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七章 停戰期(八)

聖彼得堡,冬宮。

雖然己是凌晨1點時分,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辦公室裡依舊是燈火通明,人影蔟動,不時的還傳出來激烈的爭論聲音。

不過儘管辦公室裡只有10餘個人,但卻是目前俄國的重臣,分別是:大臣委員會主席(相當於首相)維特、財政大臣科克茨沃夫、國防委員會議長尼古拉耶維奇、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內務大臣普列維、御前大臣別佐勃拉佐夫、海軍大臣比利列夫上將,陸軍大臣薩哈羅夫、海軍元帥阿列克謝耶夫、陸軍元帥庫羅巴特金等。

能讓沙皇和一干重臣們熬夜處理的原因,自然是遠東地區的局勢,由於時差的關係,遠東地區的消息傳到聖彼得堡時都是子夜時分,因此沙皇和重臣們也不得不熬夜處理遠東的事務,以便於極時掌握遠東地區的動態,並極時的做出針對性的處理計劃。

雖然現在仍然是在停戰期內,而且由於華東政府的參戰,讓俄國的壓力大減,但也讓戰爭的走向變得更爲複雜化和不可預測化,但在前期的戰爭中,俄國一直處於不利位置的位置,如果不是華東政府參戰,俄國恐怕就己經徹底輸掉了這場戰爭,因此俄國也密切的關注着局勢的進一步發展,尋找扭轉不利局面的機會。而對遠東來的任何消息也都不敢輕視。

拉姆斯道夫道:“陛下,外交部剛剛收到了法國領事館的電報,日本己經正式拒絕了我們的要求,並且提出,要麼接受日本提出的條件,要麼就不要和日本講和了。”

薩哈羅夫冷笑了一聲,道:“不是日本主動要求和我們講和得嗎?現在他們己經被海外華人打得狼狽不堪,還有什麼資格和我們講條件?黃皮猴子似乎總是分不清局勢。”

拉姆斯道夫搖了搖頭,道:“我到並不是這樣認爲,海外華人的目標並不只是日本,我們同樣也是海外華人攻擊的對像,只是我們現在沒有和海外華人發生接觸,也可以說是日本擋在我們前面,爲我們擋住了海外華人的子彈,但如果日本倒下了,那麼海外華人的槍口就會立刻對準我們。”

尼古拉二世點了總頭,又道:“海外華人那邊呢?有沒有什麼新的進展?”

拉姆斯道夫道:“沒有,海外華人的條件還是我們負責進攻奉天,他們進攻遼陽,等擊敗日本之後,再以【交割東三省】條約爲基準,進行談判處理東三省的領土問題。”頓了一頓,又道:“海外華人還表示,如果我們拒絕他們的條件,那麼他們就會進攻奉天,這樣我們就什麼都得不到了。”

尼古拉二世皺了皺眉,道:“該死的黃皮猴子,都是一個樣子。”

原來俄國的算盤打得很好,現在日本和華東政府正在大打出手,因此雙方都需要拉隴俄國,在尼古拉二世的想像中,日本和華東政府應該是爭相的向俄國示好讓利,以爭取得到俄國的幫助,而俄國正好也可以坐地起價,佔盡便宜,但沒想到他們都看穿了俄國的目標,不僅沒有接俄國的喊價,反到是一個比一個強硬,也讓尼古拉二世大失所望,爲什麼不按自己的劇本走呢?

拉姆斯道夫道:“陛下,其實這樣也好,我們就讓這兩隻黃皮猴子去互相爭鬥吧,等他們鬥得兩敗俱傷,我們再來摘取最後的果實。”

薩哈羅夫道:“不,我認爲我們應該接受海外華人的條件,和海外華人一起出兵,收復奉天。因爲奉天是遠東地區最重要的城市,一但我們重新奪回了奉天,就可以重新在遠東贏得主動權,就算是以後和海外華人談判,奉天在我們手裡,也是一個重要的籌碼,而日本現在已經十分虛弱了,他們根本不可能守住奉天,而且也難以給海外華人造成大的損失,因此一味的等待只會浪廢時機。”

拉姆斯道夫道:“我並不認爲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爲我們在此以前,在軍事上就一直失利,纔會連續失去旅順、遼陽、奉天等地,因此我們不能再輕易的介入戰爭了,而且一但我們重新奪取了奉天,將會直接面對海外華人的槍口,和海外華人交戰,我們的機會並不大。”

薩哈羅夫道:“我們在此前的失利,主要是因爲準備不足,才被日本這隻黃皮猴子佔了空子,僥倖贏了幾仗,而現在我們己經在遠東聚集了60萬的軍隊,準備充份,就算是海外華人不參戰,我們也會向日本發動進攻,將以前失去的全部都再奪回來,這一次哪怕是海外華人也不可能阻擋我們的軍隊。”

拉姆斯道夫道:“前面的戰鬥,還可以說是準備不足,但奉天會戰發生時,戰爭己經進行了一年的時間,如果這個時候還說是準備不足,這是難以有說服力的,庫羅巴特金元帥,您認爲我們能夠戰勝海外華人嗎?”

庫羅巴特金的神色也有些尷尬,他本是遠東地區的俄軍最高統帥,就是因爲瀋陽失守,被國內解職,才從遠東回到聖彼得堡。現在庫羅巴特金暫時沒有擔任俱體的職位,不過他畢竟是在第一線指揮了一年多的時間,對前線的情況十分了解,因此也被准許來參加這次御前會議。

見沙皇的目光看向自己,庫羅巴特金咳嗽了一聲,道:“陛下,請恕臣直言,現在遠東的俄軍恐怕還沒有做好和海外華人開戰的準備。”

儘管庫羅巴特金是軍人,但在日俄開戰之前,庫羅巴特金是反對開戰的,就是因爲他對遠東俄軍的戰備情況太瞭解了,雖然現在俄國在遠東地區聚集了60萬軍隊,但庫羅巴特金十分清楚,單純的比較數量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從日俄開戰以來,俄軍在遠東地區的後勤完全是一團糟,到庫羅巴特金離任時也沒有什麼改善,而且庫羅巴特金也並不認爲自己的接任者林涅維奇上將能夠在幾個月的時間內有什麼質得改變。

薩哈羅夫對庫羅巴特金的態度相當不滿,正要出言反駁,這時一直沒有發言的別佐勃拉佐夫道:“陛下,還有各位,我對軍事方面是一個門外漢,但我要告訴各位的是,我們需要在遠東取得一場勝利。今年二月發生的流血事件各位想必都還沒有忘記吧,雖然這次危機被暫時平壓下去了,但社會的不滿情緒並沒有完全化解,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現在我們就如同坐在火山口上,隨時都有可能粉身碎骨,因此現在我們需要一場勝利來轉移國內的危機,平息和緩和社會的不滿情緒,同時也增強政府的威望。”

聽了別佐勃拉佐夫的話,衆人的臉上都有些不大自然,今年2月發生的“流血星期天”事件,讓衆大臣仍還心有餘悸,而且每個人心裡都清楚,現在俄國國內是危機四伏,隨時都可能激化,這一方面是多年積累的社會矛盾達己經接近了臨界點,而戰爭的巨大軍費開支成爲壓跨駝駱的最後一根稻蘋;另一方面俄軍在遠東戰場的連續失利,也沉重打擊俄國社會的信心,以及對政府的失望,畢竟戰爭是俄國人最引以爲豪的事情,輸掉戰爭,由其是輸給日本這隻黃皮猴子,當然是讓俄國人難以接受的。

而這個時候,如果俄軍能夠在戰場上取得一場勝利,由其是收復瀋陽這樣的重大勝利,雖然不能完全化解危機,但也能夠使危機大爲緩和,併爲政府徹底化解危機爭取到足夠的時間。而且現在正是日軍最虛弱的時候,這一仗的勝利幾乎是唾手可得,因此別佐勃拉佐夫的這一番話,對尼古拉二世和其他大臣都是有巨大吸引力。

這時維特道:“陛下,我同意御前大臣的建議,我們需要這場勝利。”

和日本政壇的伊藤博文、山縣有朋一樣,維特和別佐勃拉佐夫是俄國政壇的一對政敵,在日俄開戰以前,他是堅決反對這場戰爭的,而別佐勃拉佐夫則是主張對日作戰的代表,由於尼古拉二世也偏向對日開戰,主戰派暫時得勢,維特一度辭去財政大臣的職務以表示自己的不滿,但隨着俄國在軍事上連續失利,尼古拉二世又招回了維特,讓他擔任大臣委員會主席,這相當於俄國首相的職務了,這說明俄國也在爲結束戰爭做準備。

而維特又道:“不過取得了這樣勝利之後,我們應該和海外華人通過談判來解決遠東的問題,而絕不能和海外華人再發生戰爭了。”

雖然維特一向主和,但也明白俄國現在的局勢,確實需要一場勝利來緩解危機,因此他也同意俄軍配合人民軍作戰,奪回瀋陽。但維特更清楚,現在俄國己經打不下去了,這一戰只能是最後一戰,而更是絕不能再和華東政府開戰了。

尼古拉二世緩緩點了點頭,道:“好,那麼就這樣回覆海外華人。”

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一零三章 攔截(中)第一九九 中標者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一)第十章 接管濟南(三)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十四章 艦炮發威第四七三章 山海關之戰(二)第三五八章 徳國特使(六)第一二二章 秋收行動(十一)第二零四章 正面進攻(中)第一四五章 訪問(五)第四七九章 登陸作戰(一)第三零三章 南線,北線(一)第六三一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三)第三八六章 足球比賽(七)第三一二章 備戰(六)第四二七章 停戰期(八)第一七七章 德國之行(九)第七一八章 上海談判(五)第二百 中標者(下)第一一三章 秋收行動(二)第六一二章 滿洲里戰役(五)第三九七章 全面開戰(六)第六二三章 登陸日本(五)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二二六章 後續影響(一)第四五四章 新聞發佈(三)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第二六三章 反撲(三)第三七二章 餘波未平(九)第四二一章 空降作戰(下)第一五四章 訪徳使團(上)第五七二章 北洋議事(二)第七十三章 來訪者(一)第四十一章 勝利第一七三章 南下上海(三)第六零一章 應對計劃(上)第七三一章 決策(五)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六)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一六二章 農業部的運作(三)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五八五章 隔空交手(一)第五八零章 進攻瀋陽(四)第一一八章 秋收行動(七)第三三九章 李鴻章來訪(十六)第三一一章 二進膠州(四)第五二一章 反圍剿(一)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島(二)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六十二章 德國使團(二)第二四七章 天誅(四)第六零九章 滿洲里戰役(二)第一八六 商務招標(四)第六十章 大沽口會議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六)第八十章 戰前(上)第三七零章 談判團第二零五章 反擊(上)第三十九章 造艦計劃(三)第五四七章 鎮南浦登陸(七)第四三三章 戰爭再啓(四)第四零三章 談判破裂(四)第三五九章 徳國特使(七)第五七零章 進駐縣城(三)第七零九章 日本的選擇(三)第五六六章 陰謀(四)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一)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三六七章 軍營釆訪(下)第六百章 濟南衆態(九)第三零八章 再進膠州(一)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三一一章 二進膠州(四)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議(上)第三七五章 上海(三)第一一二章 秋收行動(一)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二三七章 作戰計劃(五)第三八七章 新聞發佈會(一)第八十七章 安置營(三)第六一二章 朝見風波(四)第三九七章 全面開戰(六)第三十五章 換裝(中)第三十三章 聯軍的實力第四零一章 全面開戰(十)第五六六章 預備會議(一)第一三八章 渤海海戰(七)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撫(九)第六五七章 遠東遠征軍(四)第五七二章 預備會議(七)第七章 移交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
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一零三章 攔截(中)第一九九 中標者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一)第十章 接管濟南(三)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十四章 艦炮發威第四七三章 山海關之戰(二)第三五八章 徳國特使(六)第一二二章 秋收行動(十一)第二零四章 正面進攻(中)第一四五章 訪問(五)第四七九章 登陸作戰(一)第三零三章 南線,北線(一)第六三一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三)第三八六章 足球比賽(七)第三一二章 備戰(六)第四二七章 停戰期(八)第一七七章 德國之行(九)第七一八章 上海談判(五)第二百 中標者(下)第一一三章 秋收行動(二)第六一二章 滿洲里戰役(五)第三九七章 全面開戰(六)第六二三章 登陸日本(五)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二二六章 後續影響(一)第四五四章 新聞發佈(三)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第二六三章 反撲(三)第三七二章 餘波未平(九)第四二一章 空降作戰(下)第一五四章 訪徳使團(上)第五七二章 北洋議事(二)第七十三章 來訪者(一)第四十一章 勝利第一七三章 南下上海(三)第六零一章 應對計劃(上)第七三一章 決策(五)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六)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一六二章 農業部的運作(三)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五八五章 隔空交手(一)第五八零章 進攻瀋陽(四)第一一八章 秋收行動(七)第三三九章 李鴻章來訪(十六)第三一一章 二進膠州(四)第五二一章 反圍剿(一)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島(二)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六十二章 德國使團(二)第二四七章 天誅(四)第六零九章 滿洲里戰役(二)第一八六 商務招標(四)第六十章 大沽口會議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六)第八十章 戰前(上)第三七零章 談判團第二零五章 反擊(上)第三十九章 造艦計劃(三)第五四七章 鎮南浦登陸(七)第四三三章 戰爭再啓(四)第四零三章 談判破裂(四)第三五九章 徳國特使(七)第五七零章 進駐縣城(三)第七零九章 日本的選擇(三)第五六六章 陰謀(四)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一)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三六七章 軍營釆訪(下)第六百章 濟南衆態(九)第三零八章 再進膠州(一)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三一一章 二進膠州(四)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議(上)第三七五章 上海(三)第一一二章 秋收行動(一)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二三七章 作戰計劃(五)第三八七章 新聞發佈會(一)第八十七章 安置營(三)第六一二章 朝見風波(四)第三九七章 全面開戰(六)第三十五章 換裝(中)第三十三章 聯軍的實力第四零一章 全面開戰(十)第五六六章 預備會議(一)第一三八章 渤海海戰(七)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撫(九)第六五七章 遠東遠征軍(四)第五七二章 預備會議(七)第七章 移交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