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六章 試演(下)

隨着楊森的指揮棒揮動,歌曲的前奏音樂響起,對於在坐的穿越者來說,這音樂是再熟悉不過了,因爲在坐的都是穿越集團的領導層,年齡均在4o歲左右,而這【我的中國心】紅遍中國大地的時代,他們正是他們十餘歲的年齡,而且那個時代正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國門剛剛打開,聽慣了偉光正、高大全模式紅歌的中國人剛剛接觸到港臺的流行音樂模式,而這歌表達的意思正好又觸動了當時中國人還算樸素的愛國情結,因此這歌能感動了整整一代人,也就不足爲怪了。

“河山只在我夢縈,祖國己多年未親近,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前奏音樂過去,演唱者從左邊的幕布後面走入舞臺中央。

本來這應該是一個人獨唱的歌曲,不過也可以改編成獨唱加合伴唱的形式來表現。演唱者叫徐盛,是青山島號客滾船樂隊的一名主唱,他的服裝造型也是經過了精心的設計,完全是按照舊時空八十年代的歸國華僑樣式,一身短裝的風衣,帶着一頂禮帽,脖子還圍着一條圍巾,手裡還拎着個行李箱。

“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

一開始的時候,觀衆們多少都還有一些漫不經心,但聽到一半的時後,由其是聽到了合伴唱的**部份時,也都不由自由的被吸引過來。就連慶親王、李鴻章等人也都目不轉睛的盯着舞臺。一來是這歌以海外遊子直抒胸臆的語氣切入,並且用具有象徵性的中華名勝來傳達愛國之情,把一個壯闊的題材以自然而然的形式表達出來,確實足以打動人心;二來這種音樂的表現形式,是這個時代的中國從來沒有見過的,但音樂卻是俱有相通性的,因此無論是穿越者還是1oo多年以前的人,畢竟既使是跨躍了1oo餘年,但埋藏在中國人心底的華夏血脈卻都是一樣的。

這一曲唱罷之後,觀衆們還久久的沉寂在剛纔音樂的旋率中,只到在場的穿越者帶頭鼓掌,他們才反應過來,也立刻跟着鼓起掌來。

而接下來的第二歌是【龍的傳人】。

其實歌曲的順序也是非常有講究的,可不是隨機的亂排,很花了責任小組的一番功夫,整個音樂會分爲四個部份,每個部份都有一主打歌,也代表着這一個部份的主題;第一部份的主打歌就是【我的中國心】,共有龍的傳人、東方之珠、故鄉的雲、長城謠、中國人6歌曲,而內容基本都是表現對中華民族或中華文化的認同,用蔣桓武的話說,也就是打親情牌,用民族認同感調動觀衆的情緒。

等這6歌唱完之後,幕布合隴,兩位主持人再度出場,聲情並茂的表達自己迴歸中華故土的感想,在夏博海、秦錚等穿越者的眼光看來,兩位主持人的表現當然頗爲作做,不過這個時代的人可沒有這樣的感覺,根據夏博海、秦錚等人的觀察,有不少人都聽得連連點頭。

隨後幕布再度拉開,而音樂會進入第二部份,這一部份的主打歌是【七子之歌】,但歌曲共有8,除了【七子之歌】之外,還有一是【松花江上】。而這8歌的共同特點是表達對侵略者的憎惡和中華民族的悲憤情懷,也就是打悲情牌。

【松花江上】本來是舊時空裡“918事變”之後,以一個北方失去親人的女人,在墳頭上的哭訴哀聲的視點,表示東北民衆以至中國人民對失去東三省的悲憤情懷。而這個時候,俄國趁着庚子國變的時機,己出兵侵佔中國的東北地區,因此到是正算是應景。當然原歌間中的918要做改動。

【七子之歌】是著名學者聞一多在舊時空1924年創作的一套組詩,共七,“七子”是指當時被列強霸佔的七塊土地:香港、澳門、臺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廣東湛江)和旅大(旅順、大連)。這套組詩是以擬人的手法,將這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因此詩一問世就引起了海內外華人的強烈共鳴。在1999年澳門迴歸時被譜成歌曲。

【松花江上】是有由成年女組和少年女組合唱,而【七子之歌】則全部是由少年男女組表演,當然,每歌都有穿越的少年擔任領唱,不過現在威海衛已被穿越者收復,因此在在秩序上,責任小組進行了一點微調,原來的【七子之歌】是按被強佔的時間順序排列,威海衛排在第4,被移到最後,並且加入了一名成年的女歌手和少年組一起表演,暗示着威海衛已經重新回到了母親的懷抱。

隨着音樂再響起,表演再度進行,先演唱【松花江上】,而這一次觀衆們的情緒己完全被調動起來,而且也沉重得多了。因爲【松花江上】的音樂、歌詞內容本來就偏向於淒涼、悲哀,而且對於清廷來說,東北更是有特殊意義,它本來是滿族的祥地,因此就更有感染氣,就連慶親王都聽得不住的搖頭嘆惜。

而接着表現的【七子之歌】則又是另外一個效果,因爲全部是由少年男女表演,這也符合【七子之歌】是以孩子的角度來演繹的創意,而且參加合唱的男女少年們都經歷過痛失家人、顛沛流離是孤兒,因此儘管是本土人,而且表現得也有些拘緊,但卻更能體會【七子之歌】所表達的心境和感情。而相比之下,擔任主唱的穿越少年雖然氣質、信心更足,但在感情表示上,卻是明顯有所不及。

在另一張桌子上觀看的汪軍悄聲對蔣桓武道:“老蔣,就不能讓本土的孩子來領唱嗎?”

蔣桓武道:“汪部長,你也是明白的,這可是政治問題,馬虎不得。”

汪軍點了點頭,道:“說得也是,不過這效果可就差了一些啊,這個音樂會可是咱們***的重頭戲,搞得好了,大家以後的日子都好過一些,所以我才希望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

蔣桓武道:“汪部長,您說的這些話我都明白,但正因爲是重頭戲,就更不能犯政治錯誤,而且這只是試演嘛,還有時間讓他們練習,到了正式表演的時候,肯定要比現在更好,再說了,”說着蔣桓武又向汪軍近前湊了湊,道:“您看看這些人都看得懂什麼?”

汪軍向四周看了看,雖然燈光昏暗,但也看得清見在周邊的觀衆有不少人正在抺淚,顯然是大有觸動,這個效果也遠出了汪軍的預期。

第三部份的主打歌是【英雄讚歌】,包括的歌曲有黃河頌、黃河大合唱、團結就是力量、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萬里長城永不倒6。而這些歌曲的內容除了表達對侵略者的悲慨之外,還多了鼓勵人民與侵略者鬥爭的含義,以及對抵抗侵略者的英雄的讚美,畢竟打悲情牌雖然可以打動人心,但也未免有些消及,因此更有必要激人們的鬥志,吹響反抗侵略的號角,同時也是樹立穿越者的偉光正形像。因此這一部份是以男子成年組爲主,有2是全由男子組來表演。

當然,這也是建立在穿越者回歸之後,所取得的輝煌戰績的基礎上的,如果沒有這些戰績的鋪陳,那麼這6歌所表達的意思就成了空洞無力的乞語,但正是有穿越者取得的輝煌戰果,才更顯出高大上偉光正的效果來。

第三部份的表演確實十分提氣,完全驅散了第二部分造成的悲涼效果,既使是大多數觀都己經過了衝動熱血的年齡,但仍然感覺到倍受鼓舞,如果當場來一次招兵的話,說不定還真會有幾個人報名。

而最後一部份的主題是祖國頌,只有三歌,還有歌唱祖國、我的祖國,內容當然都是讚美祖國,表達了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對於中國人來說,一般總喜歡一個圓滿光明的結果,因此這一部份的內容也正合。

由其是收尾的【我的祖國】,這也是一在舊時空裡經久不衰,傳唱多年的經典之作,前半部的曲調委婉動聽,以抒情的女音表現祖國的美麗景色,對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後半部用混聲合唱形式與前面形成鮮明對比,激情澎湃,氣勢磅礴,彷彿山洪噴涌而一瀉千里,深切地表達了濃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和英雄主義的氣概。讓在場的觀衆們聽得如醉如癡,不少人跟着輕輕哼唱,也有人隨着音樂,有節奏的晃動身體,也給這個音樂會帶來了一個完美的收場。

就在【我的祖國】優美的曲樂聲中,夏博海對秦錚道:“還是藝術作晶容易打動人啊,這可要比空口白說強多了,我看這次我們的反應武器是夠犀利的,這回一定能行。”

秦錚點了點頭,道:“是啊,想想在舊時空裡,美國大片對美國的社會價值觀,對所謂的美國精神的宣傳,起到了多麼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們以前沒有注意用文化武器,確實是一大失誤。”

夏博海道:“我看在這文化方面,我們還有巨大的潛力可以挖掘,而且這一次談判之後,估計會有一段時間的和平展期,打仗不會很多,那就更要加強輿論宣傳、文化擴張,軟實力有時比硬實力更有效。”

秦錚正要說話,就在這時一個警衛員來到兩人身前,底底的說了幾句,兩人同時臉色一變,交待了徐濟幾句,只說自己有緊急的事情要處理,讓他代爲招待慶親王、李鴻章等人,而不等音樂會結束,就匆匆的離開了表演廳。

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二五零章 鑑定圖紙(下)第二零一章 作戰計劃第五零五章 穆棱河之戰(一)第七零八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四九零章 登陸作戰(十一)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動(十五)第七十七章 規劃(三)第四十四章 導彈與炮彈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五三八章 聯合軍演(三)第三五八章 大戰之前(五)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一三零章 外調(四)第四五一章 遼陽之戰(十三)第二四九章 天誅(六)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四五八章 山海關(四)第四十八章 上海新區(一)第四十七章 錦州之戰(五)第二六六章 根據地(八)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動(十四)第五四二章 未來計劃第五七一章 北洋議事(一)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撫(六)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一六三章 外交之爭(上)第四二三章 停戰期(四)第二十七章 錦州告急(六)第五十八章 遠東戰爭結束(上)第二零六章 戰爭規則(一)第四十五章 導彈與炮彈(下)第五八五章 隔空交手(一)穿越艦隊簡介一053H3導彈護衛艦第四十五章 導彈與炮彈(下)第九章 接管濟南(二)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六零八章 滿洲里戰役(一)第五十四章 上海新區(七)第七十五章 規劃(一)第五六三章 陰謀論(上)第三七五章 上海(三)第二八六章 年終會議(二)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六)第五五三章 土地改革(八)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一八零章 護僑行動(二)第六四九章 撤僑(一)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七二六章 臺灣來客(下)第四二三章 停戰期(四)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五二一章 反圍剿(一)第五零五章 穆棱河之戰(一)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動(十四)第五一一章 穆棱河之戰(七)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四九七章 襲取海參崴(六)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一一六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二)第二七三章 戰爭開始(二)第三十四章 導彈戰術(上)第三七二章 餘波未平(九)第四九四章 聯盟終結(下)第一八零章 軍事交流(二)第三十四章 換裝(上)第十章 接管濟南(三)第五八八章 農場巡視(三)第六八九章 反制(三)第三三六章 李鴻章來訪(十三)第五三七章 聯合軍演(二)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一六九章 備戰計劃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二九二章 情報機構(下)第四十九章 投降第一八零章 軍事交流(二)第四八零章 登陸作戰(二)第四九三章 聯盟終結(上)第五二五章 談判(三)第二八八章 全面展開(三)第五六八章 進駐縣城(一)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八十二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上)第三四二章 李鴻章之死(三)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二五六章 公審大會第十二章 五年規劃(三)第四一零章 北京攻略(六)第七十二章 金融(三)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一九六 各方反應第四零九章 旅順攻略(六)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三十六章 圈孑第四七九章 登陸作戰(一)第六七九章 大獲全勝(十)
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二五零章 鑑定圖紙(下)第二零一章 作戰計劃第五零五章 穆棱河之戰(一)第七零八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四九零章 登陸作戰(十一)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動(十五)第七十七章 規劃(三)第四十四章 導彈與炮彈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五三八章 聯合軍演(三)第三五八章 大戰之前(五)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一三零章 外調(四)第四五一章 遼陽之戰(十三)第二四九章 天誅(六)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四五八章 山海關(四)第四十八章 上海新區(一)第四十七章 錦州之戰(五)第二六六章 根據地(八)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動(十四)第五四二章 未來計劃第五七一章 北洋議事(一)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撫(六)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一六三章 外交之爭(上)第四二三章 停戰期(四)第二十七章 錦州告急(六)第五十八章 遠東戰爭結束(上)第二零六章 戰爭規則(一)第四十五章 導彈與炮彈(下)第五八五章 隔空交手(一)穿越艦隊簡介一053H3導彈護衛艦第四十五章 導彈與炮彈(下)第九章 接管濟南(二)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六零八章 滿洲里戰役(一)第五十四章 上海新區(七)第七十五章 規劃(一)第五六三章 陰謀論(上)第三七五章 上海(三)第二八六章 年終會議(二)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六)第五五三章 土地改革(八)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一八零章 護僑行動(二)第六四九章 撤僑(一)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七二六章 臺灣來客(下)第四二三章 停戰期(四)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五二一章 反圍剿(一)第五零五章 穆棱河之戰(一)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動(十四)第五一一章 穆棱河之戰(七)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四九七章 襲取海參崴(六)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一一六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二)第二七三章 戰爭開始(二)第三十四章 導彈戰術(上)第三七二章 餘波未平(九)第四九四章 聯盟終結(下)第一八零章 軍事交流(二)第三十四章 換裝(上)第十章 接管濟南(三)第五八八章 農場巡視(三)第六八九章 反制(三)第三三六章 李鴻章來訪(十三)第五三七章 聯合軍演(二)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一六九章 備戰計劃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二九二章 情報機構(下)第四十九章 投降第一八零章 軍事交流(二)第四八零章 登陸作戰(二)第四九三章 聯盟終結(上)第五二五章 談判(三)第二八八章 全面展開(三)第五六八章 進駐縣城(一)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八十二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上)第三四二章 李鴻章之死(三)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二五六章 公審大會第十二章 五年規劃(三)第四一零章 北京攻略(六)第七十二章 金融(三)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一九六 各方反應第四零九章 旅順攻略(六)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三十六章 圈孑第四七九章 登陸作戰(一)第六七九章 大獲全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