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騎虎難下

劉秀在宛城有自己的家,一座不大的宅子。到了宛城之後,劉秀還特意去看了看。

宅子已許多無人居住,但一切還都保持原狀,前庭的院子裡,連根雜草都找不到,顯然是有人專門在此打理。

見劉秀面露疑惑之色,劉順連忙解釋道:“陛下,自微臣擔任南陽太守以來,每隔十天就會派人過來打掃一次,屋內屋外的擺設都沒變。”

聽聞這話,劉秀暗暗點頭,劉順倒是真夠細心的。

這裡有劉秀和陰麗華滿滿的回憶。他倆是在這裡成的親,而當時,大哥剛剛遇害,劉秀表面上裝成沒事人一樣,只有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他纔敢偷偷的哭泣。

回想起當年的一幕幕,劉秀心頭感慨萬千。害死大哥的罪魁禍首劉玄已死,王匡諸賊,亦死得七七八八,大哥在九泉之下,也可含笑了吧!

走在劉秀身邊的陰麗華見他面露傷感之色,知道他定是想起當年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她握住劉秀的手,小聲說道:“陛下!”

劉秀對陰麗華笑了笑,搖頭說道:“我沒事。”他和陰麗華走到臥房,在門口脫下鞋子,走了進去,撲在地上的板子又光又亮,一塵不染,塌子也是柔軟乾爽。

他拉着陰麗華坐下來,對劉順笑道:“成武侯把老宅子打理得很好啊!”

劉順說道:“微臣亦只是舉手之勞罷了。微臣知道,陛下是念舊之人,定然不忍看到老宅荒廢。”

劉秀點點頭,的確,宛城老宅有他不好的回憶,但這裡也同樣有他最甜蜜的回憶。

他在這裡迎娶了自己最爲朝思暮想的人兒,陰麗華。在自己最痛苦、最壓抑、最心灰意冷的時候,是麗華對他不離不棄,守在他的身邊,與他共同走過了那段最煎熬的時光。

劉秀寵愛陰麗華,不是沒有原因的,他人生中最黑暗的那段路,就是陰麗華陪着他走過去的,相互扶持,患難與共,相濡以沫。

單憑這一點,陰麗華在劉秀心目中的地位就無人可取代。

他幽幽說道:“成武侯有心了。”

在他說話時,陰麗華也向劉順感激地欠了欠身。劉順老臉一紅,急忙躬身施禮,說道:“陛下、貴人折煞微臣了。”

稍頓,他又小心翼翼地說道:“陛下念舊,乃天下人之幸,更是族人之幸!族父他年事已高,實在受不住牢獄之災啊,還請陛下能法外開恩,饒過族父他老人家這一次吧!”

同爲劉氏宗親,劉順當然不希望看到劉歙出事,而且他懂得脣亡齒寒的道理。倘若連劉歙這樣的長輩都因爲這麼一點小事被陛下嚴懲,那麼其他宗親的日子也不會好過。

劉秀看了劉順一眼,又瞧瞧在場的劉終,他微微蹙着眉頭說道:“此事,我心中自有決斷。”

即便他沒打算嚴懲劉歙,但演戲也要演得像那麼回事,總不能他前腳剛抓了人,後腳又馬上把他給放了,天子的威嚴、威信何在,不是成心讓天下人看笑話嗎?

見劉秀露出不悅之色,劉順也不敢再多言了,瞅眼身旁的劉終,一臉無奈的表情。

劉終則是感激地向他微微頷首,只要劉順肯爲了父親向陛下開口求情,這份恩情,他劉終就記下了。

劉秀本打算住在宛城的老宅子裡,可劉順、劉終都強烈反對。

以前劉秀被劉玄軟禁在宛城,身邊沒有幾個人,老宅子還能住得開,現在劉秀已是天子,身邊的護衛,數以千計,這座小小的老宅,哪裡還能住得下。yuyV

劉順正色說道:“陛下的行轅,微臣早已安排妥當,陛下要住在老宅,萬萬不可。”天子若是在他的地頭上出了什麼意外,他有一百個腦袋都賠不起。

劉終也跟着說道:“陛下,老宅多年無人居住,難免有疏漏之處,陛下還是住在行轅吧!”

看劉順和劉終一臉緊張的樣子,劉秀也沒有一再強求,淡然一笑,說道:“好吧,就依照成武侯的安排。”

劉順和劉終都長鬆口氣。離開老宅,劉順帶着劉秀等人去到行轅。其實,劉秀在宛城的老宅並不小,但行轅的規模要比老宅大了數倍。

行轅是在劉玄皇宮的基礎上建造起來的。

劉玄在宛城稱帝后,把幾座大宅子合併到了一起,修建成一座臨時皇宮,後來劉玄搬到長安,宛城的皇宮也就被閒置下來。

這次劉秀南巡,劉順特意徵召大批的壯丁,把皇宮修繕了一番,不僅皇宮的內部做了翻新,就連皇宮外面也空出來一大圈的空地,以便於南軍在皇宮四周佈防。

要知道現在的宛城,那可是寸土寸金,這麼一座行轅就夠佔地方的了,周圍還有好大片的空地,着實是令人眼紅。不管人們有多眼紅,但沒人敢和天子去搶地皮。

到了行轅,不用進入行轅內部,只看行轅周邊空出來的環形廣場,劉秀心中便已然明瞭,對於自己的這次南巡,劉順的確是很上心。

他含笑說道:“成武侯未免太興師動衆了。”

劉順躬了躬身子,說道:“南陽乃帝鄉,宛城更是陛下的家,陛下親臨南陽,親臨宛城,微臣自當竭盡全力。”

劉秀笑了笑,沒有再多說什麼,乘坐馬車,進入行轅。行轅當然無法與洛陽皇宮相比,但相對而言,已經足夠氣派、豪華了。

進入正門,映入眼簾的是環形甬道,戰時,這裡可作爲行轅的第二道防線。

穿過甬道,進入內門,眼前豁然開朗,是一片的空地,也可以說是座巨型廣場,戰時,這裡可做屯兵之用。

通過廣場,再往前走,來到正殿。進入正殿中,劉秀特意轉了一圈,與以前相比,這裡的變化很大,幾乎已看不到原貌的影子。

地上鋪着木板,統統都被刷成墨黑色,油光錚亮,彷彿鏡面一般。左右兩排的柱子,也都做了更換,塗上大紅漆,氣派十足,又不失皇家的莊嚴肅穆。

對於劉順的佈置,劉秀非常滿意,將劉順又誇讚了一番。劉秀不是個喜歡鋪張浪費的人,但他是天子,天子的排面,他也是很看重的。

在這件事上,劉順無疑是最大限度的滿足了劉秀的心理。

劉秀到了行轅不久,南陽的宗親們便一股腦的涌了進來。有些宗親本就留在南陽,有些宗親則是從洛陽或者各自的封地而來,上上下下,得有數十號人之多。

對前來拜見的宗親,劉秀沒有拒之門外,全部邀請進行轅內。行轅的正殿內,很快便坐滿了人,有老有少,高矮胖瘦,好不熱鬧。

在場的這些宗親,有些是長輩,有些是平輩,還有劉秀的晚輩。他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水,然後清了清喉嚨。熙熙攘攘的大殿裡,很快便安靜下來。

劉秀含笑環視衆人,說道:“諸位同宗,在南陽過得可好?”

“承蒙陛下照拂,臣等一切安好。”“臣等能有今日,都是託陛下的洪福啊!”“……”衆人你一言,我一語,都是撿好聽的說。

劉秀淡然一笑,說道:“漢室能得以光復,劉氏能得以繼承大統,並非我一人之功,也非劉氏一族之功,而是天下百姓之功。王莽篡漢,禍亂朝綱,天下大亂,羣賊並起,戰禍不斷,人心思漢,匡扶漢室,乃順應天道。”

在場衆人頻頻點頭,紛紛說道:“陛下所言極是!”“陛下言之甚善!”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劉秀說道:“這天下,是天下百姓助我劉氏打下來的。對於一心匡扶漢室,投軍之百姓、捐出錢糧之百姓,我心懷感激,對於戰死沙場、家破人亡、流離失所之百姓,我心懷愧疚,不知諸君呢?”

在場衆人面面相覷,一個個低垂下頭,誰都沒敢接話。劉秀掃視衆人一圈,又拿起茶杯,慢悠悠地喝着茶水。

過了許久,一名劉秀祖父輩的老者向他拱手說道:“陛下言之有理,臣等定當銘記陛下之教誨!”

其餘宗親也急忙跟着說道:“陛下言之有理,臣等定當銘記陛下教誨!”

劉秀說道:“不僅要記在心裡,更要實際做出來。諸君要在南陽置地,我並不反對,有買有賣,天經地義,但若是仗勢欺人,壓榨百姓,強買強賣,我斷然不會容忍姑息,望諸君都能深以爲戒。”

大殿裡立刻又安靜了下來。最後,還是那名老者率先開口說道:“臣等遵旨!”

老者起了話頭,其餘宗親異口同聲道:“臣等遵旨。”

劉秀環視衆人,不管這些宗親有沒有記住自己的話,總之,他已經把醜話說在了前頭,再有人膽敢以身試法,也就怪不得他嚴懲待之。

那名老者突然起身離席,走到大殿中央,屈膝跪地,向前叩首。

劉秀一怔,正要說話,老者率先開口說道:“陛下啊,泗水王是在葉縣犯了錯,但還望陛下看在泗水王是初犯,能網開一面,饒過他吧!”

其餘宗親也都紛紛起身離席,向劉秀跪地叩首,異口同聲道:“望陛下能網開一面,饒過泗水王!”

在南陽置地這件事上,劉氏宗親基本屬於一個鼻孔出氣。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過仗勢欺人,強迫百姓賣地之舉。

如果劉歙因此被天子嚴懲了,估計自己也好不了,在這件事上,劉氏宗親的意見是高度統一的。

看着下面跪到一片的衆人,劉秀暗暗皺眉,心中也禁不住嘆息了一聲。

其實天子和宗親的關係是很微妙的,天子要想坐穩江山,離不開宗親們的支持,而天子坐穩了江山,宗親們也都能得到天子的照拂,兩者之間,相互依存。

但天子要考慮、要顧及的可不是一個宗族的興衰,更要考慮整個天下的興衰,說白了,一旦做到天子的位置上,和整個天下就融爲了一體。

可宗親們不必考慮這麼多,只需考慮一己之私,只需爲自己謀利就好。在這一點上,天子和宗親們利益關係又是矛盾的。

要如何調和兩者之間的關係,這就是考驗天子的智慧了。

現在,劉秀就被架在了這個尷尬的位置上。

放了劉歙,他便成了雷聲大雨點小,這些劉氏宗親恐怕更會肆無忌憚,變本加厲的欺壓南陽百姓,若他不放劉歙,又會造成他和宗親們之間的隔閡。

此時的劉秀,還真有些騎虎難下。

第八百七十章 一將成名第八百七十四章 道明真相第八百七十九章 酒舍之戰第五百五十九章 路上巧遇第四百七十四章 王朗伏誅第五百八十二章 誅殺反賊第四百一十四章 宗親相助第六百四十二章 宛城惡戰第一百零七章 血戰突圍第一百五十八章 先行一步第一百二十一章 殺機重重第三十四章 擒賊擒王第十二章 李氏爲輔第六百六十四章 陷入絕境第三百一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六百零三章 戰鬥成長第七百零三章 滿城風雨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光武皇帝第八百七十二章 心急如焚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回南陽第四百零六章 抵達鄴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不明騎兵第五百二十章 高歌猛進第八百二十八章 逃過一劫第一百九十九章 往日恩怨第十三章 行進漢中第二百四十二章 據城死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步步緊逼第二百八十四章 賈復參拜第八百三十三章 六神無主第二百二十六章 肆無忌憚第五百六十八章 十萬火急第九十三章 你吟我舞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身立命第五百四十三章 後位之爭第七百七十八章 暗中有鬼第一百四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八百一十四章 進獻寶物第三百零五章 更始登基第三百一十五章 矇混入城第五百一十八章 賈復病危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邀請合作第四百零四章 如影隨形第四百零八章 河北之變第二百三十章 顯露蹤跡第三百二十六章 奇襲陽關第五十六章 無功而返第四百二十一章 只活一個第四十九章 捉拿刺客第五百一十一章 詭詐岑彭第七百四十二章 風波又起第一百一十二章 木秀於林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回南陽第七百六十六章 姐妹相見第二百四十章 道不相同第七百四十一章 班師回朝第八百三十一章 善因善果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中血戰第七百三十四章 緣起緣滅第六百九十章 真假難辨第六百八十章 增派援軍第二百一十章 婦人之毒第八百零二章 重歸於好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儆效尤第八百四十七章 決定出徵第四百二十二章 虛虛實實第三百零五章 更始登基第四百二十章 爾虞我詐第六百七十四章 再戰南陽第四十八章 刺客突現第八十二章 合力輔佐第四百五十七章 失信於人第二百零八章 混入軍營第二百七十三章 賢將王常第四百七十六章 矛盾尖銳第六百三十五章 故人相見第六百五十七章 抵達黎陽第三百零九章 率兵奇襲第三百四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橫生事端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人相求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我開刀第六百三十三章 營外相遇第二百七十七章 節點之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出謀劃策第八百三十章 婦人之毒第二百二十六章 肆無忌憚第二百六十章 戰前休養第四百七十章 裡應外合第一百八十五章 長治久安第七百四十四章 除根前奏第三百八十八章 艱難抉擇第二百七十三章 賢將王常第七十章 通風報信第七百八十八章 巡視南陽第七百七十九章 真兇現身第六十五章 殺賊殺王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好天子第三百四十章 激發鬥志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回南陽
第八百七十章 一將成名第八百七十四章 道明真相第八百七十九章 酒舍之戰第五百五十九章 路上巧遇第四百七十四章 王朗伏誅第五百八十二章 誅殺反賊第四百一十四章 宗親相助第六百四十二章 宛城惡戰第一百零七章 血戰突圍第一百五十八章 先行一步第一百二十一章 殺機重重第三十四章 擒賊擒王第十二章 李氏爲輔第六百六十四章 陷入絕境第三百一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六百零三章 戰鬥成長第七百零三章 滿城風雨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光武皇帝第八百七十二章 心急如焚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回南陽第四百零六章 抵達鄴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不明騎兵第五百二十章 高歌猛進第八百二十八章 逃過一劫第一百九十九章 往日恩怨第十三章 行進漢中第二百四十二章 據城死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步步緊逼第二百八十四章 賈復參拜第八百三十三章 六神無主第二百二十六章 肆無忌憚第五百六十八章 十萬火急第九十三章 你吟我舞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身立命第五百四十三章 後位之爭第七百七十八章 暗中有鬼第一百四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八百一十四章 進獻寶物第三百零五章 更始登基第三百一十五章 矇混入城第五百一十八章 賈復病危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邀請合作第四百零四章 如影隨形第四百零八章 河北之變第二百三十章 顯露蹤跡第三百二十六章 奇襲陽關第五十六章 無功而返第四百二十一章 只活一個第四十九章 捉拿刺客第五百一十一章 詭詐岑彭第七百四十二章 風波又起第一百一十二章 木秀於林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回南陽第七百六十六章 姐妹相見第二百四十章 道不相同第七百四十一章 班師回朝第八百三十一章 善因善果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中血戰第七百三十四章 緣起緣滅第六百九十章 真假難辨第六百八十章 增派援軍第二百一十章 婦人之毒第八百零二章 重歸於好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儆效尤第八百四十七章 決定出徵第四百二十二章 虛虛實實第三百零五章 更始登基第四百二十章 爾虞我詐第六百七十四章 再戰南陽第四十八章 刺客突現第八十二章 合力輔佐第四百五十七章 失信於人第二百零八章 混入軍營第二百七十三章 賢將王常第四百七十六章 矛盾尖銳第六百三十五章 故人相見第六百五十七章 抵達黎陽第三百零九章 率兵奇襲第三百四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橫生事端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人相求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我開刀第六百三十三章 營外相遇第二百七十七章 節點之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出謀劃策第八百三十章 婦人之毒第二百二十六章 肆無忌憚第二百六十章 戰前休養第四百七十章 裡應外合第一百八十五章 長治久安第七百四十四章 除根前奏第三百八十八章 艱難抉擇第二百七十三章 賢將王常第七十章 通風報信第七百八十八章 巡視南陽第七百七十九章 真兇現身第六十五章 殺賊殺王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好天子第三百四十章 激發鬥志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回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