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犒勞

郯城東面數裡之外,大道上車馬成片,數千兵馬在此紮營開竈,正是張遼的兵馬,他的兵馬井然有序,但此行還有很多家眷,七千多俘虜,加上糜竺領着部曲殺牛宰羊犒勞,連附近許多百姓得知他們回師,也簞食壺漿紛紛來迎,場面一時熱鬧非常。

道旁一處,唐瑁、唐翔還有唐婉的母親一家和孫策一家在這裡歇息,他們旁邊便是魯肅、呂岱、步騭、衛旌幾個被張遼招攬過來的大才,他們都是徐州人,彼此便是沒有見過,熟絡起來。

看着四周來來往往送食送水的百姓,步騭眼裡露出讚歎之色:“不想張將軍竟如此得徐州人心。”

呂岱道:“將軍揮義師逐曹操,斬笮融,救活百姓無數,實是大善。”

魯肅看着那些百姓和士兵,若有所思的道:“主公麾下這些士兵,一路軍紀嚴明,斬殺攔路匪寇殺氣凜然,對這些百姓卻如此溫言和語,猶如親人,如此兵馬前所未見,想是主公教導有方,真濟世安民之主也。”

幾人不由點頭,又看旁邊還有一人,也在看着那些百姓和士兵,神情讚許。

此人年齡大約二十七八歲,相貌儒雅,氣度非常,魯肅性格豪爽,喜歡交朋友,先過去抱拳打招呼:“在下東城魯肅,字子敬,敢問這位兄臺大名,何方人士?”

那青年回禮道:“在下顧雍,字元嘆,吳郡吳縣人。”

魯肅神情肅然道:“可是任合肥長之顧元嘆?”

顧雍道:“正是。”

魯肅喜道:“吾聽聞合肥在顧元嘆乃俊傑,治理地方,郡縣稱道,不想也被主公招攬而來。”

顧雍露出苦笑:“本爲合肥長,月前調婁長,赴任途中,被張將軍請來。”

“請來?”魯肅不由一呆,他能琢磨出這個請的意味,不過想想也是,顧家在吳郡是大族,尋常情況下要請顧雍可不容易。

顧雍眼裡又露出幾分期待:“此番隨張將軍北上,亦是聽聞吾師在河東,正要趕去拜見。”

魯肅問道:“敢問尊師大名?”

顧雍神情肅然:“陳留蔡伯喈。”

魯肅神情也肅然:“不想竟是海內聞名的蔡伯喈,聽聞他被董卓強行召去爲官,如今竟在河東?”

顧雍點頭道:“我聽張將軍所言,吾師在長安,險些被王允所害,是張將軍救他出來,今在河東書院著史,書院中有典籍數萬卷,又有大儒司馬徽,學子無數……”

顧雍說到這裡,眼裡露出神往之色,一旁的步騭、衛旌和呂岱聽到,忙過來問道:“顧兄,汝言當真?河東書院果有典籍數萬卷?”

顧雍看到幾人激動的神情,操着一口吳話笑道:“當是無差,聽聞張將軍在董卓作亂時曾於皇宮救出典籍無數,皆入了河東書院。”

幾人皆是好書之人,神情振奮。

這時,張遼帶着糜竺過來,大笑道:“定公、元嘆、子山、子旗、子敬,此是徐州別駕糜竺糜子仲,乃溫良君子也,此番正是他帶家僕款待我等。”

呂岱、魯肅幾人忙過來向糜竺見禮,糜竺看到如此多俊才,也頗是歡喜,當即招呼着一衆家僕在此設席,酒肉佳餚無不俱全。

張遼又去請來岳父唐瑁一家和孫策家眷,唐瑁曾擔任會稽太守,唐翔擔任丹陽太守,皆在江東,二人治理地方也算不差,所以幾個名士都曾聽聞,至於孫堅的家眷,他們更是知曉,紛紛敬酒。

糜竺不愧是做過豪商的,慮事周到,又帶來自己的夫人陳氏、妹妹糜貞和一衆婢女招待唐母、孫策母吳夫人、魯肅母魯陳夫人以及顧雍妻陸氏等家眷,至於他的弟弟糜芳,則領着衆家僕殺牛宰羊去犒勞將士了,也就糜竺家僕過萬,資產上億,纔能有如此手筆。

幾人與糜竺行過禮後,就迫不及待的詢問張遼河東書院之事,他們對書籍的癡迷程度超過了張遼的預期。

張遼對自己當初從皇宮般書之舉也頗是自得,當下給幾人細細講了當時的情況,直到後來從潁川請衆大儒,擔任河東太守後建立河東書院,期間南面提到遷都之事,讓幾人不由升起敬重之情,待聽到印刷術和印刷書籍,幾人一時間只想立刻就趕去河東書院一看盛況,連一旁的糜竺也聽得心馳神往。

張遼見此情形,立時浮現一個念頭,需要將河東書院的盛況在天下各州郡宣揚,如此一來,自己不必四處搜刮,也有無數人才送上門來。

對於陶謙未曾露面之事,糜竺心中歉疚,傾心招待,張遼對此事卻並沒在意,他從陶謙下手追殺曹操父親一事就看出這廝氣量不夠,坐觀百姓被屠戮而不敢出城相救,也可見這廝沒什麼氣節,再說快要入土之人了,不見也罷,相比起來他更注重糜竺,當即只是與糜竺深談。

糜竺常年經商,往來各處,見識廣博,對民生也頗有了解,張遼更是不用說,前世的經商之道順手拈來,加上他這些年身居高位的歷練,眼界遠超糜竺,小處將兵法之術融入經商之中,大處提出了誠信爲先、立己立人、達己達人、回報天下等儒商理念,聽得糜竺激動又復震撼,連連詢問,連對經商不感興趣的魯肅等人也不由靜聽,張遼不摒棄商人之利,而是將之轉爲儒商,更兼濟天下,爲幾人打開了一扇窗口。

言談之中,張遼又提到曹操會二次攻伐徐州之事,讓糜竺提醒陶謙,自己也小心防備,保護好家眷,糜竺若有所思。

不知不覺就過了一個多時辰,將士們已經用餐完畢,張遼準備再次起行,此時已是午後,張遼想再趕一程,晚上在琅琊國休息,那裡是臧霸的地盤,他早將一切都安頓好了。

臨行前,糜竺突然提出一個要求,讓他的兄弟糜芳、兒子糜威和妹妹糜貞帶着三千家兵跟隨張遼,如果可以的話,希望張遼能讓他的兒子進入河東書院,拜個名師,至於他自己,要留在徐州與陶謙一併守城。

張遼雖然對糜芳不太看待,說他貪生怕死吧,他在劉備最落魄的時候緊緊跟隨,說他忠心義氣吧,完全沾不上邊,畢竟此人在最關鍵的時候背叛了蜀國,導致關羽和荊州覆滅,絕了蜀國爭奪天下的可能,也導致兄長糜竺鬱郁而死。

雖然根由很可能是關羽責罵糜芳在先,但糜芳坐鎮後方重地,在前方戰事最關鍵的時候連軍資也打理不好,燒燬了軍資,這本來就是大罪,關羽作爲最高軍事統帥責備他是很正常的事情,換作張遼怕是直接要砍人了,因爲那一戰是關乎蜀國命運的大戰,前方關羽打得很辛苦,你卻在後方出漏子,就是國舅爺也要罵你。

當然,糜芳投降孫吳,也不一定是因爲關羽的責罵,或許是被傅士仁影響,或許是因爲妹妹糜貞而不滿,畢竟劉備拋妻棄子是常事,難免令妻族寒心。

不過對於糜竺的託付張遼並沒有拒絕,他不是關羽,不怕糜芳生二心,也未必有機會,只是看到糜竺提到糜貞時欲言又止的神情,他心中不由涌起一個古怪的念頭,這個君子該不是像歷史上那樣把自己當作劉備一樣投資吧。

正要起行之時,幾匹戰馬追來,卻是劉備、關羽和張飛。

劉備說了自己要留在徐州的打算,關羽沉默不語,眼有歉疚,張飛大罵田楷落井下石。

張遼雖然心中很是惋惜,但劉備既然已經做出選擇,他便沒有多說什麼,只是交待了一些事,讓劉備小心防範曹操,還有曹豹。

事實上他與關羽和張飛的關係不錯,但與劉備的關係一直很微妙,劉備是不甘人下之人,喜怒不形於色,自己目前的地位和實力似乎還不能讓他臣服。應該說這本就是一個不能輕易壓服的梟雄,設身處地,如果換作自己,也絕不會輕易臣服他人。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離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七百一十九章 豪雄末路第七百零九 周公瑾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之計第三百四十章 無恥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五百章 子義來歸第六百三十章 袁術的快意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言第六百七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六百六十八章 曹操的強勢第六百七十四章 黃昏第三百三十章 陳說利害第五百四十一章 子敬第七百零四章 定謀第四百九十一章 校場比試第四百一十七章 長安亂(十)第一百八十八章 東路諸侯第五百七十七章 霸水慘禍第六百二十七章 反對第二百五十七章 僞作第四十二章 胡姬酒家第三百二十六章 實力暗漲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治第二百零三章 孔伷出策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在青州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見蔡琰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六百五十四章 再生變故第六百二十六章 臣請罪第二百五十五章 危境第四百三十四章 北上幷州第二百七十一章 明白第三百七十九章 司隸校尉第二百五十六章 震怒第一百八十二章 病來如山倒第三百零四章 玉璽第七百二十二章 平定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一百六十九章 退卻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四百一十七章 長安亂(十)第一百三十三章 抉擇第四百一十九章 長安亂(十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陷陣衝鋒第一百四十五章 遷徙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四百八十一章 平二郡第六百五十二章 退走第三百八十九章 郿塢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子使節第七百二十七章 欲動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圍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七百八十章 趕至第二百二十九章 跑錯了地方第七百一十五章 袁紹不聽第六百零七章 曹操回京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爲青州牧第八十三章 找茬第三百三十六章 突變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孫堅(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處第三百九十四章 射殺第一百八十一章 偏見入髓第六百四十二章 夤夜第四十三章 蘇嫿第一百零二章 東進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操的狡詐第五百五十四章 濮陽之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第七百零三章 重臣齊至第七百二十二章 平定第二百一十三章 典韋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拳第四百八十一章 平二郡第二百七十八章 撥馬便跑第二百零五章 逼迫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五百零四章 太平道第八十三章 找茬第五百五十三章 曹操反擊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一百一十六章 奪功第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六百三十五章 壽春城外第四百四十五章 詐敵於內第六十九章 尹氏第五百二十三章 援救第二百九十七章 使君上任(六)第六百六十章 袁術大逃亡第二百六十六章 抉擇第三百六十章 再抱一個?第七百三十九章 隆中第三百八十二章 關東風雲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離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七百一十九章 豪雄末路第七百零九 周公瑾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之計第三百四十章 無恥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五百章 子義來歸第六百三十章 袁術的快意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言第六百七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六百六十八章 曹操的強勢第六百七十四章 黃昏第三百三十章 陳說利害第五百四十一章 子敬第七百零四章 定謀第四百九十一章 校場比試第四百一十七章 長安亂(十)第一百八十八章 東路諸侯第五百七十七章 霸水慘禍第六百二十七章 反對第二百五十七章 僞作第四十二章 胡姬酒家第三百二十六章 實力暗漲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治第二百零三章 孔伷出策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在青州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見蔡琰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六百五十四章 再生變故第六百二十六章 臣請罪第二百五十五章 危境第四百三十四章 北上幷州第二百七十一章 明白第三百七十九章 司隸校尉第二百五十六章 震怒第一百八十二章 病來如山倒第三百零四章 玉璽第七百二十二章 平定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一百六十九章 退卻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四百一十七章 長安亂(十)第一百三十三章 抉擇第四百一十九章 長安亂(十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陷陣衝鋒第一百四十五章 遷徙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四百八十一章 平二郡第六百五十二章 退走第三百八十九章 郿塢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子使節第七百二十七章 欲動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圍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七百八十章 趕至第二百二十九章 跑錯了地方第七百一十五章 袁紹不聽第六百零七章 曹操回京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爲青州牧第八十三章 找茬第三百三十六章 突變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孫堅(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處第三百九十四章 射殺第一百八十一章 偏見入髓第六百四十二章 夤夜第四十三章 蘇嫿第一百零二章 東進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操的狡詐第五百五十四章 濮陽之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第七百零三章 重臣齊至第七百二十二章 平定第二百一十三章 典韋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拳第四百八十一章 平二郡第二百七十八章 撥馬便跑第二百零五章 逼迫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五百零四章 太平道第八十三章 找茬第五百五十三章 曹操反擊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一百一十六章 奪功第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六百三十五章 壽春城外第四百四十五章 詐敵於內第六十九章 尹氏第五百二十三章 援救第二百九十七章 使君上任(六)第六百六十章 袁術大逃亡第二百六十六章 抉擇第三百六十章 再抱一個?第七百三十九章 隆中第三百八十二章 關東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