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七章 接受談判(九)

bookmark

王雲鵬道:“我對軍事不怎麼精通,但可以說一下關於我們目前的財務情況,當然爲了方便報告,我說的數字基本都是取整數,不會太精確。我們是在今年5月參加戰爭,到現在我們一共參戰了8個月,而綜合起來,平場每個月的戰爭費用開支大約是4000萬銀元左右,積累是3.2億銀元;另外在我們參戰之前,還有用於戰爭前期的準備費用是1.5億銀元,因此到目前爲此,我們對於這場戰爭總開支合計是4.7億銀元。”

“而我們累積起來,能夠用於戰爭的資金是,在參戰之前,財政拔款用於戰爭準備的費用開支是8000萬銀元,而在我們參戰之後,用於戰爭費用開支的財政拔款爲6000萬銀元;我們在美國、德國發行的債券收入爲5000萬英磅,折算約爲4.5億銀元,另外還有大約800萬英鎊的收入,會在1906年1月到帳,折算約爲7000萬銀元;在國內發行的債券收入爲7000萬銀元;還有一部份就是今年的財政收入節餘,大約是5000萬銀元,全部加起來,我們能夠用於戰爭的資金累計爲7.8億銀元;而扣除戰爭開支,我們目刮剩餘的資金約爲3億銀元左右。按照這8個月的月平均戰爭開支計算,大約可以支持7-8個月的戰爭費用開支。”

“而就目前來看,我們還可以籌集到的資金爲,在國內大約還可以再發行3000-4000萬銀元的債券,另外就是1906年的財政收入節餘,不過由於戰爭影響,我們1906年的財政收入會有明顯的下降,預計財政收入節餘在3000萬銀元左右,也就是說,我們還可以籌集到的資金大約還能夠再支持戰爭兩個月。當然我們還可以通過適當超發貨幣,造成通貨膨脹,以及進入全面戰時狀態,進行全面物資管控,預計還可以多支持一段時間,因此我們的實際戰爭潛力應該還可以保證1年。”

“當然這並沒有計算再借入新的外債資金,根據德國、美國方面的反饋,我們發行的債券在兩國的市場很受追捧,雖然英法兩國決定聯合出兵介入戰爭,會對我們債券造成一定的影響,會有一個大幅度的貶值,但由於我們的前兩批債券均己發售完了,因此債券貶值對我們的債券收入基本沒有損失,影響的主要是購買了我們債券的那些人,當然如果我們在與英法聯軍的戰爭中取得勝利,可以立刻將債券的價值再推上去,並且可以在德國、美國再發行3-4000萬英鎊的債券,折算約2.7-3.6億銀元,從總體來看,我們目前的戰爭資金還充足,只要我們能夠確保在戰場上不斷保持勝利,就基本不用太擔心資金。”

肖建軍道:“那就好,這麼看來,這一仗還有得一打啊。”

夏博海點了點頭,道:“資金充足是好事,不過光是有錢還是不行的,有錢還必須能夠買到東西才行,因此各種物資的購買渠道,以及供應能不能夠保證。”

王雲鵬道:“這個可以放心,各種物資的購買渠道基本都是可以保證的。”

在戰爭開始之後,華東政治對各種物資的需求量都大增,而且每一樣幾乎都是海量的需求。而按照常規,到這個時候各種物資的價格都會有大幅上漲,最少也會漲一倍,而多的就是漲到3-5倍也不意外。但由於華東政府在開戰之前的準備充足,造勢也造得極高,加上不斷的戰場上取得勝利,因此給華東政府供應的商人們也不敢胡亂漲價,畢竟都怕擔個破壞戰爭,發國難財的惡名。

由其是在河湖根據地擊敗了清軍的4路進擊,迫使清廷不得不承認華東政府是獨立政府之後,不少商人的心裡也都有了一本帳,因爲大部份人都看得出來,照這樣發展下去,改朝換代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華東政府取代清廷,開基建國基本是不可逆轉,因此這時還不趁機和華東政府搞好關係還要等到什麼時候。結果到現在爲此,給華東政府提供的所有物資最高的漲幅也只有50%左右,平均漲幅只有30%。

夏博海道:“那就好,大家怎麼看,如果英法兩國真的參戰,那麼我們要不要和英法聯軍打這一仗。”

秦錚道:“打,這一仗非打不可,無論這一次英法兩國的戰術訛詐也好,還是真的準備參戰,我們都應該和他們打一仗,否則以後其他國家都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嚇唬我們,何況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們完全和英法兩國有一戰之力。”

尚晉峰也道:“對,打得一拳開,防得百拳來,既然我們在軍事後勤上都有把握,那就好好的和英法兩國打一仗吧。”

秦錚又補充道:“還有一點,那就是打贏了這一仗,基本也沒有哪個國家怕輕易和我們開戰了,下一步我們出兵進攻清廷,奪取全國的政權,也就不會有別的國家敢來干涉。”

其他幾人也都紛紛發言,也都主張和英法兩國打一仗,於是夏博海道:“好,那就這麼定了,對日本、俄國的談判,仍然要堅持要求賠款,如果談判破裂,我們就馬上重新開戰。”

轉頭又肖建軍道:“老肖,你要馬上制定出一份詳細全面的作戰計劃,如果談判破裂,英法兩國從組織軍隊,再到趕到亞洲來,估計是到明年的5、6月份,而在以期間我們不可能閒着,肯定會先拿日本、俄國開刀,應該怎樣安排作戰的秩序和計劃,先打那裡,後打那裡,每一仗怎麼打,都一定要有明確的安排佈置。”

肖建軍點了點頭,道:“好的,我馬上去安排。”

夏博海又道:“除了軍事上的安排之外,還有一點請大家要注意,一但談判破裂,英法兩國決定聯合出兵,將會有一段對我們不利的時間,畢競在這個時代英法兩國都是龐然大物,因此在這一戰之前,肯定會有很多人不看好我們,甚致是投機到英法兩國那一方去,包括一批騎牆派,甚致是清廷,還有袁世凱都有可能會蠢蠢欲動,我們必須要有所預防。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宣傳,由其是在輿論上我們決對不能落後了,不管有多少人會相信我們能夠擊敗英法聯軍,但在我們內部,絕對不能有所動搖,而對清廷和袁世凱,要盡力的壓制。這一點就由老秦多負責。”

秦錚道:“好,我會去安排佈置,一定不會在輿論上輸掉。”

夏博海道:“對了,老秦你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德國那邊,是他們給我們提供了這個重要的情報,因此這算是我們欠了他們一個人情。不過德國方面顯然也是希望我們放棄對日本、俄國的賠款要求,不管他們這樣的想法是出於怎樣的目地,我們都有必要向他們解釋清楚,這個任務非你莫屬了。”

秦錚道:“我到是有個想法,這次不排英法兩國是借德國之口,將這個消息傳遞給我們,給我們施加壓力,而我們也可能通過德國,將我們守可和他們一戰,也堅持不會放棄賠款的意願轉告給英法兩國,看看他們有什麼反應,不排除當我們採取強硬立場之後,英法兩國會退回去的可能。雖然我也認爲這種可能性並不大,但總可以試一試。”

夏博海道:“很好,還是老秦你的頭腦靈活,就照你的想法去做吧,分寸你自己把握就行了。而在另一方面,我們物資供應也要引起注意,因爲英法兩國參戰之後,肯定會有一批供應商對我們不看好,有可能會對我們的物資加價,甚致是中斷對我們的物資供應,我們有必要趁着談判未破裂之前,加大物資的購進力度,多囤積一些物資,以防發生變化。這一方面就由老王負責。”

王雲鵬道:“好的,我會安排這段時間擴大各種物資的購入量。”

夏博海點了點頭,道:“好,大家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徐濟超道:“要不要將這件事情告訴給李三傑委員,讓他們心裡有個底,他們這個時候應該還在路上,或者乾脆就讓他們回來,不要去談判了。”

夏博海笑道:“談判還是要去談的,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不能放棄,說不能這是英法兩國有意訛詐我們,當我們拒不讓步時,日本、俄國說不定就會屈服,而且這一次去美國,也不全是爲了談判,還有招商開發東北的任務。另外就算是談判註定要破裂,也沒有必要讓他們回來,當是讓外事委出去歷練歷練,長長見識,積累經濟,因此以後我們面對這樣的談判局面肯定還會有很多的。至於這個消息,可以告訴李三傑,讓他心裡有個底,也便於和日本、俄國談判,但其他成員就不要告訴他們,以免讓他們分心。”

秦錚道:“這個我同意,不過我認爲應該給李三傑一個權力,就是在他認爲有必要的時候,可以告訴其他成員,或者是部份成員,這樣處理更靈落一些。”

夏博海道:“嗯,這樣也可以。”

第一二六章 反擊(下)第四八七章 登陸作戰(八)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六十八章 睡不着的人(二)第一一六章 農村調查(二)第二一六章 外交之爭(中)第二六四章 根據地(六)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四十一章 敘舊(下)第一六一章 對日談判(六)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動(八)第二六八章 進城(四)第四八一章 登陸作戰(三)第一一零章 造艦(五)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一八三章 護僑行動(五)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三五八章 大戰之前(五)第三九九章 談判(七)第二二一章 談判(三)第四三八章 進京(五)第二十七章 清室回京(一)第一零二章 天津租界(九)第一九二 訪問天津(四)第一三一章 外調(五)第三五六章 徳國特使(四)第六六五章 臺灣海峽之戰(六)第三一八章 騎軍(二)第八十一章 災民(一)第三二七章 李鴻章來訪(四)第十七章 接管濟南(十)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四十三章 天津分治(一)第五五四章 接受談判(六)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一六六章 新艦下水(二)第六八八章 反制(二)第五四八章 鎮南浦登陸(八)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五七五章 談判(三)第二九六章 革命者(一)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六一零章 滿洲里戰役(三)第三三八章 李鴻章來訪(十五)第二一九章 青島戰役(三)第六十五章 艦上見聞第七十七章 陸軍編制(一)第十章 備用計劃第五四八章 鎮南浦登陸(八)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五四六章 鎮南浦登陸(六)第三零九章 二進膠州(二)第六十三章 德國使團(三)第五二五章 反圍剿(五)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十九章 自沉第一三三章 海軍假期(四)第一七零章 德國之行(二)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一八六 商務招標(四)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七十九章 水災(四)第四九四章 聯盟終結(下)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第二十七章 夜話(下)第五九零章 農場巡視(五)第一四零章 震動第三十二章 年度總結(二)第五七零章 進駐縣城(三)第二八四章 協商(上)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三四七章 財政工作報告(四)第五七七章 袁世凱來訪(一)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一一九章 農村調查(五)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第一七六章 南洋鉅富(三)第十四章 艦炮發威第四一四章 北京攻略(十)第十二章 五年規劃(三)第五三七章 袁世凱復出(上)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八十一章 戰前(下)第六五四章 遠東遠征軍(一)第四十一章 勝利第二四零章 王家寨(二)第三十七章 談判(上)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六八四章 結束戰爭(五)第七十二章 義和團第六三一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三)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五一二章 穆棱河之戰(八)第六十八章 工業(五)第一八零章 開平煤礦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一二六章 綠林大會(上)第二二四章 清廷求和(七)第一四四章 北倉之戰(三)
第一二六章 反擊(下)第四八七章 登陸作戰(八)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六十八章 睡不着的人(二)第一一六章 農村調查(二)第二一六章 外交之爭(中)第二六四章 根據地(六)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四十一章 敘舊(下)第一六一章 對日談判(六)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動(八)第二六八章 進城(四)第四八一章 登陸作戰(三)第一一零章 造艦(五)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一八三章 護僑行動(五)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三五八章 大戰之前(五)第三九九章 談判(七)第二二一章 談判(三)第四三八章 進京(五)第二十七章 清室回京(一)第一零二章 天津租界(九)第一九二 訪問天津(四)第一三一章 外調(五)第三五六章 徳國特使(四)第六六五章 臺灣海峽之戰(六)第三一八章 騎軍(二)第八十一章 災民(一)第三二七章 李鴻章來訪(四)第十七章 接管濟南(十)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四十三章 天津分治(一)第五五四章 接受談判(六)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一六六章 新艦下水(二)第六八八章 反制(二)第五四八章 鎮南浦登陸(八)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五七五章 談判(三)第二九六章 革命者(一)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六一零章 滿洲里戰役(三)第三三八章 李鴻章來訪(十五)第二一九章 青島戰役(三)第六十五章 艦上見聞第七十七章 陸軍編制(一)第十章 備用計劃第五四八章 鎮南浦登陸(八)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五四六章 鎮南浦登陸(六)第三零九章 二進膠州(二)第六十三章 德國使團(三)第五二五章 反圍剿(五)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十九章 自沉第一三三章 海軍假期(四)第一七零章 德國之行(二)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一八六 商務招標(四)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七十九章 水災(四)第四九四章 聯盟終結(下)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第二十七章 夜話(下)第五九零章 農場巡視(五)第一四零章 震動第三十二章 年度總結(二)第五七零章 進駐縣城(三)第二八四章 協商(上)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三四七章 財政工作報告(四)第五七七章 袁世凱來訪(一)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一一九章 農村調查(五)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第一七六章 南洋鉅富(三)第十四章 艦炮發威第四一四章 北京攻略(十)第十二章 五年規劃(三)第五三七章 袁世凱復出(上)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八十一章 戰前(下)第六五四章 遠東遠征軍(一)第四十一章 勝利第二四零章 王家寨(二)第三十七章 談判(上)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六八四章 結束戰爭(五)第七十二章 義和團第六三一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三)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五一二章 穆棱河之戰(八)第六十八章 工業(五)第一八零章 開平煤礦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一二六章 綠林大會(上)第二二四章 清廷求和(七)第一四四章 北倉之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