第163章孤立廣宗第92章擴編騎兵(中)第290章李肅建議第191章張讓詭計第179章尋賢遭拒第488章上虞朱家第56章接風洗塵第72章戰後獎勵第481章新設三郡第433章公孫家族第646章大獲全勝(下)第288章強攻縣城(上)第578章王允之死第629章戰爭將起第536章張繡投降第255章安置奴隸第108章長吏獻策第576章李儒被殺第183章佈網待敵第164章抵達青州第312章和連斃命第3章悲慘的村民第194章盧植獻計第135章鄒靖來投第391章強硬的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