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豪雄末路

“本初……”

良久,袁基開口喊了聲弟弟的名字,卻不知道該說什麼,他本就不太擅長言辭。

“兄長,且先進府中罷。”袁紹臉上強自露出笑容。

“好。”袁基點了點頭,走在了前面。

進了州牧府,袁紹並沒有將袁基帶向廳堂,而是直接帶到了後院,讓自己的妻妾子女來拜見大伯。

袁紹有四個兒子,長子袁譚、次子袁熙、三子袁尚皆被他派遣在外,袁譚在青州邊境,袁熙在幽州,袁尚在中山邊境,唯有幼子袁買年方六歲,留在鄴城。

“伯父……”

看着年幼的袁買喚自己伯父,袁基抱起他,連說了兩聲好,眼睛有些溼潤,又從身上取了自己的玉佩送給侄子。

袁紹在一旁默默的看着這一切。

許久,二人又道了廳堂,對坐席上。

沉默了下,袁紹先開口:“兄長此來何事?可是奉張遼之命前來勸我獻土歸降?”

袁基搖了搖頭:“本初,此番爲兄前來冀州,並非晉公之意,而是我請纓而來。”

袁紹面露冷色:“兄長是要我向張遼投降乎?”

“本初,”袁基正色道:“如今冀州形勢危如累卵,敗亡只在旦夕之間,我來冀州之前曾去見了晉公,他已經允可,若本初肯放棄冀州,他絕不加害。”

袁紹冷笑道:“張遼如此自信乎?吾冀州豈是那般易破乎?”

袁基嘆道:“不在其中,不知晉公之強大,他要取河北,實在不難。”

“兄長請回吧!”袁紹拂袖起身道:“他要來,吾便戰,只有戰死的袁紹,沒有請降的袁紹,要吾投降,與死何異!寧願粉身碎骨!”

袁基沒想到一向儒雅溫和的弟弟竟然拒絕的如此剛烈,他忽然想到自己來冀州之前見晉公時,晉公當時聽到他要去勸降袁紹時,神情似乎有些感慨惋惜,曾嘆了一句:袁本初非請降之人也。

他當時還有些不明白,此時卻一下子明白了,自己竟然還沒有晉公對這個兄弟看得透徹。

袁基看袁紹要退往後堂,忙上前拉住他的衣袖,落淚道:“本初,晉公既已容情,汝爲何如此固執?汝不爲自己考慮,也要爲袁氏考慮哪,如今公路已被舊部殺害,爲兄才識淺薄,唯汝有家主之風,若汝一意玉石俱焚,如袁氏何?幼侄年方六歲,不知世事,無人教導,又豈能沒有父親?”

袁紹聽兄長提到幼子,面色柔和了一些,突然回身下拜,道:“吾意已決,唯有一求,吾死之後,望兄長代爲照顧家眷,擺脫了!”

“本初!”袁基拉着袁紹,心中大慟:“汝何故如此!”

袁紹不語,他是個驕傲的人,寧可戰死,也絕不允許自己以投降的姿態去見任何人,包括當初的董卓,也包括今日的張遼,即便他心底還是有幾分佩服張遼的,但他的驕傲不允許他低頭。

袁基看到袁紹心意已決,心知不能勸阻,不由頹然。

袁紹家小有託,去了身後之憂,反而恢復了氣度與風采,把着袁基的手臂,笑道:“兄長,吾且送汝出城,汝也上城頭看看我河北兵馬,何懼張遼!”

說罷,袁紹拉着神情頹然的袁基向外走去。

鄴城西門城樓上,迎着落日,袁紹望着城外連片大營。

城外的兵馬並未全面圍城,只是屯駐在鄴城西門三裡外,並且大張旗鼓的修建營寨,顯然做好了長期攻城的準備。

此時城外的兵馬正在操練,旌旗招展,鼓聲如雷,吼聲震天,兩個方陣移動間腳步整齊劃一,凜冽肅殺的氣息遙遙在城樓上都能清晰的感受到。

真正的甲光向日金鱗開,黑雲壓城城欲摧!

縱然是袁紹的心神也不由爲之一懾,他再也誇不出河北兵馬的雄壯來,的確比張遼的兵馬差了太多。

隨即袁紹不由面色頓變,突然想到了什麼,轉看城上守兵,無不是面色蒼白,個個眼裡透着懼色,士氣低落之極。

袁紹面色變得極爲難看,他知道城外兵馬在那裡操練的意圖,是以這種手段來消磨城中士兵的士氣。

但這是光明正大的陽謀,他無法阻止,那般精銳的甲兵他手下沒有任何一支兵馬能比上十分之一,還沒戰鬥,氣勢怕就沒了。

他終於明白顏良、文丑數萬大軍爲什麼敗得那麼快了,正面對敵都不是對手,更不用說中計失了先機了,他也明白袁基爲什麼一點也不看好他了。果真是不在其中,不知張遼之強大。

袁紹心中一下子陰鬱起來,就在這時,辛評氣喘吁吁的爬上城樓,來到袁紹身邊,低聲在他耳邊道:“主公,不好了,大公子和三公子……”

聽辛評提到自己的兩個兒子,袁紹不由色變,他一直擔心的就是兩個還在外面的兒子,當下忙問道:“顯思、顯甫如何了?”

辛評聲音艱澀的道:“大公子、二公子皆兵敗,被斷了後路,大公子奔兗州投曹操處去了,二公子……二公子投降了中山。”

袁紹聽了辛評的話,如被雷劈,整個人僵在那裡,渾身顫抖着,臉上滿是不可置信之色。

辛評知道袁紹此時的心情,袁紹最喜歡三子袁尚,只因袁尚相貌風度與袁紹最像,又兼勇猛善戰,以至於袁紹曾幾度興起廢長立幼,將基業交給袁尚的想法。

此時聽聞袁尚投靠了郭嘉,袁紹心中的震驚與崩潰是不言而喻的。

一旁袁基沒聽到辛評的話,看到袁紹一下子變得失魂落魄,忙問道:“本初,發生了何事?”

“呵……呵呵……枉我袁紹一世英雄,卻生得如此逆子……呵……”袁紹悲愴的笑了兩聲,嘴一張,噗的噴出一口鮮血,整個人向後倒去。

“本初!”袁基慌忙去扶他。

“主公!主公!”

一旁的辛評等人也慌了神,七手八腳去扶袁紹,卻見袁紹已然面色慘白,已然昏了過去。

其實這兩日的形勢驟變對袁紹打擊是很大的,尤其是顏良的戰死和逢紀的失蹤,讓袁紹深感無力,只是他作爲主公,將一切頹然和無力壓在心底,表面上仍是一副信心自滿的姿態。

實際上他的心態已經失衡了,做出殺田豐的決定就意味着他已經失去了平常心。

此時兩個兒子的作爲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尤其是最疼愛信重的三子袁尚,對袁紹造成了致命的打擊。

建安二年九月中,在守城士兵的衆目睽睽之下,冀州牧袁紹吐血昏倒,隨後一病不起,鬧得整個鄴城人心惶惶。

此時袁譚身逃去兗州,袁尚投降中山,袁熙遠在幽州,只有一個六歲的幼子,無人主持大局。

三日後,名震一時的冀州牧袁紹病逝,冀州百姓爲之悲痛。

人心惶惶之時,別駕田豐出面,決意由袁紹兄長袁基代表冀州出城投降,表示願意獻出鄴城,只求保全袁氏一脈。

當此之時,沒有人反對田豐的選擇,他們也只有這一個選擇。

袁紹的意外身死,讓張遼輕而易舉得到了河北,張遼得知這個消息後,沉默了許久,只能苦笑搖頭,看來袁紹還是難以逃過一劫。

如此一來,河北的百姓雖然感念袁紹治理地方的恩德,卻也沒有仇恨張遼,在郭嘉等人的宣揚下,誰都知道,袁紹是被自己的兒子氣死的。

第七百二十章 涼州謠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第二百五十六章 殺楊第六百三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六百五十章 耳光第五章 營房外第三百三十三章 應對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三百零七章 因何而殺第一百五十八章 惡虎來襲第二百一十二章 推動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顯手段第四百六十九章 趙雲色變第八十六章 各謀第二百六十八章 舌辯楊定第六十九章 尹氏第一百零二章 東進第四百二十四章 搶馬第六百七十二章 巢湖第二百九十八章 使君上任(七)第八十二章 回兵第二百六十章 戰孫堅第一百一十六章 奪功第三十八章 怨恨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的學術打擊第五百九十七章 出招第三百一十七章 潛心發展第五百七十九章 背信第六百五十六章 雲長第一百一十八章 暴打第五百三十四章 廣陵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儒出計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三百六十九章 淡然應對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四百九十二章 雷霆橫掃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顯手段第五百零四章 太平道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化戰略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言第五百六十五章 目標長安第七十六章 突襲第三百二十六章 實力暗漲第五十六 懷疑與不信第二百七十章 鬥將(二)第六百九十章 天子東逃第三百二十九章 借糧第六百九十六章 誤會第六百八十章 袁射第五百章 子義來歸第八十四章 殺俘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題第二百三十六章 劉備、孫堅第二百九十八章 使君上任(七)第二百一十九章 唐母第七百三十一章 關東之亂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趕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佳選擇第一百八十二章 病來如山倒第四百九十一章 校場比試第二百九十九章 使君上任(八)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四百二十三章 長安亂(十六)第七百章 回府第三百六十七章 嫁禍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第七百零二章 開始清算第二百零五章 逼迫第三百九十九章 董卓伏誅(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能不能打大舅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強行招攬第一百四十八章 停留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二百四十五章 損策詐敵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五百六十八章 天子窘境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一百一十六章 奪功第十四章 被算計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後第一百四十九章 蔡琰第六百五十二章 退走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四百六十三章 追擊第五十七章 賈詡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虎交鋒虎者勝第五百零八章 怒斥!第二百二十九章 跑錯了地方第七百零五章 定製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五百八十六章 東澗
第七百二十章 涼州謠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第二百五十六章 殺楊第六百三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六百五十章 耳光第五章 營房外第三百三十三章 應對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三百零七章 因何而殺第一百五十八章 惡虎來襲第二百一十二章 推動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顯手段第四百六十九章 趙雲色變第八十六章 各謀第二百六十八章 舌辯楊定第六十九章 尹氏第一百零二章 東進第四百二十四章 搶馬第六百七十二章 巢湖第二百九十八章 使君上任(七)第八十二章 回兵第二百六十章 戰孫堅第一百一十六章 奪功第三十八章 怨恨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的學術打擊第五百九十七章 出招第三百一十七章 潛心發展第五百七十九章 背信第六百五十六章 雲長第一百一十八章 暴打第五百三十四章 廣陵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儒出計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三百六十九章 淡然應對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四百九十二章 雷霆橫掃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顯手段第五百零四章 太平道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化戰略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言第五百六十五章 目標長安第七十六章 突襲第三百二十六章 實力暗漲第五十六 懷疑與不信第二百七十章 鬥將(二)第六百九十章 天子東逃第三百二十九章 借糧第六百九十六章 誤會第六百八十章 袁射第五百章 子義來歸第八十四章 殺俘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題第二百三十六章 劉備、孫堅第二百九十八章 使君上任(七)第二百一十九章 唐母第七百三十一章 關東之亂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趕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佳選擇第一百八十二章 病來如山倒第四百九十一章 校場比試第二百九十九章 使君上任(八)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四百二十三章 長安亂(十六)第七百章 回府第三百六十七章 嫁禍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第七百零二章 開始清算第二百零五章 逼迫第三百九十九章 董卓伏誅(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能不能打大舅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強行招攬第一百四十八章 停留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二百四十五章 損策詐敵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五百六十八章 天子窘境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一百一十六章 奪功第十四章 被算計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後第一百四十九章 蔡琰第六百五十二章 退走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四百六十三章 追擊第五十七章 賈詡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虎交鋒虎者勝第五百零八章 怒斥!第二百二十九章 跑錯了地方第七百零五章 定製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五百八十六章 東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