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

bookmark

空降部隊全完佔領了大沽口炮臺之後,大約過了二十分鐘,兩艘氣墊艇在海河南岸靠岸,四個連的戰士陸繼從汽墊艇上來,與攻佔南岸炮臺的部隊匯合。

海軍陸戰隊的指揮官諸亞平是坐鎮長白山艦,控制指揮登陸作戰,而付責現場指揮的是另一位營長秦玉海。這次艦隊一共有兩個陸戰營,五營的營長是諸亞平;而九營的營長是秦玉海。兩人同是中校軍銜,但諸亞平晉升中校的年限比秦玉海早,因此才擔任了海軍陸戰隊的指揮官。而這次登陸作戰的分工就是諸亞平坐鎮後方指揮,而秦玉海親臨戰場。不過秦玉海並沒有隨空降部隊上岸,而是乘坐汽墊艇登陸。

因爲大沽口的碼頭就位於海河南岸,因此在得知空降部隊輕鬆的佔領了炮臺之後,秦玉海才下令兩艘氣墊艇都在海河南岸登陸。

上岸上後,秦玉海將部隊進行了一番整編,每個炮臺各留下兩個班駐守,並且又通知尚在海中的裝甲部隊,讓他們到岸之後,立刻跟進上來,然後帶領着部隊向碼頭推進而去,因爲八國聯軍設在大沽口的指揮部就在碼頭。

這時碼頭的海戰己經接近尾聲,從碼頭逃跑的艦全部都被岳陽艦、三亞艦攔截,擊沉七艘、俘虜兩艘,而大中型軍艦中,只剩下英艦奧蘭多號、德艦漢莎號還能浮在海面上,其他軍艦全部都被擊沉,另外還有十四艘運輸船被擊沉。而奧蘭多號和漢莎號之所以還不沉,並不是這兩艘軍艦有多強,而是穿越艦隊炮下留情的緣故,因爲穿越艦隊希望能夠俘虜這兩艘巡洋艦,爲自己所用。而且現在奧蘭多號、漢莎號己是傷痕累累,主炮全都被擊毀,基本己經沒有戰鬥力了。

而在海水中己經飄浮着無數的八國聯軍士兵的屍體,和各種七零八落的部件,並且浮游着數十火焰。不過八國聯軍的軍艦畢竟都是停泊在碼頭,離岸邊很近,因此只要不是當時斃命,落到水中的士兵基本都能游上岸去,而且艦船被擊沉,也並不是完全沉沒,還有部份露出海面,艦上的士兵還是能夠逃出來不少,有的軍艦還能極時的放下救生艦劃回到岸去,只有被關在艦底層艙室的士兵無法逃出,但就是這樣,逃生的士兵還是不少,不一會就在岸邊集滿了人。

八國聯軍駐守大沽口的陸軍大部份都參與進攻何家灣村的戰鬥,因此留守碼頭的軍隊極少,只有二十餘人,當然不是登陸部隊的對手,結果登陸部隊十分輕鬆的佔領了八國聯軍駐守大沽口的指揮部,聯軍的抵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雖然逃上岸的海軍士兵到是不少,可惜有武器的士兵寥寥無幾,畢竟誰會扛着槍跳海。自然也不是登陸部隊的對手,而且他們逃上岸就己經是精疲力竭了,這時更是無心戀戰,結果在各種語音的“繳槍不死”中,八國聯軍的士兵紛紛舉手投降,而反抗的只有極少數,當然都登陸部隊被打死了,因此登陸部隊十分順利的就佔領了碼頭。

戰鬥進行得如此順利,大大出乎秦玉海的預料,趕忙向司令部報告了登陸部隊的進展,向司令部請示下一步的作戰計劃。而得到的答覆是就地駐守,等着裝甲部隊到達,然後向碼頭停泊的艦船開炮轟擊。

其實仗打到這一步,基本己經結束了,根本不用岸上炮擊,海軍就能夠擊沉停泊在碼頭的所有艦船,不過穿越艦隊並不想將所有的艦船都擊沉,來是浪廢炮彈;二來希望能夠俘虜剩餘的艦船,爲自己所用,那怕是剩餘的艦船基本都是運輸船,但對穿越艦隊來,這些運輸船仍然有大用,就算是軍隊用不上,以後也可以轉爲民用。

因此司令部是希望通過岸上的炮擊給剩餘的艦船施加壓力,迫使他們投降。而現在司令部能夠指望的地面炮火,實際就是穿越艦隊的裝甲部隊。

這次穿越艦隊裡還有一個裝甲營,但實際只有兩個裝甲連,另外還有兩個維修排。海軍陸戰隊的裝甲營配備的是zbd-05兩棲裝甲車族系列。

zbd-05兩棲裝甲車族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陸戰隊的重要裝甲武器,是艦隊穿越之前,世界上水上速度最快,也是最先進的中型兩棲突擊車系列。它由功率強大的發動機推動,可以在水上高速航行,達到5千米/時。不過爲了獲得高航速的代價是zbd-05兩棲裝甲車大量釆用了鋁合金,全車僅重9噸,只相當於輕型坦克的重量,裝甲防護並不強。

zbd-05兩棲裝甲車族的外形新特色十分明顯,在車體前端設有可伸縮摺疊的防浪板。可以抵消一些水流對車體的擾動和阻力,提升整車在水中機動時的速度。可以根據海浪的高低和需要的航速自行調節其前傾角度,這就使得整個車體具有了滑行板的功能。如果是正常陸戰使用,防浪板收縮回前車體,就具有了附加前裝甲的作用。在車體尾部加裝了可通過液壓升降回縮的後部擋水調節板,平時可供載員上下車時的踏板使用,也可以在海上航行時,起到水翼調節車體俯仰平衡的作用。在正常的陸地作戰時,收回的後調節板還能起到後部裝甲防護的作用。

而且前後的防浪板再加上車體兩側可以打開的側裙板,可以使得整個車體和水的接觸面積大大增加,既增加了該型車在航渡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還能使得裝配的大口徑武器如105mm火炮具有了在航渡過程中隨時可以開火而不致翻沉的特效。

zbd-05兩棲裝甲車族包括有四種車型:

一型是兩棲突擊車,也稱爲兩棲坦克,用於灘頭衝擊,配備有105毫米低後坐線膛坦克炮部還裝有一挺qjz85式1.7mm防空機槍,和一挺67型7.68毫米同軸機槍;

二型是兩棲步兵戰車,主要用於兵力輸送,裝配有一挺0mm機關炮,炮塔兩邊各外掛有一枚紅箭-7a反坦克導彈,並可搭載七名士兵;

三型是兩棲裝甲指揮車,用於戰場指揮作戰,裝配有功能強大的雷達和電孑通迅系統;並在車裝備了一部可拆卸式qjz85式1.7mm高射機槍,用於自衛。

四型是兩棲裝甲搶救車,可以爲登陸作戰編隊提供及時的車輛搶修作業。車前部取消了摺疊式滑行板,代之以一個巨大的推土鏟,用於清除攤頭岸際的反登陸障礙和清理預設反步兵雷場,或者爲登陸運輸直升機開闢着降場地。車上安裝了一部起重能力估計爲-5噸的伸縮式吊車臂,可以爲其它裝甲車輛提供戰地及時的維修服務。並在車裝備了一部可拆卸式qjz85式1.7mm高射機槍,用於自衛。

這次撤僑行動配置的兩個兩棲裝甲連是一個兩棲突擊車連和一個兩棲步兵戰車連,裝甲部隊的編制和軍隊一樣,也是實行三三制,一個兩棲裝甲連下設三個裝甲排,每個排有三輛兩棲裝甲車,而連部配有四輛裝甲車,其中有兩輛是指揮車,其實指揮一個裝甲連作戰,一輛指揮車就夠了,另一輛指揮車是作爲預備使用,因爲少一二輛兩棲突擊車對全連的影響並不大,但沒有指揮車對全連就是一個災難。兩個維修排各有三輛裝甲搶救車,一共是三十二輛zbd-05兩棲裝甲車。

而參加登陸作戰的是兩棲突擊車連,一共出動了十二輛zbd-05兩棲裝甲車,十一輛都是突擊車型,也就是有十一門105毫米低後坐線膛坦克炮。

zbd-05兩棲裝甲車的火控系統十分先進,由彈道計算機、車長和炮長瞄準鏡和位於炮座基部的激光測距儀以及多種傳感器組成。而且在炮塔的左後方,佈設有一部新型的光電干擾裝置,用於對來襲的激光制導彈藥進行干擾破壞。最大射程5.4千米,在秒鐘內可捕獲1000米遠的目標,14秒內可捕獲000米遠的目標,準確率達90%,在轉換第二個目標時,1000米以外用時4.9秒,000米外用時19.6秒,車長和炮長均可直接進行射擊。

不過zbd-05兩棲裝甲車的水行速度再快,也趕不上汽墊艇,76型汽墊艇的速度是50節/時,幾乎是zbd-05兩棲裝甲車的三倍,因此陸戰隊等了近半個時,纔等到裝甲連到達。不過裝甲連在途中就收到了司令部的命令,於是裝甲趕到碼頭之後,立刻一字排開,向在碼頭停泊的剩餘艦船開炮轟擊。

而就在這時,襄陽艦前進到距離碼頭約.5千米的地方,向剩餘的艦船喊話,要求他們立刻停止抵抗,無條件投降,並且表示如果投降,可以保證投降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基本的人身權力。

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四七三章 外交爭鬥(二)第二七一章 陰島(二)第九十五章 青州之亂(八)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二四七章 天誅(四)第三一四章 軍隊擴編計劃(二)第一五一章 徳國之行(八)第二十一章 增援部隊第二二四章 清廷求和(七)第一五四章 回師第二零二章 蒙古攻略(五)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第三五八章 徳國特使(六)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一五五章 新農村建設(六)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七十六章 水災(一)第二三五章 進駐膠州灣第七三零章 決策(四)第四十四章 天津分治(二)第四三零章 進攻北京(九)第三十三章 市長上任(五)第五零七章 穆棱河之戰(三)第二三五章 進駐膠州灣第一六零章 日本的訪問(三)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二二六章 青島戰役(十)第一零七章 流言蜚語(上)第五四四章 鎮南浦登陸(四)第二九八章 脅迫(三)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第三八五章 足球比賽(六)第五四九章 土地改革(四)第六十章 遠東戰爭結束(下)第十三章 怪異的軍艦第六零六章 西安之行(六)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一)第一八九章 登陸爪哇(一)第七二九章 決策(三)第四八九章 登陸作戰(十)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八十四章 災民(四)第七十三章 來訪者(一)第二十章 投降第五十五章 上海新區(八)第五四三章 鎮南浦登陸(三)第四七九章 登陸作戰(一)第五二六章 反圍剿(六)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五四零章 美國調停(下)第七三一章 決策(五)第一八七章 護僑行動(九)第三五一章 上海警戒(四)第六十六章 德國使團(六)第三二六章 李鴻章來訪(三)第一四五章 北倉之戰(四)第四五七章 山海關(三)第三九二章 新聞發佈會(六)第三二四章 李鴻章來訪(一)第一八二章 護僑行動(四)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九十一章 天津戰役(四)第五七四章 交收東三省條約第三十九章 談判(下)第二九九章 革命者(四)第三六五章 媒體(三)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一五九章 對日談判(四)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來訪(十七)第三零六章 南線,北線(四)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四八六章 登陸作戰(七)第五二七章 談判(五)第五一四章 清廷招撫(十一)第二三六章 訪日艦隊(七)第三九四章 談判(二)第二十七章 錦州告急(六)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四七一章 迎擊俄軍(八)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三四三章 李鴻章之死(四)第四八三章 登陸作戰(五)第五七一章 預備會議(六)第一四九章 進攻楊村(二)第五零七章 穆棱河之戰(三)第九十章 天津戰役(三)第一六七章 天津新區第一二七章 綠林大會(下)第三十九章 談判(下)第六一二章 滿洲里戰役(五)第四三九章 遼陽之戰(一)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
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四七三章 外交爭鬥(二)第二七一章 陰島(二)第九十五章 青州之亂(八)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二四七章 天誅(四)第三一四章 軍隊擴編計劃(二)第一五一章 徳國之行(八)第二十一章 增援部隊第二二四章 清廷求和(七)第一五四章 回師第二零二章 蒙古攻略(五)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第三五八章 徳國特使(六)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一五五章 新農村建設(六)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七十六章 水災(一)第二三五章 進駐膠州灣第七三零章 決策(四)第四十四章 天津分治(二)第四三零章 進攻北京(九)第三十三章 市長上任(五)第五零七章 穆棱河之戰(三)第二三五章 進駐膠州灣第一六零章 日本的訪問(三)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二二六章 青島戰役(十)第一零七章 流言蜚語(上)第五四四章 鎮南浦登陸(四)第二九八章 脅迫(三)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第三八五章 足球比賽(六)第五四九章 土地改革(四)第六十章 遠東戰爭結束(下)第十三章 怪異的軍艦第六零六章 西安之行(六)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一)第一八九章 登陸爪哇(一)第七二九章 決策(三)第四八九章 登陸作戰(十)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八十四章 災民(四)第七十三章 來訪者(一)第二十章 投降第五十五章 上海新區(八)第五四三章 鎮南浦登陸(三)第四七九章 登陸作戰(一)第五二六章 反圍剿(六)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五四零章 美國調停(下)第七三一章 決策(五)第一八七章 護僑行動(九)第三五一章 上海警戒(四)第六十六章 德國使團(六)第三二六章 李鴻章來訪(三)第一四五章 北倉之戰(四)第四五七章 山海關(三)第三九二章 新聞發佈會(六)第三二四章 李鴻章來訪(一)第一八二章 護僑行動(四)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九十一章 天津戰役(四)第五七四章 交收東三省條約第三十九章 談判(下)第二九九章 革命者(四)第三六五章 媒體(三)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一五九章 對日談判(四)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來訪(十七)第三零六章 南線,北線(四)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四八六章 登陸作戰(七)第五二七章 談判(五)第五一四章 清廷招撫(十一)第二三六章 訪日艦隊(七)第三九四章 談判(二)第二十七章 錦州告急(六)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四七一章 迎擊俄軍(八)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三四三章 李鴻章之死(四)第四八三章 登陸作戰(五)第五七一章 預備會議(六)第一四九章 進攻楊村(二)第五零七章 穆棱河之戰(三)第九十章 天津戰役(三)第一六七章 天津新區第一二七章 綠林大會(下)第三十九章 談判(下)第六一二章 滿洲里戰役(五)第四三九章 遼陽之戰(一)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