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四章 日本本土作戰(四)

石本新六中將到任之後,就立刻下令日軍,向人民軍的防禦陣地發動進攻。

應該說石本新六中將以及參戰的日本軍隊,對這次進攻都有相當的期望,一方面還是日軍上下普遍都有保衛家園,驅逐侵略的決心;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成功的突破了人民軍的外圍防線,給日軍增加了信心。因此在進攻開始的時候,日軍的士氣、鬥志都相當的高昂。

但戰爭打開了之後,日軍才發現人民軍的防禦力遠不是前線防線可比的。這一次是由高低搭配的陣地,配以大量的暗堡,火力點,以及後方的炮兵陣地組成,使人民軍的防禦陣地形成了一道由遠中近三層火力搭配,步槍、機槍、擲彈筒、迫擊炮等輕重火力配合的密集火力網。

而日軍的進攻隊型仍然如日俄戰爭一樣,以密集衝鋒爲主,士兵互相之間的距離只有2-3米,然後就端着步槍,向前突進,也沒有互相策應協作,交替前進,而身後更是沒有火力壓制或掩護,這樣的進攻戰術,在人民軍這樣密集的火力網面前,當然是和直接送人頭沒什麼區別。

結果在人民軍密集火力的打擊下,日軍的士兵幾乎是成片成片的倒在進攻的途中,不過這時日軍的心氣還很高,充滿了不惜身死的勇氣,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實際就是有了當炮灰的覺悟,因此儘管都看了到前面軍隊傷亡重大,但後面的士兵也仍然面不改色,一邊高呼着“班哉”,一邊隨後繼續進攻,前仆後繼,以血肉之軀硬衝硬撞鋼鐵、**所組成金屬風暴的防線。

只是儘管日軍的勇氣可嘉,但以血肉之軀終究是無法和金屬風暴相匹敵的,因此日軍的進攻除了讓士兵不斷的赴死之外,只能是讓自身的傷亡數字一次又次不斷的刷新衝高記錄。

整整一天的進攻,日軍傷亡6000餘人,當場陣亡的人數達到了2500餘人,然而卻連人民軍防線的邊都沒有挨着,在距離人民軍防線前約50米的距離開外,留下了滿地的日軍屍體。

雖然石本新六中將也沒想在第一天裡就攻破人民軍的防線,但在他的預想中,應該是和人民軍形成反覆的拉劇,因此這樣的結果顯然是不能被接受。不過石本新六認爲這是由於進攻的軍隊不努力的結果,因此決定在第二天更換了進攻的部隊,特別是將在之前立功受獎,並作爲典型進行宣傳的22師團派上戰場,負責第一波進攻的軍隊。

由於接管了23師團的殘餘部隊,因此這時22師團在第一戰中損失的人員都得到補充,不僅全額滿員,而且還額外多出了一個旅團的編制。

接到了第二天主攻人民軍陣地的任務之後,22師團的原有成員當然是鬥志旺盛,畢竟是打了一場勝仗,並且還得到陸軍部和天皇的嘉獎,這時人人的情緒高昂自然都希望再立新功,報效天皇和國家,而原來23師團的士兵則是都攢足了一口氣,希望在這場戰鬥中有出色的表現。

老實說這段時間裡,原23師團的官兵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不僅全國上下一致對他們口誅筆伐,就連不少人的家人都寫信要求和他們斷絕關係,因爲他們的行爲讓全家感到蒙羞,因此人人都覺得擡不起頭來,繼53名軍官剖腹自盡之外,又有26名官兵因承受不住壓力而選擇自殺。現在終於得到了出戰的機會,不少人都已經下定了決心,在這次戰鬥中死在戰場上,以洗刷上次戰爭帶來的恥辱。

不過師團長山本權之助畢竟是參加過日俄戰爭的中級指揮官,雖然他並沒有參加旅順攻防戰,但那一場戰爭的殘酷過程早已經傳遍了全軍,做爲深刻的教訓,因此山本權之助十分清楚,戰爭發展到了今天,只靠推人數是贏不了戰爭的,由其是在敵方有完善的防禦陣地和足夠的兵力的時候,旅順攻防戰己經證實了這一點,人民軍的戰鬥力比俄軍更強,而且第一天的戰鬥場面山本權之助也觀看過,憑心而論並不是進攻的部隊不努力,實在是人民軍的火力太強大、太密集,這樣的戰鬥,不是隻靠人數或是勇氣就能取勝的,必須要有足夠的火力支援和壓制才行。

於是山本權之助向石本新六要求,必須要給自己足夠的火力支援,才能打這一仗。而對山本權之助的要求,石本新六中將也沒有拒絕,畢竟第一天的戰鬥情況他也看到了,而且關於旅順攻防戰的各種信息他也基本都收到看過,記得當時自己還連罵乃木稀典幾句“笨蛋、蠢材,怎麼不用炮兵,白白犧牲寶貴的士兵之類。

不過現在日軍的火炮確實不多,這裡集中了5個師團,卻只有200餘門火炮,而且大多是75毫米、88亳米這樣中小口徑的火炮,100毫米口徑以上,只有50餘門,口徑最大的也只有120毫米,共計10門。因爲日本生產的火炮大多都己運到遠東、朝鮮等戰場,而國內雖然有不少兵工廠,但缺少鋼鐵,因此無法提高產能。

日本的資源十分貧脊,絕大部份工業原料基本都靠國外供,由其是鐵礦石,絕大部份都是從中國購買的,主要是用的大冶鐵礦的鐵礦石,由漢陽鐵廠向日本出售,畢竟中國的鐵礦資源豐富,而且離日本又近,因此日本自然是從中國購入鐵礦石,最初日本還僅僅只是一般性的供銷購買,但日本並不放心鐵礦資源被中國控制,於是利用漢陽鐵廠經營不善的機會,通過借貸方式控制了漢陽鐵廠的股權,在舊時空裡,日本在20年代終於全面控制了漢陽鐵廠,使這座近代中國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也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企業最終成了日本的鐵礦供應基地。

不過在時空裡,華東政府封鎖了日本的海運線,斷絕了中國的鐵礦石供應,儘管日本也緊急向英美等國購買鐵礦石,但英美國對資源出口控制得較爲嚴格,而且路途遠,成本大,不可能補上失去中國鐵礦石的缺口,雖然日本也可以說是爲鋼鐵原料想盡了一切辦法,從民間收集廢鋼廢鐵,號招國民將家裡鐵製物品都獻出來等等,但對於戰爭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因此在庫存的鐵礦石都用完之後,日本的各兵工廠只能降低產能,現在普遍的開工率都不超過三成。

而且有限的鋼鐵產能也不能全用來造炮,還有步槍、子彈、炮彈等,因此現在日軍的火炮除了少量庫存之外,基本都是從美國購買的,但向日本這樣規模的國家,靠購買自然是不夠的,目前全國火炮數量總計也只有1200餘門,而在日俄戰爭中,日軍共計投入火炮近2000門。進攻能登半島的日軍能夠分配到200餘門火炮,己經是相當可觀了。

石本新六則一口氣爲第2天的進攻投入180餘門火炮,其中100毫米口徑以上的火炮達40門,120毫米口徑的火炮動用了8門,可以說是下足了血本。

雖然山本權之助對得到的火力支援並不太滿意,不過日軍的現狀就是如此,不能奢望太多,因此也就沒有什厶好抱怨了,而且中小口徑的火炮射程近,威力小,但優點在於輕易靈活,可以推動前進,跟隨步兵一起進攻,也未必就不好用。山本權之助雖然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但他在遠東戰場時只是一個聯隊長,無論是眼光還是格局都很有限,而且他只和俄軍交過手,沒有和人民軍交戰的經歷,對戰爭的認知還完全停留在對俄軍作戰的層次上。當然這也是日軍整體最大的短板所在。

於是到了第二天,日軍首先對人民軍的陣地進行了猛烈的火力打擊,其實人民軍的防線長達10千米左右,160餘門火炮當然不可能覆蓋人民軍的全部陣地,因此只能選擇3個重點地區進行打擊,這也是石本新六從昨天的戰鬥總結的經濟,全面進攻的攤子鋪得太開,日軍的火力不足,不如集中兵力,選擇幾個重點地區進行突破,一但能夠突破人民軍的陣地,再向兩側進行擴張。

日軍陣地上炮聲轟隆,向人民軍的陣地瘋狂的傾泄,而人民軍的陣地上也不時反擊,使用的主要是100毫米和120毫米迫擊炮,這次人民軍登陸作戰,沒有帶火炮,重武器就是迫擊炮,其中的100毫米和120毫米迫擊炮是能夠打到5000米以外的武器,當然人民軍還有海軍軍艦的艦炮火力支援。

不過這一次羅嶽並沒有命令海軍支援,畢竟日軍的火力並不強,而且人民軍的防禦工事都有相當的防炮擊能力,一般的中小口徑火炮對人民軍的防禦工事基本都沒有太大的殺傷力,能夠給人民軍的防禦工事造成較大威脅的,只有120毫米口徑火炮,不過這種口徑的火炮,日軍裝備得實在太少了,形不成規模優勢,人民軍完全可以承受這樣程度的炮擊,因此羅嶽認爲這時還沒有必要出動海軍支援,這張牌還是留在以後再打出來,只是命100毫米和120毫米迫擊炮還擊,當然並不要求迫擊炮能摧毀日軍的炮兵陣地,只是讓日軍知道人民軍還有反擊之力,要有所顧忌。

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開(二)第七一九章 上海談判(六)第八十八章 天津戰役(一)第一二九章 德國艦隊第五八二章 張作霖歸附(上)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二)第十章 接管濟南(三)第五九五章 濟南衆態(五)第四六九章 戰前(一)第五二五章 反圍剿(五)第三九八章 談判(六)第三三六章 工業成就(二)第九十九章 天津租界(六)第五五九章 美國(二)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四四一章 遼陽之戰(三)第四三二章 進攻北京(十一)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三八一章 對馬海戰(七)第三四八章 前往青島(一)第三六零章 大戰之前(七)第一零九章 接管天津第五五八章 美國(一)第一四七章 北倉之戰(六)第二十六章 夜話(上)第四九三章 聯盟終結(上)第五零六章 清廷招撫(三)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二十七章 夜話(下)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三章 制度(二)第一三九章 上海新區(三)第九章 俄國求和(下)第五十五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六)第六六零章 臺灣海峽之戰(一)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一七五章 南洋鉅富(下)第二四九章 創業(二)第三八四章 對馬海戰(十)第二一三章 爪哇之戰(三)第二九七章 脅迫(二)第七十三章 進攻赤峰(上)第二百 中標者(下)第一三六章 渤海海戰(五)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五九三章 濟南衆態(三)第五三八章 袁世凱復出(下)第一六九章 德國之行(一)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二十二章 錦州告急(一)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四七八章 外交爭鬥(七)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會議(五)第四六二章 圍殲日軍(六)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動(十五)第九十七章 青州之亂(十)第四九八章 各方態度(一)第九十七章 青州之亂(十)第三五一章 上海警戒(四)第六十六章 艦上見聞(下)第三三八章 工業成就(四)第六七三章 大獲全勝(四)第一七八章 德國之行(十)第六七一章 大獲全勝(二)第四三四章 進京(一)第十三章 五年規劃(四)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四一二章 旅順攻略(九)第六十六章 艦上見聞(下)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動(十五)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二)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四三六章 進京(三)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三十二章 市長上任(四)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第六十八章 工業(五)第六零九章 滿洲里戰役(二)第六二四章 登陸日本(六)第四二六章 停戰期(七)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議(三)第七十一章 工作開展(下)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六一四章 滿洲里戰役(七)第一七七章 德國之行(九)第五二二章 外交施壓第八十一章 災民(一)第三五零章 上海警戒(三)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五三二章 新機構第四六七章 武昌之行(七)第四四六章 遼陽之戰(八)第五十九章 殲滅(四)
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開(二)第七一九章 上海談判(六)第八十八章 天津戰役(一)第一二九章 德國艦隊第五八二章 張作霖歸附(上)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二)第十章 接管濟南(三)第五九五章 濟南衆態(五)第四六九章 戰前(一)第五二五章 反圍剿(五)第三九八章 談判(六)第三三六章 工業成就(二)第九十九章 天津租界(六)第五五九章 美國(二)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四四一章 遼陽之戰(三)第四三二章 進攻北京(十一)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三八一章 對馬海戰(七)第三四八章 前往青島(一)第三六零章 大戰之前(七)第一零九章 接管天津第五五八章 美國(一)第一四七章 北倉之戰(六)第二十六章 夜話(上)第四九三章 聯盟終結(上)第五零六章 清廷招撫(三)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二十七章 夜話(下)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三章 制度(二)第一三九章 上海新區(三)第九章 俄國求和(下)第五十五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六)第六六零章 臺灣海峽之戰(一)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一七五章 南洋鉅富(下)第二四九章 創業(二)第三八四章 對馬海戰(十)第二一三章 爪哇之戰(三)第二九七章 脅迫(二)第七十三章 進攻赤峰(上)第二百 中標者(下)第一三六章 渤海海戰(五)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五九三章 濟南衆態(三)第五三八章 袁世凱復出(下)第一六九章 德國之行(一)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二十二章 錦州告急(一)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四七八章 外交爭鬥(七)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會議(五)第四六二章 圍殲日軍(六)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動(十五)第九十七章 青州之亂(十)第四九八章 各方態度(一)第九十七章 青州之亂(十)第三五一章 上海警戒(四)第六十六章 艦上見聞(下)第三三八章 工業成就(四)第六七三章 大獲全勝(四)第一七八章 德國之行(十)第六七一章 大獲全勝(二)第四三四章 進京(一)第十三章 五年規劃(四)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四一二章 旅順攻略(九)第六十六章 艦上見聞(下)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動(十五)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二)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四三六章 進京(三)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三十二章 市長上任(四)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第六十八章 工業(五)第六零九章 滿洲里戰役(二)第六二四章 登陸日本(六)第四二六章 停戰期(七)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議(三)第七十一章 工作開展(下)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六一四章 滿洲里戰役(七)第一七七章 德國之行(九)第五二二章 外交施壓第八十一章 災民(一)第三五零章 上海警戒(三)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五三二章 新機構第四六七章 武昌之行(七)第四四六章 遼陽之戰(八)第五十九章 殲滅(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