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一章 激烈博弈(五)

小村壽太郎道:“賠款在歐洲國家中是常有的事情,普法戰爭中,法國也曾向普魯士進行了賠款,現在法國同樣還是世界強國。”

寺內正毅道:“這麼說內閣是打算向海外華人賠款,如果是這樣,我就辭職,明天就在家裡切腹自盡,也決不接受這種屈辱的結果。”

小村壽太郎趕忙道:“當然不是,這只是美國總統提出的建議,我們現在只是討論而己。”

桂太郎也道:“是啊,美國在此前的戰爭中,給了我們日本極大的幫助,因此我們對美國提出的建議不能忽視,在內閣會議上討論也是應該的,並不表示我們就接受了美國的建議。寺內君請不要激動。”

桂太郎畢競是首相,而且也是陸軍的人,因此他發話了,寺內政毅也不能不給桂太郎面子,因此也就不作聲了。

而伊藤博文卻暗暗嘆了一口氣,知道談判是沒有希望了,於是道:“現在美國和德國都同意繼續發行華東政府的債券,而且還答應買給他們物資,另外根據英國提供的消息,德國己經向華東政府出售軍火。”

寺內正毅聽了也不禁大吃了一驚,道:“難道德國支持海外華人嗎?”

伊藤博文道:“那到還沒有,德國僅僅只是單純的向華東政府出售軍火,我只是想告訴大家,現在日本的處境十分危險,希望大家慎重的考慮美國的建議,如果我們拒絕,那麼我們在軍事上是否有把握取勝。寺內君,你能否告訴我,我們還能戰勝華東政府,如果不能戰勝,那麼再硬撐下去又有什麼意義呢?”

寺內正毅聽了,也不禁低下頭去,因爲他也沒有戰勝華東政府的把握。這時山縣有朋道:“伊藤君,我明白你的意思,不過現在日本並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我們仍然有反敗爲勝的機會。”

伊藤博文聽了,不禁也怔了一怔,道:“我們還有什麼機會?”

山縣有朋道:“現在海外華人和俄軍在奉天對持,雙方必有一戰,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山縣有朋道:“如果海外華人進攻奉天,俄軍肯定是守不住的,不過海外華人畢竟是進攻的一方,必然會付出巨大的代價,那時我們集中兵力突破鴨綠江,再次進入遼東戰場,打海外華人一個首尾難顧,就有望一舉扭轉不利的局面,最差也可以迫使海外華人放棄賠款的要求,和我們講和。

伊藤博文雖然不是軍人,但早年參加倒幕時也在軍隊中幹過,後來日本多次參戰,伊藤博文對每一戰都進行過詳細的研究,因此對軍事方面還是略知一二的,聽山縣有朋這麼一說,伊藤博文認真想了一想,也覺得有些道理,道:“山縣君,請你回答我幾個問題,我們現在和朝鮮半島已經隔絕了交通來往,無法向朝鮮半島大規模增兵,只能靠朝鮮半島現有的兵力,是否夠用,另外還有武器彈藥是否夠用,而且據我所知,華東政府己沿鴨綠江邊佈置了軍隊駐守,按照你的計劃,有多大的成功機率。”

山縣有朋道:“我們撤回朝鮮的軍隊連同傷兵共計有約15萬人,現在傷兵基本都傷愈歸隊,除去重傷殘疾之外,一共有14萬3千人,另外從後勤人員中選撥了約8萬人入伍,因此總計兵力超過了22萬,並且都完成了整編,全軍編成第1、2、3、5四個軍團。除此之外,還編制了3個韓國軍團,共計約10萬人,並且還徵集了30萬韓國人爲後勤人員,現在我們在朝鮮半島的總兵力己達到32萬,雖然我們的軍隊缺乏訓練和實戰,但至少有14萬是老兵,而根據我們掌握的情報,人民軍雖然在鴨綠江邊修建防禦工事,但留下駐守的軍隊只有5、6萬人,而且由於鴨綠江邊沒有鐵路線,因此他們最強大的武器,裝甲列車並不在鴨綠江邊,從兵力上說是完全足夠的。”

頓了一頓,山縣有朋又道:“至於武器彈藥,我們原來在朝鮮半島有一部份庫存,而且前段時間英國貨船又幫助我們運送了一批,現在積累的武器彈藥至少可以打一場大規模的戰役。”

伊藤博文皺了皺眉,道:“只夠打一場大規模的戰役嗎?那麼既使我們突破了華東政府的鴨綠江防線,又有什麼作用。”

山縣有朋道:“當然是有用的,因爲海外華人並不知道我們有多少彈藥,因此只要我們能夠突破鴨綠江防線,就能對海外華人形成巨大的壓力,他們不可能同時和我們,俄國在兩線作戰,這時我們再請英國出面調停,海外華人決不敢再提出賠款的要求,這樣我們就能達到體面退出這場戰鬥的最低目標。而要取得更好的結果的話……”

說到這裡,山縣有朋看了山本權兵衛和伊東佑亨一眼,道:“那就要看海軍是否得力了,前方儲備的武器彈藥自然是越多越好,現在英國已經停止了幫助我們向朝鮮半島運送物資,如果海軍能夠補上這個缺口,繼續向朝鮮半島運送物資,讓我們的軍隊有連續作戰的能力,那麼我們就有可能在戰場上取得更大的戰果,或者是在談判中採取更爲強硬的態度,以爭取到更多的利益。”

山本權兵衛道:“海軍已經在組織軍艦船隻,制定計劃,會盡全力向朝鮮半島運送物資。”

山縣有朋點了點頭,道:“好的,感謝海軍的支持。”又轉向伊藤博文道:“伊藤君,這就是我的計劃,也是日本能夠體面退出這場戰爭的唯一辦法。”

伊藤博文又認真思考了一會,認爲山縣有朋的這個計劃確實有相當大的可行性,而且成功的機率也不低,當然也不會太高,畢竟其中的變數太多了。成功了當然是好事,日本至少能不用賠款,並保住在朝鮮半島的利益,而內閣大員們也能對國內有個交待,不過一但失敗,日本就徹底喪失了以較小代價退出戰爭的機會,華東政府肯定會向日本提出鉅額賠款,連朝鮮半島,甚至是臺灣都有可能會失去了。

想到了這裡,伊藤博文道:“山縣君,這是一場賭博啊。”

山縣有朋道:“伊藤君,在決發動對俄作戰的時候,甚致是在10年,我們對清國開戰的時候,就己經開始賭博了,至現在這場賭博還沒有結束。我不知道會有多大的獲勝機率,但我們必須繼續賭下去,否則我們在前期付出的就全部賠進去了。”

伊藤博文沉默好半天,才道:“好吧,山縣君,那就繼續賭下去吧,我們也會盡力幫助日本,贏得這場賭局,現在你們還需要什麼幫助?”

山縣有朋點了點頭,有了伊藤博文的支持,那麼贏得這場賭局的機會自然是要大得多了。於是道:“我們現在還需要戰爭的資金支持。”

伊藤博文道:“好,這個可以去找英國幫忙,英國現在還需要我們,支援我們一部份資金是必須的,這件事情由外相負責。”

小村壽太郎道:“是。”

山縣有朋道:“還有一點,我們再次參戰的時機必須把握好,一定要在海外華人和俄國將要分出勝負的時候,因爲在這個時候,無論是勝是負,海外華人不可能分心來應對我們,因此這纔是我們參戰的最好時機。我們必須儘快和俄國談成聯合的協議,這樣才能把握海外華人和俄國的戰爭進程,這樣我們才能把握好參戰的時機。”

伊藤博文點了點頭,道:“好吧,我明白了,我們會盡力的加快和俄國的談判。”

其實不用日本加快和俄國的談判,英國、法國卻首先沉不住氣了,因爲德國、美國同意華東政府發售債券、賣出物資、派遣軍事觀察團,都讓遠東的這場戰爭有進一步複雜化的可能性和不穩定性,而對於目前處於劣勢的日、俄來說,當然是不利的,因此英國、法國必須要儘快穩定遠東的局勢,於是兩國也都各自向日俄施壓,要求日俄儘快達成聯合的協議,對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的利益歸屬問題暫時擱置,首先聯手打敗華東政府以後再談判解決。

這個建議到是正中日本的下懷,於是日本立刻響應英法的提議,表示願意接受英法的建議,而英國也同意向日本提供2000萬英鎊的低息貸款,緩解日本政府的經濟壓力;而俄國本想借機再多爭取一些利益,但英法同時向俄國施壓,要求俄國必須接受這個條件,俄國也扛不住英法的壓力,只能接受。

將雙方的爭端暫時擱置,談判的進展自然就要快得多了,於是很快日俄雙方就達成了一致:雙方將聯合起來應對華東政府的威脅;各自的重大軍事行動之前應互相通告,並盡力協調配合行動;各自的情報將互相同享,日本承諾,留在遼東地區的情報人員會向俄國提供情報,但要求俄方予以配合和支援,俄國也表示了同意;最後是在擊敗華東政府之後,雙方以各自佔領的地區爲實際現狀進行談判協商處理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的利益歸屬問題。

就這樣,日俄兩國爲了應對華東政府的威脅,終於由敵對的雙方變成了名議上合作的盟友。

祝各位書友元旦快樂

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二章 收關行動(二)第四九三章 聯盟終結(上)第五六三章 陰謀論(上)第三零七章 反制行動(五)第四五二章 外交斡旋(九)第七一零章 日本的選擇(四)第三七一章 餘波未平(八)第六十三章 大沽口會議(四)第二零八章 戰爭規則(三)第二六七章 進城(三)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議(上)第七一四章 上海談判(一)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三四二章 軍事計劃(上)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第一零六章 造艦(一)第四三八章 政客(三)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六零三章 應對計劃(三)第七十三章 義和團(下)第四四八章 遼陽之戰(十)第五四一章 俄國服軟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一五四章 回師第三九七章 全面開戰(六)第二七六章 戰爭開始(五)第一一三章 秋收行動(二)第三十一章 市長上任(三)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二十九章 市長上任(一)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第四零九章 旅順攻略(六)第七二四章 歸國(四)第四十七章 錦州之戰(五)第四十九章 重啓談判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動(十四)第三一五章 錦州(三)第五七六章 情報分柝第四零四章 旅順攻略(一)第六十三章 德國使團(三)第二四四章 第一家族(三)第五八四章 張作霖歸附(三)第六零八章 滿洲里戰役(一)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二一二章 青島攻略第一二三章 學校(二)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二二二章 青島戰役(六)第五三二章 新機構第五八四章 張作霖歸附(三)第五二四章 反圍剿(四)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一六四章 慶賀大會(二)第五二六章 反圍剿(六)第一三一章 海軍假期(二)第一九四章 訪問英法(五)第一一二章 秋收行動(一)第一六二章 對日談判(七)第六四一章 日本本土作戰(一)第七三零章 決策(四)第五四零章 聯合軍演(五)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三九八章 全面開戰(七)第一六一章 對日談判(六)第二章 穿越到清末第一五九章 天津見聞(四)第一四一章 上海新區(五)第六五六章 遠東遠征軍(三)第五四四章 鎮南浦登陸(四)第五三三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四)第五六四章 美國(七)第一五七章 天津見聞(二)第一五一章 新農村建設(二)第九十五章 天津租界(二)第一四四章 北倉之戰(三)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四六九章 戰前(一)第三二七章 奉天會戰(上)第三五八章 大戰之前(五)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第五七四章 談判(二)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二零七章 奇襲庫倫(一)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六九四章 求和(一)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二六九章 根據地(十一)第二二一章 青島戰役(五)第六十七章 工業(四)第五六五章 美國(八)第三五四章 徳國特使(二)第二九三章 開荒(一)第二十六章 接管濟南(十九)第一零三章 新根據地(六)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一八零章 開平煤礦
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二章 收關行動(二)第四九三章 聯盟終結(上)第五六三章 陰謀論(上)第三零七章 反制行動(五)第四五二章 外交斡旋(九)第七一零章 日本的選擇(四)第三七一章 餘波未平(八)第六十三章 大沽口會議(四)第二零八章 戰爭規則(三)第二六七章 進城(三)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議(上)第七一四章 上海談判(一)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三四二章 軍事計劃(上)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第一零六章 造艦(一)第四三八章 政客(三)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六零三章 應對計劃(三)第七十三章 義和團(下)第四四八章 遼陽之戰(十)第五四一章 俄國服軟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一五四章 回師第三九七章 全面開戰(六)第二七六章 戰爭開始(五)第一一三章 秋收行動(二)第三十一章 市長上任(三)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二十九章 市長上任(一)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第四零九章 旅順攻略(六)第七二四章 歸國(四)第四十七章 錦州之戰(五)第四十九章 重啓談判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動(十四)第三一五章 錦州(三)第五七六章 情報分柝第四零四章 旅順攻略(一)第六十三章 德國使團(三)第二四四章 第一家族(三)第五八四章 張作霖歸附(三)第六零八章 滿洲里戰役(一)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二一二章 青島攻略第一二三章 學校(二)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二二二章 青島戰役(六)第五三二章 新機構第五八四章 張作霖歸附(三)第五二四章 反圍剿(四)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一六四章 慶賀大會(二)第五二六章 反圍剿(六)第一三一章 海軍假期(二)第一九四章 訪問英法(五)第一一二章 秋收行動(一)第一六二章 對日談判(七)第六四一章 日本本土作戰(一)第七三零章 決策(四)第五四零章 聯合軍演(五)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三九八章 全面開戰(七)第一六一章 對日談判(六)第二章 穿越到清末第一五九章 天津見聞(四)第一四一章 上海新區(五)第六五六章 遠東遠征軍(三)第五四四章 鎮南浦登陸(四)第五三三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四)第五六四章 美國(七)第一五七章 天津見聞(二)第一五一章 新農村建設(二)第九十五章 天津租界(二)第一四四章 北倉之戰(三)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四六九章 戰前(一)第三二七章 奉天會戰(上)第三五八章 大戰之前(五)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第五七四章 談判(二)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二零七章 奇襲庫倫(一)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六九四章 求和(一)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二六九章 根據地(十一)第二二一章 青島戰役(五)第六十七章 工業(四)第五六五章 美國(八)第三五四章 徳國特使(二)第二九三章 開荒(一)第二十六章 接管濟南(十九)第一零三章 新根據地(六)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一八零章 開平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