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陸軍編制(二)

聽唐能志介紹完之後,衆人也都紛紛拿起定型的01式步槍,試了試手感,有人還試着開了兩槍,也有人小聲的交流,討論01式步*進之後的得失利弊。

羅嶽道:“現在這槍的產能怎麼樣?”

唐能志道:“現在已生產了2000多支,下一步會在一些部隊中試用,如果通過了試用,全面開始生產的話,正常情況下一個月可以生產2000支左右,而如果加緊生產,那麼可以達到3000支。”

羅嶽點了點頭,其實生產能力也是衡量步槍好壞的標準之一,因此一型優秀的步槍就應該是能夠便於大規模的特點,如果青島兵工廠的產能可以達到每月生產2000支,還是比較可觀的,畢競華東政府不會只有這一個兵工廠,等其他的兵工廠建成以後,人民軍應該能在兩年內實現全面的換裝。

而這時騎兵團的團長程亞傑打了一個*,轉頭道:“雖然縮短了尺寸,但這一型步槍對騎兵來說還是太長了一點,我記得這個時代的步槍都應該有一型縮短尺寸的卡賓型,是供騎兵、炮兵、機槍副手、通信兵以及非主戰部隊使用的。”

唐能志笑道:“當然有,己經生產出了12支樣槍,全長只有960毫米,槍管長550毫米,不配刺刀,其他的結構是完全一樣的,正在進行進一步的測試中,估計下個月就可以初步定型了。”

程亞傑點了點頭,道:“那就好,不過騎兵不同於步兵,還需要一型能在近距離內的自動速射武器,如果沒有其他的選擇,毛瑟96手槍也能湊合,至少毛瑟96手槍在60米以內的威力還是可以的,現在兵工廠還在生產毛瑟96手槍嗎。”

唐能志笑道:“這樣典型的手槍,怎麼能不生產呢,這不就是嗎?”說着他招人拿出來一個箱子打開,只見裡面放置着12把毛瑟96手槍及配件。

唐能志拿起一支來,道:“這一型手槍我們正式定名96式手槍,不過是按照毛瑟1932式仿製的,在舊時空裡,這是毛瑟96的最後一個生產型號,而且主要就是針對當時的中國市場製造的,改進只有兩點,一是改進槍擊機構,使其可連發;二是配備20發的長彈匣,因此將木製槍匣組合到槍身上作爲*,可以做抵肩射擊的衝鋒手槍用,而我們把這二點也都改過來了,主要就是讓騎兵使用的。另外口徑也是用的7.62毫米,在緊急情況下,和步槍彈可以通用,當然,如果騎兵使用,必須在作戰前就把槍匣組合好。”

程亞傑聽了,連連點頭,道:“這就好,這就好。”雖然騎兵也是團級的編制,但實際並不滿員,因爲騎兵是釆用“四四”制,而現在騎兵團實際只有3個騎兵營。而看着其他的部隊在戰場上摧城拔寨、建功立業,騎兵雖然也參加了幾次戰鬥,但基本都是擔任偵察、巡邏、傳遞消息等任務,雖然這也是騎兵的本質任務,但卻沒有正式參戰,對一支軍隊來說,這是一件相當尷尬的事情,因此程亞傑也希望有個機會能讓騎兵在戰場上一試身手,而在此之前,當然是先要將騎兵的裝配備齊。

這時羅嶽道:“我到是認爲,步兵最好也應配備一定數量的96式手槍,因爲這個時代步兵的近距離作戰的機率很大,配備一定的速射武器,在白刃戰中可以佔到一定的優勢。一個班至少要配兩支,由班長、副班長攜帶,子彈到不用多,二、三個彈匣就夠了,在白刃作戰時,班長、副班長可以在其他戰士的掩護下,爲其他戰士提供近距離的火力支援。”

另一名團長丘亞輝也點了點頭,道:“對,如果有*就更好了,但在目前來說,96式手槍是最好的選擇。而且炮兵、通信兵這些非主戰部隊,也可以配這型手槍,反正也是自衛用的,96式手槍的威力也足夠了。”

又有一名團長張劍道:“對了,軍官的佩槍有沒有新產品,96式手槍做爲白刃戰的火力補充到是不錯,但做營團級的軍官的配槍來說,有些威力過剩了,而且也攜帶不方便。”

唐能志呵呵笑道:“有,有,當然有。”說着他又叫人拿來了幾個箱孑打開,從一個箱子裡拿出一支,道:“這段時間我們一共仿製了二型手槍,這一型是仿製的勃郎寧h1900手槍,我們的正式命名是1900式手槍。”

他又介紹道:“勃朗寧m1900手槍是世界上第一型自動手槍,並且設計了套筒結構,不過由於設計較早,套筒結構和後來的自動手槍有所區別。現代的自動手槍基本都採用槍管在上、復進簧在下的套筒結構,而m1900恰恰相反,採用了復進簧在上,槍管在下的結構,不過在這個時代,這是很先進的設計了。而本着先解決有無的原則,我們並沒有修改這個設計。但試用來看,這型手槍的可靠性還是很高的,而且尺寸較小,全長只有162亳米,和手機差不多大,攜帶十分方便。不過我們生產的1900式手槍分爲7.62毫米、9毫米兩種口徑,前者的射程爲30米,作爲各級軍官的標準佩槍,而後者的射程爲45米,作爲警用手槍。”

邱亞輝拿起一支,果然是盈盈一握,笑道:“軍官的佩槍到用不着什麼威力,如果到了營長、團長也要拿槍戰鬥的時候,估計就是敗局己定了,這型手槍到真是小。”

唐能志道:“就是因爲這型手槍攜帶隱蔽,因此往往成爲刺客的首選,在舊時空裡,這型手槍是因二起刺殺而出名的,一起是1909年10月26日,朝鮮志士安重根刺殺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一起是1918年8月30日,刺殺列寧,都是這一型手槍。”

張劍也拿了一支,作了一個射擊的動作,道:“就衝刺殺伊藤博文,也該用這型手槍啊。我到是記起來了,好像一戰的*,薩拉熱窩事件中,刺殺斐迪南大公夫婦的,好像也是一支勃郎寧手槍,是這一型嗎?。”

唐能志呵呵笑道:“這到不是,不過是它的堂兄弟,勃朗寧m1910手槍,這纔是薩拉熱窩事件的刺殺用槍。”

羅嶽對手槍不大感興趣,不過聽說這兩型手槍都和著名的刺殺事件扯上關係,也不禁來了興趣,於是湊了過來,拿起一支仿勃朗寧m1910手槍,道:“這個時代的刺客都偏好勃朗寧手槍嗎?”

唐能志道:“那沒辦法,勃朗寧手槍一向都是精品,後世的手機原理基本都是現代手槍的設計標準,加上小巧靈活、攜帶方便,天生就是殺人放火、居家旅行的必備物品。在舊時空裡,這兩型手槍在中國都很流行,h1900叫槍牌擼子,m1910叫花口擼子。”

張劍在舊時空裡到是個槍械愛好者,由其喜歡手槍,拿着1900式手槍把玩了一番,又道:“你不是說有兩型手槍嗎?那還有一型手槍呢?”

唐能志一邊打開另一支木箱,一邊道:“這型手槍和軍隊沒有多大關係,主要是警用爲主。”說着拿出一支*,道:“這是仿製柯爾特1873型*。”

張劍到是知道這型手槍,立刻拿起一把,道:“這可是大大有名啊,老巴頓就有一把這型手槍,據說這傢伙每擊斃一個敵人,就會在手槍握把上刻一道紋。”

唐能志道:“其實這型手槍主要是在民間流行,由其是在美國西部大開發的時代,這型手槍成爲西部牛仔們的首選備槍,在當時這型手槍還是相當先進的,在5、60年代,美國的西部電影大熱,也提升了這型手槍的知名度。其實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這型手槍雖然結構簡單、堅固耐用,但在設計上己有些落後了,首先是隻能夠單動發射,也就是在發射之後,需用手將*扳至待擊位置,再扣動扳機纔可實現擊發。因此在使用這型手槍時,需要雙手齊上,一手快速壓*,一手扣扳機才能實現連發;另外就是填彈方式複雜,即不能向傳統的轉輪手槍那樣將轉輪座撅開進行裝彈,也不能像現代轉輪手槍將轉輪彈膛側擺出進行裝彈,只能一發一發的填彈,效率較低,不過我們對這型手槍的定位就是一般警用,維護治安,主要是看中它安全可能,而且成本較低,維護方便的特點,用來對付冷兵器,到也就足夠了,如果真是刑警、特警之類,那就使用大口徑的1900式手槍,或是96式手槍了。”

由於是警用型,大多數人的興趣都不大,羅嶽道:“機關槍的研究情況怎麼樣了,還是隻有馬克沁嗎?”

唐能志一面命人把這幾型手槍都收好,一面道:“是啊,現在兵工廠裡還只能生產馬克沁機槍,輕機槍正在研發中,主要是材料問題難以解決,因爲即要減重,又要保證安全可靠,畢竟雖然現在世界第一型輕機槍,丹麥生產的麥德森1902式機槍己經出現了,但可靠性還不足,而且結構複雜,生產成本較高,由其對材料的要求較高,畢竟輕機槍的大量普及,還要到一戰前後,而現在的材料和10年以後相比,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我們決定首先還是攻克通用機槍再說,畢竟通用機槍對重量的要求不那麼高。”

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三九三章 全面開戰(二)第四章 收關行動(四)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六十章 遠東戰爭結束(下)第一五八章 天津見聞(三)第一七九章 南下上海(九)第十二章 接管濟南(五)第二二四章 舞會(上)第三八零章 對馬海戰(七)第三十九章 造艦計劃(三)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二七四章 戰爭開始(三)第五七九章 袁世凱來訪(三)第五二九章 攻佔哈爾濱(四)第一四一章 震動(下)第二六六章 進城(二)第四三四章 進京(一)第一八四章 護僑行動(六)第二七零章 根據地(十二)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三九四章 談判(二)第二十五章 責任問題第二二九章 技術討論第五八零章 進攻瀋陽(四)第二九五章 制海權的歸屬第一一三章 接管天津(五)第四七一章 迎擊俄軍(八)第六五六章 遠東遠征軍(三)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區(二)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二零五章 懲罰行動(下)第三十七章 造艦計劃(一)第二七六章 返回天津第六一零章 朝見風波(二)第三八四章 足球比賽(五)第一七九章 軍事交流(一)第四三七章 進京(四)第七零七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三八零章 對馬海戰(七)第八十一章 陸軍編制(五)第五五零章 土地改革(五)第二十三章 錦州告急(二)第一三七章 上海新區(一)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一四六章 訪問(六)第一八零章 護僑行動(二)第四六八章 迎擊俄軍(五)第二九七章 脅迫(二)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五十二章 佔領大沽口(三)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五七六章 情報分柝第五七七章 袁世凱來訪(一)第二八二章 旅順口作戰(二)第四零九章 旅順攻略(六)第四六一章 武昌之行(二)第一零二章 天津租界(九)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第五五八章 美國(一)第二八二章 立項之爭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八十三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下)第一四五章 徳國之行(二)第三八七章 對馬海戰(十三)第一零六章 考查(三)第五八六章 農場巡視(上)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一一二章 抓捕(下)第一四三章 北倉之戰(二)第二一九章 青島戰役(三)第三二二章 海參崴(五)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區(七)第五四八章 鎮南浦登陸(八)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一八八 船上的屌絲第二五零章 鑑定圖紙(下)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五七四章 交收東三省條約第一五零章 徳國之行(七)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訪問(四)第二一九章 青島戰役(三)第九十四章 安置營(十)第二二五章 青島戰役(九)第一二二章 秋收行動(十一)第三七六章 上海(四)第六十三章 英日同盟(三)第五十二章 上海新區(五)第三十八章 談判(中)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六八二章 結束戰爭(三)第一九七章 巴達維亞(五)第十五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二)
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三九三章 全面開戰(二)第四章 收關行動(四)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六十章 遠東戰爭結束(下)第一五八章 天津見聞(三)第一七九章 南下上海(九)第十二章 接管濟南(五)第二二四章 舞會(上)第三八零章 對馬海戰(七)第三十九章 造艦計劃(三)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二七四章 戰爭開始(三)第五七九章 袁世凱來訪(三)第五二九章 攻佔哈爾濱(四)第一四一章 震動(下)第二六六章 進城(二)第四三四章 進京(一)第一八四章 護僑行動(六)第二七零章 根據地(十二)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三九四章 談判(二)第二十五章 責任問題第二二九章 技術討論第五八零章 進攻瀋陽(四)第二九五章 制海權的歸屬第一一三章 接管天津(五)第四七一章 迎擊俄軍(八)第六五六章 遠東遠征軍(三)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區(二)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二零五章 懲罰行動(下)第三十七章 造艦計劃(一)第二七六章 返回天津第六一零章 朝見風波(二)第三八四章 足球比賽(五)第一七九章 軍事交流(一)第四三七章 進京(四)第七零七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三八零章 對馬海戰(七)第八十一章 陸軍編制(五)第五五零章 土地改革(五)第二十三章 錦州告急(二)第一三七章 上海新區(一)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一四六章 訪問(六)第一八零章 護僑行動(二)第四六八章 迎擊俄軍(五)第二九七章 脅迫(二)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五十二章 佔領大沽口(三)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五七六章 情報分柝第五七七章 袁世凱來訪(一)第二八二章 旅順口作戰(二)第四零九章 旅順攻略(六)第四六一章 武昌之行(二)第一零二章 天津租界(九)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第五五八章 美國(一)第二八二章 立項之爭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八十三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下)第一四五章 徳國之行(二)第三八七章 對馬海戰(十三)第一零六章 考查(三)第五八六章 農場巡視(上)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一一二章 抓捕(下)第一四三章 北倉之戰(二)第二一九章 青島戰役(三)第三二二章 海參崴(五)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區(七)第五四八章 鎮南浦登陸(八)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一八八 船上的屌絲第二五零章 鑑定圖紙(下)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五七四章 交收東三省條約第一五零章 徳國之行(七)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訪問(四)第二一九章 青島戰役(三)第九十四章 安置營(十)第二二五章 青島戰役(九)第一二二章 秋收行動(十一)第三七六章 上海(四)第六十三章 英日同盟(三)第五十二章 上海新區(五)第三十八章 談判(中)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六八二章 結束戰爭(三)第一九七章 巴達維亞(五)第十五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