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引火以待借東風

四五年前發生在長安城內的一場變亂,最終以許多人失去了性命爲代價而結束。這其中包括當今太后最疼愛的王爺,幾位王公貴族子弟,還有許許多多江湖勢力的頭腦。

許多生命就此泯滅,愛恨情仇葬於黃土,如同滾落在草尖上的露珠,和光同塵,無聲無息……但與此同時,也有更多的仇恨被許多僥倖沒有死去的人牢牢刻在心底,蝕骨銘心,發下毒誓,不敢或忘!

名叫朱安世的男子,在他的前半生,也算是心高氣傲被期以衆望的人物了。在那個神秘組織九州隱門之中,他是少有的青年才俊,是未來繼續領導這股力量的骨幹。

然而後來,突遭大變。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分佈在長安附近屬於朱家領導的所有力量被徹底剷除,他的父親也死在那個烈火之夜。

在這世間,原來終究有超出認知範疇之內的厲害人物存在。這是從那一刻開始,朱安世清醒認識到的現實。

不過仇人元召雖然厲害,他卻從來沒有放棄心中的仇恨。因爲有人在他灰心失望的時候,曾經教導過他,這世間想要成事,最厲害的手段並不是武功,而是因勢利導,藉助於龐大的勢力成就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

元召就算是再厲害又怎麼樣呢?他在被天下人傳頌的同時,樹立的敵人卻太多了,不管是朝野內外明面兒上還是暗地裡的,幾乎是多到不可勝數。如此,就足夠了!

九州隱門從來就不是一個與世隔絕的組織。在不爲人所知的背後,許多蛛絲纏繞般的暗中關係,給這股力量的發展和滲透,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與此同時,他們便也成爲許多人藉助的工具,用來達成自己的野心或者是目的。這般的相互依存,由來已久,雖然未央宮一直以來嚴加打擊,卻不曾徹底杜絕過。

這次朱安世身負使命,率領着關漢兩道近千江湖人士大舉進入長安附近潛伏,就是爲了等待時機,策應長安某些勢力的發動。

他隱隱有種預感,這一次再回長安,他一定會報仇雪恨的!

長樂侯元召的光芒太耀眼了。在受到天下很多人仰望的同時,卻很少有人會意識到,這種光芒在某一些方面不僅已經遠遠的壓過了朝中王公大臣們,令人難以比肩。甚至就連含元殿金闕之前的皇權色彩,都有些黯然失色了。

功高震主,不管在哪個朝代,都是大忌!尤其是在本朝,能夠做到這個地步的天縱之才,好像都沒有什麼好下場。真是可笑,元召那小兒還不自知,難道他沒有想過,現在他做出的功業,已經不輸於大漢百年以來那幾位英才名將了嗎?

反正不管元召有沒有想過,已經有人替他想過了。朱安世每當想起那幾位世外高人般的人物曾經的分析,他的臉上便冷笑不止。

元召小兒!知道有開國之功的韓信、彭越、鯨布之輩是怎麼死的嗎?知道平定七國叛亂挽大廈於將傾的周亞夫是什麼下場嗎?功勞太大,封無可封,皇帝的最後封賞,就只能是賜死了!

說起來像是諷刺的笑話,然而這就是無比的真實。飛鳥盡,良弓藏。走獸亡,獵狗烹……難道會有例外嗎?

元召以全面策劃之功,開通西域,歸服諸王,然後轉戰西北,調度赤火、黑鷹二軍大敗匈奴,誅殺單于,逼迫其殘餘勢力節節敗退,直到現在把他們阻斷在漠北一帶,也許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把匈奴這個百年以來的心腹大患徹底消滅了。

如果再加上先前幾年謀劃平定東南越、西南夷和收服高麗四郡的功勞,那麼顯而易見,也許在不久之後,大漢王朝就真正的實現了四面邊境諸國望風而拜,無不凜然遵從王命的局面。

這固然是國家的勝利和王朝的榮耀。但與此同時,在這其中做出最大貢獻的那個年輕人,他的未來之路,就真的非常難以預測了。如此的功績,已經足以比肩開國和平叛的功勞。元召已經是頂着雙侯爵的人,實封食邑兩萬多戶,再往上……可是有高祖皇帝立下“非劉氏不王”的盟誓在先,既然不能封王,那麼……會離着賜死不遠了嗎?

“匈奴覆滅、四境歸附之日,便是未央宮開始收回權力對元召打擊之時!”

這個論斷,並不是朱安世自己想出來的,而是來自於世外高人的指點。九州隱門的長老們經過詳細的商議,認爲非常正確。所以這次才放心大膽的調集了幾乎是關漢道所有的上千精銳,奔赴長安來,想要利用這次機會,見機行事,除掉忌憚已久的心腹大患。

這樣的行動,可謂是規模巨大,算得上是孤注一擲風險極大。但熟知內情的人,卻都不認爲這是魯莽。因爲最大的保障,來自於長安城內。有好幾股勢力組成的力量,已經做好了對元召展開打擊的計劃,現在正是藉助江湖力量的時候,所以雙方一拍即合,信心十足。

高高在上的天意雖然難測,但也好猜!因爲深宮之中,自然有人會希望把那個與建章宮關係親密的年輕侯爺置於死地。權力的無情,與國家安危無關,與天下黎民的福祉無關,只關乎野望與貪念……世間就是如此殘酷。

就在這風潮即將到來的前夕,受命全面指揮這次長安行動的朱安世,終於做出了率先一步行動的決定。這樣的契機,便是來自於下午時分接到的某個求助。

以韋豐爲首的一幫官宦子弟在長安學院受到了侮辱和毆打,心懷憤怒的他們自然不肯善罷甘休。於是,最近有過幾次接觸的九州隱門中人,通過秘密的渠道,不久之後便見到了他們的身影。

聽完他們的訴說後,隱身在長安秘密據點的朱安世很快就意識到,這也許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他不由自主的咬了咬牙,打擊元召的勢力,就從現在開始吧!

而多少了解一點這些江湖人力量的韋豐公子一幫人,則是大喜過望。他們沒有想到,對方這麼痛快就答應了要求。這就好辦的多了,只要他們肯出手,哪怕是派出幾十個人去,陸浚那小子就算是加上李陵、季迦,三個少年人怎麼會是對手呢?

到時候自己這些人隱身在背後,看情勢再決定是否對他們痛下殺手。如果肯磕頭求饒從此以後服服貼貼,也許會饒得他們性命,如果那三個小子不識擡舉敢繼續嘴硬,那就別怪心狠了。在這地方殺了他們,推不知情,就算是李家和季家有些勢力,那又怎麼樣!

只是在他們看不到的地方,朱安世臉上狠辣的笑意中帶着鄙夷的色彩,這些富貴子弟們可能還從來沒有見識過到底什麼是殘酷,那麼今天夜裡,就讓他們好好的見識一下吧!但願沒有人會嚇尿了褲子。

就是在這樣的情勢下,已經身在長安學院待了兩年多時間的韋豐衆人,換上普通衣衫混雜在這些江湖人物當中,來到了終南山北側的樹林裡。他們的心情極其興奮,想到不久之後,當陸浚那三個小子來到的時候,馬上面臨的將會是一種極其悲慘的局面,便不由得摩拳擦掌,連身上的傷也不覺得疼了。

不過片刻之後,身後有人悄悄的拽了拽爲首的韋豐衣襟,以目示意他往四周看看。韋公子漫不經心的擡眼打量了一圈,不由得心中一驚,臉上的得意凝滯。卻只見樹林之中影影瞳瞳,刀光閃映着月光,正不知道來了多少人。

且不說這些隨着來看熱鬧的公子們心中的吃驚和暗自猜疑。事到如今,朱安世已經沒有心情去對他們這些人解釋什麼了。刀已出鞘,只待廝殺!

長樂塬上的力量,早已經通過長安城內的關係探聽明白,現在卻正是防守最薄弱的時候。原先駐紮在長樂塬東邊大營的赤火軍餘部也已經開赴草原戰場,而且最主要的是,元召現在還遠在塞外。只不過剩餘一些普通的護衛和生活在這邊的民衆,在上千刀劍齊全的江湖高手面前,這樣的力量可謂不堪一擊!

朱安世傳下號令,命令分頭行動的幾部分人,一定要牢記自己的進攻目標。此行的目的不是爲了多殺傷人,而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那些重要場所都毀之一炬。爲此,他們在從長安來之前,是做了充分準備的。

根據熟悉長樂塬上分佈的人提供的準確情報,朱安世首先選定的進攻目標,是渭河北岸碼頭附近的倉庫,那裡面據說堆放儲存着南北兩地流通客商的大批貨物,甚至連西域東胡人都在此轉運貨物去長安。其價值可想而知。如果放一把火,把這成片的原木結構倉庫羣連同裡面的貨物都給燒了的話,元召和長樂塬勢必會爲此付出極大代價的。

而其餘選定的幾個目標,分別是劍湖船塢、茶酒作坊……以及另外的幾處屬於長樂塬封地內的重要庫府所在。行動時間就選在定更天以後。

高高的樹冠陰影裡,聽清了這些不速之客全部企圖的三個少年,早已面面相覷,驚駭莫名!

第七百四十章 爲卿披甲第五百九十三章 葉底藏花待時開第二百八十八章 臨危受命披戎甲第八百八十章 殺王祭旗春秋訣第五百四十三章 所向披靡萬人敵第二十九章 千秋存俠骨 十年報恩仇第六百零七章 劍拔弩張第三百零七章 踏征途 將旗出第三百七十五章 當年少 在天涯第三百一十二章 踏江山 蛟龍變第四百六十六章 九劫不悔 唯吾尚且從容第六百八十三章 傾城爲禍第五百零六章 祁連山下甲光寒第七百一十五章 堯母門中第五百六十章 寸心可念不可說第八百九十九章 從來絕境心彷徨第四百零八章 白頭似雪 灞橋俯首牽馬第五百五十一章 蠻族可驅之以方第七百零六章 長夜未央第四十一章 揮刀需酣暢 踏月斬清霜第一百九十九章 有王東來 非友是敵第八百六十五章 氣塞西北何人劍第二百二十三章 名劍美人正年少第八百九十章 千生百劫此身輕第三百七十章 驚單于 英雄色第一百三十九章 山河如舊 袖裡乾坤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漢鋒芒第四百二十章 最難消受 美人情深意重第五百九十四章 舊恨新仇分成敗第一百八十七章 榮辱興衰 系一念間第一百六十八章 烈焰焚火 天道好還第三十八章傾城昭紅日 黑霧掩殺星第五百三十六章 白刃噬血不沾衣第五百五十二章 長安故土紅塵路第一百四十章 尋常巷陌 市井傳說第二百零八章 西風吹落多少恨第六百五十四章 胸有成竹第四百八十章 大戰起時 千騎萬弩激發第七百三十二章 惡貫滿盈第二百六十七章 未知大禍起宮牆第五百四十二章 席捲千軍如草芥第二百四十九章 流光千里踏霜行第六百八十七章 血染長街第三百一十五章 西風烈 疾如火第六百二十六章 塵世烈骨第二十二章 驚若飛鴻影 血浴暗花形第八章 我生如朝露 爲誰降人間第八十六章 紛紛世上潮 當時正年少第五百零五章 旌旗擊鼓戰平川第四百一十二章 從頭細說 原來國士無雙第八百一十四章 滿座衣冠朝天闕第七百三十八章 罄竹南山第六百八十章 霹靂忽驚第五百零九章 英姿勃發世無雙第五百四十六章 塞上刀光遮胡塵第八百四十一章 千乘萬騎出玉門第四百五十九章 傳說蓬萊 曾借靈氣三分第七百一十三章 一騎絕塵第四百六十九章 殺人無形 不動聲色之間第七百一十四章 四海之外第七百四十六章 明日誓言第二百零二章 天下權柄話今朝第五百七十二章 黑白殺伐不用刀第四百四十六章 歸來長安 原是故地情深第二百二十一章 智計無雙誰能料第五百八十八章 風起雲涌入長安第一百一十八章 青衫磊落 人在天涯第五百九十章 囂張跋扈卻是誰第四百一十二章 從頭細說 原來國士無雙第四十九章 國患思賢良 聚財用奇謀第四百三十二章 手掌乾坤 必定不負卿意第二百五十八章 獵狐嶺 飛鷹袍第八十七章 山長水闊處 曾爲誰駐馬第四百零四章 天下社稷 盡在袖底江山第八百六十章 刀頭血是英雄血第三百九十四章 燈殺照 霜雪明第二百五十八章 獵狐嶺 飛鷹袍第六百八十章 霹靂忽驚第七百一十九章 未央落日第六百二十一章 密語驚風第七百三十一章 燕趙遺風第八百四十八章 劍如崑崙山勢傾第五百三十二章 英雄本自重橫行第四百零二章 若許恩仇 也只淡若雲煙第二百五十三章 刀劍碎夢生死分第二百八十八章 臨危受命披戎甲第五百六十六章 白衣勝雪刀玄光第三百一十九章 災無妄 禍因果第七十三章 授我仙人術 巧手去頑疾第五百一十二章 兩袖江山千鈞重第五百五十章 運籌只在談笑間第四百二十九章 斬妖除魔 叱吒劍氣如虹第七百九十八章 奪門之戰第五百八十二章 火光歃血身染紅第三百六十八章 馬蹄烈 真如鐵第七百零八章 鉤弋宮深第七百三十四章 誅惡絕殺第九章 塞外烽煙起 素手點竹笛第七百二十九章 離人之思第四十一章 揮刀需酣暢 踏月斬清霜
第七百四十章 爲卿披甲第五百九十三章 葉底藏花待時開第二百八十八章 臨危受命披戎甲第八百八十章 殺王祭旗春秋訣第五百四十三章 所向披靡萬人敵第二十九章 千秋存俠骨 十年報恩仇第六百零七章 劍拔弩張第三百零七章 踏征途 將旗出第三百七十五章 當年少 在天涯第三百一十二章 踏江山 蛟龍變第四百六十六章 九劫不悔 唯吾尚且從容第六百八十三章 傾城爲禍第五百零六章 祁連山下甲光寒第七百一十五章 堯母門中第五百六十章 寸心可念不可說第八百九十九章 從來絕境心彷徨第四百零八章 白頭似雪 灞橋俯首牽馬第五百五十一章 蠻族可驅之以方第七百零六章 長夜未央第四十一章 揮刀需酣暢 踏月斬清霜第一百九十九章 有王東來 非友是敵第八百六十五章 氣塞西北何人劍第二百二十三章 名劍美人正年少第八百九十章 千生百劫此身輕第三百七十章 驚單于 英雄色第一百三十九章 山河如舊 袖裡乾坤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漢鋒芒第四百二十章 最難消受 美人情深意重第五百九十四章 舊恨新仇分成敗第一百八十七章 榮辱興衰 系一念間第一百六十八章 烈焰焚火 天道好還第三十八章傾城昭紅日 黑霧掩殺星第五百三十六章 白刃噬血不沾衣第五百五十二章 長安故土紅塵路第一百四十章 尋常巷陌 市井傳說第二百零八章 西風吹落多少恨第六百五十四章 胸有成竹第四百八十章 大戰起時 千騎萬弩激發第七百三十二章 惡貫滿盈第二百六十七章 未知大禍起宮牆第五百四十二章 席捲千軍如草芥第二百四十九章 流光千里踏霜行第六百八十七章 血染長街第三百一十五章 西風烈 疾如火第六百二十六章 塵世烈骨第二十二章 驚若飛鴻影 血浴暗花形第八章 我生如朝露 爲誰降人間第八十六章 紛紛世上潮 當時正年少第五百零五章 旌旗擊鼓戰平川第四百一十二章 從頭細說 原來國士無雙第八百一十四章 滿座衣冠朝天闕第七百三十八章 罄竹南山第六百八十章 霹靂忽驚第五百零九章 英姿勃發世無雙第五百四十六章 塞上刀光遮胡塵第八百四十一章 千乘萬騎出玉門第四百五十九章 傳說蓬萊 曾借靈氣三分第七百一十三章 一騎絕塵第四百六十九章 殺人無形 不動聲色之間第七百一十四章 四海之外第七百四十六章 明日誓言第二百零二章 天下權柄話今朝第五百七十二章 黑白殺伐不用刀第四百四十六章 歸來長安 原是故地情深第二百二十一章 智計無雙誰能料第五百八十八章 風起雲涌入長安第一百一十八章 青衫磊落 人在天涯第五百九十章 囂張跋扈卻是誰第四百一十二章 從頭細說 原來國士無雙第四十九章 國患思賢良 聚財用奇謀第四百三十二章 手掌乾坤 必定不負卿意第二百五十八章 獵狐嶺 飛鷹袍第八十七章 山長水闊處 曾爲誰駐馬第四百零四章 天下社稷 盡在袖底江山第八百六十章 刀頭血是英雄血第三百九十四章 燈殺照 霜雪明第二百五十八章 獵狐嶺 飛鷹袍第六百八十章 霹靂忽驚第七百一十九章 未央落日第六百二十一章 密語驚風第七百三十一章 燕趙遺風第八百四十八章 劍如崑崙山勢傾第五百三十二章 英雄本自重橫行第四百零二章 若許恩仇 也只淡若雲煙第二百五十三章 刀劍碎夢生死分第二百八十八章 臨危受命披戎甲第五百六十六章 白衣勝雪刀玄光第三百一十九章 災無妄 禍因果第七十三章 授我仙人術 巧手去頑疾第五百一十二章 兩袖江山千鈞重第五百五十章 運籌只在談笑間第四百二十九章 斬妖除魔 叱吒劍氣如虹第七百九十八章 奪門之戰第五百八十二章 火光歃血身染紅第三百六十八章 馬蹄烈 真如鐵第七百零八章 鉤弋宮深第七百三十四章 誅惡絕殺第九章 塞外烽煙起 素手點竹笛第七百二十九章 離人之思第四十一章 揮刀需酣暢 踏月斬清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