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賈詡孫堅

(Ps:週末時間比較自由,趕稿子到早上4點,估計白天起不來了,所以把中午11點的那一章提前到凌晨4點發。

今天晚上5點-6點有一章,0點還有一章,兄弟們0點以後注意送票哦,明天週一,都到這個份上了,就幫我衝一下新人榜第一吧,嘎嘎!)

(京京在這裡感謝大家了,謝謝一直支持我的兄弟們、先生們、女士們!)

侍中楊琦見劉備仁義,軍士並不滋擾城中百姓,知其爲國,拜其爲主公,復又對劉備道:“我觀賈詡雖是李傕心腹,然實未嘗忘漢,今日董卓所爲之事,他也異常憤恨董卓,皇叔可與他謀之。”

劉備即刻請賈詡進府,兩人說及今日董卓之事,賈詡亦頓足喝罵。

劉備拜伏於地道:“望先生授我殺賊之策!”

賈詡道:“此事亦爾,只要殺後不引發大亂則難,皇叔可徐徐圖之,暫時不可令董卓發覺。”又與備耳語一番。

劉備大喜,道:“先生天賜我爾,備無德,慾望先生輔興漢室爾!”

賈詡見其仁德,又有兵權武將,獨缺謀士,料自己可獲重用,遂同意。

李傕、郭汜盡驅洛陽百姓數百萬口,前赴長安。董卓本欲放火燒入洛陽,劉備苦苦勸住,董卓恐其棄自己而去,手下便無大將,遂只裝載金珠緞匹好物千餘車,劫了天子后妃,竟望長安去了。

劉備見董卓對待百姓猶如牲畜,心中不忍,勸誡道:“天下百姓爲我等衣食之源,丞相應厚待。”

董卓道:“非快馬加鞭不得周全,恐諸侯追擊爾!”

劉備遂道:“我願帶兵爲公殿後,但忘公徐徐緩進,莫讓百姓受苦。”

董卓手中無大將,唯靠劉備支撐,只好同意。

次日,孫堅又被衆諸侯推到陣前擔當先鋒,心中苦悶,他來討伐董卓之前,經過南陽遇到皇甫嵩,得到楚王劉協給他留的話,本來不信,如今才知這些諸侯皆是虎狼,都想乘機吞沒自己。

他與手下大將程晉、黃蓋、韓當道:“與其被險惡之賊吞併,不如戰死沙場!”

程晉三人都是同意,便與他一起率僅餘千餘人馬直殺入虎牢關。董卓留在虎牢關守將趙芩,見董卓棄洛陽而去,心中以有降意,見孫堅殺來,心中膽寒,立刻投降。

曹操亦趨兵趕到,得知董卓、劉備已經棄洛陽而逃,便欲佔下洛陽,見城中落魄全無一人,只好作罷。

孫堅、曹操見皇陵毀壞,宮中錢糧皆無,路上皆是百姓伏屍,都是忍不住惡罵。

兩人令人通告各路諸侯率兵直追,各路諸侯皆言不可輕動,曹操大怒日:“豎子不足爲謀!”自引兵兩萬,與孫堅合併一處直追董卓。

董卓令劉備率軍殿後,賈詡密使人留信與劉備,讓他在曹陽山谷處設伏,曹操和孫堅敢至時正值夜間,未見周圍樹木濃密

劉備用賈詡之際,與道路上廣鋪枯草,又以火燒山,令曹操軍士死傷大半。

孫堅和曹操大敗潰退,正遇劉備率張飛、關羽在後堵截,兩軍慌亂,孫堅兵少先退,張飛直衝而上,孫堅有意要退,被張飛刺傷左臂,程晉三將死救得脫。

曹操知張飛、關羽勇猛難敵,率殘軍而逃,關羽走馬照面斬樂進。

孫堅身邊只有黃蓋、程晉、韓當三人,心中悲慼,道:“悔不聽楚王所言,今無兵無糧何處安身?”

程晉道:“楚王待主公甚厚,可去投效,待兵甲充沛,可復歸南昌!”

孫堅將劉協留給他的卷軸交付程晉和黃蓋,道:“衆人皆道楚王爲天縱奇才,我見他有意自立爲帝,可否歸順之,他日楚王稱帝,我等皆功臣,亦未反漢室!”

程晉道:“楚王若要稱帝,主公助之,日後可封王侯;他若不願自立爲帝,不如自佔一地,以圖後事。”

孫堅道:“既然如此,我便去襄陽晉見楚王,看其是否有大志。”

四人一行日夜趕路來到襄陽,早晨時分敢至水鏡學府外,急切拜見楚王劉協,劉協正在草廬中與司馬徵求教,陳羣昨日已去襄陽城,王越等人皆不敢入內稟告。

孫堅苦等半個時辰,見劉協還未與司馬徵討教完,孫堅輕佻果躁,對王越道:“殿下到底還需多久才能出來,莫非不想見我?”

王越道:“殿下好思,水鏡先生好教,石廣元要好辨,崔州平好問,孟公威好答,周瑜、楊修也是能言會道的小兒,一般他們說個問題,沒有一天完不了事。”

孫堅四人面色慘淡,也不知道自己要等到什麼時候,正好徐庶貪睡,晚起了一個時辰,匆匆敢過來,問王越道:“他們開始多久了?”

王越笑道:“徐先生又晚了一個時辰,正好烏程侯孫大人慾見殿下,麻煩徐先生代爲通報!”

徐庶大喜道:“我聽說孫大人勇摯剛毅、忠壯之烈,殺黃巾、除區星,今又破董賊,今日得見,實乃大幸。”

孫堅道:“可惜爲奸人袁術所害,又劉備小兒所敗,如今狼狽不堪,欲效力楚王帳下!”

徐庶道:“水鏡學府內都是願意效力楚王帳下之士,大人既然願意效力,可直接進入。”

孫堅搖頭,道:“諸位與楚王有同窗之誼,故可如此,我踏入此地已經是楚王帳下兵卒,怎麼敢擅自衝入殿下讀書匯友之地。”

徐庶笑道:“既然如此,大人且等我代爲稟報。”遂直入草廬與劉協說孫堅已經到了。

劉協對司馬徵笑道:“我的定北大將軍到了,老師,學生暫且告退!”

他走到門外,回頭對徐庶道:“元直不想和我一起去嗎?”

徐庶呵呵一笑,道:“自然願意!”便隨劉協一起去見孫堅。

孫堅見劉協帶着徐庶走出來,急忙帶着三將拜伏於地,劉協道:“孫將軍討賊有功,且身上有傷,無需多禮,都起來吧!”

第24章 帝王之家第8章 諸侯清君側第17章 楚地官制第24章 五軍變革第39章 軍備貿易第11章 海洋通道第10章 靈帝密旨第23章 太子之位第7章 四大神匠第7章 治國新策第11章 封藩楚王第8章 崔浩之疾第4章 禁衛軍唯物史觀與明清農業經濟史研究的一個悖論第7章 治國新策第9章 遼州風雲第19章 新銀稅制第6章 解鈴人第十一卷帝國動盪第二十七章大漢帝國疆域降雨情況第8章 諸侯清君側第15章 巨靈神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八卷匈奴之歌第33章 大國雄風第1章 初降漢室第15章 新楚內治(三)第2章 親征益州第10章 金陵建設第6章 神匠馬鈞第16章 龐統奇襲第5章 最佳棋子第20章 覆滅之手第6章 穎川對峙第9章 廉政之刃第4章 最終決裂第8章 楊彪父子第26章 明爭暗鬥第10章 呂布趙雲之戰第33章 太子妃上架公告第5章 最佳棋子第8章 崔浩之疾第10章 巧得涼州第20章 東非之旅第33章 太子妃第8章 帝王使命第13章 帝國風範第20章 廣富主義第9章 賈詡孫堅第16章 銀元稅制第4章 丁原談馬第9章 永定西涼第25章 皇子劉巍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第35章 青年移民第6章 穎川對峙第13章 鐵血控鉉第9章 賈詡孫堅第1章 天下國商(一)關於本書構架的詮釋第34章 京都之爭第11章 迎娶月英第24章 帝王之家第9章 賈詡孫堅第11章 會見閻行第14章 羅馬之光第18章 軍機院與親衛營第19章 烏鴉戰艦第1章 楚王選妃第35章 青年移民上架公告第19章 司馬之局第4章 南北賦稅大漢帝國和中國古代冶鋼技術第2章 盧荀授課第32章 帝國風華第3章 天地之災第6章 陳羣相伴第13章 隴西安定大漢帝國瀛州地理簡介第十一卷帝國動盪第二十七章第33章 大國雄風第28章 興州大捷第18章 曹操接旨第18章 新女性第4章 丁原談馬第7章 治國新策第20章 海灣戰役第2章 盧荀授課第4章 定南策第1章 襄陽風華第7章 滿寵訪楚第5章 盧植先行第10章 日耳曼第27章 由分至和第32章 千古遺憾第8章 晉陽密會第19章 洛陽角鬥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八卷匈奴之歌第22章 遼州統一
第24章 帝王之家第8章 諸侯清君側第17章 楚地官制第24章 五軍變革第39章 軍備貿易第11章 海洋通道第10章 靈帝密旨第23章 太子之位第7章 四大神匠第7章 治國新策第11章 封藩楚王第8章 崔浩之疾第4章 禁衛軍唯物史觀與明清農業經濟史研究的一個悖論第7章 治國新策第9章 遼州風雲第19章 新銀稅制第6章 解鈴人第十一卷帝國動盪第二十七章大漢帝國疆域降雨情況第8章 諸侯清君側第15章 巨靈神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八卷匈奴之歌第33章 大國雄風第1章 初降漢室第15章 新楚內治(三)第2章 親征益州第10章 金陵建設第6章 神匠馬鈞第16章 龐統奇襲第5章 最佳棋子第20章 覆滅之手第6章 穎川對峙第9章 廉政之刃第4章 最終決裂第8章 楊彪父子第26章 明爭暗鬥第10章 呂布趙雲之戰第33章 太子妃上架公告第5章 最佳棋子第8章 崔浩之疾第10章 巧得涼州第20章 東非之旅第33章 太子妃第8章 帝王使命第13章 帝國風範第20章 廣富主義第9章 賈詡孫堅第16章 銀元稅制第4章 丁原談馬第9章 永定西涼第25章 皇子劉巍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第35章 青年移民第6章 穎川對峙第13章 鐵血控鉉第9章 賈詡孫堅第1章 天下國商(一)關於本書構架的詮釋第34章 京都之爭第11章 迎娶月英第24章 帝王之家第9章 賈詡孫堅第11章 會見閻行第14章 羅馬之光第18章 軍機院與親衛營第19章 烏鴉戰艦第1章 楚王選妃第35章 青年移民上架公告第19章 司馬之局第4章 南北賦稅大漢帝國和中國古代冶鋼技術第2章 盧荀授課第32章 帝國風華第3章 天地之災第6章 陳羣相伴第13章 隴西安定大漢帝國瀛州地理簡介第十一卷帝國動盪第二十七章第33章 大國雄風第28章 興州大捷第18章 曹操接旨第18章 新女性第4章 丁原談馬第7章 治國新策第20章 海灣戰役第2章 盧荀授課第4章 定南策第1章 襄陽風華第7章 滿寵訪楚第5章 盧植先行第10章 日耳曼第27章 由分至和第32章 千古遺憾第8章 晉陽密會第19章 洛陽角鬥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八卷匈奴之歌第22章 遼州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