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趁勝追擊

漢軍的全力反擊,讓本已成爲強弩之末的銅馬軍完全抵擋不住,被殺了個大敗。東

山荒禿和上淮況等人,誰都沒想到會發生這種情況,剛剛還圍着漢軍打,場面上完全佔優的己方將士,竟然一瞬之間全部敗下陣來。東山荒禿想穩住潰敗下來的將士,重整旗鼓,再繼續圍攻漢軍,可是,潰敗下來的將士們直接衝亂了銅馬軍的整體陣營,也引起了全軍恐慌。這

時候,銅馬軍缺乏組織、缺乏協同的劣勢完全暴露出來。

敗退的將士們不聽指揮,倉皇逃竄,而掠陣的十多萬將士們也受到影響,跟着敗兵一併四散奔逃。二十萬衆的銅馬軍,剎那間亂成了一鍋粥。

跟隨劉秀,久經沙場,經驗豐富的漢軍將士們又哪能錯過這樣的機會?人們兜着銅馬軍的屁股進行追擊。東

山荒禿和上淮況等人,對於己方的潰敗之勢,束手無策,衆人無奈,也只能跟着潰敗的將士們一起跑。銅

馬軍這一敗,當真成了一潰千里,止都止不住。而

且銅馬軍還不是往一個方向跑的,二十萬衆,分成了好多股,分向各個方向的逃竄,其狀就彷彿沒頭的蒼蠅似的。逃

竄的銅馬軍中,有兩股銅馬軍兵力最多,一股是由鉅鹿郡,向正南方向逃竄,穿過了廣平郡和魏郡,直接逃進了河內。另

一股銅馬軍是向東南方向逃竄,穿過清河郡,逃進了兗州境內。

可以說兩股兵力最多的銅馬軍,皆逃出了冀州,這對於漢軍而言,此次對銅馬軍的作戰,已經是取得了一場空前的大勝。但劉秀並不滿足。

在鉅鹿郡的這一戰,漢軍雖把銅馬軍殺得大敗,但殺傷敵軍的數量並不多,銅馬軍的傷亡也就三、四萬人而已,對於擁兵數十萬的銅馬軍而言,只這點傷亡,不傷筋,不動骨,更談不上傷到元氣,只要假以時日,銅馬軍還可重整旗鼓,再反攻回冀州。

若想永遠杜絕銅馬軍對冀州的威脅,就得徹底剿滅銅馬軍殘部,不留下一兵一將的銅馬餘孽。對

於劉秀的想法,漢軍衆將都是支持的。那

麼現在,他們需要兵分兩路,一路去往河內,剿滅逃入河內的銅馬軍殘部,另一路要去往兗州,剿滅逃入兗州的銅馬軍殘部。劉

秀與麾下衆將磋商,決定由自己親自率軍,去往河內。至於派何人去往兗州,劉秀有些爲難。

兗州目前屬於赤眉軍的勢力範圍,而劉秀目前還掛着更始朝廷的蕭王頭銜,如果劉秀親自率軍進入兗州,那可就是大事件了。

你說是來兗州剿滅銅馬軍殘部的,可誰知道你是不是幫着劉玄來兗州打仗的?

劉秀一旦進入兗州,必會引來赤眉軍大隊人馬的圍攻,到時,他們又要對付銅馬軍,又要對付赤眉軍,全軍將士,必會陷入苦戰的境地。所

以劉秀只能選擇去剿滅逃入河內的賊軍。

可是該派何人進入兗州呢?劉

秀正在心裡暗自琢磨着,吳漢猛然挺身而起,向劉秀插手施禮道:“大王,末將願往兗州!此戰,末將定能一舉殲滅兗州的銅馬殘部!”看

着吳漢,劉秀陷入沉思。對於吳漢打仗的本事,劉秀很放心,如果沒有其它方面的因素,讓吳漢領兵對付銅馬殘部,那絕對沒問題。可

是,兗州現在是赤眉軍的地盤,而吳漢的爲人驕縱輕狂,他率軍進入兗州,弄不好會和赤眉軍起衝突,這是劉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正在劉秀猶豫不決之際,耿弇起身,插手說道:“大王,末將願往兗州!”劉

秀目光一轉,又看向耿弇。耿弇領兵打仗的能力,即便不如吳漢,但也相差不遠,只不過和吳漢一樣,耿弇年輕氣盛,鋒利有餘,而沉穩不住。

見劉秀揉着下巴,目光在吳漢和耿弇的身上掃來掃去,就是遲遲沒有做出決定,衆人明白,看來吳漢和耿弇都不是大王心中合適的人選。

馬武、王霸幾乎同時起身,向劉秀請纓,願率軍出兵兗州。

劉秀依舊是沉默未語。這時候,中軍帳裡安靜下來,吳漢、耿弇、馬武、王霸四人請纓,可大王皆未允,那麼還有誰能勝過他們四人?平

日裡一直沉默寡言的銚期,看了看左右,見沒人再向大王主動請纓,他站起身形,拱手說道:“大王,末將願往!”劉

秀的目光又落到銚期身上,心思頓是一動。銚期的爲人,向來沉穩,頭腦冷靜又睿智,心思敏捷。劉秀看着銚期半晌,意味深長地說道:“兗州現被赤眉掌控,而赤眉非我軍之友,此次我軍入兗州剿滅銅馬殘部,此舉敏感,我軍所派之兵馬,絕不能過多。”

進入兗州作戰,人生地不熟,本就困難重重,要命的是,連兵馬都不能帶得太多,要以此來打消赤眉軍的提防和敵意。

可如此一來,剿滅銅馬軍殘部將變得愈發兇險和困難。銚

期沉吟片刻,正色說道:“大王,末將可率兩萬兵馬,前往兗州。”聽

聞這話,在場衆人的心頭同是一驚。馬武緊張地說道:“次況,只帶兩萬兵馬,又如何能是銅馬軍的對手?”

別看逃進兗州的只是銅馬軍殘部,但那也是好幾萬人呢,甚至都有可能是十萬人,何況兗州境內還有赤眉軍在虎視眈眈,銚期只帶兩萬將士前往,弄不好會吃大虧。銚

期沉默片刻,他加重語氣道:“大王,末將率兩萬兵馬足矣!”劉

秀思慮再三,緩緩點了點頭,說道:“次況,此次你入兗州作戰,切不可太過深入,遭遇銅馬,可且戰且退,將其引回冀州即可!”銚

期插手說道:“末將遵命!”“

還有,此戰,能戰便戰,若不能戰,切不可戀戰,需儘快退回冀州!”“

是!大王!”“

還有……”劉秀話到一半,搖了搖頭,沒有再說下去。他都不知道該再叮囑點什麼好了。銚期一笑,語氣輕快地說道:“大王放心,末將心中,自有分寸。”劉

秀點點頭,說道:“此戰,次況小心爲上!”“

是!大王!”

經過仔細斟酌,劉秀決定派銚期出兵兗州,能不能殲滅銅馬殘部倒是其次,只要能把銅馬殘部從兗州引回冀州就好。此

戰,劉秀沒有選擇吳漢、耿弇、馬武、王霸等人,而是選擇了銚期,不是說銚期領兵打仗的能力要在他們幾人之上,而是根據外部因素的不同,他需選擇最合適的人選出戰。銚

期沉穩冷靜,在當前劉玄和赤眉軍正打得頭破血流的敏感時期,讓銚期進入赤眉軍的地盤剿滅銅馬軍,劉秀會更加放心一些。可

是兗州畢竟是赤眉軍的地頭,劉秀這邊對於兗州的情報掌握得很有限。

劉秀乃至麾下的衆將們都沒有想到,那股逃入兗州的銅馬軍,並非是幾萬人,也不是十萬人,而是重新集結起一支二十萬人的大軍。銅

馬軍有數十萬之衆,這次在鉅鹿郡與劉秀軍決戰的銅馬軍,並非他們的全部兵力,銅馬軍還有很多的別部沒有參與這場戰鬥。東

山荒禿和上淮況,率領着殘部,逃進兗州後,立刻給各支別部兵馬發出調令,銅馬軍各別部紛紛奉命到兗州集結,於兗州重整旗鼓,兵力又達到了二十萬之衆。而

且到兗州集結的銅馬軍別部,還不是全部兵馬,只是衆多別部中的一部分而已。

作爲河北最大的一支起義軍,銅馬軍的規模又豈止是二十萬、三十萬?兵力至少要在五十萬人往上,各支別部,分散在河北各地。

另外,銅馬軍與赤眉軍同爲起義軍,之間的關係是非常之好,這次他們逃進兗州的博平縣,受到博平縣令的大力支持,於暗中爲銅馬軍運送了不少的糧草。

目前赤眉軍正在弘農與更始朝廷的軍隊激戰正酣,對於河北的劉秀勢力,赤眉軍並不太願意去招惹,省的節外生枝,給自己又豎立一個勁敵。對

於在河北戰敗,逃入兗州的銅馬軍,赤眉軍的態度是不與之主動聯繫,也不給予銅馬軍任何的支持,當然,他們也不會把銅馬軍從己方的地頭上強行趕出去。

但赤眉軍高層的態度是高層的態度,底層的態度可不是這樣。博平縣令便不止一次的向銅馬軍偷偷輸送糧草,竭盡所能的給予其支持。

當初大家都是老熟人,是一同站出來反抗朝廷的患難兄弟,對於此時落難的銅馬軍,博平縣令可不能坐視不理。

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劉秀率領着漢軍主力,進入河內,而銚期只率領兩萬兵馬,渡過黃河,進入兗州,直奔銅馬軍所在的博平縣。得

知劉秀軍的一部渡過黃河,進入兗州,東山荒禿和上淮況嚇了一跳,忙給博平縣令發去書信。博平縣令名叫連繼,沒做地方官之前,是赤眉軍的一名中層將領。

接到銅馬軍送來的書信後,連繼便裝出城,悄悄去到城外的銅馬軍大營。在大營的中軍帳裡,連繼見到了東山荒禿和上淮況等人。赤

眉軍算是銅馬軍的老大哥,當初東山荒禿和上淮況等人,也正是效仿樊崇、徐宣的起事,才組建的銅馬軍,對於赤眉軍,銅馬軍衆將都是十分尊敬的。見

面後,東山荒禿和上淮況等人向連繼一躬到地,急聲說道:“連公,聽說劉秀已派軍渡河,進入兗州,直撲博平,這是要把我銅馬趕盡殺絕啊,他劉秀也欺人太甚!”

連繼悠然一笑,拱手還禮,說道:“諸位將軍莫慌,你們還不知道吧,這次劉秀所派之兵馬,只有兩萬,主將也非劉秀,而是銚期。”

“只兩萬兵馬?”銅馬軍衆人還真不知道這事,一名將領驚訝地說道:“劉秀只派人兩萬兵馬,可是讓他們來送死的?”見

銅馬軍衆人大眼瞪小眼地看着自己,連繼哈哈大笑,說道:“銚期率領的兩萬兵馬,只是誘餌而已,其目的,就要想把你等引回冀州!”說

到這裡,連繼向衆人擺了擺手,示意大家都坐。東山荒禿連忙躬身擺手,說道:“連公請上坐!”連

繼已經四十開外,以他在赤眉軍的身份、地位乃至資歷,本不應該只做一縣令,是他自己以年事已高爲由,推掉了太守的任命,只做了個清閒的縣令。政

務不多,每日清閒,遊山玩水,悠然自得。其人活得很是灑脫。

如果換成其它事,他不會如此上心,以前他曾率部和銅馬軍並肩作戰過,算是老交情老兄弟了,銅馬軍有事,而且又跑進自己的地頭博平縣,他不能不管。

第四百七十八章 局勢變換第三百二十三章 清剿餘孽第一百二十二章 順勢而爲第七百六十章 一錘定音第七百四十四章 除根前奏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軍入城第四百七十七章 代郡之亂第六百零九章 後院之事第五百八十一章 各懷鬼胎第七章 箭在弦上第八百五十六章 血戰昌慮第二十七章 謝絕重禮第六百五十七章 抵達黎陽第十六章 首戰告捷第四百三十四章 雙戟合璧第四百一十章 繼續努力第四百七十六章 矛盾尖銳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八百七十一章 鎩羽而歸第二百六十八章 災星初現第五百八十四章 豁出老臉第一百二十九章 足底纖細第二百八十七章 何人匹敵第八十四章 天子劉秀第六百九十二章 決戰開啓第五百零七章 血戰兗州第二百一十六章 新野之戰第五百三十四章 兄妹相見第七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六百九十一章 排兵佈陣第二百五十八章 談判籌碼第三百九十二章 兄弟迴歸第六百四十章 身爲人臣第二百五十五章 亡羊補牢第六百零四章 詭異病症第五百六十六章 按計而行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道相助第五百一十三章 風波又起第二百七十二章 突生變數第一百三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零九章 元氣大傷第三百零八章 瘋狂反撲第四百三十七章 兄弟歸來第六百九十三章 宜陽血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勾結一處第四百八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六十二章 恨意種子第一百零五章 出其不意第二百三十三章 惹來震怒第二百九十八章 雙方融洽第三百八十一章 設宴定親第二百八十二章 來接佳人第一章 禍起劉秀第一百五十三章 惹是生非第三十五章 屠殺報復第三百四十四章 膽小怯戰第九十一章 朝思暮想第四百七十二章 矛盾漸起第四百一十八章 前來投奔第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三百零五章 更始登基第四百五十章 再次勸進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中血戰第二百八十四章 賈復參拜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道相助第六百二十三章 禍起南陽第四百八十二章 執法如山第一百九十五章 對簿公堂第六百四十五章 寧死不撤第八百八十四章 主動請辭第三百六十一章 昆陽之戰第四百一十七章 勸進之事第八百零二章 重歸於好第六百零九章 後院之事第一百五十章 兄弟情深第七百七十七章 心生疑惑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狠手辣第六百三十九章 暗中相助第七百章 絕對自信第七百一十二章 仁至義盡第二百五十五章 亡羊補牢第五百七十二章 虎口拔牙第四百五十八章 於心不忍第五百七十章 天子之責第六百六十一章 睢陽朝廷第六百八十章 增派援軍第四百三十五章 勸說真定第四百五十六章 決戰開始第六百二十章 主動找茬第八十四章 天子劉秀第八百三十九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七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八百六十章 輿論戰爭第七百六十三章 雪上加霜第四百七十二章 矛盾漸起第四章 亦師亦友第八百二十三章 仗勢欺人第六百五十六章 天子寵愛第一百五十八章 先行一步
第四百七十八章 局勢變換第三百二十三章 清剿餘孽第一百二十二章 順勢而爲第七百六十章 一錘定音第七百四十四章 除根前奏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軍入城第四百七十七章 代郡之亂第六百零九章 後院之事第五百八十一章 各懷鬼胎第七章 箭在弦上第八百五十六章 血戰昌慮第二十七章 謝絕重禮第六百五十七章 抵達黎陽第十六章 首戰告捷第四百三十四章 雙戟合璧第四百一十章 繼續努力第四百七十六章 矛盾尖銳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八百七十一章 鎩羽而歸第二百六十八章 災星初現第五百八十四章 豁出老臉第一百二十九章 足底纖細第二百八十七章 何人匹敵第八十四章 天子劉秀第六百九十二章 決戰開啓第五百零七章 血戰兗州第二百一十六章 新野之戰第五百三十四章 兄妹相見第七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六百九十一章 排兵佈陣第二百五十八章 談判籌碼第三百九十二章 兄弟迴歸第六百四十章 身爲人臣第二百五十五章 亡羊補牢第六百零四章 詭異病症第五百六十六章 按計而行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道相助第五百一十三章 風波又起第二百七十二章 突生變數第一百三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零九章 元氣大傷第三百零八章 瘋狂反撲第四百三十七章 兄弟歸來第六百九十三章 宜陽血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勾結一處第四百八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六十二章 恨意種子第一百零五章 出其不意第二百三十三章 惹來震怒第二百九十八章 雙方融洽第三百八十一章 設宴定親第二百八十二章 來接佳人第一章 禍起劉秀第一百五十三章 惹是生非第三十五章 屠殺報復第三百四十四章 膽小怯戰第九十一章 朝思暮想第四百七十二章 矛盾漸起第四百一十八章 前來投奔第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三百零五章 更始登基第四百五十章 再次勸進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中血戰第二百八十四章 賈復參拜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道相助第六百二十三章 禍起南陽第四百八十二章 執法如山第一百九十五章 對簿公堂第六百四十五章 寧死不撤第八百八十四章 主動請辭第三百六十一章 昆陽之戰第四百一十七章 勸進之事第八百零二章 重歸於好第六百零九章 後院之事第一百五十章 兄弟情深第七百七十七章 心生疑惑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狠手辣第六百三十九章 暗中相助第七百章 絕對自信第七百一十二章 仁至義盡第二百五十五章 亡羊補牢第五百七十二章 虎口拔牙第四百五十八章 於心不忍第五百七十章 天子之責第六百六十一章 睢陽朝廷第六百八十章 增派援軍第四百三十五章 勸說真定第四百五十六章 決戰開始第六百二十章 主動找茬第八十四章 天子劉秀第八百三十九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七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八百六十章 輿論戰爭第七百六十三章 雪上加霜第四百七十二章 矛盾漸起第四章 亦師亦友第八百二十三章 仗勢欺人第六百五十六章 天子寵愛第一百五十八章 先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