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胸有成竹

無論是怎樣英明神武的君王,都難以逃脫世間的規律。生老病死,威權與慾望,還有隨着豐功偉績逐漸衍生的控制一切想法。

人終究不是神,想要一直正確,很難,就算是皇帝也不行。坐在那個位置太久了,目光和心靈逐漸生鏽、麻木、腐朽………剛愎自負唯吾獨尊就這樣應運而生。從古至今,帝王晚年都是昏招迭出,好像沒有什麼例外。

“當今天子已經在位三十年了……董師博覽羣書洞察世間道理,難道不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

房間裡很安靜,簡單原木几案後,幾人對坐。午後的陽光灑滿這片空間,有小小的流螢飛舞,茶香充盈,年輕的侯爺親自斟茶,如此隨意品評皇帝的話說出口時,臉上帶着淡淡的笑意,並沒有絲毫隱晦。

能夠被他稱爲董師的人,自然非同小可。輕輕呷了一口茶品嚐過後,眉頭舒展開來,似乎很是享受這種滋味。名叫董仲舒的長安學院首席大祭酒,默默的嘆了口氣。

“自三王以下,幾千年來,王朝更迭不可勝數。元侯想要表達的道理,老夫自然略知一二……只不過,這樣的事太過重大,身爲臣子的,難道真的可以從中做些什麼?元侯切記,想要做事,先保護好自己的安全,纔是至關重要的啊!”

董仲舒已經頭髮花白了。在聽到長安發生的事情後,不辭辛苦,一路而來,所爲者,不過就是想要來問問在他心中一直視爲忘年交的這個年輕人,到底想要幹什麼。

這會兒身處這靜室裡的人並不多,只有四個人。元召,董仲舒,早就來到長安的主父偃,還有另外一個老者,赫然就是被元召叩情皇帝赦免之後一直沒有出現在世人眼前的趙禹。

可能現在他們還不會意識到,就在這個平常秋日午後,這一場屬於私人性質的談話,從中透露出的一些治國理念和律法範疇,在不久的將來,會逐漸成爲左右這個越來越強盛帝國的權力框架。而在後世的所有評價中,都把這次談話,當做了一次里程碑式的記載。

而這一切,現在當然還無人預知。長安城中,朝廷內外,甚至天下郡縣,都震驚在剛剛發生的巨大波瀾中,大多數人暫時還無暇考慮其他。

董仲舒的擔心當然不無道理。其他兩人對此也是滿懷憂慮。畢竟,這次發生的事情太突然也太重大了。所有認同於這位侯爺的人,在震驚之餘,都有些不太明白,他怎麼會一改從前的溫和漸進,忽然用如此激烈的手段,來解決掉這一大批的敵人和對手的。

面對着他們疑慮的目光,元召依然風輕雲淡。大多數的麻煩已經圓滿解決,雖然早就在他的預料中,有把握不會出什麼意外。但解決的如此順利,沒有造成大規模的流血,還是讓他感到很欣慰。

“呵呵,董師不必顧慮太多,我自有分寸。三位先師在各自的領域,都足以稱得上是出類拔萃的扛鼎人物了。在以後的日子裡,要好好保重身體,說不定會大力借重,發揮出你們的餘熱啊!”

元召依次對三人致意,茶盞之間的嫋嫋餘香,撲入鼻端,令人心曠神怡。雖然不能盡去煩憂,卻可以洗滌心境,精神一振。

趙禹和主父偃差不多年紀,卻比董仲舒還小了幾歲。但相比起來,因爲經受過牢獄之災,他的身體狀況比起另外兩個人來,大爲不如。這些年來,元召給他特製配方,在飲食方面細心調理,好轉了許多。他之所以從長樂塬來到長安,是因爲元召需要他的幫助。

“元侯,董祭酒的囑咐,你可不要不放在心上啊!老夫早些年身爲廷尉,見識過無數權謀詭計的陰暗。唉!這其中的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更何況,這次是在皇帝陛下不在的情況下行事,兇險之處,不得不防啊!”

作爲這方面的“專家級”人物,他所考慮的,要更深一層。其實在他內心深處,是極爲不贊成元召如此激進的。皇帝是個怎樣的人,從他這些年的所作所爲,早已經能夠看清楚。這樣一個想把天下權力都牢牢掌握在手中的君王,豈能任憑一個做臣子的從中染指半分呢!不要說是元召了,就算是他自己親自確立的太子,恐怕都不行。

三人之中,沉默不語的唯有主父偃。他與元召相交多年,雖然不在朝堂,但爲了元召的利益籌劃,卻對其中的形勢瞭若指掌。而他更是深深知道元召的性格,這位侯爺一旦認準的事,就很難有人能夠改變。更何況,主父偃對他有極大的信心。

平生所知所聞,能夠出手如迅雷,無往而不利者,僅此一人而已!

秋風勁起,有黃葉開始飄零。想必不久之後,落滿長安,另有一番氣像。元召收回望向窗外的目光,臉上的神情,顯得格外明亮自信。

“幾位可知道,現在天下形勢爲何?”

他這句話問的有些籠統。主父偃低頭喝茶,微笑不語。董仲舒和趙禹對視一眼,表示有些疑惑。

“元侯,老夫雖然在長安學院的這幾年專心治學,已經很少出來。但也知道,如今我大漢帝國四海昇平,市井繁榮,百姓安居樂業。稱爲盛世,亦不爲過矣!更有漢家兒郎開疆擴土四處征伐,鐵蹄到處,無論強弱盡皆俯首……這等氣象,幾百年來罕有聽聞啊!哈哈哈!”

身爲華夏後裔,無論是誰,說起國家的強盛,都當浮一大白。振奮之處,這位曾經經歷過烽火戰亂的天下學術宗師,也忍不住慷慨激昂,哈哈大笑起來。

聽到他如此說,主父偃和趙禹也被其情緒所感染,神情微動,禁不住撫掌讚歎。即便是他們這樣的曠達多識之人,也從來沒有料想到,不過十五六年的時間,大漢王朝竟然如同脫胎換骨一般,飛速發展到了今天的地步。與歷朝歷代相比,無論給予怎樣高的評價,都不爲過。

片刻之後,三個人不約而同的擡起頭來,看着眼前神采飛揚的年輕人,在這一刻,心中的欽佩無以復加。

千百年來,華夏大地星辰璀璨,曾經涌現出無數的傑出人物,他們天賦奇才,以自己的激情澎湃和熱烈如火,爲這片大地做出各自的貢獻。所謂聖賢者,澤被蒼生,撫育天下,把自身的光輝發展到極限,照亮萬物生長……難道說的就是眼前這個年輕人嗎?

好像猜想到了他們心中的所想,元召笑着搖了搖頭。然後把手中剛剛接到不久的一份飛鷹傳書放到了案上。用手輕輕彈了彈,不過薄紙,然而無人知,其中卻重若千鈞!

“董師說的沒有錯,現在的形勢確實如此,可以說是一片大好。喏,剛接到的消息,也不必瞞着你們。漠北大捷,匈奴殘餘勢力,全部授首。詳細情況,相信不用太久就會有飛馬傳到長安來了。呵呵!”

輕描淡寫之間,卻宛若驚雷。自從河南、河西接連兩次大的戰役之後,匈奴人連連敗退,就連大單于也被砍下了腦袋。這大半年時間以來,國內的所有人都對漢軍必勝充滿了信心。可是卻絕對沒有想到,勝利的消息竟然來的如此快。

三個加起來已經二百多歲的老傢伙,一起站了起來。主父偃一把抓起那份飛躍千山萬水第一時間趕回來的簡潔消息,匆匆略過幾眼,驚喜之情,溢於言表。

“黑鷹軍與赤火軍兵分兩路,迂迴夾擊,在天氣極爲不利的情況下,大敗匈奴最後的幾萬騎兵……然後一路追逃,直至陰山腳下!匈奴漠北王庭被圍,剩餘的十幾個部落王以及所有貴族和王室人員大部被擒……!”

還沒有等到看完最後,幾個人已經是相對讚歎,喜動於色,大聲祝賀起來。如此重大的勝利消息,來的可真是太及時了!

那些來到長安的外邦諸王,正在等待着正式含元殿大朝覲的到來。如果匈奴徹底覆滅的消息傳揚開來,可想而知,會對這些人造成多大的震動。如此一來,就算是心中還存有一些其他想法的人,也會徹底打消不切實際的念頭,規規矩矩,老老實實的聽從大漢的意志,再也生不起不臣反抗之心了。

而且,讓主父偃等人驚喜的還不止這些。漢軍在漠北的大捷,等到朝廷內外都知道的時候,必然會發生重要的影響。誰都知道,那兩支英勇的漢軍騎兵與元召有着怎樣的淵源,而且最主要的是,現在統領他們的是長平侯衛青。

想明白這其中的關聯,三個人不約而同又擡頭看了一眼元召。此子年紀輕輕,開局布子以天下爲棋,竟然如此舉重若,任何一次出招,都有着幾步後應,真是算無遺漏,鬼神莫測也!

有衛青這個重量級的將軍統領大漢最精銳的軍隊在外,元召身在長安,太子劉琚的地位自然是固若金湯。如此一來,皇帝醒來之後的怒火,將會朝何處發泄呢?

第八百六十四章 流沙大戰敢爭先第八百九十一章 世間有路通幽冥第六百一十九章 漢廷繡衣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甲長安第五十六章 禍福身所繫 長街風波起第五百五十六章 恩仇從來無緣由第四百四十五章 文韜武略 青史篆刻瀟灑第七百零五章 禍起蕭牆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變始生第四百一十八章 風過雲卷 微行時不留蹤第七百四十一章 替天行道第八百八十九章 名將得來非虛名第五百零四章 雲沙蒼茫單騎去第二百六十章 大江東去多滄桑第八百一十六章 不勝人間傷離別第六百八十八章 山河激盪第三百八十三章 長安夜 亂風雲第一百三十九章 山河如舊 袖裡乾坤第七百四十四章 刃有鋒芒第六百零二章 千重兵戈第二百一十一章 血夜花開落無情第三百六十章 遇英雄 當折腰第四百四十一章 俠骨柔情 仁義重於生死第六十五章 鐵血鏽忠骨 丹心照汗青第一百一十三章 燕趙風骨 易水悲歌第三百零三章 王之怒 氣如虎第四十七章 紅袖爲君舞 素衣挽風流第九百八十九章 秋水繞芳魂第八百二十六章 玉門關上燃烽火第一百零一章 野望盡頭 誰家宮闕第六十六章 燈火明又滅 殘夜已闌珊第十五章 人間故夢裡 曾有暗花香第一百二十四章 侵略如火 勢捲雲疾第七百七十章 佞臣傳說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風忽起青萍末第八百九十七章 長劍爲令字鏗鏘第四百七十六章 經略天下 且待妙手乾坤第八百零四章 一劍光寒魄千軍第七百一十九章 未央落日第九百八十九章 秋水繞芳魂第六百零七章 劍拔弩張第四百三十八章 鐵蹄洶涌 大地風雷忽動第五百四十六章 塞上刀光遮胡塵第八百三十四章 蒼茫大地誅強梁第四百七十一章 揚眉淡笑 朝堂廷堂沙場第七百六十六章 帝王宿命第五百零七章 刀劍如夢傲紅衣第四百六十七章 心中有劍 莫問前路艱險第七百二十七章 星月彎刀第四百七十七章 心昭日月 贏得華夏長安第九十二章 一劍闢千軍 大地落驚雷第八十四章 風雪北歸客 江山夢裡人第六百零二章 千重兵戈第五十八章 臨敵莫行險 生死須臾間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下棋局 若似掌上煙雲第三百九十二章 夜歸人 孤鴻影第七百六十四章 深海有鯨第三百五十三章 金鼓動 吹畫角第三百三十章 玄機藏 有妙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城內外 是我故鄉第二百七十八章 青史銘刻最深處第七百七十章 佞臣傳說第二百七十八章 青史銘刻最深處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刀三首 陣斬名王第七百二十章 春雪飛煞第三百七十七章 決生死 飛戎甲第五百七十七章 引火以待借東風第四十五章 美玉自天成 良材須雕琢第二百四十八章 天馬西來明月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千里歸程明月光第四百九十三章 血色崢嶸 濺落黃沙遍地第三百九十二章 夜歸人 孤鴻影第七百七十一章 帷幕密議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風忽起青萍末第三百二十八章 樓船至 鎖大江第七百八十七章 突襲侯府第七百四十九章 山崩地裂第五百三十九章 單于夜遁走龍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劍指西北 馬踏燕山第八百章 炎黃餘脈第八百一十九章 英雄餘烈不斷絕第六百七十三章 天下之重第四百一十四章 系入詔獄 其中多少冤魂第八百三十七章 心胸似海無限大第七百八十五章 殺伐果斷第二十六章 歲月兩生花 古木發新芽第七十七章 長安書錦繡 年少已封侯第三百六十一章 雪寂滅 人難逃第二十六章 歲月兩生花 古木發新芽第十一章 重陽登高塬 陌上黃花遍第二百四十八章 天馬西來明月中第五百二十六章 千秋大業半壺酒第六百二十六章 塵世烈骨第四百零六章 聞說長安 故夢封塵猶在第三百六十二章 飛騎走 肝膽照第二百九十一章 風雲千重弦勾月第五百四十六章 塞上刀光遮胡塵第三百七十三章 朔風侵 兵鋒行第四百九十章 紅塵丹心 照破山河萬朵第三百四十一章 劍赤火 名英雄
第八百六十四章 流沙大戰敢爭先第八百九十一章 世間有路通幽冥第六百一十九章 漢廷繡衣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甲長安第五十六章 禍福身所繫 長街風波起第五百五十六章 恩仇從來無緣由第四百四十五章 文韜武略 青史篆刻瀟灑第七百零五章 禍起蕭牆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變始生第四百一十八章 風過雲卷 微行時不留蹤第七百四十一章 替天行道第八百八十九章 名將得來非虛名第五百零四章 雲沙蒼茫單騎去第二百六十章 大江東去多滄桑第八百一十六章 不勝人間傷離別第六百八十八章 山河激盪第三百八十三章 長安夜 亂風雲第一百三十九章 山河如舊 袖裡乾坤第七百四十四章 刃有鋒芒第六百零二章 千重兵戈第二百一十一章 血夜花開落無情第三百六十章 遇英雄 當折腰第四百四十一章 俠骨柔情 仁義重於生死第六十五章 鐵血鏽忠骨 丹心照汗青第一百一十三章 燕趙風骨 易水悲歌第三百零三章 王之怒 氣如虎第四十七章 紅袖爲君舞 素衣挽風流第九百八十九章 秋水繞芳魂第八百二十六章 玉門關上燃烽火第一百零一章 野望盡頭 誰家宮闕第六十六章 燈火明又滅 殘夜已闌珊第十五章 人間故夢裡 曾有暗花香第一百二十四章 侵略如火 勢捲雲疾第七百七十章 佞臣傳說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風忽起青萍末第八百九十七章 長劍爲令字鏗鏘第四百七十六章 經略天下 且待妙手乾坤第八百零四章 一劍光寒魄千軍第七百一十九章 未央落日第九百八十九章 秋水繞芳魂第六百零七章 劍拔弩張第四百三十八章 鐵蹄洶涌 大地風雷忽動第五百四十六章 塞上刀光遮胡塵第八百三十四章 蒼茫大地誅強梁第四百七十一章 揚眉淡笑 朝堂廷堂沙場第七百六十六章 帝王宿命第五百零七章 刀劍如夢傲紅衣第四百六十七章 心中有劍 莫問前路艱險第七百二十七章 星月彎刀第四百七十七章 心昭日月 贏得華夏長安第九十二章 一劍闢千軍 大地落驚雷第八十四章 風雪北歸客 江山夢裡人第六百零二章 千重兵戈第五十八章 臨敵莫行險 生死須臾間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下棋局 若似掌上煙雲第三百九十二章 夜歸人 孤鴻影第七百六十四章 深海有鯨第三百五十三章 金鼓動 吹畫角第三百三十章 玄機藏 有妙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城內外 是我故鄉第二百七十八章 青史銘刻最深處第七百七十章 佞臣傳說第二百七十八章 青史銘刻最深處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刀三首 陣斬名王第七百二十章 春雪飛煞第三百七十七章 決生死 飛戎甲第五百七十七章 引火以待借東風第四十五章 美玉自天成 良材須雕琢第二百四十八章 天馬西來明月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千里歸程明月光第四百九十三章 血色崢嶸 濺落黃沙遍地第三百九十二章 夜歸人 孤鴻影第七百七十一章 帷幕密議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風忽起青萍末第三百二十八章 樓船至 鎖大江第七百八十七章 突襲侯府第七百四十九章 山崩地裂第五百三十九章 單于夜遁走龍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劍指西北 馬踏燕山第八百章 炎黃餘脈第八百一十九章 英雄餘烈不斷絕第六百七十三章 天下之重第四百一十四章 系入詔獄 其中多少冤魂第八百三十七章 心胸似海無限大第七百八十五章 殺伐果斷第二十六章 歲月兩生花 古木發新芽第七十七章 長安書錦繡 年少已封侯第三百六十一章 雪寂滅 人難逃第二十六章 歲月兩生花 古木發新芽第十一章 重陽登高塬 陌上黃花遍第二百四十八章 天馬西來明月中第五百二十六章 千秋大業半壺酒第六百二十六章 塵世烈骨第四百零六章 聞說長安 故夢封塵猶在第三百六十二章 飛騎走 肝膽照第二百九十一章 風雲千重弦勾月第五百四十六章 塞上刀光遮胡塵第三百七十三章 朔風侵 兵鋒行第四百九十章 紅塵丹心 照破山河萬朵第三百四十一章 劍赤火 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