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庭的詔書下到徐州的時候,劉澤正和衆謀士在議事,主要討論的也是對袁術用兵的事。
陳登率先道:“袁術謀反叛亂,僭號稱帝,此乃大逆不道之舉,天下諸侯羣起而譴之,主公遷治下邳,正欲圖南,此時若舉討逆伐亂之旗,則師出有名,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徐庶道:“袁術稱帝,主公討伐他正得其名,只是我軍改編方畢,諸軍尚在演練磨合之中,現時出戰,恐非最佳時機。”
就在此時,天子特使駕到,劉澤只好起身先去接旨,接完旨回來,繼續開會。
劉澤將詔書扔到了桌上,呵呵一笑道:“看來老曹這次又想把我們當槍頭使了。”
糜竺忿忿不平地道:“這個曹操心術不正,他身爲朝庭三公,不去討賊伐逆,卻假傳聖旨讓我們給他賣命,實是太可惡了!”顯然糜竺對曹操當年屠戮徐州的事還耿耿於懷。
賈詡拈鬚一笑道:“曹司空打得好算盤,二虎相爭,必有一傷,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看來他圖謀徐州之心還沒有死。”
劉澤卻不以爲然地道;“南下淮南是我們的既定策略,袁術稱帝,衆叛親離,倒是給我們一個不錯的機會,曹操打什麼算盤那是他的事,不過他以爲我會和袁術鬥個兩敗俱傷,那他就想錯了,有我劉澤在一日,他圖謀徐州之心就永遠也不會得逞。至於我們軍隊剛剛改編完成,這也不是問題,以戰代練,纔可以發現更多的問題,優秀的軍隊,也只有在戰火中才能得到淬鍊。”
不作死。就不會死,袁術既然已經爲自己掘好墳墓,劉澤沒有道理不去送他一程。袁術這種跳樑小醜似的人物。狂妄自大,以爲自己拿一隻碗來。就能裝得下大海,簡直就是可笑至極。以淮南兩郡之地,就算當個刺史都嫌地方不夠大,袁術居然想要當皇帝,你說他不是昏了頭是什麼?
最讓劉澤可笑的是,你當皇帝就當吧,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可袁術居然自稱仲家,伯仲叔季,仲就是老二,一登基就自稱是老二皇帝,這個袁術,還真是個二貨!顯然袁術也是心虛的,不敢公開打出推翻漢室的口號,尊在許都的漢獻帝爲老大皇帝,自己心甘情願地做仲家老二皇帝,有賊心沒賊膽。
去年的盱眙之戰。劉澤早已摸清了袁術的底牌,所以對付袁術,劉澤還是信心十足的。
衆謀士見劉澤已經是決意南下淮南。自然也就不再糾結於出不出兵的問題,接下來衆人便是討論如何出兵的問題。
經過反覆的地討論研究,最終出兵淮南的詳細作戰方案確立了下來。此次進攻淮南將由劉澤的第一軍團和張遼的第四軍團出戰,關羽的第二軍團負責留守徐州,第三軍團在九里山集訓,也不會投入到淮南之戰中。
具體的軍事方案爲:第一軍團和第四軍團分爲南北兩路,第一軍團從夏丘出發,沿淮河北岸向西推進,進攻義成、平阿、下蔡等縣。第四軍團從盱眙出發,沿淮河南岸向西推進。進攻鍾離、陰陵、西曲陽等縣,兩軍團分進合擊。合圍袁術於壽春城下。
此次出戰的兩個軍團下轄兩個騎兵師五個步兵師,總計兵力七萬餘人,其中包含輕騎兵六千人,是歷次劉澤征戰規模最大的一回了。出征的命令已經下達到了各軍團各師各旅各營之中,接到命令的第一軍團和第四軍團立即投入了戰前的準備之中,糜竺的後勤總署也行動起來,調派糧草物資軍械輜重,配全第一第四軍團做好出徵準備。
出征的日期就定在了十天之後。
就在劉澤萬事俱備,準備出征之時,突然接到一個令他意想不到的消息:劉備來了!
初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劉澤愣了一下,趕忙起身出迎。
五年未見,劉備的樣貌倒是未曾改變多少,面如冠玉、脣若塗脂,頷下三縷短髯飄逸,只是比以前清瘦了幾許,沾滿風塵,乍見劉澤,劉備話未開口,眼圈倒是先紅了起來,聲音不覺有些哽咽,說道:“二弟,多時未見,你可安好?”
劉澤心中道,劉備這愛哭的毛病還真是沒得改了,當下道:“有勞兄長掛念,小弟一切安好,不知兄長近況如何?”
不說這個還好,一說起來劉備便是一聲長嘆,神色黯然,連連搖頭。劉澤知此處不是敘話之所,將劉備迎入了府內。
茶過三巡,劉備這才道出此行的來意。界橋之戰後,公孫瓚與袁紹雖各自罷兵,但雙方一直暗藏殺機。初平四年,公孫瓚與劉虞矛盾激化,劉虞想削除公孫瓚的兵權,率兵十萬包圍了公孫瓚,但劉虞是文人,對行軍打仗不併在行,非但沒有拿下公孫瓚,反而被公孫瓚率幾百精兵突襲了大營,劉虞大敗,在居庸城被公孫瓚給生擒了。後來,公孫瓚挾迫朝庭使者段訓斬殺了劉虞,並且奪了劉虞都督北方六州的權力。袁紹趁幽州變亂之機,大舉進攻公孫瓚,從此刀兵不息,雖然在故安、龍湊兩戰之中袁紹打敗了公孫瓚,但在巨馬水一戰中,公孫瓚卻獲得了大勝,雙方漸成均勢。
興平二年的時候,劉虞的部下鮮于輔等人打着爲劉虞報仇的旗號起兵叛亂,公推閻柔爲烏丸司馬,連結鮮卑烏桓的騎兵進攻漁陽,袁紹也乘機再次派兵攻打幽州,公孫瓚腹背受敵,屢戰屢敗,至建安二年之時,已盡喪青州、幽州之地,目前只剩下易京等數座城池尚存,形勢已經是芨芨可危。劉備打聽到劉澤已經是坐領徐州五郡,於是自告奮勇地前來徐州搬請救兵。
幽州的情況,劉澤大體還是知道的,錦鷹衛幽州分署會定時把情報反饋到徐州來。去年冬天,袁紹加了青州方面的攻勢,給袁譚增派了十萬兵馬,田楷招架不住,曾經向劉澤請求援兵。劉澤倒是沒有拂他的面,派關羽率三個師北上救援青州。但田楷敗得也太快了,關羽還沒出琅琊地界,就傳來了臨淄城破,田楷乘船北逃的消息。所以援兵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北海城破之後,孔融從北海逃了出來,路過徐州,劉澤表示過挽留之意,怎奈孔融心在朝堂,已經接受了朝庭的將作大匠的官職,去意甚堅,劉澤明知他此去許都不會善終,卻也是無可奈何。
不過,對於劉備明確提出來的救援公孫瓚的請求,劉澤卻是不可置否,沒有同意也沒有拒絕。
劉備急了,道:“爲兄知道,伯珪當年未曾救援平原,致使二弟兵敗於袁紹之手,失了平原郡,二弟難免會耿耿於懷心存芥蒂,不過事情既然已經過去了,還望二弟能看在爲兄的情面上,救伯珪於水火。”
劉澤淡然一笑,平原郡對於他來說,其實就是一個跳板而已,得與失並沒有多少的實際意義,何況他也並不是那種睚眥必報的人,與公孫瓚當年的那點小怨隙他早就扔到爪窪國去了,那裡還會記得這些。
“兄長哪裡話來,平原之事小弟早就將它忘了,何足掛齒。只是兄長可否還記得小弟曾說過公孫瓚志大才疏,恃才驕矜,記過忘善,睚眥必報,今日有此一敗,亦不足爲奇。”
劉備想想當年劉澤勸他的話,神色黯淡了不少,嘆道:“二弟言之成理,不過伯珪待我甚厚,不忍棄之。”
劉澤道:“公孫瓚剛愎自用,不聽人言,當日我曾書信以勸諫,卻是置若罔聞,今日之敗,不過是咎由自取,又能怨得了旁人嗎?”
劉備奇道:“二弟因何事寄書信給伯珪?爲何我從未曾聽說過?”
劉澤道:“當日公孫瓚擒獲劉虞,我就曾寫信給他,勸他不可擅殺劉虞。劉虞在幽州多年,廣有恩澤,深得民心,殺之必使民心盡喪。公孫瓚不聽我勸,一意孤行,戮害了劉虞,由此而敗。”劉虞曾舉薦劉澤爲孝廉,按漢代的規矩,劉澤就是劉虞的門生故吏,雖然劉澤未必稀罕這個孝廉,但他對劉虞的人品還是極爲讚賞的,忠厚篤樸,清正高潔。劉虞被公孫瓚生俘之後,劉澤曾給公孫瓚寫過一封信,陳說利害,爲劉虞求情,但公孫瓚根本就不曾理睬,一意孤行,最終還是殺害了劉虞。
提及此事,劉備只有苦笑的份,道:“我當時亦勸伯珪不可殺劉虞,可伯珪卻是執意要殺,或許他有苦衷吧,劉虞主牧幽州多年,手下親信無數,伯珪既然與他已經勢如水火,斷無和解的可能,留之或恐生亂,不如殺之以絕後患。”
劉澤冷笑道:“殺之真得能絕後患嗎?劉虞既死,鮮于輔、閻柔還不是照舊起兵叛亂,若劉虞還在,閻柔等人必定會投鼠忌器,決然不會象現在這般肆無忌憚,何至於會成今日之局?”
劉備愕然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