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書構架的詮釋

作品相關 關於本書構架的詮釋

首先,這本在寫作過程中,我並沒有參考哪本已經成名的三國同人,包括很多人說的《商業三國》。

在開局上,我採用的是盧植、皇甫嵩、楊彪的三老開局,他們掌權的時候也是楚王最艱難的立業階段,三老所做的工作更多的是爲楚王大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武將的選擇上,除了人氣最高的趙雲外,常用的太史慈、張頜之類人物並沒有納入,增加了大家很少用的呂布、孫堅兩人,其實大家可以發現,雖然趙雲、高順、張遼、黃忠等通用人物也在陣營中,實際上使用較多的是孫堅、文聘和呂布,在此後,徐庶的出現正式宣告本書軍事統帥儒將化的特徵,在他之後,荀攸、周瑜也開始出現,形成前、右、左三大將軍,和皇甫嵩相比,他們就算是第二代將領。

考慮到趙雲的人氣很高,我個人也非常喜歡,故最初就設計讓趙雲有個改變期,這個改變期將使趙雲慢慢走向一名半帥才半名將的身份,並將全書第一段較爲細緻的戰爭描寫留給他。

在謀士的選擇,雖然郭嘉這個通用人物被收納,但使用率不高,更多用的是陳羣這樣嚴肅勤政的人,然後戲志才、伊籍、龐統、楊修、蔣琬的登場,正式宣告謀士班子健全,這七個人加上文臣首席荀彧組成了主要的謀士團隊,而郭嘉的外派,使得謀士戲份集中在了陳羣、戲志才兩老和龐統、蔣琬兩新的矛盾和智略上。

內政上,隨着盧植的去世,吹響了荀彧、張昭中青代進入掌權期的號角;軍事上,徐庶、周瑜的四處征伐,使得楚地在南方實現統一,並開始呈現南北對決的模式。

到了胡昭的正式登場,小說就會進入一個內政的大風暴中,以荀彧、張昭、胡昭爲首的三位治略公,正式掌管新朝政。同時,楚王府、治略府、統帥府三大權力中心開始蛻變,最終過渡到一個成熟穩定的模式。

在這些主要人物之外,荀攸、魯肅、法正等人形成了一個二線者身份,諸葛瑾、蔣琬則以荀彧、張昭的接任者身份開始步入內政,爲實現治略府的權利過渡做準備,在向後寫,陸遜、呂蒙、龐德開始代表第三代軍事將領出現,淩統、馬忠、王基等三代半將領也陸續涌現出來,馬良、費煒、周信等第三代和三代半朝政治略公也將在第十一卷左右登場。

在四海征伐卷附近,姜維、鄧艾、鍾會、文鴛等第四代將領也將會登場,領導對外擴張。

在經濟上,我沒有考慮大家習以爲常的模式,整個經濟建設和提升是有規律的向高層建築過渡,主要提倡的就是區域化經濟發展和區域經濟合作模式,提出了國商、民商這樣的儒商概念,提出農場經濟模式,在整個社會上層建築格局上,也沒有考慮向《商業三國》那樣採用西方式社會建築改造的方式,而是用傳統中式家族管理模式。

愛情戲份上,我在初期考慮身體年紀很小,沒有過多設計,將愛情戲份設計到第九卷,屆時會登場兩位大家既熟悉又不熟悉的女性。到了中後期,海外王族的公主也開始陸續登場。

整個小說的開局、立業、平衡、統一、征伐外交五個大部段上,我完全用了自己個人的一個思路,沒有參考哪本書,也不想參考,但借鑑還是有的,就是看別人的書覺得什麼地方不合理,自己以後寫的時候不要犯這個錯誤。

比如說很多書提的科舉,我認爲不合適,改用了學院制培養模式。

比如很多書認爲西方民主和君主立憲制,我認爲不可能,採用了傳統的氏族管理和皇權至上同時,法、儒、道三家制衡,同治天下的策略。

比如說很多書採用了現代軍制,我認爲也不合適,冷兵器作戰和熱兵器作戰是不一樣的,所以自己設計了禁衛軍和楚軍獨立模式。

在科學體系上,我也不希望過分改變,只是希望通過學院制,緩緩建立體系化研究的思路,更多事情讓後人去做的策略。

好了,我保證本書後面會更新穎,不走尋常路的。

關於胡昭介紹一下:胡昭,潁川人(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字孔明,生於公元161年,卒於公元250年。他比諸葛亮年長20歲,又比諸葛亮晚死16年,終年89歲。胡昭長期隱居深山,終生不仕。有關他的活動情況記載很少,但僅從散見於一些史料、典籍中零星的文字記載來看,胡昭的才華智慧絕不在諸葛亮之下。

胡昭的青年時代,正是朝廷腐敗,外戚宦官交替執政時期。他幼讀經史,學識淵博,尤其精通典史,工於書法。弱冠之年就以其絕世才華而爲世人稱道。他因厭惡仕途生涯,爲避免無休止的郡縣察舉(察舉,東漢王朝選用官吏的方法之一,即由地方官吏察求“賢材”,舉爲官吏),公府辟召(辟召是公卿大臣及郡守自行啓用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爲屬員),就客居冀州,醉心於經史書法。

東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權臣干政,漢室衰微,羣雄並起。各路諸侯爲在爭奪地盤和擴大勢力的戰爭中取得勝利,紛紛招攬人才。素有“四世三公之家,門生故吏滿天下”之稱的袁紹,聞知胡昭乃潁川名流,才華蓋世,韜略過人,不惜降尊紆貴,多次登門拜訪,請胡昭出山,輔佐自己打天下。但由於他厭惡仕途險惡,因而對袁紹之邀“堅辭不就”。通過與袁紹的幾次接觸,胡昭看出袁紹嫉賢妒能。他爲防不測,就悄悄地逃離冀州。果不其然,未過幾日,袁紹命人緝拿胡昭,可是胡昭早已如閒雲野鶴一般,躲進了深山老林。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獻帝遷都許昌,發佈“唯纔是舉令”後,潁川大批仁人、志士紛紛投靠曹操。求賢若渴的曹操得知胡昭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後,連續多次派人請胡昭出山入仕。但胡昭不願做官,“信然不起”。後來曹操仍不厭其煩,再次相邀,事出無奈,胡昭只好去面見曹操,自陳胡某乃一介村野民夫,無軍國之用,早已習慣於躬耕樵讀的田園生涯,做官入仕,非我輩所爲,斷不從命,還望丞相見諒,讓他息隱山林。曹操見胡昭態度堅決,難以挽留,只得慨嘆“人各有志,出處異趣”,聽任胡昭回歸故里。後來胡昭爲了躲避各路羣雄無休止的辟召,索性遷居到陸渾山中(今河南嵩縣東北)。

當時胡昭所居住的陸渾山,綿延三百里,散居着許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窮苦百姓。由於散居,他們的子弟都無緣讀書。這些居民之間,常常由於一些瑣屑小事而發生爭鬥。胡昭看到這種情況,就開館辦學,教他們識字、讀書,使他們明白一些簡單的道理。同時,對山中居民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進行勸說、化解,很快使這些居民之間平息了爭鬥。因爲胡昭得高望重,教化四方,所以他居住的三百里山川,逐漸消除了諸如侵害鬥毆等不良現象。

胡昭在陸渾山開館辦學,聲名遠播,很多世家子弟都前來求學。這些人中,最有名的就是曹魏的司馬懿,司馬懿是河南溫縣的世家大族子弟,當他聽說陽翟名士胡昭在陸渾山開館辦學後,就慕名前去學習。胡昭慧眼識人,見司馬懿聰慧通達,智計絕倫,胸有雄才大略,料定此人日後必能成就一番大業,於是就竭盡全力,傳道授業。由於司馬懿出身於名門望族,又聰慧絕倫,爲人處世,當然恃才傲物,因此他與陸渾周生結怨,當他得知胡昭從學館離開後,周生就糾集同伴二十多人去刺殺司馬懿。胡昭聞知此事後,立即去追趕周生。翻山越嶺,歷盡艱辛,終於在崤山澠池之間截住了周生一行,經他斡旋,周生才放棄了尋仇的打算。司馬懿死裡逃生,胡昭功不可沒。

胡昭在魏齊王曹芳正始年間(240——249年),才從陸渾山遷徙到宜陽(今河南省宜陽縣境內)居住。魏國朝臣頻頻上書,請求魏帝召胡昭入仕,胡昭都婉言拒絕。嘉平二年(250年),魏帝曹芳再次派公車特徵胡昭入朝,聞胡昭在這年病逝,這才作罷。

第8章 噩夢弩第5章 劉備取幷州關於都城選擇的一點說法第21章 帝國盛世第7章 呂布張遼高順第4章 襄陽軍備第2章 草廬夜談第5章 翼衛精兵第19章 司馬之局亞洲農業類型第17章 首帥之責第32章 帝國風華亞洲農業類型第21章 烈焰之心第36章 大法典第29章 羅馬使團官學失守和百家之本第22章 遼州統一第1章 太尉府之會第11章 父子夜話第5章 盧植先行第23章 政教合一第22章 天道難違第7章 襄陽雄辯第11章 父子夜話第38章 十二神使第18章 新女性第18章 新女性第25章 繁華與危機第7章 四大神匠第17章 京都新政第2章 草廬夜談第6章 計緩劉備第34章 京都之爭第3章 幷州丁原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七卷雅典和約第6章 穎川對峙第9章 遼州風雲第1章 襄陽風華第3章 盧公去郭嘉到第3章 孔明現身第20章 覆滅之手第1章 荊州治效第9章 賈詡孫堅第6章 解鈴人大漢帝國安泰兩州經濟特性第25章 繁華與危機第10章 童淵王越第13章 郭嘉救急第5章 三家制衡第13章 郭嘉救急上架公告上架公告第13章 新楚內治(一)第22章 天道難違第7章 集商社第8章 天地之學第6章 希臘戰爭第9章 靈帝父子第33章 大國雄風第4章 郭嘉投效第9章 靈帝父子第14章 北非之旅官學失守和百家之本第23章 守望之冬第5章 才子猛將第4章 孔明赴會第19章 新銀稅制第2章 拜訪胡昭第9章 急火攻心第9章 河東之圍第14章 羅馬之光第8章 楊彪父子第11章 封藩楚王第25章 烏孫突襲第8章 備戰寒潮第11章 父子夜話第25章 大海軍策第36章 大法典第7章 十二神兵第19章 烏鴉戰艦第27章 高原血戰第9章 永定西涼第3章 法正笑談第12章 張飛之血第34章 京都之爭第32章 帝國風華第12章 張飛之血第8章 崔浩之疾第3章 出藩之策第5章 定蜀望蠻第11章 戲志才養病第3章 內政風暴第13章 隴西安定歷史各時期遊牧方式探討第11章 父子夜話第36章 大法典第7章 治國新策第16章 赤裸交易第23章 科技時代
第8章 噩夢弩第5章 劉備取幷州關於都城選擇的一點說法第21章 帝國盛世第7章 呂布張遼高順第4章 襄陽軍備第2章 草廬夜談第5章 翼衛精兵第19章 司馬之局亞洲農業類型第17章 首帥之責第32章 帝國風華亞洲農業類型第21章 烈焰之心第36章 大法典第29章 羅馬使團官學失守和百家之本第22章 遼州統一第1章 太尉府之會第11章 父子夜話第5章 盧植先行第23章 政教合一第22章 天道難違第7章 襄陽雄辯第11章 父子夜話第38章 十二神使第18章 新女性第18章 新女性第25章 繁華與危機第7章 四大神匠第17章 京都新政第2章 草廬夜談第6章 計緩劉備第34章 京都之爭第3章 幷州丁原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七卷雅典和約第6章 穎川對峙第9章 遼州風雲第1章 襄陽風華第3章 盧公去郭嘉到第3章 孔明現身第20章 覆滅之手第1章 荊州治效第9章 賈詡孫堅第6章 解鈴人大漢帝國安泰兩州經濟特性第25章 繁華與危機第10章 童淵王越第13章 郭嘉救急第5章 三家制衡第13章 郭嘉救急上架公告上架公告第13章 新楚內治(一)第22章 天道難違第7章 集商社第8章 天地之學第6章 希臘戰爭第9章 靈帝父子第33章 大國雄風第4章 郭嘉投效第9章 靈帝父子第14章 北非之旅官學失守和百家之本第23章 守望之冬第5章 才子猛將第4章 孔明赴會第19章 新銀稅制第2章 拜訪胡昭第9章 急火攻心第9章 河東之圍第14章 羅馬之光第8章 楊彪父子第11章 封藩楚王第25章 烏孫突襲第8章 備戰寒潮第11章 父子夜話第25章 大海軍策第36章 大法典第7章 十二神兵第19章 烏鴉戰艦第27章 高原血戰第9章 永定西涼第3章 法正笑談第12章 張飛之血第34章 京都之爭第32章 帝國風華第12章 張飛之血第8章 崔浩之疾第3章 出藩之策第5章 定蜀望蠻第11章 戲志才養病第3章 內政風暴第13章 隴西安定歷史各時期遊牧方式探討第11章 父子夜話第36章 大法典第7章 治國新策第16章 赤裸交易第23章 科技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