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高順的新計劃

冊封新家坡城的太守爲國王之後的一段時間,高順等人一直對新家坡戀戀不捨,不願離去。

在這段時間,高順分別接見了國王和大將軍幾次,他從中發現一個問題,他任命的國王爲高級文官,而將軍則是高級武官,現在他能壓制,長時間的話,他們之間必會產生矛盾,很容易造成內訌。

相似的還有以前他冊封的幾個王國,他估計也會出現這種矛盾。

高順仔細想來,感覺不如任命其他人,從中牽制,以達到文武平衡。

思慮幾日,高順感覺這樣的話不如冊封他的孫子輩或者李強馬貴等人的子孫做國王更合適;畢竟馬貴、李強等人跟他拼搏一輩子,現在還跟隨他流浪四方,冊封他們的後輩,也算是一種補償。

於是與衆人商量此事,衆人皆非常支持這個決定。

最終,衆人皆確定派人去國內接人,李強等人皆決定讓他們不能繼承爵位的次子一家前來;而高順則是希望每個兒子皆派一位孫子前來;至於沒有跟隨來的周飛、房良和趙雄等人,高順也分別給他們去信諮詢,若是可以的話,也可以送來一位兒子。

於是高順立即書寫命令,命人急送國內,把他確認的十二位孫子和李強等五人的兒子一起接到新家坡,並令他們在新家坡王國等候。

此時的佔婆國已被朱然和馬騰所滅,南亞地區還剩下較大的一個國家,扶南國,不過沿海沿河之地皆被高順建立的城堡所佔。

扶南國大王爲範旃,曾遣使向魏國求和,高順不許,令其投降。

馬來半島上還有狼牙修等五個小國,已臣服於扶南國;馬來半島上的其它數十小國皆被扶南所滅。

在扶南國的北部還有真臘等小國,亦是扶南國的番屬國。

在等待衆人到來的這段時間,高順等人也不準備閒着,讓馮勇在此等候,高順等人先去開拓地盤。

首先,他們前往狼牙修國,在離新家坡城西北千里之遠的地方登陸,也就是後世的吉隆坡,建造了龐大的城池,南北和東西皆爲六裡,城高四丈,命名爲漢城。

至於扶南國,高順準備當做衆人練手的目標,暫時留着。

高順在那裡放出六千高級步兵和六千高級騎兵,還有初級騎兵和初級步兵各一萬,並各類工匠一萬,以及四萬兩千多名女子,留下秦關,帶領十位高級武將和二十位高級文官,準備戰領整個馬來半島。

隨後,高順等人前往後世棉蘭港所在地,也建立了一座類似漢城的大城,命名爲向魏城,留下與漢城一樣多人官兵和工匠,由李強在此主持,向四周擴張。

安排好一且,高順又與馬貴和高偉前往後世緬甸所在地,那裡存在衆多小國;根據商人提供的情報,在南部主要有三個小國,在後世緬甸勃固附近有邑盧沒國;今緬甸伊洛瓦底江下游沿岸有諶離國;在後世緬甸伊洛瓦底江中游卑謬附近有夫甘都盧國。

在其北還有驃國、撣國等。

高順準備在戰領這三個小國後,再逐漸北上,戰領沿河平原地區。

到達緬甸之後,先是在後世仰光市的位置建設了一座中型城市,邊長僅有兩裡,並挖了深深的護城河,命名爲陽光城。

在陽光城留下高偉和三千軍隊防守,高順和馬貴便前往邑盧沒國。

在馬貴的指揮下,僅用三千騎兵和三千步兵便擊敗了王國的軍隊,戰領邑盧沒國。

邑盧沒國離陽光城有一百六十里,生活着孟人。

高順將當地人全部貶爲奴隸,轉移至陽光城,準備開發南部的沖積大平原爲糧食產區;並在此地放出衆多官兵和工匠等,完整的接收了邑盧沒國都城,改名爲晉城,並建設了龐大的外城,規模與漢城相同。

這裡有現成的宮殿、房屋、耕地等,所放出的漢人可直接在此定居。

高順不準備繼續在此停留,而是讓馬貴帶領騎兵和步兵各兩萬人,前去戰領諶離國和夫甘都盧國,他則返回新家坡城,按照時間估計,從國內來的諸人已經到達了。

在返程中又接上李強和秦關。

此時漢城和向魏城的官兵和居民已開始了正常的生活,並開始向四周擴張。

漢城的秦關,已征服周圍五個小國,向東南一直到新家坡城的位置,皆爲系統認可的地盤,再向北爲扶南國的地盤了。

秦關向高順彙報道:“陛下,扶南國的地盤很大,若是戰領了,將能再升一級;我打探清楚了,他們的實力很弱,內部不穩定,是我們的好機會。”

高順也很好奇,畢竟當初的使者和商人提供的信息非常模糊,問道:“說的清楚一些!”

秦關道:“陛下,扶南國是有處於母系社會末期的王朝,建國一百多年了,其後有一女人爲王,名柳葉;但沒多久,統治階級發生了內訌,扶南軍備鬆弛,國力有所下降。就在此時,從激國來了一個叫混填的人,他率領一支軍隊從海上航行至湄公河口,逆水而上,突然出現在扶南國腹地。柳葉女王看到後倉促率軍應戰。但混填的弓箭手英勇強悍,能戰善射,舉起弓箭在很遠的地方竟然能把船射穿,並且射中了裡面的人。柳葉很害怕,於是就投降了。降服後的柳葉嫁給混填爲妻,遂治其國,子孫相傳。現在又發生內亂,爲爭奪王位混戰,正是我們滅亡扶南國的好機會。”

從滅亡邑盧沒國後,高順感覺戰領一個完整的國家,比開拓新的地盤更好,那裡有城池、房屋、道路、耕地等,可直接佔爲己有,減少建設時間,能儘快的在當地立足,所以,他現在對戰領扶南國非常感興趣。

於是說道:“好,等回到新家坡,接上衆人,咱們前去滅亡扶南國。”

高順計劃好了,把扶南國的東部建立一個國家,就是後世的柬埔寨和越南南部以及老撾南部地區,在後世泰國的位置建立一個國家,加上此前建立的漢城、向魏城等幾座大城,至少能冊封五個王國了。

剩餘人員,高順計劃在印度地盤上建立王國。

第140章首戰大捷(下)第230皇帝謀劃第546章孫權軟禁劉備第472章進退兩難的孫堅第595章高順妥協第93章擴編騎兵(下)第67章騎兵出戰第377章中原局勢第559章經營敦煌郡第264章閃擊鮮卑第544章射殺黃蓋第564章秦關投降第163章孤立廣宗第119章徐晃發威第84章朝堂爭議第620章薩珊王朝覆滅第366章郭嘉之策第513章世人的選擇(上)第170章強勢黃巾第636章危險的美洲之行第62章戰前安排第208章連建五城第115章關羽參軍第53章再次升級第115章關羽參軍第36章嚴陣以待第109章難樓狂喜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19章訓練護村隊第389章孫堅的反擊第320章西園八校第416章再見老村長第481章新設三郡第268章斬殺柯最第31章戰後總結第408章收服趙雲第57章張遼現身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第621章重建安息帝國第104章搬遷郡治第229章高順謀劃第67章騎兵出戰第209章烏桓之戰第594章施壓高順第194章盧植獻計第360章華雄發威(下)第529章大戰將起第326章沮授出兵第414章魯肅之謀第332章大獲全勝第197章徵北將軍第123章積極備戰第460章郭嘉的野心第553章處置匈奴人第171章高順佈局第143章皇帝決定(三更)第492章江南陷阱第547章徐盛無奈投降第428章李儒的規劃(上)第264章閃擊鮮卑第126章異族之戰第436章涼州局勢第125章鮮卑動態第492章江南陷阱第431章趙雲新婚(下)第88章張讓發威第364章智者雲集第49章王允之計第449章馬超拜師第322章呂布出兵第528章曹操的決定第601章麴義反叛第75章太守懊悔第430章趙雲結婚(上)第529章大戰將起第27章悠閒生活第392章李儒的陽謀第531章配合默契第409章結親趙雲第644章勝負已分第99章杜邊歸來第142章來勢兇猛(二更)第387章劉備的選擇第436章涼州局勢第302章又是一年第232章皇家婚姻第349章公孫瓚的煩惱第179章尋賢遭拒第172章周倉出使第510章袁紹自殺第254章戰後獎賞第650章建設第527章呂布出馬第47章意外之喜第296章房良改革第90章馬貴彙報第562章孫權投降第145章喜獲兩郡第463章益州使者第532章曹操之策
第140章首戰大捷(下)第230皇帝謀劃第546章孫權軟禁劉備第472章進退兩難的孫堅第595章高順妥協第93章擴編騎兵(下)第67章騎兵出戰第377章中原局勢第559章經營敦煌郡第264章閃擊鮮卑第544章射殺黃蓋第564章秦關投降第163章孤立廣宗第119章徐晃發威第84章朝堂爭議第620章薩珊王朝覆滅第366章郭嘉之策第513章世人的選擇(上)第170章強勢黃巾第636章危險的美洲之行第62章戰前安排第208章連建五城第115章關羽參軍第53章再次升級第115章關羽參軍第36章嚴陣以待第109章難樓狂喜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19章訓練護村隊第389章孫堅的反擊第320章西園八校第416章再見老村長第481章新設三郡第268章斬殺柯最第31章戰後總結第408章收服趙雲第57章張遼現身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第621章重建安息帝國第104章搬遷郡治第229章高順謀劃第67章騎兵出戰第209章烏桓之戰第594章施壓高順第194章盧植獻計第360章華雄發威(下)第529章大戰將起第326章沮授出兵第414章魯肅之謀第332章大獲全勝第197章徵北將軍第123章積極備戰第460章郭嘉的野心第553章處置匈奴人第171章高順佈局第143章皇帝決定(三更)第492章江南陷阱第547章徐盛無奈投降第428章李儒的規劃(上)第264章閃擊鮮卑第126章異族之戰第436章涼州局勢第125章鮮卑動態第492章江南陷阱第431章趙雲新婚(下)第88章張讓發威第364章智者雲集第49章王允之計第449章馬超拜師第322章呂布出兵第528章曹操的決定第601章麴義反叛第75章太守懊悔第430章趙雲結婚(上)第529章大戰將起第27章悠閒生活第392章李儒的陽謀第531章配合默契第409章結親趙雲第644章勝負已分第99章杜邊歸來第142章來勢兇猛(二更)第387章劉備的選擇第436章涼州局勢第302章又是一年第232章皇家婚姻第349章公孫瓚的煩惱第179章尋賢遭拒第172章周倉出使第510章袁紹自殺第254章戰後獎賞第650章建設第527章呂布出馬第47章意外之喜第296章房良改革第90章馬貴彙報第562章孫權投降第145章喜獲兩郡第463章益州使者第532章曹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