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謀劃戰略

劉玄對劉嬰的稱帝憤怒不已,隨即派出丞相李鬆、討難將軍蘇茂,出兵進攻臨涇,討伐已經稱帝的孺子嬰。

孺子嬰是在臨涇稱帝了,可麾下的兵馬並不多,連一萬人都不到,只靠着數千人兵馬,又哪裡能抵擋得住李鬆和蘇茂的大軍?

此戰,行軍的時間、打仗的時間,前前後後加到一起,只用了兩個來月,臨涇勢力慘敗,孺子嬰連同擁立他的方望、弓林等人,全部被李鬆和蘇茂誅殺。孺

子嬰是死於亂軍之中,戰鬥結束後,也沒人刻意去找孺子嬰的屍體,連同其它戰死的將士,一併被丟棄於荒野,可謂是死無葬身之地。

孺子嬰,這位西漢的末代皇太子,先是被王莽篡奪太子位,後一直軟禁在長安,被王莽刻意養成爲一個六畜不識、連話都說不清楚的傻子。好

不容易漢室復興,入主長安,他也沒能得到善待,被劉玄涼在一邊,不聞不問。

再後來,他被方望、弓林等野心家利用,於臨涇稱帝,僅僅才過兩個月,便被李鬆和蘇茂所殺,結束了他悲慘又短暫的一生。直到死,孺子嬰才僅僅二十一歲啊。劉

秀的這面擋箭牌倒了,原本劉玄應該立刻把矛頭指向河北的劉秀才是,不過立刻又有人站出來,接替了孺子嬰,繼續給劉秀做擋箭牌,赤眉軍。

赤眉軍擁立劉盆子爲帝,與劉玄爲首的更始朝廷分庭抗禮,兩者之間,自然是勢不兩立。赤眉軍首領樊崇,派出兩路大軍,西征長安。這

兩路大軍,繞過朱鮪、李軼駐守的洛陽,挺近弘農,於弘農順利會師。

弘農位於長安和洛陽之間,從弘農再往西推進,那可就是長安了。赤眉軍打到弘農,對於長安而言,和兵臨城下也差不了多少。

有赤眉軍這麼一個近在咫尺的巨大威脅,劉玄哪裡還能顧得上劉秀,於長安集結兵力,東進弘農,欲於赤眉軍在弘農決一死戰。

所以說,從表面上看,劉秀的運氣真的很好,他在河北還沒有完全站穩腳跟,實力還沒有完全累積起來,但又已經顯露出強勢躥起的勢頭。

可就是在這麼個最關鍵又最脆弱時刻,更始朝廷卻偏偏無力兵發河北,完全被各種各樣的造反和危機給牽制住了。但

是往更深的層次上看,不得不令人感嘆,劉秀在河北發難的時機,選的實在太好了。可以說他提前算到了長安會生亂,提前算到赤眉軍和長安會有一場生死戰。

他算準了長安無力兵發河北,所以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先殺苗曾,再殺謝躬,奪下河內,初步鑑定他在河北的基礎。

劉秀佔領懷城之後,將岑彭和韓歆都納入到自己的麾下。雖

說現在長安那邊鬧得厲害,與赤眉軍打得不可開交,無力也無兵討伐河北,可是河北內部並不安定,現在鬧得最歡的就屬銅馬軍和五校軍。銅

馬軍在鉅鹿勢如破竹,一路攻城略地,而五校軍則流竄到真定,把真定鬧了個底朝天,真定王劉楊,已屢次傳書劉秀,向劉秀告急。

懷城外,漢軍大營,中軍帳內。劉

秀將麾下衆將,召集到中軍帳,說道:“近日得報,銅馬軍已兵抵鄡縣,欲強攻鄡城,一旦鄡城失守,銅馬軍便可隨時南下,渡過漳水,兵取郡城鉅鹿。”

在場的衆人皆皺起眉頭。沒想到,銅馬軍在鉅鹿已經鬧得如此厲害,從鉅鹿的北部,都要打到鉅鹿南部的鉅鹿城了。劉

秀繼續說道:“另,五校軍流竄至真定,在真定四處搶掠,真定王已多次傳書於我,要我發兵救援。”

他話音剛落,賈復拱手說道:“大王,末將願率軍去往真定,蕩平五校賊軍!”劉

秀看眼賈復,沉思未語。賈復作戰,太過剛烈,只進不退的風格,勇猛有餘,但沉穩不足。

若把賈復留在自己身邊,那無疑是一把鋒利無比的尖刀,若讓賈復做個先鋒官,那也是一把好手,可是讓賈復獨自領兵,做一軍之主將,劉秀還真有點不放心。

見劉秀面露難色,猶豫不決,賈復再次問道:“主公可是不放心末將領兵作戰?”劉

秀向來喜愛賈復,當然不會當衆損他的顏面。他含笑說道:“君然誤會了,倘若君然親自出馬,剿滅五校軍,自然易如反掌,只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賈復正色說道:“大王,就讓末將去吧!”

見到賈複目不轉睛,滿臉的期待,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劉秀到了嘴巴的話,怎麼也說不出口了。他

沉吟了許久,最終還是點點頭,說道:“君然,你率五萬兵馬,出兵真定,剿平五校賊軍!”

賈復聞言大喜,立刻起身,插手施禮,振聲說道:“末將遵命!”

劉秀向來偏愛吳漢和賈復,劉秀喜歡前者,人們說不出什麼,吳漢自投靠劉秀以來,屢立戰功,光死在他手裡的就有倆州牧了,有這樣的一員虎將,誰能不喜歡?

與吳漢相比,賈復的功勞多少欠缺了點。

要說上到戰場,與敵廝殺,那賈復確實沒得說,驍勇善戰,勇冠三軍,單槍匹馬,殺入萬軍當中,眼睛都不眨一下。但他並沒有像吳漢那種率軍獲勝的功績。賈

復嘴上沒說什麼,心中對此一直存有個心結,現在有機會能領兵出征真定,他自然不想錯過,竭盡所能的爭取。

劉秀指派賈復爲主將,出兵真定,另外又給他指定了一位副將,馮異。賈

復剛猛,而馮異穩重,劉秀希望馮異的穩重,能中和一下賈復的剛猛,讓他二人統帥的這支兵馬,可進退有度。真

定這邊的事務商議好,寇恂話鋒一轉,問道:“大王,鉅鹿的銅馬軍當如何應對?”

劉秀正色說道:“我率餘下兵馬,馳援鉅鹿!”

寇恂點了點頭,覺得有大王親自出馬,平定銅馬軍,還是最爲穩妥的。銅

馬軍不同於一般的起義軍,聲勢浩大,兵力衆多,銅馬軍的首領東山荒禿和上淮況,也都非等閒之輩。

東山荒禿和上淮況都是中國人,不是日本人,之所以名字如此古怪,是他二人自己後來改的名。

至於爲什麼改成這麼古怪的名字,其實也沒什麼特殊原因,就是聽起來比較嚇人。剛

剛起事的時候,實力弱小,給自己起個威風點的名字,既容易嚇唬人,也容易闖出名號,招收到更多的部下。

鄧禹乾咳了一聲,說道:“大王,河北的穩定,固然重要,但弘農之戰,我們也不能置身於事外啊!”

劉秀問道:“仲華的意思是?”鄧

禹說道:“大王以爲,弘農之戰,劉玄勝或是赤眉勝?”劉

秀被鄧禹的話問樂了,而後認真思索起來,說道:“無論劉玄還是赤眉,兩者都不佔天時,劉玄軍於弘農作戰,有地利之優,而赤眉軍則占人和之優,只是,劉玄的地利之優,怕是不及赤眉的人和之優啊!”就

整體的實力而言,赤眉軍要強過更始朝廷。在劉秀看來,這次劉玄未必能打得過來勢洶洶的赤眉軍。鄧

禹一笑,說道:“看來,大王以爲,劉玄會敗。”

劉秀含笑點點頭。鄧禹說道:“倘若劉玄在弘農戰敗,那麼赤眉軍便可長驅直入,直取長安,大王,末將認爲,這對我方而言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一個趁機奪取關西,乃至關中的好機會。”

“奪取關西、關中?”劉秀若有所思地喃喃說道。

“正所謂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如果情況更好點,會一死一傷。無論是劉玄死,赤眉傷,還是赤眉死,劉玄傷,對我方都十分有利,屆時,我方趁亂進取,謀得關西、關中,可奠大王之基業!”

還沒等劉秀說話,劉植皺着眉頭說道:“現河北未定,鄧將軍又要謀取關西、關中,可是,我軍哪裡還有那麼多的兵力?”選

時機,做事情,那也得量力而行,現在劉玄和赤眉軍激戰正酣,於己方的確是個好機會,可問題是,河北內部的賊軍鬧得太厲害,要平定這些賊軍,己方的現有兵力都尚且不足,哪裡還有多餘的兵力去奪取關西、關中等地。

鄧禹淡然一笑,向劉秀拱手說道:“大王,末將願率兩萬兵馬,越太行,出箕關,先取河東!”

河東郡位於河內郡的西面,與弘農郡隔河相望。穿過河東,再往西去,便是三輔之一的馮翊郡。鄧

禹的策略是,讓劉玄和赤眉在弘農地區打個頭破血流,他率軍進入河東,先把河東打下來,如此,己方也就等於打開了三輔的門戶,到時無論是西進三輔,還是南下弘農,於己方都十分有利。劉

植等人瞪大眼睛,詫異地看向鄧禹,忍不住問道:“鄧將軍只率兩萬兵馬就要取得河東?”對

於京師長安而言,河東的重要性也不次於弘農,鄧禹只率兩萬兵馬便要攻下河東,未免也太狂妄了些吧?

劉秀亦是眉頭緊鎖,意味深長地提醒道:“仲華,軍中無戲言,需三思而言!”鄧

禹正色說道:“大王,末將率兩萬將士,出征河東,此戰必勝!”

“哦?”劉秀被逗樂了,笑問道:“仲華說說看,我軍如何必勝?”鄧

禹說道:“其一,赤眉軍數十萬衆,來勢洶洶,而我軍只兩萬,人單力薄,故,劉玄必將精銳之師放於弘農,與赤眉軍死戰。其二,長安就算出兵增援河東,其士氣和精力,也必會被弘農的赤眉軍所分散。其三,劉玄昏庸,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早已不得人心。其四,劉玄一部,多爲綠林賊軍,與河北之賊軍,無多大差別,末將有信心可輕取之!”劉

秀聽後,仰面而笑,又仔細琢磨了一番,他點點頭,說道:“好,就依仲華所言,我給你兵馬兩萬,全軍將士,自裨將以下,可任君挑選。”鄧

禹聞言,立刻起身,向劉秀拱手施禮,說道:“多謝大王信任,末將必不辱使命!”

第八百零六章 不良之風第六百四十九章 出征魏郡第五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一百四十一章 噩耗傳來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順藤摸瓜第七百零一章 赤眉覆滅第八百四十三章 龐萌造反第三百一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一百五十四章 家族軍隊第五百零九章 又起波瀾第六百五十章 征討五校第四十七章 騎槍之下第四十六章 騎兵來襲第五百一十三章 風波又起第五百零一章 出頭之鳥第五百三十二章 我爲天子第六百三十四章 矇混過關第二百一十四章 出城作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有頭無腦第四百四十七章 定下親事第四百一十六章 拉開帷幕第三百零七章 主張出兵第三章 拜爲主公第二十三章 事情詭異第七百五十四章 城外血戰第七百九十八章 巫蠱之術第七百一十五章 馭人之道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回南陽第八百四十七章 決定出徵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得聖寵第八百三十一章 善因善果第四百零九章 飢寒交迫第六百六十一章 睢陽朝廷第七百八十七章 恃強凌弱第二百九十四章 驚爲天人第二百零三章 掃平隱患第一百二十九章 足底纖細第五百六十九章 城內營救第二百四十五章 他日再見第三百六十二章 禍起蕭牆第八百八十七章 志向不同第八百二十六章 剛柔並濟第八百七十二章 心急如焚第八百一十四章 進獻寶物第一百四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軍陣前第二百二十五章 半路伏擊第三百六十三章 揮師南下第八百二十五章 以柔之道第五百六十七章 渡河北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志在人心第六百五十七章 抵達黎陽第四百七十二章 矛盾漸起第五百一十二章 計謀得逞第八百二十八章 逃過一劫第一百七十二章 據城死守第三百九十四章 雙喜臨門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準備第二十九章 慘遭埋伏第五百二十章 高歌猛進第二十四章 兄弟匯合第六百一十六章 狠人本色第四百三十二章 禍亂本源第五百二十一章 戰神落敗第七百五十六章 再創輝煌第一百八十三章 奸商之禍第三百九十三章 複雜關係第三百零五章 更始登基第五百九十八章 黑手之一第二百二十章 兄弟交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厄運降臨第一百二十六章 流民生事第八百六十八章 請君入甕第七百八十八章 巡視南陽第三百九十二章 兄弟迴歸第五百七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五百九十六章 旗開得勝第二百七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七十章 挽回危局第三百二十八章 陽關之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德行天下第八十二章 合力輔佐第六百章 開口表白第二百七十三章 賢將王常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門說情第二百九十二章 選主之爭第二百九十六章 主動請纓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軍壓境第六百零六章 生出罅隙第二百三十一章 試探無果第九十八章 現身示警第三百九十七章 契機出現第六百零六章 生出罅隙第三十二章 福緣深厚第二百三十章 顯露蹤跡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之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契機出現第三百七十七章 分而治之第四百五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一百五十四章 家族軍隊
第八百零六章 不良之風第六百四十九章 出征魏郡第五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一百四十一章 噩耗傳來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順藤摸瓜第七百零一章 赤眉覆滅第八百四十三章 龐萌造反第三百一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一百五十四章 家族軍隊第五百零九章 又起波瀾第六百五十章 征討五校第四十七章 騎槍之下第四十六章 騎兵來襲第五百一十三章 風波又起第五百零一章 出頭之鳥第五百三十二章 我爲天子第六百三十四章 矇混過關第二百一十四章 出城作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有頭無腦第四百四十七章 定下親事第四百一十六章 拉開帷幕第三百零七章 主張出兵第三章 拜爲主公第二十三章 事情詭異第七百五十四章 城外血戰第七百九十八章 巫蠱之術第七百一十五章 馭人之道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回南陽第八百四十七章 決定出徵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得聖寵第八百三十一章 善因善果第四百零九章 飢寒交迫第六百六十一章 睢陽朝廷第七百八十七章 恃強凌弱第二百九十四章 驚爲天人第二百零三章 掃平隱患第一百二十九章 足底纖細第五百六十九章 城內營救第二百四十五章 他日再見第三百六十二章 禍起蕭牆第八百八十七章 志向不同第八百二十六章 剛柔並濟第八百七十二章 心急如焚第八百一十四章 進獻寶物第一百四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軍陣前第二百二十五章 半路伏擊第三百六十三章 揮師南下第八百二十五章 以柔之道第五百六十七章 渡河北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志在人心第六百五十七章 抵達黎陽第四百七十二章 矛盾漸起第五百一十二章 計謀得逞第八百二十八章 逃過一劫第一百七十二章 據城死守第三百九十四章 雙喜臨門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準備第二十九章 慘遭埋伏第五百二十章 高歌猛進第二十四章 兄弟匯合第六百一十六章 狠人本色第四百三十二章 禍亂本源第五百二十一章 戰神落敗第七百五十六章 再創輝煌第一百八十三章 奸商之禍第三百九十三章 複雜關係第三百零五章 更始登基第五百九十八章 黑手之一第二百二十章 兄弟交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厄運降臨第一百二十六章 流民生事第八百六十八章 請君入甕第七百八十八章 巡視南陽第三百九十二章 兄弟迴歸第五百七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五百九十六章 旗開得勝第二百七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七十章 挽回危局第三百二十八章 陽關之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德行天下第八十二章 合力輔佐第六百章 開口表白第二百七十三章 賢將王常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門說情第二百九十二章 選主之爭第二百九十六章 主動請纓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軍壓境第六百零六章 生出罅隙第二百三十一章 試探無果第九十八章 現身示警第三百九十七章 契機出現第六百零六章 生出罅隙第三十二章 福緣深厚第二百三十章 顯露蹤跡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之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契機出現第三百七十七章 分而治之第四百五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一百五十四章 家族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