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 董憲覆滅

聽聞面前的這員大將就是素有武瘟神之稱的馬武,佼強暗暗咧嘴,心涼半截,難怪此人的武藝如此了得,原來他就是馬武馬子張!就在佼強心驚不已的時候,又有一隊騎兵衝殺過來,這隊騎兵爲首的一位,也是一員漢將,手持一把大鐵錘,臉上、身上都是血跡斑斑。着急忙慌趕過來的這位,正是王霸。

看到馬武對上一名敵軍將領,王霸也不管對方是誰,催馬來到佼強近前,雙手掄起錘子,對準佼強的腦袋,惡狠狠砸了下去。

佼強都來不及說話,急忙橫刀向上招架。

噹啷!隨着一聲巨響,佼強被震得險些從戰馬上栽下去,雙臂無力地下垂,握住刀杆的手都在哆嗦個不停。還沒等他緩過這口氣,王霸又是一錘,橫掃他的腰身。

佼強不敢抵擋,也無力做出抵擋,他身子向旁一偏,直接從戰馬上撲了出去,噗通一聲摔在地上。

王霸嘿嘿一笑,提馬上前,到了佼強近前,手中錘子掄起,作勢要繼續砸下去。yuyV

馬武搶先上前,用九耳八環刀擋住王霸的錘子,皺着眉頭說道:“他是我的!”

事情總要有個先來後到吧,這名敵將明明在和自己交手,王霸倒好,上來就橫插一槓,還要把敵將的人頭搶走,馬武哪肯讓他。

王霸理所應當地說道:“誰殺的,就算誰的!”

馬武鼻子都快氣歪了,怒聲呵斥道:“滾!”

王霸針鋒相對地說道:“你倒是給老子滾一個看看!”

馬武怒極而笑,說道:“小王八,我看你又是皮癢了!”

他二人你一言,我一語,都快忘了坐在地上的佼強。此時的佼強只有一個感覺,人爲刀俎,我爲魚肉。

他揚起頭,看看一邊的馬武,又瞅瞅另一邊的王霸,顫聲說道:“在……在下佼強,願意……願意向兩位將軍投降……”

說完話,他把手中刀扔到一旁,耷拉下腦袋。

聽完他的話,互不相讓的馬武和王霸幾乎同時發出嘖的一聲,似乎對於佼強的投降,自己沒能及時摘下他的腦袋感覺很不滿。

佼強苦笑,想他佼強,自打跟隨劉永起兵反莽以來,什麼時候受過這樣的窩囊氣。不過沒辦法,他無論是對陣馬武,還是對陣王霸,都不是人家的對手,何況現在他還是對陣馬武、王霸兩個人。

在自知已取勝無望的情況下,佼強倒也識時務,很果斷的向馬武和王霸繳械投降。

他帶來的那些手下,見主將都投降了,他們更不願意以死相博,紛紛放下武器,一併向漢軍投降。

南城,得知漢軍攻破西城,而城內的佼強業已向漢軍投降的消息後,董憲呆若木雞,久久沒回過神來。

周圍的衆將紛紛圍上前來,急聲說道:“大王,現在敵軍已經破城,我軍……我軍是戰是撤?”

在衆人七嘴八舌的追問下,董憲終於反應過來,他手扶着額頭,沉吟片刻,從牙縫中擠出一個字:“撤!”

只不過現在董憲想撤離昌慮,已不是那麼容易的,西城已被攻破,南城、北城、東城的城外都有漢軍,董憲經過一番思量,決定向東撤離。

漢軍已經破城,而駐守在城內的佼強幾乎沒做出什麼抵抗就率部繳械投降了,這導致漢軍暢通無阻的殺入城中,昌慮城內,業已亂成一團。

在消息傳遞不便的情況下,董憲只帶着一部分心腹將士,向東城外突圍。進攻昌慮東城的正是王樑,突圍的董憲軍和王樑軍在城外碰了個正着,雙方沒有多餘的廢話,立刻廝殺到了一起。

這一戰,王樑軍兵力雖少,但卻是士氣如虹,董憲軍兵力雖多,但已毫無鬥志,一場廝殺打下來,董憲軍被殺者不計其數,最終跟隨董憲僥倖逃脫的只有數千人,其中包括龐萌和劉紆。

要知道董憲在昌慮城內可是有接近十五萬的大軍,昌慮一戰,整整十五萬人,幾乎都被打光了。只此一戰,劉秀等於是把董憲打入到永無翻身之地的深淵。

昌慮之戰,董憲軍大敗,佼強投降,蘇茂北逃,前去投奔張步,董憲和龐萌、劉紆只帶着數千殘部逃脫。

此戰是劉秀這次御駕親征的最後一場大戰,經此一戰,不僅奠定了東海郡的格局,也基本奠定了兗州、徐州的格局。

此戰過後,在整個山東地區,唯一還能與洛陽朝廷一較高下的勢力,便只剩下張步。

漢軍取得昌慮大捷後,劉秀犒賞三軍,不過吳漢並沒有參加。

吳漢已先行一步,帶着一部分漢軍去追擊逃走的董憲殘部。

董憲、龐萌、劉紆等人,逃出昌慮後,便跑進了繒山,他們一行人,在繒山內東躲西藏,躲避漢軍的追殺。

足足過了一個來月,董憲的一部分殘部聽說董憲還活着,就在繒山境內,這部分殘部來到繒山,費了牛就二虎之力,總算找到了董憲,把董憲接到郯城。

吳漢聽聞董憲到了郯城的消息,當即率領漢軍追殺過來。雙方於郯城又展開一場激戰。

仗打到這一步,董憲殘部的兵力已所剩無幾,面對如狼似虎的漢軍,別說毫無還手之力,連招架之功都沒有。

還不到一天的工夫,吳漢便指揮漢軍,攻破了郯城,大軍入城之後,四處圍剿董憲殘部,亂戰之中,劉紆被殺。

董憲和龐萌再次僥倖逃脫,帶着數百殘部,逃離郯城,跑到了朐縣。

郯城之戰,規模不大,不過此戰當中,劉紆被殺,這也預示着劉永勢力的徹底終結。

劉永,和劉玄同時期的反莽豪強,劉玄稱帝后,劉永被冊封爲樑王,定都睢陽。之後,劉永以睢陽爲中心,擴張勢力,並先後將董憲、張步等割據軍閥收入麾下。

這個時候的劉永,走到了他人生中最鼎盛的時期,控制着豫州、兗州、青州、徐州,整個山東地區,全在他的掌控之中。

可隨着劉玄的覆滅,赤眉軍被劉秀平定,洛陽朝廷和睢陽朝廷,這兩個漢室朝廷的戰爭全面爆發。

此時,洛陽朝廷控制着幽州、冀州、荊州、司隸、東西二京(西京長安、東京洛陽)等地,睢陽朝廷控制着豫州、兗州、青州、徐州等大部分地區。

表面上來看,雙方的實力似乎差不多,但劉秀和劉永的根基卻有着天壤之別。

劉秀所控制的地區,那都是他真刀真槍、流血流汗打下來的,是實實在在的控制,而劉永則不然,他的地盤,有相當一部分是在董憲和張步的控制之中,董憲、張步這些地方軍閥也並沒有真心實意的效忠劉永。

兩個漢室朝廷的戰爭爆發之後,董憲和張步幾乎沒有給予劉永任何的支援,這使得劉永在對抗劉秀中,陷入全面被動,最終睢陽兩次被破,劉永也一命嗚呼。

劉永的兒子劉紆,被董憲和張步扶植起來,想利用劉紆,繼續對抗洛陽朝廷。

但在交戰當中,軍閥割據勢力目光短淺、自私自利的一面再次顯露出來,張步是眼瞅着董憲一仗接着一仗的戰敗,地盤一塊接着一塊的被漢軍蠶食,沒有增派一兵一卒,也沒有給予物資上的援助。

這種情況下,漢軍對董憲的征戰,呈現出碾壓之勢。

郯城之戰過後,劉紆被殺,董憲和龐萌逃到了朐縣。朐縣只是一座小城,物資匱乏,城內也沒有多少糧食,董憲和龐萌都意識到,朐縣絕非久留之地。

兩人一商議,決定率軍去攻打贛榆縣。

董憲把自己的家眷留在朐縣,和龐萌率軍,前去偷襲贛榆縣。結果很不幸,他們還沒到贛榆縣呢,便撞上了太山太守的陳俊。

雙方是狹路相逢,展開短兵交接。董憲和龐萌再次戰敗,逃到了澤中。

吳漢則趁此機會,攻入朐縣,殺光了城內的守軍,連帶着,董憲留在朐縣的家人全落入到吳漢的手中。

倘若換成旁人,或許會饒過董憲的家人,但很不幸,他們落入到吳漢的手裡,而吳漢可是以心狠手辣著稱的。

董憲的家人一個都沒幸免,包括董憲的妻妾、子女,全部被吳漢下令處斬。消息很快也傳到澤中,董憲聽後,痛哭失聲,全家被殺,先砸只活下自己一人,他再抵抗下去,再和漢軍拼命,還有什麼意義?

心灰意冷的董憲,遣散了部衆,和龐萌只帶着十餘名心腹,準備去往洛陽,當面向劉秀投降。

這是龐萌給董憲出的主意。既然要投降,己方絕不能向吳漢投降,吳漢這個人,心狠手辣,翻臉無情,倘若向吳漢投降,他們一定會被吳漢處死。

相對於殺人不眨眼的吳漢,劉秀要心慈手軟得多,在劉秀面前哭一哭,認認罪,以劉秀的爲人,也不會太難爲他們。

龐萌畢竟跟隨劉秀那麼多年了,對劉秀的爲人、秉性,還是十分清楚的。

現在他們唯一的活路,就是直接向劉秀投降,爭取得到劉秀的赦免。董憲採納了龐萌的意見,這才遣散部衆,只帶着十餘名心腹,要去洛陽。

他們算計得很好,可做夢也沒想到,吳漢就防着他們這招呢。戰事到現在,大局已定,吳漢把自己的部下分成好多隊,分散在澤中周邊,防止董憲伺機脫逃。

董憲和龐萌帶着十幾名部下走到方輿一帶的時候,正好和吳漢麾下的一撥兵馬撞上。

帶隊的漢軍首領是一位名叫韓湛的校尉,當他看到對面的來人是董憲和龐萌時,激動的差點從馬上蹦起來。

韓湛二話不說,帶着部下們便圍攻了上去。

董憲有解釋,自己是要去洛陽投降,可韓湛根本不聽這些,與董憲一個照面,便揮刀砍下他的腦袋。亂戰當中,龐萌以及另外的十幾人也一個沒跑掉,全部被殺。

值得一提的是,龐萌不是死在漢軍手裡,而是被帶着漢軍、方輿縣本地的一名嚮導所殺,此人名叫黔陵。

後來韓湛和黔陵帶着董憲、龐萌的人頭去到了洛陽,劉秀表彰他二人的功績,韓湛被封列侯,黔陵被封關內侯。

至此,董憲勢力,徹底覆滅。可以說在昌慮之戰過後,董憲便已徹底喪失還手之力,在之後一連串的交戰中,董憲完全是被漢軍追着打,打一次,他逃一次,在他屢戰屢敗,屢敗屢逃的情況下,他沒有死,可當他決定投降的時候,反而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這其實也挺諷刺的。

第六百五十六章 天子寵愛第九百章 兵者詭道第三百五十九章 將星隕落第三百二十五章 改變戰術第一百六十九章 陷入險境第三百七十七章 分而治之第二百零九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四十九章 山谷之戰第三百零八章 瘋狂反撲第八百七十四章 道明真相第九十六章 蓄謀已久第六百七十四章 再戰南陽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狠手辣第七百一十三章 命中剋星第四百七十一章 爭霸之路第六百二十七章 幽州戰事第五十五章 自鳴得意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我開刀第三百零二章 應對之策第二百八十一章 一戰成名第八百五十七章 全力一擊第三百五十五章 決戰開始第六十六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祥之地第十六章 首戰告捷第三百九十六章 改朝換代第八百二十五章 以柔之道第四百章 詭異村莊第四百一十五章 支持反郎第五百四十七章 中途遇襲第八百七十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漢興百年第三百一十九章 襄城之戰第八百七十二章 心急如焚第五百六十二章 種因得因第二百零二章 走投無路第十四章 圍而殲之第二百五十七章 觸底反彈第六百八十四章 直言進諫第七百六十六章 姐妹相見第二百八十五章 獨木擎天第七百零一章 赤眉覆滅第十二章 李氏爲輔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祥之地第五百一十二章 計謀得逞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好天子第五百零八章 無愧於心第一百六十七章 偷襲佯攻第一百零二章 打探虛實第十章 初次相見第三百一十四章 拜入帳下第八百九十五章 北山之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張奪用蠱第八百五十七章 全力一擊第七十二章 暫避新野第七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八百八十二章 重用縣府第六百二十五章 含恨而反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好天子第七十二章 暫避新野第七十六章 被擺一道第五百二十章 高歌猛進第一百八十四章 志在人心第七十二章 暫避新野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邀請合作第六百五十四章 你死我活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七百三十七章 一生至交第一百五十章 兄弟情深第八百五十六章 血戰昌慮第四百九十三章 破釜沉舟第六百二十七章 幽州戰事第六百五十五章 掩蓋真相第二百四十章 道不相同第三百八十四章 困獸之鬥第二百一十五章 被困重圍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二十五章 事出反常第五百一十五章 權勢之道第三百四十六章 王邑打臉第一百六十七章 偷襲佯攻第三百零五章 更始登基第一百九十九章 往日恩怨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好天子第八百二十八章 逃過一劫第六百二十九章 東西合璧第八百五十八章 董憲覆滅第一百六十八章 虛張聲勢第五十二章 非我族類第二百二十六章 肆無忌憚第一百七十三章 臨時徵召第七百五十七章 秦漢之爭第四百四十六章 毛遂自薦第二百二十一章 橫生事端第四百八十章 愛才之心第一百零三章 孤軍營救第七百二十五章 誅殺鄧終第一百八十九章 奇兵偷城
第六百五十六章 天子寵愛第九百章 兵者詭道第三百五十九章 將星隕落第三百二十五章 改變戰術第一百六十九章 陷入險境第三百七十七章 分而治之第二百零九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四十九章 山谷之戰第三百零八章 瘋狂反撲第八百七十四章 道明真相第九十六章 蓄謀已久第六百七十四章 再戰南陽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狠手辣第七百一十三章 命中剋星第四百七十一章 爭霸之路第六百二十七章 幽州戰事第五十五章 自鳴得意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我開刀第三百零二章 應對之策第二百八十一章 一戰成名第八百五十七章 全力一擊第三百五十五章 決戰開始第六十六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祥之地第十六章 首戰告捷第三百九十六章 改朝換代第八百二十五章 以柔之道第四百章 詭異村莊第四百一十五章 支持反郎第五百四十七章 中途遇襲第八百七十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漢興百年第三百一十九章 襄城之戰第八百七十二章 心急如焚第五百六十二章 種因得因第二百零二章 走投無路第十四章 圍而殲之第二百五十七章 觸底反彈第六百八十四章 直言進諫第七百六十六章 姐妹相見第二百八十五章 獨木擎天第七百零一章 赤眉覆滅第十二章 李氏爲輔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祥之地第五百一十二章 計謀得逞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好天子第五百零八章 無愧於心第一百六十七章 偷襲佯攻第一百零二章 打探虛實第十章 初次相見第三百一十四章 拜入帳下第八百九十五章 北山之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張奪用蠱第八百五十七章 全力一擊第七十二章 暫避新野第七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八百八十二章 重用縣府第六百二十五章 含恨而反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好天子第七十二章 暫避新野第七十六章 被擺一道第五百二十章 高歌猛進第一百八十四章 志在人心第七十二章 暫避新野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邀請合作第六百五十四章 你死我活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七百三十七章 一生至交第一百五十章 兄弟情深第八百五十六章 血戰昌慮第四百九十三章 破釜沉舟第六百二十七章 幽州戰事第六百五十五章 掩蓋真相第二百四十章 道不相同第三百八十四章 困獸之鬥第二百一十五章 被困重圍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二十五章 事出反常第五百一十五章 權勢之道第三百四十六章 王邑打臉第一百六十七章 偷襲佯攻第三百零五章 更始登基第一百九十九章 往日恩怨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好天子第八百二十八章 逃過一劫第六百二十九章 東西合璧第八百五十八章 董憲覆滅第一百六十八章 虛張聲勢第五十二章 非我族類第二百二十六章 肆無忌憚第一百七十三章 臨時徵召第七百五十七章 秦漢之爭第四百四十六章 毛遂自薦第二百二十一章 橫生事端第四百八十章 愛才之心第一百零三章 孤軍營救第七百二十五章 誅殺鄧終第一百八十九章 奇兵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