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帝國盛世

帝國盛世?

華夏十八年一月,劉協決心採用中央太學府三派學者共同制定的新曆法,定迴歸年爲日,分十二月與四季,每季九十一日,季初月爲三十一日,後兩月各三十日,每年末餘一日,稱三尊祭日,又爲元始日。延古法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曜之說,仍定一週爲七日,周而復始,新曆每季度第一日爲日曜日,日耀日、月曜日爲法定節日,全國各鎮各地舉行商市,大城則行盛市。?

由於京都理工學府(原襄陽理工學府)一直每日十二辰,每辰兩時共計二十四時,每時四刻,每刻十五度。?

大漢幾乎所有的天文學者都已經默認迴歸年週期爲天,雖然一些更尖端的學者認爲天仍然不是最準確的數字,更準確的數字應該再到之間但中央太學府的幾大數學家和天文學者計算的數據也只能達到這個水準,在向下演算之後,中央帝國學府(原襄陽學府,原計劃改爲天京學府,後因襄陽學府對大漢貢獻最多,改爲中央帝國學府)、天京學府(原長江學府主要學術力量)、京都理工學府、南京學府這四大學府各自給出的答案都不同,所以出於穩妥的考慮,劉協最終還是採用了日。新曆法定爲國曆,制定角度更多從工商兩業出發。爲了照顧農業,保留傳統二十四節氣:春季的立春、雨水、驚蠻、春分、清明、穀雨;夏季地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的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的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獨立定農曆,仍把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分爲孟、仲、幼三個月,以立春那天爲孟春月的首日。以節氣定月,把閏月完全去掉。即使有兩小相併的情況,也不過一年中出現一次。至於月亮地圓缺,爲着其它需要。只在曆書上註明朔、望,作爲一般內容。?

在每年週期上,國農兩歷相合,但兩歷照顧面各不相同,工商求穩,便於統計,農求節氣,且三尊祭日在農曆中也無法體現,故並不整合爲一歷,兩歷同行。。網電腦站,。中央太學府每四年一彙編,制定標準曆書發放各地商社,由商社統一印發,商社每印一份,交付中央太學府六文錢。?

新曆法在制定之後,交由治略府討論時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自春秋戰國以來,大漢就發展了一種月令思想,認爲只有在某個特定的月份裡才能進行某種生產、政治或宗教活動。如果違背了這個秩序就會受到上蒼懲罰。這種思想反映了農業社會受自然條件支配的實質。?

西漢高祖以後,月令逐漸定型下來,受到大漢歷代帝王和王公大士地重視。其實嚴格說來,農業生產活動的日期主要根據氣候變化來進行安排,而氣候變化的基本因素是地球圍繞太陽的運動,它表現爲節氣。大漢自古一貫是陰陽曆並用的,因此在曆法存在一個根本問題,就是陰陽曆之間的調合問題。月繞地的運轉週期爲天,而大漢幾乎所有的天文學者都已經默認迴歸年週期爲天。這兩個數互除不盡。這樣,以十二個月來配合二十四節氣的陰陽合曆主始終存在矛盾。雖然很早就採用了閏月的辦法來進行調整,但是歷日與節氣脫節地現象還是時有發生。?

故此,在大漢帝國的國曆和農曆的設置上,劉洪、吳範、王藩等大漢最頂端的天文學者都認爲在不考慮祖法和祭祀的情況下,那就沒有必要採用月曆。月曆只是農業落後和天文落後的象徵。與二十四節氣並無關聯。?

劉協也有心破除月曆,使兩歷爲工農商三業服務。而不是爲了祭祀服務。?

面對治略府和各地名士的批評和上諫,劉協據理相爭,一一辯駁,有士欲死諫者,一律送棺材,邴原剛從遼州調回天京,立刻參加到這場大諫之中,他去找管寧、陳羣一起上諫,管寧早就得到劉協密詔,知道皇帝是鐵心要行此事,不願碰壁,索性閉門不見。網.電腦站?

陳羣、荀等人深悉劉協向來是要麼不做,但凡出聲,只要他們兩人不說話,便是諫者千萬也難擋其改革之心,且新曆雖不合祖法,與國與民也是大有利處,故各自掩門謝客。?

胡昭、張昭雖有心勸阻,但心中帝國中大臣武將中,能勸動劉協的也只有陳羣、荀、賈詡、郭嘉四人,賈詡和郭嘉雖是幕僚參事,但向來都是中庸之輩,素來遠離這種強諫死諫之事,如今陳羣、荀也閉門不見,兩人知道其它人便是說破喉嚨也肯定無濟於事,索性以督政之名,一同離開天京城,結伴前往興州視察。?

到了三月,衆人見諫也用,收到棺材的幾位大士,有地懸樑自盡,有的偷偷離開天京城,再也不見蹤跡。?

劉協也不去尋他們,對自盡者追封虛侯,厚葬安置,對其子女各自安頓周到,正式下詔五月初七正式採用新曆,由於帝國立華夏年後十八年內,舊曆與新曆之間存在一日偏差,故定五月七日爲五月八日,從五月六日到五月八日之間省去五月九日。?

在國農雙歷推出前,治略府也提前完成帝國新度量衡的統一,對南驪、鮮卑、興州、遼州、西域、泰州、安州、蜀州都進行了統一,內陸各州也執行新的度量衡,新度量衡的設立是以數學發展爲基礎的,期間也經歷了幾次討論。但引發地風波並不大,正式廢除了十六進制,全國統一採用十進制,由於考慮民間測量的方便,仍然保持了步和裡的測算。改動最大地就是斤改爲十兩一斤,原斤的重量不變,兩級單位重量上提。?

全國統一畝制,以漢畝(約合現在.3畝)爲帝國正式田地統計單位。廢除大畝制,同時確定農民每戶農用地面積不得小於三十漢畝,平均不得小於三十六漢畝,做爲各地主要縣令主要考覈指標。?

隨着帝國統計工作日益成熟,中央治略府也建立了自己地治略統計司,全年財政和行業統計速度比往年加快,在三月底,治略府就向中央皇庭提交了華夏十七年的全年總賦稅和治略呈報。。網電腦站,。?

經過多年的北方治理開發和泰、安、興、遼四地的開發,全國可耕地面積擴大到了二十八億三千八百萬漢畝,根據這個數字。大漢帝國經過三十年地治理,全國農用地面積已經達到了八億五千一百萬畝左右,這個面積和實際大漢可耕地面結還有很大差距,劉協覺得自己沒有記錯地話,清朝鼎盛時期的農耕用地約爲十一億畝,但考慮清朝並沒有安、泰兩州,大漢按理還應該有六億畝以上地耕地可以開發,畢竟一個泰州的實際耕地面積就相當於荊揚兩州之和還多啊。?

大漢目前擁有農戶兩千九百萬,從軍者兩百四十萬。其中駐兵務農者一百餘萬,商軍另有四十萬餘,禁軍、漢軍約合百萬人,從畜牧者兩百一十餘萬人,餘者三百四十餘萬,多從商、學、政、技、醫、律,或爲國子、預備。?

帝國平均每農擁有農耕地過二十八畝,達到了九十三漢畝,這個數字是很高的。恐怕中國歷史上歷代都很難達到這個數字,造成這個局面主要是大漢帝國大量農場的存在,各地農場主大量採用馬耕和奴工已經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帝國內凡是較爲富裕的農戶家中多有一兩名青壯奴工協助生產,此外商社一百八十萬僱工中,也大多在農忙時節抽調進入參與農耕。國內很多耕地面積達到千漢畝的農場。經常只有一戶大農戶。有耕馬十餘匹,奴工過十。?

南方水田畝產較高。荊、揚、蜀三地一漢畝糧產都可以達到十分之五石(明清一半地水準,部分讀者不要激動),較好的地方已經突破十分之六石,北方多爲四漢畝一石(同樣是選擇明清平均北方畝產的一半標準,可以說是今天的六分之一吧。),全國糧產第一次超過十億石,而且是從十六年的九點八億石猛然突破到十一兩千萬石,增幅達到百分之十四。?

糧價啊,劉協心頭一道永恆的黑斑!?

劉協看着中央治略府的報表,心中矛盾萬分,究竟該說是治略府的成績卓效呢,還說他不好呢,蔣琬掌政之後,由於安、泰、瀛三州的糧產穩步上升,興州地開發也進入高峰狀態,尤其今年,泰州去年猛然增加一百六十萬人口,大量水田開墾出現,導致今年的糧產是實現一個跳躍發展。?

劉協很清楚,這個跳躍發展只是一個開始,此後還會連續提升,因爲泰州不過剛開發了三成左右。?

這樣一來,大漢帝國好不容易維持下來的糧價恐怕又要進入一個跌勢。?

劉協找來蔣琬,問道:“公琰,糧價的問題,你打算做何處理啊?”?

蔣琬對此事也是思索良久,當即答道:“單純的採用治略府收購已經不足以調動糧價,與其單純穩定糧價,不如選擇各業降價!”?

劉協微微“哦”了一聲,頗感新奇,問道:“其他各業如何降法?”?

蔣琬答道:“南方廣種絲棉,北方廣種豆。各地根據地理情況,增加茶葉、草藥、甘蔗、蔓生、桑樹、油菜、水果和其他蔬菜的種植地。北方凡地不適合耕者,退耕還林,種果林灌木,以取他財,或還爲牧地,養牛馬畜羊鹿;南方凡地不適而水多者,挖地爲塘,養魚蟹蝦鰲;山中之地不得新墾,一律歸還爲桑果藥林,建道觀修廟宇,隱於山林之間,供信徒瞻仰。西域之地,取其形,可牧可種棉,可林可種百果,制幹釀酒;藏州之地,近河湖者耕,遠者皆爲牧,牧其特有之物,建立貿易通道;安州之地,種椰養奇果,廣設商社,以錫爲罐,售至中原,各地廣設鎮、城,子民脫農務工商,廣尋礦脈,增瓷器之產,增棉布絲錦之產,增木具器械之產,使各業之價俱降,則可保糧價!”?

復又道:“此非保糧價,實爲保錢之道,使漢幣更爲值錢,然亦可保糧價!”?

劉協大喜,笑道:“果然是朕的子房啊,這是一個好辦法啊,公琰回府之後立刻將這個策起草出來,交給御府審批,通過之後,你就全權負責此事,有你在天京主持政經要務,朕就安心多了!”?

蔣琬是個聰敏之人,一聽劉協意思就知道皇帝又要親征了,這些年來,劉協已經很少過問政務,只是御府每年督政,但也不過分干預,對治略府而言倒也是好事,但他畢竟是臣子,對皇帝四處親征還是很擔心,小心問道:“不知道聖上又決心征伐何處之地?”?

劉協微微頷首道:“和歷代相比,朕治下的大漢算是盛世了,不過還沒有達到鼎盛,要想達到鼎盛之極,帝國還有幾件大事要做,可是都是很費錢財的事情,朕不想動用國內財力來運作,所以出去和他國要點錢財和傭工用用!”?

蔣琬聞之無語,隔了良久才道:“陛下是想去西域和安息帝國處理邊疆之事吧!”?

劉協笑道:“愛卿言中了,朕確實是要去西金,順便也去西域看看,將安息帝國和貴霜帝國地事情處理一下!”?

蔣琬道:“以前大將軍和徵西大將軍的能力,穩守邊疆足可,若聖上征伐安息、貴霜,不知道是將他們之地歸爲治略府管轄還是如何處置!”?

劉協想了片刻,答道:“治略府是要管一管,但也不用花費心力,畢竟地界太遠,只要他們願意歸屬大漢帝國,每年自動將稅交上來就可以了!”?

蔣琬笑道:“那甚好不過,餘者皆是御府和軍府操心之事,臣便不多問了,不知聖上可否還有其他差遣?”?

劉協心中滿意,甩了甩手,笑道:“公琰去忙你該忙的事情吧,治略府現在也是百事繁忙,朕就不耽誤你了!”?

蔣琬躬身而退,他這裡剛走,賈詡便走進來,喜容滿面,上前奏道:“稟聖上,甘寧將軍自安州發回飛鴿喜報!”

關於都城選擇的一點說法第13章 郭嘉救急第33章 太子妃第22章 天道難違第11章 父子夜話第12章 平定北方第8章 帝王使命第32章 千古遺憾第14章 聖湖血案第12章 泰州攻略第8章 帝王使命第9章 欲謀青州第22章 天道難違第16章 曹操初敗第2章 天下國商(二)第1章 太尉府之會第9章 河東之圍第25章 皇子劉巍第10章 靈帝密旨第35章 青年移民第21章 烈焰之心第8章 天地之學大漢帝國安泰兩州經濟特性第21章 五子良才第21章 文化運動大漢帝國疆域降雨情況大漢帝國疆域降雨情況第2章 左右逢源第6章 周瑜之銳第3章 內政風暴第28章 興州大捷第19章 司馬之局第7章 治國新策第3章 內政風暴第33章 太子妃第9章 廉政之刃第2章 草廬夜談第33章 大國雄風第5章 盧植先行第11章 迎娶月英第20章 覆滅之手第1章 太尉府之會第3章 出藩之策第34章 諸王時代第18章 新女性道家的氣玄學說和中國古代的氣論第8章 晉陽密會第7章 沮授之約第3章 武將羣英會第17章 長安圍困第3章 內政風暴第12章 平定北方第5章 盧植先行第10章 呂布趙雲之戰第6章 周瑜之銳第23章 守望之冬第17章 完美帝國第3章 江東安定第13章 晚宴第20章 漠北之地第6章 襄陽盛會第5章 皇甫嵩第4章 襄陽軍備第5章 才子猛將第40章 噩夢連襲第5章 袁紹速敗第3章 幷州丁原第31章 華夏之樹亞洲農業類型第2章 親征益州大漢帝國瀛州地理簡介第15章 新楚內治(三)第26章 明爭暗鬥第10章 日耳曼第8章 崔浩之疾第32章 德黑蘭會議第34章 阿非利加第23章 守望之冬上架公告第2章 親征益州第18章 軍機院與親衛營第22章 巨靈之嘆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第17章 淳樸之民第3章 東瀛之葬第5章 三家制衡第5章 賈詡絕計第7章 呂布張遼高順第11章 戲志才養病第2章 命運之旅論中國兩次海洋機遇的喪失轉載第4章 襄陽軍備大漢帝國安泰兩州經濟特性第33章 大國雄風第29章 邦聯王國第17章 淳樸之民第21章 帝國盛世第22章 天道難違第1章 太尉府之會
關於都城選擇的一點說法第13章 郭嘉救急第33章 太子妃第22章 天道難違第11章 父子夜話第12章 平定北方第8章 帝王使命第32章 千古遺憾第14章 聖湖血案第12章 泰州攻略第8章 帝王使命第9章 欲謀青州第22章 天道難違第16章 曹操初敗第2章 天下國商(二)第1章 太尉府之會第9章 河東之圍第25章 皇子劉巍第10章 靈帝密旨第35章 青年移民第21章 烈焰之心第8章 天地之學大漢帝國安泰兩州經濟特性第21章 五子良才第21章 文化運動大漢帝國疆域降雨情況大漢帝國疆域降雨情況第2章 左右逢源第6章 周瑜之銳第3章 內政風暴第28章 興州大捷第19章 司馬之局第7章 治國新策第3章 內政風暴第33章 太子妃第9章 廉政之刃第2章 草廬夜談第33章 大國雄風第5章 盧植先行第11章 迎娶月英第20章 覆滅之手第1章 太尉府之會第3章 出藩之策第34章 諸王時代第18章 新女性道家的氣玄學說和中國古代的氣論第8章 晉陽密會第7章 沮授之約第3章 武將羣英會第17章 長安圍困第3章 內政風暴第12章 平定北方第5章 盧植先行第10章 呂布趙雲之戰第6章 周瑜之銳第23章 守望之冬第17章 完美帝國第3章 江東安定第13章 晚宴第20章 漠北之地第6章 襄陽盛會第5章 皇甫嵩第4章 襄陽軍備第5章 才子猛將第40章 噩夢連襲第5章 袁紹速敗第3章 幷州丁原第31章 華夏之樹亞洲農業類型第2章 親征益州大漢帝國瀛州地理簡介第15章 新楚內治(三)第26章 明爭暗鬥第10章 日耳曼第8章 崔浩之疾第32章 德黑蘭會議第34章 阿非利加第23章 守望之冬上架公告第2章 親征益州第18章 軍機院與親衛營第22章 巨靈之嘆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第17章 淳樸之民第3章 東瀛之葬第5章 三家制衡第5章 賈詡絕計第7章 呂布張遼高順第11章 戲志才養病第2章 命運之旅論中國兩次海洋機遇的喪失轉載第4章 襄陽軍備大漢帝國安泰兩州經濟特性第33章 大國雄風第29章 邦聯王國第17章 淳樸之民第21章 帝國盛世第22章 天道難違第1章 太尉府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