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

這一次進攻泰山大寨,羅嶽也是傾剿出動,三個戰鬥營全部都參加這一次戰鬥,就連羅嶽也親臨前線指揮,負責從濟南府一側正面進攻,而青島駐軍的兩個營則被安排在泰安府的一側,負責截斷土匪的退路,不讓土匪在不敵的時候向泰安府的一側敗退。

作好了這些佈置之後,人民軍才向泰山大寨發動進攻。第一天的戰鬥主要是清除寨外的據點、哨點、伏兵等等,解除進入大寨的後顧之憂。

由於在戰前人民軍對泰山的地形進行了詳細的偵察,因此土匪在大寨外的據點、哨點都掌握了7、8成,攻擊也極有目地性,而且在戰術上仍然是以迫擊炮,擲彈筒開路,步兵跟進,結果自然是所向披靡,無往而不克,土匪大寨外的據點、哨點根本就無法抵抗,只能被人民軍一個一個的輕易拔除。

雖然土匪也臨時在寨外增設了一些伏兵據點,但其中有一部份己經被人民軍偵查到了,雖然有幾個據點逃過了人民軍的偵察,但一是數量太少,影響不了大局;二是人民軍的戰術紀律性極強,在進攻之中,也做好了充分的警戒預防軍隊,因此就算是少量的土匪伏軍殺出,也很快就被警戒軍隊攔住,對人民軍其實也起不到多少威脅。

最終人民軍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清除了6個據點,3支伏兵,並擊潰了2支伏兵,只有1支伏兵逃回到山寨裡,共計擊斃了土匪112人,俘虜91人,逃回到山寨的土匪還不到50人,而人民軍僅僅只受傷了15人,並無一人陣亡。可以說是取得了全勝。

而羅嶽也將自己的指揮部移了一個據點的小堡裡,距離土匪的大寨不足5公里。

儘管在第一天裡,人民軍並沒有向山寨發動進攻,但留守在山寨裡的土匪們卻都是震驚不己,畢竟戰場距離土匪的大寨並不遠,站在寨牆上可以看得比較清楚,只見寨子外面硝煙瀰漫、遮天蓋地,而火光不絕;就算是有些細節看不清楚,但人民軍的炮火轟鳴、震耳欲聾,槍聲更是不絕於耳,寨子裡的土匪們都是能聽得清淸楚楚,這樣的戰場是土匪們以前從來沒有經歷過的。

到了這個時候,土匪才完全相信林惟正說得並沒有錯,海外華人的軍隊果然厲寨,而且對能否守住大寨,也都沒有了信心。好在是林深望等人己經將家眷都己經暗中送走了,因此到沒有後顧之憂。

不過就在當晚林深望又和王克復商議,王克復向林深望建議連夜撤出山寨,這樣可以更多的保存實力。而這一次林深望直接拒絕了王克復的建議,認爲到了這一步,必須要和海外華人打一仗才能從山寨撤離。

其實這是林深望和王克復所持的立場不同,王克復只是純粹的從保存實力的角度考慮,而林深望卻必須全面的考慮。因爲現在依然還是有不少土匪不願從山寨撤離,而且在山寨裡還有大量的土匪家眷,一夜之間是不可能全部撤走,這樣一來,那些家眷沒有撤出來的土匪必然會對林深望產生不滿,另外雖然林深望準備了三個後備的藏身據點,但也容納不下現在山寨裡的全部人口,而且他們的家屬己經佔據了其中一個據點,因此只有和海外華人打一仗,到了打不過時被迫從山寨撤離,這樣其他土匪才沒有話說,而且還能甩掉大部份的家屬人員,到了新據點裡,也能支持得長一些時間。而這些因素就決定了明天必須和海外華人打一仗才能撤退。

王克復不能理解林深望的這些想法,但林深望堅持要和海外華人打一仗,也只能聽他的。而且自己也必須留在山寨裡,陪林深望打這一仗,畢竟到了這一步,王克復也己是騎虎難下,因爲如果在這個時候自己先撤離,那麼以前所做的所有功夫,心血就全都白廢了,因此只能冒險留下來。當然在戰鬥進行到關建的時刻,自己還是要馬上逃離,絕不能在山寨裡等死。另外也可以借這個機會,近距離的觀摩海外華人的戰鬥力。而這方面資料,對日本情報機構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也一直是日本情報機構收集的重點,只是難以找到機會。

雖然王克復和海外華人爲敵了2、3年,但其實還一直沒有和海外華人真刀真槍的打一仗,這當然是因爲王克復自身的實力太弱了,根本沒有力量和海外華人正面對抗。現在到是可以借土匪的力量,來試試海外華人的戰鬥力。

第二天一早,人民軍就向土匪大寨發動了進攻。經過前面幾次戰鬥,人民軍對迫擊炮的運用己頗爲熟練,首先仍然是佈置好炮兵陣地,對大寨進行轟擊。

不過大寨的規模要遠遠大於臥虎山、九如山的山寨,人民軍難以像進攻臥虎山、九如山一樣,進行覆蓋性的炮火打擊,畢竟人民軍的各個迫擊炮、擲彈筒小組都只帶了一個基數的彈藥,要想進行覆蓋性的炮火打擊,這個數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人民軍的主要打擊範圍是在寨牆附近,希望能夠對守衛寨牆的土匪造成毀滅性打擊,並且將寨牆炸開幾個缺口,爲步兵的突進打開局。

一時間炮聲轟鳴,盡向寨牆附近落下。轉眼之間寨牆己經被爆炸和硝煙所籠罩住。土匪的寨牆是用土木石混合結構建造,雖然是以夯土爲主,但內部是用圓木爲樁,並夾雜着大石塊,高約5米,底寬約4米,頂部寬約2米,並建有牆垛、射孔。不過能夠落到寨牆上的炮彈並不多,既使是把擊中寨牆後炮彈加起來,也不足3分之1,其餘大半都落到了寨牆外,但也有少部份是落到寨牆內。

但人民軍的各迫擊炮小組都進行了兩輪炮擊,雖然對守衛寨牆的土匪造成了巨大的傷亡,但寨牆的損傷卻並不大,雖然也炸開了幾個缺口,但都不大,最大的缺口離地面還有3米多高。這樣的結果,一來是迫擊炮的炮彈威力確實不才,而且用的都是高爆彈、而不是*,對固定掩體目標的殺傷力都很有限;二來是泰山大寨寨牆也確實要比臥虎山、九如山要堅固一些,因此人民軍的炮擊目地並沒有完全達到。

不過這樣的結果也早在羅嶽的預料之中,因爲收到偵察人員的報告時,羅嶽就估計到用迫擊炮是難以轟開泰山大寨的寨牆,除非是能夠使用正式的火炮。

羅嶽的團下還設有一個75毫米野戰炮營,配有18門75毫米野戰炮,雖然現在只裝備了一半,但要對付寨牆也是足夠的。不過羅嶽最終還是決定這一戰中不使用75毫米野戰炮,一來是儘管75毫米野戰炮的重量較輕,但要進行遠距離的移動,還是要進行拆解運需,到了戰場還要重新組裝才能使用,這樣就太麻煩了;二來這幾戰中一直都在演練迫擊炮和步兵之間的配合協同作戰,這一戰正好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運用能力,如果使用75毫米野戰炮,不僅是迫擊炮和步兵的協同作戰沒有練好,又要改練步兵和正式火炮的協同,顯然是不利於步兵的進步。

另外迫擊炮雖然不能轟開寨牆,但也不是沒有其他的辦法。在出兵之間,羅嶽就己經準備50架長梯,就是爲了攻佔寨牆的工俱。

見迫擊炮沒能轟開城牆,羅嶽立刻下令迫擊炮的射程進前延伸200-300米,進行火力攔截,阻擋土匪增援寨牆,而步兵上前,突進到距離寨牆300米以內的範圍,對寨牆上進行火力壓制,雖然這時寨牆上的守衛土匪只有十之三四,基本己不可能守住寨牆了,但仍然還是要嚴格的按照戰術規範來進行。

羅嶽下令之後,各迫擊炮小組立刻調整自己的射擊單元,將射程向前延伸200-300米,這樣一來,炮彈就全部落到了大寨內,並且在寨牆的後方形成了一道爆炸攔截帶,別說這時山寨里根本就沒打算派人增援寨牆的守衛,就算是有,在這樣火力攔截的打擊下,也必然將會損失慘重。

而步兵也馬上出動,兩個連的兵力立刻突進到距離寨牆不到300米的地方,向寨牆上開火射擊,同時擲彈筒手也是火力全開,頻頻向寨牆上發射出*。本來經過上一輪的迫炮打擊以後,守衛寨牆的土匪就己傷亡了大半,這時又遭到這樣猛烈的火力打擊,頓時又傷亡了不少,剩下的也都是伏下身體,躲在城垛口以下,那裡還敢再露頭了。

這時由一個連組成的突擊隊立刻扛着長梯,在炮火、步槍的火力掩護下,衝到了寨牆邊,架好了長梯,向寨牆上攀。因此第一批突攻城的人民軍士兵十分順利的登上了寨牆,並且迅速在寨牆上佈置好了陣地,而這整個過程,人民軍的士兵幾乎都沒有受到任何的阻礙,甚致沒有一名士兵在登城的過程中墜落。

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六六五章 臺灣海峽之戰(六)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三九五章 全面開戰(四)第二九四章 漁人行動(六)第五一五章 試演(上)第五四零章 聯合軍演(五)第十二章 接管濟南(五)第七十三章 進攻赤峰(上)第六八八章 反制(二)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開(二)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二九三章 漁人行動(五)第二五四章 圈套(二)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第二四八章 天誅(五)第五五四章 土地改革(九)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八十四章 戰前準備(一)第五九二章 上海租界(四)第五零二章 調查(上)第二五九章 根據地(一)第七零九章 日本的選擇(三)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三七六章 對馬海戰(三)第三一五章 錦州(三)第一九四章 訪問英法(五)第三八七章 對馬海戰(十三)第五五二章 土地改革(七)第四十二章 艦隊出發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二零九章 戰爭規則(四)第二六一章 反撲(一)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三十三章 年度總結(三)第三七五章 上海(三)第三十七章 談判(上)第二九四章 漁人行動(六)第二二九章 後續影響(四)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一八四章 護僑行動(六)第四十章 造艦計劃(四)第一五五章 回師(下)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一八六章 德國海軍戰略(四)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一九九 中標者第二十五章 錦州告急(四)第四九七章 襲取海參崴(六)第八十四章 災民(四)第六零三章 應對計劃(三)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一九六章 訪問英法(七)第三七一章 餘波未平(八)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第四七六章 外交爭鬥(五)第二一四章 青島攻略(三)第九十一章 天津戰役(四)第一三九章 上海新區(三)第三二六章 海參崴(九)第七一七章 上海談判(四)第七十四章 來訪者(二)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二九九章 告密(上)第一一四章 接管天津(六)第四八七章 登陸作戰(八)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一六四章 年終(上)第一四八章 徳國之行(五)第三十三章 年度總結(三)第四七零章 迎擊俄軍(七)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六十八章 睡不着的人(二)第二三三章 訪日艦隊(四)第五八六章 農場巡視(上)第一七零章 投資考察(一)第八十八章 天津戰役(一)第二十一章 接管濟南(十四)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動(十五)第二六九章 根據地(十一)第四零五章 北京攻略(一)第一九六 各方反應第三六五章 媒體(三)第四七三章 山海關之戰(二)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一三六章 渤海海戰(五)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一三六章 渤海海戰(五)第二十七章 夜話(下)第三五四章 徳國特使(二)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一三零章 外調(四)第一三七章 上海新區(一)第七章 移交第九十七章 巡視(二)第一三三章 外調(七)第五七三章 談判(一)第五三七章 袁世凱復出(上)第七零八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二九八章 脅迫(三)
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六六五章 臺灣海峽之戰(六)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三九五章 全面開戰(四)第二九四章 漁人行動(六)第五一五章 試演(上)第五四零章 聯合軍演(五)第十二章 接管濟南(五)第七十三章 進攻赤峰(上)第六八八章 反制(二)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開(二)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二九三章 漁人行動(五)第二五四章 圈套(二)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第二四八章 天誅(五)第五五四章 土地改革(九)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八十四章 戰前準備(一)第五九二章 上海租界(四)第五零二章 調查(上)第二五九章 根據地(一)第七零九章 日本的選擇(三)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三七六章 對馬海戰(三)第三一五章 錦州(三)第一九四章 訪問英法(五)第三八七章 對馬海戰(十三)第五五二章 土地改革(七)第四十二章 艦隊出發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二零九章 戰爭規則(四)第二六一章 反撲(一)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三十三章 年度總結(三)第三七五章 上海(三)第三十七章 談判(上)第二九四章 漁人行動(六)第二二九章 後續影響(四)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一八四章 護僑行動(六)第四十章 造艦計劃(四)第一五五章 回師(下)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一八六章 德國海軍戰略(四)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一九九 中標者第二十五章 錦州告急(四)第四九七章 襲取海參崴(六)第八十四章 災民(四)第六零三章 應對計劃(三)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一九六章 訪問英法(七)第三七一章 餘波未平(八)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第四七六章 外交爭鬥(五)第二一四章 青島攻略(三)第九十一章 天津戰役(四)第一三九章 上海新區(三)第三二六章 海參崴(九)第七一七章 上海談判(四)第七十四章 來訪者(二)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二九九章 告密(上)第一一四章 接管天津(六)第四八七章 登陸作戰(八)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一六四章 年終(上)第一四八章 徳國之行(五)第三十三章 年度總結(三)第四七零章 迎擊俄軍(七)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六十八章 睡不着的人(二)第二三三章 訪日艦隊(四)第五八六章 農場巡視(上)第一七零章 投資考察(一)第八十八章 天津戰役(一)第二十一章 接管濟南(十四)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動(十五)第二六九章 根據地(十一)第四零五章 北京攻略(一)第一九六 各方反應第三六五章 媒體(三)第四七三章 山海關之戰(二)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一三六章 渤海海戰(五)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一三六章 渤海海戰(五)第二十七章 夜話(下)第三五四章 徳國特使(二)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一三零章 外調(四)第一三七章 上海新區(一)第七章 移交第九十七章 巡視(二)第一三三章 外調(七)第五七三章 談判(一)第五三七章 袁世凱復出(上)第七零八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二九八章 脅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