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反對

“皇叔。”

御座上的天子劉協聽到劉虞的請求,詫異的道:“先前皇叔不是主張招撫袁術,如今爲何又要發兵?”

劉虞道:“袁術大逆,招撫不能,若不討伐,禍患無窮。”

劉協點了點頭,他原本就支持討伐袁術,只是後來劉虞、楊彪、董承等人反對,張遼也沒堅持,他便依了劉虞建議,此時看到劉虞也主張發兵,便轉頭看向張遼,聲音肅然:“大將軍,請速速發兵剿滅袁術,以正朝綱,勿失朕望!”

底下再沒有朝臣反對,此時朝中幾位大佬都主張發兵,而張遼一早更是主張發兵,天子下令,大勢如此,在他們看來發兵討伐袁術已成定勢。

不想這時張遼開口道:“陛下,太傅,眼下不宜發兵討伐袁術。”

衆大臣聞言皆是一驚,紛紛看向張遼,他們沒想到一向主張發兵的張遼竟然出聲反對,一時感到怪異之極。

太傅出言建議,天子已經下令,大將軍意欲何爲?這是與劉虞和董承對峙嗎?是要對抗天子,打壓天子威信嗎?他們一顆心不由提起來,只恐安穩了許久的朝堂掀起一番風雨。

董承的黨羽吳碩立時道:“大將軍,勿要意氣用事,還望以國事爲重!”

“是啊,當以國事爲重。”

“大將軍,請伐袁術。”

御座上劉協也不悅的道:“大將軍一向主張發兵,如今爲何又不發兵,難道不願爲朕分憂嗎?”

張遼心中冷笑,他何其敏銳,劉虞不說,董承這幫人鼓動他立即出兵討伐袁術,其中必然有陰謀,他豈能讓這些傢伙得逞,便是出兵,時機和地點也要由自己掌控,無論做什麼,節奏和主動權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他心中想着,面上卻是神色自若,沉聲道:“臣主張暫不討伐袁術,其因有三:

一者,如今時機不對,用兵之道,講究一鼓作氣,以最少的傷亡取得最大的戰果,袁術初稱帝之初,臣主張發兵,正是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潰袁術,震懾州郡,以見朝廷之威,此謂大戰果!

而今卻已不同,時機已失,袁術已稱帝數月,此時發兵征討,便是滅之,震懾力也大不如前,袁術亦有防備,只會陷入拉鋸疲憊之戰,于軍心、人心皆是不利。

二者,夫袁術,冢中枯骨耳,焉知爲君之道,且人心向漢,隨時日推移,袁術只會士氣日衰,衆叛親離,到時再發兵討伐,事半功倍,亦讓天下人見僭逆之果。”

衆朝臣不語,劉協皺眉道:“果是如此?”

羣臣中前將軍、河南尹曹操出聲道:“大將軍深通兵法,所言有理。”

司空楊彪亦道:“人心向漢,袁術必亡!兵不血刃,乃治國之道。”

張遼接着道:“其三,西北情勢不妙,自開春以來,涼州馬騰、韓遂,羌氐之人聚攏亂兵,蠢蠢欲動,窺伺關中,此害甚於袁術,若臣領兵南下討伐袁術,恐馬騰、韓遂趁機襲取後方,攻破三輔,威逼雒陽,使朝廷復陷於危難,故而臣欲先破馬韓,再伐袁術。”

劉協一聽此言,想起昔日在關中逃難的情形,眼裡閃過一絲餘悸,道:“如此,便依大將軍所言。”

衆朝臣中有不少人點頭,西北羌亂是後漢延續一百多年的大患,董卓、李傕、郭汜幾乎覆滅了大漢,朝廷對此深爲惶恐,張遼提到馬騰、韓遂之禍甚於袁術,他們皆是認同。

這時,董承的黨羽吳碩開口道:“陛下,朝廷多有大將,大將軍發兵涼州,何不由前將軍曹孟德、後將軍劉玄德募兵討伐袁術?”

劉協眼睛一亮,還沒開口,曹操已經搶着道:“大將軍用兵如神,克復涼州易也,且等大將軍得勝歸來,操再隨大將軍討伐袁術,而今袁術佔據三州之地,擁兵二十萬,又有呂布、孫策爲盟,操獨自領兵,恐損兵折將,壞朝廷威嚴。”

劉備也是神情微變,拱手道:“備在徐州敗於袁術之手,雖有報國之心,卻力有不逮。”

看到曹操與劉備皆是反對,劉協嘴巴動了動,眼裡又閃過陰沉之色,不再開口。

劉虞又道:“大將軍所言有理,只是朝廷遲遲不伐袁術,恐他人效仿,天下愈亂。”

張遼聲音有力:“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而今正要看天下州郡有哪些逆臣叛亂,正好一舉討之,留下忠貞之臣,天下方見清明。”

“大將軍遠見,逆臣正當討之!”

皇甫酈聲音慷慨激昂,立時有一羣朝臣附和。

劉虞想了想,不再作聲。

劉協眼裡閃過一絲陰鬱,即便張遼說的有理,但他還是感到自己這個天子的威信受到了影響,尤其是曹操、劉備也聲援張遼,讓他感到極爲不滿,而種輯等人的無能,讓他感到憤怒。

吳碩等人看大勢已去,皆有些沮喪,他們原本謀劃了三件事,一是退張遼做大司馬,與天子對立,二是爭取司隸校尉、城門校尉、北軍五校等職務,逐步掌控兵權,三是讓張遼出兵討伐袁術,調其離開京城。

謀劃的很好,卻沒料到董承突然被打,難以上朝,導致他們分量不足,爭取那些重職的謀劃先化爲烏有。

隨後在助推張遼爲大司馬的謀劃中,沒想到張遼堅決果斷否決,更是以粗蠻暴烈的方式化解,以致他們偷雞不成蝕把米,連急先鋒種輯也折了。

最後鼓動張遼出兵討伐袁術的謀劃,本以爲符合張遼心意,是最容易的,卻沒想到也被張遼出乎意料的否決,改爲應對西北,雖同樣是出兵離開京師,但明顯討伐袁術急,而出兵西北緩,張遼一時之間未必會離開京師了,他們第三個謀劃也失敗了。

……

張遼府中,侍中伏均滿臉愧色和後怕的離開。

看着伏均離開,張遼不由暗歎,伏均終究還是年輕,也不是諸葛亮、司馬懿那般妖孽。

正如他在朝堂上所想,伏均上書是一片好心,只想着讓張遼做大,擁有更大的權勢,同時也能給予皇后最大的支持,給予董貴人最大的威懾,故而他在別人的鼓動下,主動上書,卻沒想到其中的兇險。

這兇險對於張遼而言,他倒是無所謂,大不了一拍兩散,但對於伏皇后卻是致命的,後宮一旦失寵,後果是極爲可怕的,何況還有董承虎視眈眈。

不過即便今日張遼化解了危機,但以劉協的心性,對伏皇后必然多了芥蒂,這讓張遼心中有些擔憂。

今日朝堂上劉虞請求出兵討伐袁術,張遼反對,除了他另有謀劃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董承想讓他討伐袁術,所以他不能去,至少要先把雒陽一切安排妥當,尤其是在董承等人的謀劃中,張遼感受到了伏皇后那邊的危機。

想了想,張遼命人去叫李儒。

他手下的中、前、左、右四大軍師,中軍師荀攸坐鎮關中,以制涼州,左軍師郭嘉坐鎮中山,以制幽冀,原右軍師沮授改任長史,由賈詡擔任,坐鎮河東,他如今身邊只留了前軍師李儒,並由李儒負責暗影司帶來的一應情報和雒陽各項事務。

李儒在軍事參謀方面比之其他幾人略弱,但在應對朝堂爭鬥、陰謀詭計方面還是很強的。

不多時,李儒過來,見禮過後,張遼鄭重吩咐道:“文優,董承等人最近應有謀算,吾恐他們意在謀取後位,着暗影盯死了董承和他那些黨羽,還有宮中太醫,吾不日要領兵出去,汝留京師,一旦發現他們有異動,立時處置,予汝專斷之權,吾會告知韓浩與臧霸,急時可調京師兵馬。”

李儒忙應道:“唯。”

如今韓浩爲中護軍統領,負責宿衛和雒陽安全,臧霸爲張遼手下第八中郎將,領兵分駐雒陽四面八關,作爲第二道防線。

二人又討論了一些近期的情況,李儒離開後,張遼又吩咐一旁貂蟬:“得空進宮,提醒皇后小心,尤其是飲食湯藥,定要仔細檢查。”

“嗯。”貂蟬點頭,又擔憂的道:“只是皇后病情不見好轉,便是董承賊子不加害,恐怕也支撐不了許久。”

張遼皺起眉頭,長嘆一聲,想了想,道:“我修書一封,你悄悄交給她,切忌勿要讓他人看到!”

“嗯!”貂蟬喜的連連點頭:“婢子給將軍研墨,相信皇后必然書到病除。”

張遼看她興奮的樣子,有些無言。

第四百七十四章 麴義到來第六百八十二章 衝陣第二百五十章 劉表下荊州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生大事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黃巾第三百三十一章 韓馥的狡猾第一百零一章 臨機應變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五百八十五章 高順趕至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二百五十七章 僞作第一百七十五章 厚賞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子駕崩第三百八十三章 連環計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一百四十九章 蔡琰第五百六十七章 黎明第七百二十六章 將歸第一百二十九章 洞房(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校場比試第六百一十三章 定音第七十八章 意外大收穫第二十五章 欺侮第三百二十章 謀奪上黨第三百四十一章 追至第二章 左慈第七百三十五章 全面追擊第八十三章 找茬第一百二十八章 洞房(一)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二十六章 震懾第二百七十三章 詐取第六百六十三章 教導和佈局第二百七十二章 誰爲華雄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五十六 懷疑與不信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後第三百二十二章 袁氏嫡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遷徙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圍第三十章 暴怒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勢碾壓第五百四十五章 刺頭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宮之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八章 步步緊逼第六百二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二百八十九章 地方郡吏第六百七十九章 袁殺遼第三百三十九章 魄力第二百七十九章 跑!跑!跑!第二百八十八章 上任前的謀劃第三百五十四章 執金吾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罵曹鮑第二百零三章 孔伷出策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罵曹鮑第五百一十九章 琅琊第三百四十二章 離間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二十五章 欺侮第二百四十九章 還要送兵馬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七百二十八章 汝阿母的鴻門宴第四百七十九章 援兵至第四百六十七章 陷阱第六百零四章 老於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虎交鋒虎者勝第六百八十六章 陷陣衝鋒第七百三十三章 陳留內外第五百六十章 張黃北來第三十九章 歸隊第一百九十七章 說服徐榮第二百八十六章 得償第八十四章 殺俘第七百一十九章 豪雄末路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六十五章 起風了第三百零八章 上計與賦稅第六百三十章 袁術的快意第六百四十九章 香消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七十四章 真正目標第二百七十章 鬥將(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五百四十七章 呂布的守望第六百五十章 耳光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子使節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七十六章 突襲第八十一章 坑了誰來?第五十五章 師父,請受弟子一拜!第三百六十六章 粗蠻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處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化戰略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
第四百七十四章 麴義到來第六百八十二章 衝陣第二百五十章 劉表下荊州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生大事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黃巾第三百三十一章 韓馥的狡猾第一百零一章 臨機應變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五百八十五章 高順趕至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二百五十七章 僞作第一百七十五章 厚賞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子駕崩第三百八十三章 連環計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一百四十九章 蔡琰第五百六十七章 黎明第七百二十六章 將歸第一百二十九章 洞房(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校場比試第六百一十三章 定音第七十八章 意外大收穫第二十五章 欺侮第三百二十章 謀奪上黨第三百四十一章 追至第二章 左慈第七百三十五章 全面追擊第八十三章 找茬第一百二十八章 洞房(一)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二十六章 震懾第二百七十三章 詐取第六百六十三章 教導和佈局第二百七十二章 誰爲華雄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五十六 懷疑與不信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後第三百二十二章 袁氏嫡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遷徙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圍第三十章 暴怒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勢碾壓第五百四十五章 刺頭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宮之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八章 步步緊逼第六百二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二百八十九章 地方郡吏第六百七十九章 袁殺遼第三百三十九章 魄力第二百七十九章 跑!跑!跑!第二百八十八章 上任前的謀劃第三百五十四章 執金吾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罵曹鮑第二百零三章 孔伷出策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罵曹鮑第五百一十九章 琅琊第三百四十二章 離間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二十五章 欺侮第二百四十九章 還要送兵馬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七百二十八章 汝阿母的鴻門宴第四百七十九章 援兵至第四百六十七章 陷阱第六百零四章 老於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虎交鋒虎者勝第六百八十六章 陷陣衝鋒第七百三十三章 陳留內外第五百六十章 張黃北來第三十九章 歸隊第一百九十七章 說服徐榮第二百八十六章 得償第八十四章 殺俘第七百一十九章 豪雄末路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六十五章 起風了第三百零八章 上計與賦稅第六百三十章 袁術的快意第六百四十九章 香消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七十四章 真正目標第二百七十章 鬥將(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五百四十七章 呂布的守望第六百五十章 耳光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子使節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七十六章 突襲第八十一章 坑了誰來?第五十五章 師父,請受弟子一拜!第三百六十六章 粗蠻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處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化戰略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