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二章 武昌之行(三)

來到湖廣總督府衙門的時候,只見府門大開,一大排差役衛兵左右分立,在大門口的臺階上,站立着十餘人,爲的一人頂戴花翎,官服朝珠,身材雖然不高,但神彩奕奕,頷下一部花白長髯,一直垂到胸前,正是張之洞。

陪同秦錚的榮俊業也暗吃了一驚,這可是相當隆重的迎接禮儀,雖然說張之洞爲人崇尚虛名,大好喜功,踏實不足,豪放有餘,但也曠放達觀,不拘小節的一面,而且器局宏偉,雅量高致,對付一般的名士,既使是沒有功名,但也會以禮相待,不擺官架子,但擺出的這個架式,還是出了榮俊業的預想,因爲這就差是擺派香案,否則就是迎接欽差大臣的擺場,想不到張之洞會對海外華人這麼看重。

雖然榮俊業判斷,張之洞會和海外華人達成協議,但還是低估了張之洞對海外華人的重視程度。其實收到了李鴻章、張佩綸的來信之後,張之洞的心裡欣喜若狂。因爲隨着海外華人名聲鵲起以後,張之洞就動了心思,希望能夠和海外華人結交結交。

到了這個時候,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海外華人己經成爲中國政壇上一支舉足重輕的力量,想要再官場上混下去,不可能不和海外華人建立關係。在這方面,張之洞的反應素來十分靈敏,當初在維新派鬧得風聲水起的時候,張之洞就主動找上維新派,不僅收了維新派的二號人物樑啓爲弟子,而且在康有爲創辦強學會的時候,還送去了5ooo兩白銀以爲資助。並且還讓自己的弟子楊銳加入維新派,當時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也加入了強學會,因此時有“內有常熟(翁同龢),外有南皮(張之洞)”之稱,翁、張也成了強學會的兩大支柱。後來楊銳以四品卿銜任軍機章京,參與要政,成爲維新派的一員干將,也是戊戌變法失敗之後,被朝廷處斬的戊戌六君子之一。

不過作爲一名資深的官僚,張之洞與維新派的結交只是一種政治投資,而並非真心認同維新派的政治主張或芠持康梁的變法行爲,至少不是完全認同,因此在結交之餘,張之洞也刻意和維新派保持一定的距離,在康有爲請張之洞做爲強學會的會長列名時,張之洞卻電告康有爲:羣才薈集,不煩我,請除名,捐費必寄。後來康有爲做《新學僞經考》、《孔子改制考》,並鼓吹民權思想,不僅與張之洞平素的學術主旨不合,更是觸犯到了清廷的禁忌,便停止了向強學會的捐款,同時還寫了《勸學篇》,提出著名的“中學爲體,西學爲用”的觀點。後來戊戌變法失敗,儘管其中有張之洞的弟子楊銳,但張之洞卻並沒有受到牽連。

但現在海外華人可不是當初維新派那幾個白面書生可比,論聲勢,他們屢敗八國聯軍,奪天津、取威海、佔青島、復北京,軍威赫赫,爲清廷6o年來所無有;論實力,海外華人有人有槍有軍艦,並且己佔據多處地方,因此無論是那方面都要比當初的維新派強得多。便何況李鴻章早己經捷足先登,和海外華人拉上了關係,而且還到訪過天津,衍然成爲海外華人在清廷的代言人,這就更是讓張之洞心裡過不去,這次又落到了李鴻章的後面。

張之洞和李鴻章競爭了大半輩子,但始終都被李鴻章壓着一頭,好不容易等到李鴻章因甲午戰敗而失勢,張之洞也有出了一口惡氣之感,而現在李鴻章搭上了海外華人這跟線,說不定還會以招安海外華人之功,而重新回到權力的頂峰。

其實張之洞也不是沒有想過,派人到上海、甚致到天津去和海外華人聯繫,但思來想去,張之洞還是沒有施行,畢竟張之洞有自己的顧慮,海外華人可不同於當初的維新派,雖然當初維新派藉着公車上書的勢頭,表面上聲勢浩大,但實際不過是一羣無權無勢的書生,其實需要朝中大員的支持,因此張之洞只要向他們稍稍示好,就可以立刻和維新派拉上關係,區區5ooo兩白銀,就可以從康有爲那裡弄到個強學會會長的頭銜,而現在海外華人可是如日中天,張之洞再怎麼示好,也只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碳,再說海外華人己經和李鴻章拉上關係,是否還需要自己這個張香帥,還不得而知,萬一自己這熱臉去貼海外華人的冷屁股,豈不是自討沒趣嗎?堂堂張香帥,可丟不起這個臉。

另外就是張之洞對李鴻章也不放心,兩人互不對眼數十年,現在李鴻章己經和海外華人建立了關係,還會讓自己插手其中嗎?因此自己去聯絡海外華人,李鴻章會不會從中給自己使絆子。張之洞思考再三,也沒有打定主意,結果一直拖到了現在。

只不過張之洞沒有想到,李鴻章會主動給自己來電,介紹海外華人希望訪問武昌,並且想向張之洞購買一些武器,一開始張之洞還不信,以爲李鴻章是在耍戲自已,但隨後久不和張之洞有來往的張佩綸也給自已來信,希望自已能夠好好接待海外華人。張之洞也意識到機會來了,自己手裡有海外華人需要的,而李鴻章又無法給予的東西,而且如果真的談成了,還可以解決自己目前面臨的資金困境。至於清廷那邊,張之洞到真沒有放在心上,現在的清廷,自保都十分免強,那還管得了這些事情。

而且得知海外華人將派秦錚訪問武昌,也讓張之洞十分滿意,因爲他也收集了不少海外華人的資料,知道這可是海外華人裡的二號人物,海外華人對李鴻章也不過如此,這說明海外華人對自已還是十分重視的,把自己和李鴻章並列,既然如此,自已自然也應投桃報李,因此也以極高的規格接待秦錚。

見秦錚到了,張之洞立刻率先走下臺階,親自迎接秦錚,在中國的禮儀中,這叫降階相迎。而秦錚也不敢怠慢,雖然張之洞擺出一付禮賢下士的開明樣子,但自己扮演的可不是諸葛亮,沒必要擺架孑裝清高,而且張之洞喜好虛名,該給他的面子還是要給的,因此也搶前幾步,上了兩級臺階,沒讓張之洞完全走下臺階,雙手抱拳,道:“見過香帥。”

果然,秦錚的行動讓張之洞十分高興,趕忙拱了拱手,道:“秦政委,不必客氣,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老夫己經爲政委備下了接風宴席,先進去再說。”說着拉着秦錚,一起走進了總督府衙門。

在後堂裡己經擺好了一張圓桌,張之洞在主席就座,讓秦錚坐在次席,另外還有六人入席就座,共計湊成八席,其中就有榮俊業,而其他五個人,估計也都是張之洞的幕僚。

果然,落座之後張之洞一一向秦錚介紹,在張之洞右手邊第一席的是一個45歲左右的中年男子,身材削瘦,但雙目精光四射,一看就是機智過人之輩,而張之洞向秦錚介紹,此人便是他的席幕僚趙鳳昌。

這和秦錚猜測的結果一樣,雖然趙鳳昌並沒有擔任過什麼重要的職位,但在舊時空的清末民初政壇上,卻是一位舉足重輕的人物,在戊戌變法、東南互保、《蘇報》案、辛亥革命等重大的歷史事件中,皆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影響極爲巨大的傳奇式人物,素有“民國諸葛”之稱。這次東南互保的最初提倡者,就是趙鳳昌,並且參與了整個東南互保的策劃、實施、談判過程,可以說沒有趙鳳昌,也就沒有東南互保。因此秦錚也拱了拱手,道:“我在上海時,早聽過竹君先生(趙鳳昌字竹君)的大名,不想能在香帥這裡能一會尊顏。”

趙鳳昌還禮道:“秦政委過講了。”

張之洞呵呵一笑,接着又介紹坐在趙鳳昌身邊的人,道:“此位辜鴻銘,精通西學,仍是老夫一臂。”

秦錚點了點頭,這又是一個大腕級的歷史名人,這傢伙號稱“清末怪傑”,精通九國語言,並獲13個博士學位,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而且說起辜鴻銘,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留辮子,其實辜鴻銘在英國留學時,早已剪掉辮子,西裝革履,一副洋派。而辛亥之後,反到把辮子又重新留了起來,四處招搖炫要。而辜鴻銘留辮子的原因也是衆說紛雲,莫衷一是。

不過辜鴻銘的主要成就不是政壇,而是在思想教育方面,由其是翻譯事業,但和這個時代流行的翻譯外國書籍不同,辜鴻銘的翻譯事業主要是將中國的古籍經典譯成外文,並熱衷向西方人宣傳東方的文化和精神,讓西方人瞭解進而尊重中國文化。

在張之洞的幕僚班子中,辜鴻銘的職務是洋文案,主要是負責翻譯,並且興辦教育,鼎力謀劃籌建了湖北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

秦錚笑道:“我們在青島,可是早就聽聞過辜先生的大名。”

辜鴻銘怔了一怔,因爲秦錚的話有些奇怪,聽過自己的名聲,到不奇怪,但爲什麼是在青島?自己可從未到過青島,因此也不由問道:“秦政委此話怎講。”

秦錚笑道:“徳國元帥瓦德西,自稱爲先生的舊交,對先生的學問素來敬服,多有推崇,因此我們就是從他那些聽到先生的大名。”

辜鴻銘呆了一呆,也笑道:“當年一別,還以爲從此天各一方,再無相見之日,卻不想在中國竟能有再逢之時,總要見上一面纔好。”

秦錚微微一笑,道:“歡迎先生訪問靑島,並會見故友。”

――――――――分割線―――――――――分割線――――――――

關於辜鴻銘和瓦德西的關係,一般的說法是:辜鴻銘留學法國時,住在巴黎某名妓家裡,有個每天替這名妓跑腿的德國小販,是個文盲,但有志氣,於是辜鴻銘應那位名妓的要求,教這小販德文,後者還向他下跪叩行拜師禮,這小販便是後來的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在清廷與八國聯軍談判中,辜鴻銘出場鎮住了瓦德西,終於締結有利於帝國的《辛丑合約》--要不是李鴻章臨時背叛商定的計劃,清帝國的賠款至少可按辜鴻銘的方案,減少二億兩!這一段故事出於辜鴻銘的一段回憶錄,後來基本被收錄於所有辜鴻銘的傳記書籍中。

不過辜鴻銘出生於1857年,瓦德西生於1832年,從兩個人的出生時間來看,辜鴻銘比瓦德西晚出生近25年,而且瓦德西35歲便加入普魯士總參謀部,成爲總參軍官。因此瓦德西不可能拜辜鴻銘爲師,另外瓦德西的出身貴族,他的父親和外公的職位都是將軍,那麼既然是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瓦德西在法國做過小販的說法也不能成立了。

從兩人的生平經歷來看,辜鴻銘赴巴黎留學時約在1878-1879年間,而瓦德西時有45歲正任德國駐法國大使,因此兩人可能會在這一段時間內有過交集。但也僅此而己,別說瓦德西不可能拜辜鴻銘爲師,就算是真的,也不可能因私人關係影響國家利益。

第十一章 五年規劃(二)第一八三章 德國海軍戰略(一)第四零五章 旅順攻略(二)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戰(二)第四九一章 歸附(上)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第四一二章 旅順攻略(九)第三十三章 市長上任(五)第九十二章 青州之亂(五)第四九四章 襲取海參崴(三)第一六七章 回訪日本(中)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第七二八章 決策(二)第一九七章 巴達維亞(五)第一八九 訪問天津(一)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五七三章 談判(一)第一一七章 農村調查(三)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戰(六)第五七二章 預備會議(七)第二五四章 圈套(二)第九十八章 天津租界(五)第六十八章 德國使團(八)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二五六章 公審大會第二六一章 反撲(一)第七十三章 義和團(下)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三十三章 市長上任(五)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四章 制度(三)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一八七 封存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四三九章 進京(六)第三五四章 大戰之前(一)第五八六章 農場巡視(上)第三二三章 騎軍(七)第二九八章 脅迫(三)第三章 制度(二)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一八五章 護僑行動(七)第四三五章 戰爭再啓(六)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五三六章 聯合軍演(一)第五一八章 穆棱河之戰(十四)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二十六章 接管濟南(十九)第六八六章 結束戰爭(七)第二二零章 青島戰役(四)第三一六章 錦州(四)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十九章 海軍編制(三)第五四五章 鎮南浦登陸(五)第四六八章 迎擊俄軍(五)第二十章 海軍編制(四)第二二九章 技術討論第九章 村民第二六一章 反撲(一)第二九六章 脅迫(一)第一一七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三)第三一七章 騎軍(一)第二零三章 英國干涉(五)第六二四章 登陸日本(六)第五十二章 佔領大沽口(三)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一零三章 新根據地(六)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區(十)第二三三章 作戰計劃(一)第五十四章 艦隊匯合(二)第一一二章 秋收行動(一)第五六六章 陰謀(四)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二五六章 公審大會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第二十五章 責任問題第五五二章 土地改革(七)第二六四章 根據地(六)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四十九章 投降穿越艦隊簡介一052D型驅逐艦第五二三章 反圍剿(三)第六八零章 結束戰爭(一)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六五九章 遠東遠征軍(六)第一四九章 進攻楊村(二)第四十章 造艦計劃(四)第四四三章 進京(十)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一七零章 投資考察(一)第四九三章 聯盟終結(上)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一四五章 訪問(五)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五八九章 上海租界(一)
第十一章 五年規劃(二)第一八三章 德國海軍戰略(一)第四零五章 旅順攻略(二)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戰(二)第四九一章 歸附(上)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第四一二章 旅順攻略(九)第三十三章 市長上任(五)第九十二章 青州之亂(五)第四九四章 襲取海參崴(三)第一六七章 回訪日本(中)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第七二八章 決策(二)第一九七章 巴達維亞(五)第一八九 訪問天津(一)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五七三章 談判(一)第一一七章 農村調查(三)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戰(六)第五七二章 預備會議(七)第二五四章 圈套(二)第九十八章 天津租界(五)第六十八章 德國使團(八)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二五六章 公審大會第二六一章 反撲(一)第七十三章 義和團(下)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三十三章 市長上任(五)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四章 制度(三)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一八七 封存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四三九章 進京(六)第三五四章 大戰之前(一)第五八六章 農場巡視(上)第三二三章 騎軍(七)第二九八章 脅迫(三)第三章 制度(二)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一八五章 護僑行動(七)第四三五章 戰爭再啓(六)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五三六章 聯合軍演(一)第五一八章 穆棱河之戰(十四)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二十六章 接管濟南(十九)第六八六章 結束戰爭(七)第二二零章 青島戰役(四)第三一六章 錦州(四)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十九章 海軍編制(三)第五四五章 鎮南浦登陸(五)第四六八章 迎擊俄軍(五)第二十章 海軍編制(四)第二二九章 技術討論第九章 村民第二六一章 反撲(一)第二九六章 脅迫(一)第一一七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三)第三一七章 騎軍(一)第二零三章 英國干涉(五)第六二四章 登陸日本(六)第五十二章 佔領大沽口(三)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一零三章 新根據地(六)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區(十)第二三三章 作戰計劃(一)第五十四章 艦隊匯合(二)第一一二章 秋收行動(一)第五六六章 陰謀(四)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二五六章 公審大會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第二十五章 責任問題第五五二章 土地改革(七)第二六四章 根據地(六)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四十九章 投降穿越艦隊簡介一052D型驅逐艦第五二三章 反圍剿(三)第六八零章 結束戰爭(一)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六五九章 遠東遠征軍(六)第一四九章 進攻楊村(二)第四十章 造艦計劃(四)第四四三章 進京(十)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一七零章 投資考察(一)第四九三章 聯盟終結(上)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一四五章 訪問(五)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五八九章 上海租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