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

雖然在上次突擊錦州的戰鬥中,杜立三的部衆損失了不少,但在這段時間裡,又有數股土匪勢力加入,都是在其他幾處突擊不能成功的匪軍,因此現在杜立三的部衆己經超過了上一次,總計人數己達到達了約4500餘人。

不過匪軍的組成形式還是一個聯盟性質,全部大體分7股大的土匪勢力,杜立三隻是名議上的首領,也是其中最大的一支,直屬於他的部衆約有1800餘人,其他6股土匪的人馬都不超過千人,這也是杜立三能夠成爲這支匪軍首領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杜立三部衆的核心勢力,還是他從青馬坎三界溝帶來的老部下,這一份部大約有7、800人,而其餘的都是投靠過來小股土匪,或者是曾和杜立三合併的大股土匪,但在此前的戰鬥中被打死,剩下的小股餘衆,但乍看起來還是人多勢力。再加上日、俄兩方的扶植,以及王克復從中周旋調解,因此從總體來看,杜立三的命令還是比較有用的。

除此之外,還加上日俄兩國的軍隊約400人,75毫米火炮4門,日軍的指揮官是川口崎一郎中尉,俄軍指揮官沙裡莫夫中尉,以及還有蒙古騎軍2000餘人,分別甴陶克陶胡和白音大賚統領,負責掩護、策應杜立三的隊伍,總計兵力約7000人左右,單就兵力來說,確實是不少了。

杜立三在青馬坎三界溝的全盛時期,手下的匪衆也不過3000餘人,槍枝也從來沒有超過1000支,因此突然掌握近7000人的龐大兵力,儘管只是名議上的首領,但心裡仍然頗自豪,也對這一次突擊又多了幾分信心。

不過杜立三畢競只是一個土匪頭子,對行軍打仗、排兵佈陣等事都是外行,上次突擊錦州損失較大,也是和杜立三的外行指揮有關,而這次出擊的兵力更多,而難度更大,因此不能再交給杜立三指揮,實際人馬的組織調度都是由日俄兩軍的指揮官,協商,由王克復出面操辦,而以杜立三的名議發出。當然杜立三也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到也沒有爭實際的指揮權,老老實實的當牌。

埠新距離錦州的路程大約是120公里,正常情況下需要4-5天的時間,而爲了輕裝上陣,加快行軍,這次出擊少帶輜重,每名士兵準備4-5的乾糧,除了土匪首領乘騎,以及拖行4門火炮、炮彈之外,隨行用來負重挽重的馬匹只有100餘匹,主要是拉運少許其他物資。

出兵是在下午6時,趁着黃昏出城,並且馬上進入夜晚,以避免廣寧、義州兩人民軍對匪兵行蹤的探知以及攔截,同時還在每隔5-6公里的道路節點上派數名日兵等待接應,以避免在黑夜之中走錯了路。而蒙古騎兵和匪軍並非一路同行,畢競騎軍和步兵速度不同,不可能編在一起走。蒙古騎軍將沿大淩河進軍,這是由於河邊的水草輅爲豐盛,可以確保戰馬的食物,減少負擔。雖然戰馬不能只吃青草,但在短時間內還是可以的。

經過了這段時間的訓練之後,匪兵們的素質也有一定的提高,加上是剛剛出兵,體力正是充沛的時候,因此這一夜加上第二天的行軍,居然一口氣走出了40餘公里,並越過了義州、廣寧,而且也沒有遇到人民軍的攔截。

杜立三、王克復、宋慶連等人都十分高興,因爲成功的越過義州、廣寧,也就成了一半,於是匪軍在休息了一夜之後,又打起了精神,繼續向錦州進發。

――――――――分割線―――――――――分割線――――――――

儘管匪軍爲了逃脫人民軍的監控,而精心安排在黃昏時分纔出發開拔,但匪軍還在埠新城裡整裝的時候,就己經陷入在人民軍的嚴密監視之下。爲了監視錦州城裡的匪軍,人民軍將兩輛猛士車都派出去,因爲猛士車不僅可以提供一個小的居住空間,而且還配備有無線電臺,可以直和錦州聯絡,而且各帶一架四軸無人機,於是分從東西兩端,對埠新城裡匪軍進行嚴密的監控,因此匪軍一出城,當然就被立刻被猛士車發現,並向錦州的指揮部進行報告,而且隨後兩輛猛土車也進行了分工,一輛負責盯緊杜立三部的匪軍,另一輛則跟着蒙古騎軍。

在一天之後,終於可以確定這次匪軍出擊的目標就是錦州,因此在錦州的指揮部裡,也是一片歡騰。畢竟這些天來錦州方面做了這麼多事情,目地也就是希望匪軍再次向錦州發動進攻。現在也終於達到了這個目標。

而針對匪軍進攻錦州的作戰計劃,早都己經制定好了,現在只用依計施行就行了。於是歐陽隆興立刻下令,命令駐守在錦州城裡的人民軍除75毫米野戰炮連之外,其餘全部出擊,在距離錦州城約15公里的七里河村附近,佈置陣地,準備迎戰匪軍。

雖然錦州有完善的城防工事,但歐陽隆興並不打算在錦州城中駐守,應對匪軍的進攻,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的兵力太少,現在錦州城裡的守軍還不到2000人,而錦州的城牆長度卻達到6500餘米,這麼點人連城牆上都站不滿,因此儘管人民軍的武器、素質都有絕對的優勢,但據城而守顯然不是上策。應該主動出擊,充份利用併發揮人民軍的火力優勢,在匪軍的進軍途中對其進行迎頭痛擊,同時也是打匪軍一個措手不及,這纔是正確的戰術。而迎擊匪軍的地點就選在七里河地區。

而駐守義州、廣寧兩地的守軍並不參與這次迎擊匪軍的戰鬥,一來是有錦州的人民軍就足夠對付匪軍了;二來是這兩支部隊也都還另有重任。就是切斷匪軍撤退及逛竄的路線。

駐守義州的兩個營將分別在流水堡附近佈置陣地,以防匪軍向蒙古方向逃竄,而駐守廣寧的張作霖部則是分兵行動,由張作霖率2營、3營趁着匪軍出擊,去攻取埠新,徹底抄了匪軍的老窩,而湯玉麟則率第一營駐守大勝堡,截斷匪軍的退路。

當然,這次最難對付還是要屬蒙古騎軍,因爲蒙古騎軍本不和匪軍是一路,而且機動性又很強,因此很難提前佈置應對他們的陣地,不過現在蒙古騎兵的行蹤也完全都在人民軍的掌握之後,因此到也不用太過擔心,只是將目前人民軍的所有騎兵都集中起來,留在錦城裡,聽候安排,一但發現了殲擊蒙古騎兵的戰機,就立刻出擊。

而錦州城裡剩餘的一個守備營隊、75毫米野戰炮連,還有市**的警衛隊則負責守衛錦州城。興城、錦西、綏中等地的守軍也都準備待命,隨時聽候命令行事。

分派好了各支部隊的佈置任務之後,歐陽隆興率領軍隊從錦州城裡出擊,趕到七里河地區,佈置陣地,準備迎擊匪軍。

由於歐陽隆興在先前進己對七里河地區進行過詳細的勘察,因此對怎樣佈置陣地早已經是胸有城竹,於是部隊一到七里河地區,就立刻分派軍隊,佔據致高點,挖崛戰壕。

僅僅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就佈置好了陣地,並設好了歐陽隆興的指揮部。現在己是一切就緒,只等着匪軍的到來了。

―――――――分割線―――――――――分割線――――――――

越過了義州、廣寧之後,匪軍又進行了2天行軍,不過這2天走出還不到60公里,而且一天比一天走得慢,畢競匪軍還不是正規軍隊,素質要相差得太多了,在進行了一天的急速行軍之後,也透支了體力,自然是一天不如天了。但這時匪軍距離錦州大約只剩20多公里的距離,因此在第4天肯定能夠趕到錦州,而蒙古騎兵己在一天之前到距離錦州城東約10公里的大淩河岸邊,雙方的距離大約25公里。

但就在第3天晚上,王克復收了日本偵察兵的報告,在前方約10公里的位置,發現了人民軍佈置的陣地,兵力大約在800-1000人之間。而王克復將這個消息告訴給杜立三、宋慶連兩人。

杜立三大吃一驚,道:“這麼說人民軍己經發現我們了?”

王克復到是不慌不忙,道:“此地距離錦州只有20多公里,人民軍在這裡發現我們,也不足爲奇,否則人民軍也就不值得我們如此煞廢苦心了。我看是守衛錦州的人民軍兵力不足,守不住城牆,因此纔不得不在半途設陣地攔截我們。”

杜立三道:“那麼王先生,我們應該怎麼辦?”

王克復笑道:“這是好事啊,能夠在野外戰鬥,總要比進攻堅城要好。這裡的守軍大約就是人民軍的最後守備力量,如果我們能夠擊敗這支人民軍,那麼守衛錦州的兵力也就會徹底瓦解,那麼我們就可以垂手而得錦州了,因此明天一戰,勝負就在此一舉,而且我己連夜派人去通知蒙古騎軍,讓他們明天一早便趕來參戰,請大當家儘管放心好了,今夜就養精蓄銳,只等明日和人民軍決一死戰。”

杜立三想了一想,也點了點頭,道:“好,我會馬上通知弟兄們,讓他們今晚好好休息,準備明天一戰。”

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一八二章 軍事交流(四)第四三三章 戰爭再啓(四)第三一二章 備戰(六)第二二五章 舞會(下)第五百章 各方態度(三)第一一零章 抓捕(上)第一一一章 接管天津(三)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一)第三七二章 德國的收穫(下)第四五六章 山海關(二)第三七五章 對馬海戰(二)第三一零章 備戰(四)第四三七章 進京(四)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第二七一章 陰島(二)第二九三章 開荒(一)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四一零章 旅順攻略(七)第四十八章 上海新區(一)第六七八章 大獲全勝(九)第六四五章 日本本土作戰(五)第一二七章 電報第二七五章 朝鮮半島危機(下)第五百章 輿論再變(三)第五十章 上海新區(三)第四零四章 旅順攻略(一)第一五零章 徳國之行(七)第二零九章 戰爭規則(四)第一六九章 新艦下水(五)第一四四章 訪問(四)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一)第二七九章 五人會議(三)第一六二章 農業部的運作(三)第二十章 接管濟南(十三)第六章 無畏號戰列艦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三七九章 對馬海戰(六)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二五九章 根據地(一)第一六四章 年終(上)第八十四章 戰前準備(一)第四十章 敘舊(上)第七十八章 陸軍編制(二)第六零六章 西安之行(六)第六百章 濟南衆態(九)第八章 伏擊俄軍第四七八章 外交爭鬥(七)第二三零章 訪日艦隊(一)第八十二章 婚禮第一九九 中標者第二十五章 責任問題第一零九章 接管天津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三三五章 李鴻章來訪(十二)第五四六章 鎮南浦登陸(六)第一二七章 外調(一)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二零八章 戰爭規則(三)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六二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一)第三二九章 李鴻章來訪(六)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三七五章 對馬海戰(二)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戰(八)第四零一章 全面開戰(十)第七二八章 決策(二)第五三四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五)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三二五章 李鴻章來訪(二)第五三二章 新機構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三十八章 聯軍進攻第四九八章 輿論再變(一)第一七五章 南下上海(五)第八十六章 戰前準備(三)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四二七章 停戰期(八)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四七六章 外交爭鬥(五)第七十四章 來訪者(二)第五二四章 談判(二)第五三五章 土地政策(三)第九十四章 安置營(十)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三九七章 全面開戰(六)第四一九章 遼河之戰(五)第二零六章 艦隊出發第四零三章 全面開戰(十二)第四七八章 山海關之戰(七)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五一六章 試演(下)
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一八二章 軍事交流(四)第四三三章 戰爭再啓(四)第三一二章 備戰(六)第二二五章 舞會(下)第五百章 各方態度(三)第一一零章 抓捕(上)第一一一章 接管天津(三)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一)第三七二章 德國的收穫(下)第四五六章 山海關(二)第三七五章 對馬海戰(二)第三一零章 備戰(四)第四三七章 進京(四)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第二七一章 陰島(二)第二九三章 開荒(一)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四一零章 旅順攻略(七)第四十八章 上海新區(一)第六七八章 大獲全勝(九)第六四五章 日本本土作戰(五)第一二七章 電報第二七五章 朝鮮半島危機(下)第五百章 輿論再變(三)第五十章 上海新區(三)第四零四章 旅順攻略(一)第一五零章 徳國之行(七)第二零九章 戰爭規則(四)第一六九章 新艦下水(五)第一四四章 訪問(四)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一)第二七九章 五人會議(三)第一六二章 農業部的運作(三)第二十章 接管濟南(十三)第六章 無畏號戰列艦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三七九章 對馬海戰(六)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二五九章 根據地(一)第一六四章 年終(上)第八十四章 戰前準備(一)第四十章 敘舊(上)第七十八章 陸軍編制(二)第六零六章 西安之行(六)第六百章 濟南衆態(九)第八章 伏擊俄軍第四七八章 外交爭鬥(七)第二三零章 訪日艦隊(一)第八十二章 婚禮第一九九 中標者第二十五章 責任問題第一零九章 接管天津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三三五章 李鴻章來訪(十二)第五四六章 鎮南浦登陸(六)第一二七章 外調(一)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二零八章 戰爭規則(三)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六二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一)第三二九章 李鴻章來訪(六)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三七五章 對馬海戰(二)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戰(八)第四零一章 全面開戰(十)第七二八章 決策(二)第五三四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五)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三二五章 李鴻章來訪(二)第五三二章 新機構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三十八章 聯軍進攻第四九八章 輿論再變(一)第一七五章 南下上海(五)第八十六章 戰前準備(三)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四二七章 停戰期(八)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四七六章 外交爭鬥(五)第七十四章 來訪者(二)第五二四章 談判(二)第五三五章 土地政策(三)第九十四章 安置營(十)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三九七章 全面開戰(六)第四一九章 遼河之戰(五)第二零六章 艦隊出發第四零三章 全面開戰(十二)第四七八章 山海關之戰(七)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五一六章 試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