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定幷州之事

張遼的聲音清朗而嚴肅:“自今日始,凡幷州境內居民,不論胡漢,皆要到官府編戶備案,生有編戶,死要銷籍。”

大多數胡人頭領一臉茫然,他們不知道什麼是編戶,但右賢王等大部落首領卻知道,他猶豫了下,咬牙道:“將軍,我族素來部落而居,編戶恐怕不成……”

其他幾個懂得編戶的頭領見右賢王出面,忙紛紛道:“是啊,編戶難……”

張遼聲音又變得平靜:“兩個月後,未曾編戶者,有兩條路,要麼離開幷州,要麼埋屍幷州。”

右賢王看到張遼眼中的森寒,不由面色一變,忙低下了頭,其他幾個附和的首領登時噤若寒蟬。

“第三事,自今日始,幷州牧命令不容違抗。”張遼直接跳到了第三事,眼神凌厲:“記住,做大漢的子民,而不是敵人,做本將軍的朋友,而不是敵人,本將從來不怕叛亂,本將只是不想把幷州這片土地變得血腥。”

衆人聞言不由打了個冷顫,尤其是聽到血腥兩個字,當即急忙附和。

張遼掃過衆首領:“此三事可能做到?”

不少首領看向右賢王,右賢王偷偷擡頭看了張遼一眼,卻見張遼正面無表情的看着他,不由打了顫,忙道:“稟將軍,能做到。”

衆首領看到王庭已經表態,當即紛紛應和。

張遼點了點頭,神情這才緩和了些,道:“本將軍的眼裡沒有胡漢之分,只有敵我之分,從今而後,幷州諸胡部落皆編戶,設亭、裡,分土地,屯田、畜牧、納賦、入學,一切與漢民同。”

衆胡人首領聞言不由一震,一個首領忍不住問道:“敢問將軍,我等果能與漢人同乎?”

張遼點了點頭:“不錯,一切與漢人同,若有爭執,可報縣令郡守,除此之外,郡中有督郵,州府有部郡從事,皆監察地方,若有不公,可申訴至本將,本將自會公正處置。”

衆首領面上露出喜色,一人道:“我等相信將軍。”衆人皆附和。

張遼掃過衆人,又道:“三日前應召集令來馬邑的部落首領可上前一步。”

衆首領一愣,很快有一部分首領走出來,張遼大略掃了一眼,正是四十九人。

他臉上露出微笑:“爾等先前能奉令前來,足見忠誠,本將深感欣慰,本將不久要分田、屯田、建學堂,爾等部落凡是想種田之人,可半價得土地,屯田者子弟可半價入學堂,績優者可爲鄉縣掾吏,若是做的更好,可爲郡府掾吏。”

那四十九個頭領聞言,不由大喜,慌忙拜謝。他們都是小部落,而且多半來自太原、上黨一帶,早已習慣種田,與漢人的生活習慣也頗是接近,如今一聽能半價得土地,還能入學堂,做官吏,對他們這些在夾縫中窮困生存的小部落而言,可謂莫大的恩賜,他們豈能不喜。

其他胡人首領眼裡露出羨慕之情,不過也羨慕不來,誰讓他們第一次沒有奉命前來。

事實上,張遼正是要通過這種手段,先行拉攏親附自己的胡人部落,同時也扶住這些小部落胡人發展,打破幷州胡人目前的固有格局,與誅殺匈奴貴族有異曲同工之處。

很快有其他部落首領道:“我等亦忠心歸屬將軍,不知可得土地?可任官吏?”

張遼點了點頭:“爾等亦可半價得土地,不過要爲官府耕種三年,五五分成,子弟入學堂,要全付資費,至於入縣府爲吏,須經過考察方可。”

“多謝將軍。”這些胡人首領忙行禮道謝。

經過休屠各覆沒之事,他們對此次拜見幷州牧本就忐忑,做了最壞的打算,沒想到幷州牧竟然給了不少好政策,對於在幷州境內生活的胡人而言,他們對漢人的富庶和安定生活還是很嚮往的,只是素來被漢庭排斥,加上王庭制約,難以融入而已。

看到一衆胡人首領歡喜的樣子,右賢王神情低沉,卻不敢反駁張遼,他不知道張遼的命令會對王庭造成什麼影響,但毫無疑問,王庭對各部落的掌控力從此要下降了。

恰在這時,張遼看向右賢王:“右賢王,不知王庭可有難處?”

右賢王猶豫了下,道:“族人只是苦於聖朝招募我族兒郎,戰死於北疆。”

自南匈奴內附以來,漢庭曾多次從南匈奴和烏桓徵兵,討伐北匈奴、鮮卑和羌族,也正是因爲如此,才引起中平五年休屠各叛變,他們不滿於漢人屢屢招兵,殺了羌渠,驅趕於夫羅,令立單于。

張遼聞言,卻是看着右賢王,沉聲道:“貴族當初分裂,依附我漢族,保貴族安定一百五十多年,一百五十年間,可曾徵兵幾次?若是貴族依舊居於塞北,卻又不知要戰死多少人?孰輕孰重,孰多孰少?”

“這……”右賢王一時不能回答。

張遼冷哼道:“貴族依附我族,本就該脣齒相依,齊心合力,共保安寧,北匈奴與鮮卑幾番入侵,我漢兵皆爲主力,從貴族徵兵不過少數,難道有過嗎?反倒是貴族幾番叛亂,背信棄義,害我百姓,如今倒還來申訴?真是不知所謂。”

右賢王沉默,衆首領也不由沉思。他們對漢人幾次徵兵未嘗不有怨言,但聽了張遼所說,才細細去想,的確,如果他們還在塞北,那一百五十年來死去的族人會更多,絕不止徵兵戰死的那些。

張遼高聲道:“今日,本將軍命高順爲護匈奴中郎將,領兩萬兵馬,駐西河,守朔方、西河,趙雲爲護烏桓中郎將,領兩萬兵馬,駐雲中,典韋爲護鮮卑中郎將,領兩萬兵馬,駐雁門,共護幷州。”

“喏!”一側高順、趙雲和典韋出列領命。

右賢王不由面色微白,他明白,張遼此舉是對南匈奴王庭的震懾。

張遼又凜然道:“本將視胡人與漢人同,但誰若是違法亂紀,那便要依律處置,絕不容情!若是再有謀反叛亂,誅滅全族!漢人如此,胡人亦如此!”

“喏!”

衆胡人首領慌忙應道,休屠各覆沒後,他們如今就是一盤散沙,哪能抵禦張遼在幷州的六萬兵馬!哪敢有絲毫怠慢!

事實上,兩漢以來對西北四大異族就有防禦將官,分別是使匈奴中郎將、破鮮卑中郎將、護羌校尉、護烏桓校尉,這四個官職雖然有校尉和中郎將之分,但實際地位相當。

不過因爲他們都是朝廷任命的特殊官職,不在張遼的權利範圍內,所以張遼打了個擦邊球,一律以護中郎將任命,與那四個職務分別,免得惹不必要的麻煩。

第五百八十五章 高順趕至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三百章 使君上任(九)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被算計第三百章 使君上任(九)第一百一十七章 折辱第八十八章 狠毒第七百三十五章 全面追擊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九十一章 謀臣之助(二)第五百零九章 鼓舞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四百八十章 頭號大敵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二百九十四章 使君上任(三)第二百九十三章 使君上任(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出兵徵曹第三百六十一章 目標第五百七十四章 亂戰始第一百零四章 百鼓雷動!第二百五十六章 殺楊第二十八章 訓兵第六百七十三章 路途艱難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拳第二百二十一章 反謀第四百四十三章 準備行動第四百四十章 匈奴、鮮卑第五百六十六章 再入長安第三百九十六章 詔令至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二百九十章 陰險的郭嘉第二百七十八章 撥馬便跑第一百四十二章 遊俠第三百章 使君上任(九)第三百九十七章 志大才疏孔北海第五百六十一章 效忠第七百二十五章 遠來消息第一百五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九十四章 執紀!第四百二十五章 猛攻第三百八十三章 連環計第六百五十三章 夜見第二百二十二章 郭圖之謀第二百三十三章 郭嘉出計第六百四十章 雷聲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五百六十七章 黎明第二百零六章 你知道的太多了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子東歸第七百一十一章 落幕第三章 形勢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戰第三百五十三章 危機過第五百七十五章 愈亂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黃巾第四章 我的鉤鐮寶刀呢?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七百零六章 定人第四百三十七章 門前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庭覆滅第二百七十一章 明白第三百零七章 因何而殺第六章 華雄第四百一十四章 長安亂(七)第四百八十九章 糧草問題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二百一十七章 入潁川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我兒郎第二百零六章 你知道的太多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人第二十一章 暴起第五百八十六章 東澗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一百四十章 司馬朗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我兒郎第六百一十三章 定音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宮之中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四百章 董卓伏誅(四)第二章 左慈第四百零九章 長安亂(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平原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化戰略第一百七十章 身影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第一百五十八章 惡虎來襲第七百章 回府第五百七十七章 霸水慘禍第五百零一章 名士惡風第二百八十三章 兩箭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一百七十九章 高順歸,八營成!第三十章 暴怒第六百八十五章 哭哭笑笑第五十三章 用人之道第三百九十四章 射殺
第五百八十五章 高順趕至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三百章 使君上任(九)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被算計第三百章 使君上任(九)第一百一十七章 折辱第八十八章 狠毒第七百三十五章 全面追擊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九十一章 謀臣之助(二)第五百零九章 鼓舞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四百八十章 頭號大敵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二百九十四章 使君上任(三)第二百九十三章 使君上任(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出兵徵曹第三百六十一章 目標第五百七十四章 亂戰始第一百零四章 百鼓雷動!第二百五十六章 殺楊第二十八章 訓兵第六百七十三章 路途艱難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拳第二百二十一章 反謀第四百四十三章 準備行動第四百四十章 匈奴、鮮卑第五百六十六章 再入長安第三百九十六章 詔令至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二百九十章 陰險的郭嘉第二百七十八章 撥馬便跑第一百四十二章 遊俠第三百章 使君上任(九)第三百九十七章 志大才疏孔北海第五百六十一章 效忠第七百二十五章 遠來消息第一百五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九十四章 執紀!第四百二十五章 猛攻第三百八十三章 連環計第六百五十三章 夜見第二百二十二章 郭圖之謀第二百三十三章 郭嘉出計第六百四十章 雷聲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五百六十七章 黎明第二百零六章 你知道的太多了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子東歸第七百一十一章 落幕第三章 形勢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戰第三百五十三章 危機過第五百七十五章 愈亂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黃巾第四章 我的鉤鐮寶刀呢?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七百零六章 定人第四百三十七章 門前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庭覆滅第二百七十一章 明白第三百零七章 因何而殺第六章 華雄第四百一十四章 長安亂(七)第四百八十九章 糧草問題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二百一十七章 入潁川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我兒郎第二百零六章 你知道的太多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人第二十一章 暴起第五百八十六章 東澗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一百四十章 司馬朗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我兒郎第六百一十三章 定音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宮之中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四百章 董卓伏誅(四)第二章 左慈第四百零九章 長安亂(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平原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化戰略第一百七十章 身影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第一百五十八章 惡虎來襲第七百章 回府第五百七十七章 霸水慘禍第五百零一章 名士惡風第二百八十三章 兩箭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一百七十九章 高順歸,八營成!第三十章 暴怒第六百八十五章 哭哭笑笑第五十三章 用人之道第三百九十四章 射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