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分兵作戰

李通率領漢軍,偷襲延岑在北山的大營。突如其來的漢軍,將蜀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延岑部被殺得大敗。在延岑率部敗逃之際,朱浮也帶兵過來,棒打落水狗。

延岑部是一路向西潰逃,數萬將士,跑一路,死一路,沿着秦嶺,一直逃到了南山。

李通沒來的時候,朱浮根本不敢出長安一步,現在李通來了,將延岑殺得大敗,朱浮也來了精神,建議李通,己方應當包圍南山,將延岑部困死在南山之內。

與興奮過頭的朱浮相比,李通的頭腦還是很清醒的,並沒有採納朱浮的意見。

延岑雖然戰敗,但主力尚存,而且秦嶺的南山這麼大,己方以數萬的兵馬,想圍死南山,完全是不可能的事。

而且如此一來,會導致己方兵力大大分散,很容易被延岑部個個擊破。

李通對朱浮說道:“執金吾,此戰我軍雖佔有優勢,但對敵軍,還沒能具備碾壓之勢,圍困南山,風險太大,收益太低,依我之見,你我當合兵一處,正面擊敵!”

朱浮本來就不是以統兵見長,他所擅長的是治政。

劉秀登基之後,一直在削減執金吾的兵權,導致執金吾都快成光桿司令了,由武官開始趨近於文官,這也是劉秀任命朱浮爲執金吾的主要原因。

聽了李通的話,朱浮沒有異議,拱手說道:“在下聽前將軍的號令!”

以李通爲首的漢軍,和以朱浮爲首的徵西軍,合兵一處,對逃到南山的延岑殘部發起猛擊。

延岑殘部在南山抵抗漢軍的進攻,此戰雙方打得激烈,漢軍這邊,李通的兩萬多兵馬,加上徵西軍的五萬兵馬,合計七萬餘衆。延岑那邊,殘存的兵馬有三萬多人,另外先前被延岑派去襲擾三輔的一萬兵馬業已回撤,合計共有四萬來人,在兵力上,漢軍這邊已經具備壓倒性的優勢。

不過南山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延岑部處於絕對的地利優勢,這大大彌補了他們在兵力上的不足,雙方激戰起來,也呈現出勢均力敵的態勢。

延岑在漢中遭到漢軍的偷襲,戰事吃緊,消息很快也傳回到成都,公孫述聽聞消息後,大吃一驚,當即下詔,命令駐紮在巴郡的大將孟英,率兵五萬,去往漢中,馳援延岑。

孟英是公孫述麾下的大將,位列蜀地四大猛將之一,手持一杆墨淵槊,橫掃蜀地,難逢敵手。接到公孫述的詔書,孟英沒敢耽擱,點齊兵馬,直奔漢中而去。

巴郡乃益州大郡,與漢中相鄰。孟英率領着五萬大軍,進入漢中後,一路北上,走儻駱道,去往南山。

蜀地境內,共有四條北上之路,一是子午道,二是儻駱道,三是褒斜道,四就是著名的陳倉道。

子午道通往北山,儻駱道通往南山,現在延岑敗退到南山,孟英前來增援於他,自然是要走儻駱道。

以孟英爲首的五萬大軍,浩浩蕩蕩的一路北上,洛陽安插在蜀地的探子探知情況後,立刻趕到南山下的漢軍大營,向李通和朱浮等人通風報信。

聽聞探子帶來的消息,朱浮由不得倒吸口涼氣。他對李通正色說道:“前將軍,這個孟英可不簡單,乃公孫述手下的悍將,據說此人力大無窮,勇冠三軍,橫掃巴蜀,無人能敵啊!”

李通皺着眉頭,轉身走到地圖前,揹着手,聚精會神地看着地圖。儻駱道和子午道不一樣,子午道那是真的險,起碼有一半的路段是建造在懸崖峭壁上,而儻駱道則要平坦許多。只不過由漢中到長安,走子午道是最近的一條路,若是走儻駱道,得繞個大彎子。

朱浮、馬武、王霸、侯進等人紛紛圍攏過來,看着地圖,面色都有些凝重。

現在己方對延岑,佔據兵力上的優勢,可一旦孟英援軍趕到,與延岑軍匯合一處,己方在兵力上的優勢將蕩然無存。

李通看着地圖,幽幽說道:“絕不能讓孟英部抵達南山,與延岑部匯合。”

衆人互相看了看,侯進皺着眉頭問道:“前將軍的意思是,我軍需半路堵截孟英?”

李通搖頭,說道:“光是半路堵截還遠遠不夠,得半路將其擊潰才行!”

光是堵住孟英部,那毫無意義,延岑部反而隨時會從己方背後殺上來,與孟英聯合,前後夾擊己方。

現在,漢軍只有兩條路可選,要麼是見好就收,立刻回撤,要麼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潰前來增援延岑的孟英。

朱浮眉頭擰成個疙瘩,意味深長地說道:“前將軍,孟英麾下可是有五萬大軍,而且孟英勇猛,很難對付啊!”

李通沒有立刻接話,心思急轉,不停的思索己方到底有沒有取勝的希望。

思前想後,他還是覺得,如果己方現在就選擇退兵,實在是錯失良機,分兵阻擊孟英,己方也不是完全沒有取勝的可能。

他眼眸閃了閃,說道:“執金吾,我以爲,你我兩部,可以分兵作戰!”

朱浮不解地看着李通,一臉的茫然,問道:“前將軍,怎麼個分兵作戰?”

李通正色說道:“我率本部將士,南下阻擊孟英,執金吾可率你部將士,留在南山,拖住延岑。不知執金吾以爲此計如何?”

“這……”有李通在,朱浮心裡還非常有底,現在李通要率部南下,與孟英交戰,只留下自己來對付延岑,他的心也隨之縮成一團,支支吾吾,半晌沒說出話來。

見狀,馬武和王霸不約而同地露出不耐之色,前者陰沉的臉,說道:“執金吾不用出兵和延岑交戰,只需駐守在我方大營裡,將延岑部儘可能的拖在南山即可!”

王霸接話道:“等到我軍殺潰孟英,返回南山,與執金吾匯合,再攻他延岑也不遲!”

侯進連連點頭,覺得李通這個計策還是非常可行的。

朱浮暗暗咧嘴,憂心忡忡道:“前將軍,你部去掉傷亡,只剩下兩萬來人,而孟英卻有五萬大軍。以兩萬疲憊之師,去擊五萬生力之軍,這……不是以卵擊石嗎?此戰實難取勝啊!”

李通說道:“敵軍沒有合兵一處,我方還有取勝的希望,一旦讓敵軍合兵一處,我軍將再無取勝之可能。你我兩部,分兵作戰,勢在必行!”

看着朱浮那一臉苦瓜相,馬武頓是氣不打一處來,他揚起眉毛,大聲嚷嚷道:“執金吾,我等去以少擊多,尚且不怕,執金吾以優勢之兵,只是在南山拖住延岑,難道還做不到?”

馬武和朱浮的關係很熟,劉秀在河北征戰時,馬武是部將,朱浮是主簿,兩人一同共事過許久。

朱浮瞭解馬武的脾氣,也不怕在馬武面前示弱,他苦笑道:“子張也知道,我向來不善領兵征戰。”

聽了他這話,馬武差點被氣笑了,加重語氣地說道:“叔元也是陛下欽點的執金吾啊!”

陛下封你做執金吾的時候,你可沒因爲自己不會領兵,不會打仗,將陛下的冊封推脫掉,反而是欣然接受了。yuyV

現在需要用到你的時候,你卻拿自己不善於領兵打仗這一套的說詞做推脫,這也太說不過去了。

朱浮這個人,心胸狹小,睚眥必報,即便是官階比他高的大臣,也不太願意去得罪朱浮。

敢於在朱浮面前如此直言不諱,不留情面的,普天之下還真沒有幾個,馬武可算是一位!

朱浮倒是很喜歡馬武這個粗人,並不會因爲他說話難聽而記恨於他。他眉頭緊鎖地問道:“倘若趁着你等去迎戰孟英之機,延岑突然來攻,我當如何?”

沒等馬武說話,王霸急聲說道:“那就和他打啊!現在延岑的兵力只有四萬左右,而執金吾麾下有五萬驍勇善戰的徵西軍,真打起來,執金吾可必勝!”

聽了這話,朱浮緊張的心情算是鬆緩了一些,他沉吟片刻,點點頭,說道:“好!我率軍留守南山,拖住延岑!”

說完話,他又看向李通,說道:“前將軍,與孟英交戰,能打則打,不能打立刻回撤,萬萬不可意氣用事啊!”

李通向朱浮點下頭,說道:“執金吾放心,此戰若無勝算,我會即刻撤兵,與執金吾一道撤回長安!”

朱浮連聲應道:“如此甚好!”

得知孟英前來南山增援的消息,李通和朱浮等人做了一番商議,最後決定,分兵作戰。李通率領麾下將士,南下儻駱道,迎擊孟英軍,朱浮則率領徵西軍,留守南山,拖住延岑,使其不敢輕舉妄動。

李通安排得很好,朱浮答應得也很好,可真到按計劃去執行的時候,一切都走了樣。

且說李通,他率領馬武、王霸、侯進漢軍將士,順着儻駱道一路南下,這日,漢軍走到了周至關。

周至關原名叫周至驛,它本是設在儻駱道上的一處驛所,後來因爲地理位置特殊的關係,這裡逐漸變成了一座小關隘。

它的面積不大,但位置堪稱得天獨厚,坐落於兩山之間,周至關剛好把這條狹長的山溝一分爲二,它也成爲儻駱道的必經之地。

關隘裡面能容納個數千人,平日裡有蜀軍駐紮在這兒,兵力多時,一百多號,兵力少時,十幾二十人。

定居在周至關的百姓,差不多有百十來戶人家,關隘內的其它人,要麼是商販走卒,要麼是路過的行人。

第一百二十章 勇冠三軍第七百零三章 滿城風雨第七百四十八章 北伐之戰第六百七十七章 朝陽相見第八十三章 禍事之根第三百五十一章 兵者詭詐第六百二十八章 密謀出宮第三百八十八章 艱難抉擇第八百八十四章 主動請辭第四百六十二章 劫走糧草第七百四十二章 風波又起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賊方針第六百一十五章 頭號酷吏第三百一十九章 襄城之戰第三百七十四章 宴無好宴第八百五十六章 血戰昌慮第六百二十五章 含恨而反第三十八章 中流砥柱第三百六十二章 禍起蕭牆第四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二十六章 流民生事第四百三十九章 英雄相惜第四百三十五章 勸說真定第一百四十章 危機前兆第一百五十八章 先行一步第七百四十四章 除根前奏第二百三十八章 爲民解憂第七百七十二章 盡在掌握第八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二百五十五章 亡羊補牢第五百五十八章 餘孽肆虐第七十章 通風報信第三百零二章 應對之策第五百一十七章 領袖風範第一百四十三章 迫在眉睫第七百七十六章 不義之侯第二百一十七章 得意忘形第四百零二章 初遇勁敵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順藤摸瓜第八百五十八章 董憲覆滅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破大營第六百七十一章 結下樑子第二百二十一章 橫生事端第八百七十九章 酒舍之戰第八百零四章 容人之量第六百八十九章 營中刺客第六百九十一章 排兵佈陣第一百六十五章 悍將劉稷第三百零九章 率兵奇襲第八百九十三章 行事果決第七百零八章 分崩離析第八百七十七章 沒事找事第四百二十八章 以德服人第五百一十八章 賈復病危第五百七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心爲上第六十五章 殺賊殺王第四百七十九章 迫在眉睫第二百八十八章 威震諸敵第一百零六章 攻其不備第二百四十一章 偷襲新野第五百二十七章 河內之戰第七百七十七章 心生疑惑第八百六十八章 請君入甕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奮力一戰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好天子第八百七十五章 陰差陽錯第二十五章 事出反常第六百三十五章 故人相見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戰在即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奮力一戰第二百六十九章 遙望宛城第七百一十四章 鮮明對比第八百五十六章 血戰昌慮第七百二十六章 心煩意亂第一百三十章 識破陰謀第三百零一章 夕陽之戰第八百四十三章 龐萌造反第七十二章 暫避新野第八章 說服大哥第五百二十九章 長安驚變第十三章 行進漢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矛盾激化第八百一十二章 治國棟樑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狠手辣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光武皇帝第三百零七章 主張出兵第八百一十一章 治國之才第七百一十二章 仁至義盡第一百四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七百五十四章 城外血戰第八百八十五章 誤解爆發第一百一十六章 分兵作戰第五百七十四章 懾退敵軍第五百一十章 用人不疑第八百五十九章 權掌九州第五百二十章 高歌猛進第七百三十章 提人出走第三百二十八章 陽關之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談判籌碼
第一百二十章 勇冠三軍第七百零三章 滿城風雨第七百四十八章 北伐之戰第六百七十七章 朝陽相見第八十三章 禍事之根第三百五十一章 兵者詭詐第六百二十八章 密謀出宮第三百八十八章 艱難抉擇第八百八十四章 主動請辭第四百六十二章 劫走糧草第七百四十二章 風波又起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賊方針第六百一十五章 頭號酷吏第三百一十九章 襄城之戰第三百七十四章 宴無好宴第八百五十六章 血戰昌慮第六百二十五章 含恨而反第三十八章 中流砥柱第三百六十二章 禍起蕭牆第四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二十六章 流民生事第四百三十九章 英雄相惜第四百三十五章 勸說真定第一百四十章 危機前兆第一百五十八章 先行一步第七百四十四章 除根前奏第二百三十八章 爲民解憂第七百七十二章 盡在掌握第八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二百五十五章 亡羊補牢第五百五十八章 餘孽肆虐第七十章 通風報信第三百零二章 應對之策第五百一十七章 領袖風範第一百四十三章 迫在眉睫第七百七十六章 不義之侯第二百一十七章 得意忘形第四百零二章 初遇勁敵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順藤摸瓜第八百五十八章 董憲覆滅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破大營第六百七十一章 結下樑子第二百二十一章 橫生事端第八百七十九章 酒舍之戰第八百零四章 容人之量第六百八十九章 營中刺客第六百九十一章 排兵佈陣第一百六十五章 悍將劉稷第三百零九章 率兵奇襲第八百九十三章 行事果決第七百零八章 分崩離析第八百七十七章 沒事找事第四百二十八章 以德服人第五百一十八章 賈復病危第五百七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心爲上第六十五章 殺賊殺王第四百七十九章 迫在眉睫第二百八十八章 威震諸敵第一百零六章 攻其不備第二百四十一章 偷襲新野第五百二十七章 河內之戰第七百七十七章 心生疑惑第八百六十八章 請君入甕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奮力一戰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好天子第八百七十五章 陰差陽錯第二十五章 事出反常第六百三十五章 故人相見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戰在即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奮力一戰第二百六十九章 遙望宛城第七百一十四章 鮮明對比第八百五十六章 血戰昌慮第七百二十六章 心煩意亂第一百三十章 識破陰謀第三百零一章 夕陽之戰第八百四十三章 龐萌造反第七十二章 暫避新野第八章 說服大哥第五百二十九章 長安驚變第十三章 行進漢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矛盾激化第八百一十二章 治國棟樑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狠手辣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光武皇帝第三百零七章 主張出兵第八百一十一章 治國之才第七百一十二章 仁至義盡第一百四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七百五十四章 城外血戰第八百八十五章 誤解爆發第一百一十六章 分兵作戰第五百七十四章 懾退敵軍第五百一十章 用人不疑第八百五十九章 權掌九州第五百二十章 高歌猛進第七百三十章 提人出走第三百二十八章 陽關之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談判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