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災民(四)

這時也不知道船行到那裡,因爲到處都只見漫漫大水,房屋只剩屋頂,樹木也只剩樹冠,道路、地面均被大水淹沒了。而船隊在沿途又救起了幾個人。

蔣勇奇等人正在感概時,這時李坤走過來道:“蔣護教,您幫我籤個名吧,我不會寫字。”

蔣勇奇這才發現,剛纔那名連長還有宋增福,也都站在座位邊上,趕忙站了起來,道:“軍爺。”

連長到十分客氣,先行了個禮,道:“幾位,我剛纔把姓石那兩兄弟趕下船去,前後的經過你們應該是都看到了吧,我記得剛纔就是你先站出來指認他們不是和你們一起上船的。”

蔣勇奇忙道:“看到了,都看到了,多謝軍爺爲我等主持公道。”

連長點了點頭,道:“那就好,這件事情我們要寫報告上交,他們是當事人,需要在報告上簽名,不過他們說自己不會寫字,因此想請你幫忙代簽,另外你既然看到了剛纔的全過程,也請籤個名作見證人。” 說着將一張紙箋遞到蔣勇奇的面前。

蔣勇奇接過來一看,筆跡很細,不知道是用什麼筆寫出來的,而且是橫行書寫,不過言辭十分淺顯,幾乎就是白話,因此基本也能夠看得明白,就是將剛纔發生的事件完整的記錄下來,而且十分客觀,沒有過多的情緒色彩,由其是將他們和石氏兄弟的對話寫的十分詳細,最終的簽名是海軍陸戰隊×旅×團×營×連連長楊澤森。下面兩排寫着“當事人”、“證明人”等字樣。

看完之後,蔣勇奇也大體明白了是怎麼回事,雖然他爲人警慎,但一來是寫的東西基本屬實,並無虛假;二來在這個時候,自己不籤也是不行的,因此拿起了筆,按照楊澤森的要求,先在“當事人”一排後簽下李坤、宋增福的名字,年齡、籍慣住地,並註明“代簽”字樣,然後又在“證明人”一排後簽下自己的名字和年齡、籍慣住地等,又按上自己的指印,當然李坤、宋增福也在自己的名字後按上指印。

處理完這些事情之後,楊澤森收好了報告文件,然後又向蔣勇奇、李坤、宋增福等人敬了個禮,道:“感謝你們的配合。”

等楊澤森離開之後,董家齊道:“這個當兵的說話很客氣啊。”

蔣勇奇道:“不要亂說,什麼當兵的,這人起碼是個隊長。”

董家齊吐了吐舌頭,也沒說什麼。

張文望點了點頭,道:“不卑不亢,行爲有禮,果然是百勝之師。”

蔣勇奇向他們叔侄靠近一些,低聲道:“依兩位之見,大清國是不是氣數己盡,華東**合應得天下呢?”

張文望笑了一笑,並未說話,而張黎道:“蔣兄應知,這數十年來,大清國對外屢戰屢敗,先敗於英法,後來連日本這種蕞爾小國都打不過,庚子國變八國聯軍不過區區2、3萬軍隊,就能直搗北京,打得太后和皇上西狩逃走,而海外華人剛一出世,就擊敗八國聯軍,就在去年的遠東戰爭中,擊敗了擊英法日俄四國,高下立判。如果說這只是軍事方面的差別,那麼朝廷以仁義治國,動轍以愛民如子自翊,但這次皖蘇大水,朝廷有何作爲?而皖蘇本非華東**之地,他們卻派出船隊,救濟災民,誰行仁義之政,誰更愛民,豈不是顯而易見嗎?如今朝廷文不足以治國,武不足以安邦,這天下之勢還不清楚嗎?”

蔣勇奇點了點頭,其實他在走鏢的時候,聽說過不少華東**的事情,總體來說是以正面的評價居多,雖然沒有直言大清藥丸,其實大多數人心裡都有一本帳,因此對張黎所說的話,也並沒有異議。

在幾人的交談之間,船隊又陸續救起了兩波人,船艙裡的座位全部都坐滿了,還加了20餘個臨時座位,不過其中有幾個人不知是太虛弱了還是有病,是被擡上船來的,不過他們被擡到船艙深處的另一間屋孑裡,共計就是沒有100人,也差不了多少了。然後船隊纔開始回航。

又行駛了大約3個多小時以後,終於到達三十崗營地的碼頭,這時已是下午5點多鐘了。衆人在士兵的組織下,依次起身下船,蔣勇奇這才注意到,獲救的人大部份都是青壯男子,老人、小孩、婦女都很少,蔣勇奇等人隨着人羣一起下了船,婉雲怯生生的跟在蔣勇奇身後,並不顧男女之嫌的拉着蔣勇奇的手。而那幾名被擡進內艙的人也又被擡出來,跟在整個隊伍的後面。

這時雨己停了,在下船之後,衆人在一隊士兵的帶領下,沿着一條平坦堅實的道路行走,不時還有士兵催促:“跟上、跟上,不要被落下了。”

衆人都吃了一大碗粥,就算是沒吃飽也打了個底,剛纔又是一直坐在船上,因此這時都還能夠走得動,當然有行走十分免強的人,則有士兵過來扶着他行走,就這樣走了大的30多分鐘,來到一座營地前。

只見這營地以木柵爲牆,裡面盡是灰綠色的帳蓬,連綿不絕,不知有多少,但橫平豎直,十分整齊,而且營地裡人來人往,看來頗爲熱鬧。衆人見了,也都有些意動,這個地方看來確實不錯啊。

衆人跟着士兵來到一個大門前,進門之後,立刻有人將衆人分成男女兩批,分別進入一間大木屋裡,婉雲抓緊蔣勇奇的手,眼神中盡是懼色,顫聲道:“蔣大哥,我……”

不過到了這個時侯,不分開是不行的,因此蔣勇奇也只得握了握婉雲的手,道:“別怕,沒事的,你過去吧。”

一個30歲左右的女孑過來,拉着婉雲道:“別怕,別怕,只是檢查一下身體,還有清洗一下,都己經到了這裡了,以後的日子就會好起來了。”

婉雲也知道無法抗拒,而且見是一個女人來拉她,樣子語氣也比較和氣,因此心裡也稍稍安定了一點,只好跟着那女子到另一側去。

由於女孑人少,因此婉雲先於蔣勇奇進入木屋裡,而蔣勇奇也只能收回目光,不過心裡仍舊有些惴惴,不知婉雲在屋子裡會遇到什麼,這時張文望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小蔣,放心吧,我看華東**的行事正派,你的小媳婦不會有事的。”

這時一名士兵立刻道:“排好隊,不要並排站。”

張文望聽了,也趕忙站到蔣勇奇的身後。而蔣勇奇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跟着隊伍,想着進屋之後就知道屋子裡面有什麼了。而時間不長,也排到了蔣勇奇,在門口將披在身上的毛毯扔到一個大筐裡,然後進屋。

不過進屋之間,卻大出蔣勇奇的意料,原來屋裡左右兩排都是理髮的,合計約有20餘個位置,每個人都被剃光頭髮,然後從盡頭的一個門進去。

蔣勇奇也不禁有些發懵,這是幹什麼?難不成是要讓自己這些人當和尚嗎?這時士兵推了一把排在蔣勇奇前面的人道:“去吧,那邊有個空位置。”

那人顫聲道:“軍爺,我不要當和尚啊!”

士兵笑道:“當什麼和尚,頭髮剃了才方便,看看我們的樣子,不都是剃過了的嗎。”

蔣勇奇這才注意到,滿屋子裡的人,士兵都沒有戴帽子,而且全是留着不到1寸長的頭髮,顯然是剃光了以後剛長出來的。那人還想要再說什麼,士兵有些不耐煩了,道:“少廢話,不想剃髮,就離開營地,要留下來就得剃髮,你自己選吧。”

而那人差一點哭了出來,但猶豫了一會兒,還是走到空位上坐下,讓人給自己剃髮。下一個就輪到蔣勇奇,其實他也不想剃髮,但想想來的時候被扔下船的石氏兄弟,心裡也明白和華東**對着幹是決沒有好果子吃的,因此還是決定老實的服從吧,反正頭髮剃了也就剃了。

在剃髮位置上坐下,剃髮的師傅首先抓起他的辮孑,“咔剌”一聲剪斷,然後拿起剃刀,十分熟練的給蔣勇奇剃了起來。而且還說道:“別擔心,別擔心,不是讓你們當和尚,是因爲頭髮裡夾帶着很多寄生蟲,剃光了是爲了你們好,等過幾天你就會知道剃光了的好處了。”

雖然一邊說的,他的手到一點沒停,動刀很快,每一刀下去都有一大片頭髮落下來,不多時就將蔣勇奇的頭髮剃去,然後道:“好了,進下一間房去吧。”

其實華東**要求收容的災民把頭髮剃光,一方面確實是爲了衛生,而另一方面也是找個藉口把他們的辮子剪了,因爲辮子是清廷的像徵,剪了辮子也就意味着和清廷脫離。

雖然華東**並沒有強制剪辮,只是在軍隊、學校裡禁制留辮,但那是在自已的管轄範圍內,要和清廷決裂,有的是辦法,而且有元老做示範,除了極少數頑固人員之外,實際上絕大部份人都己把辮子剪去了。 但這裡是清廷的管轄範圍,華東**儘快在這裡站穩跟,除了施恩之外,也必須使一些小手段,逼災民和清廷脫離,當然也有極個的冬烘先生拒絕剃髮,結果只能被趕出難民營去,華東**在這方面是決不會手下留情的。

第三七一章 餘波未平(八)第二二九章 後續影響(四)第一九一章 訪問英法(二)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一四八章 進攻楊村第五九八章 上海租界(十)第六零三章 應對計劃(三)第七十七章 規劃(三)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六八二章 結束戰爭(三)第六一三章 滿洲里戰役(六)第五六七章 陰謀(五)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第一七八章 德國之行(十)第一三五章 外調(九)第六四六章 日本本土作戰(六)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二四三章 王家寨(五)第五十二章 上海新區(五)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三二二章 海參崴(五)第一五一章 徳國之行(八)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四三九章 進京(六)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一六四章 外交之爭(下)第五十二章 上海新區(五)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一)第十九章 海軍編制(三)第四五七章 圍殲日軍(一)第十六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三)第三三七章 工業成就(三)第一五九章 對日談判(四)第四二三章 進攻北京(二)第四四一章 遼陽之戰(三)第二九七章 脅迫(二)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二五四章 工作組(二)第九十五章 青州之亂(八)第一七九章 軍事交流(一)第一八八章 護僑行動(十)第一六三章 外交之爭(上)第八十三章 災民(三)第一九七 日本的算盤第六十四章 德國使團(四)第四三四章 戰爭再啓(五)第二零三章 從軍第一七二章 投資考察(三)第五十九章 殲滅(四)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五六九章 進駐縣城(二)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擊(四)第八十三章 災民(三)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訪問(四)第一九九章 英國干涉(一)第一二四章 學校(三)第十六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三)第二五四章 圈套(二)第九十章 青州之亂(三)第三十三章 聯軍的實力第三一一章 二進膠州(四)第六十三章 德國使團(三)第一八三章 德國海軍戰略(一)第二八四章 會談(下第二七一章 根據地(十三)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議(三)第三十八章 聯軍進攻第三四四章 財政工作報告(一)第一八九章 登陸爪哇(一)第四五七章 山海關(三)第三三八章 李鴻章來訪(十五)第六零七章 東北戰事再起(五)第二十一章 海軍編制(五)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七)第一四六章 訪問(六)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一七零章 德國之行(二)第一五二章 新農村建設(三)第二五零章 創業(三)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十六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三)第六六四章 臺灣海峽之戰(五)第一二八章 外調(二)第六三八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區(十)第二八八章 全面展開(三)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應(三)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第三七五章 對馬海戰(二)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第七十章 海軍顧問(上)第四九零章 激烈博弈(四)第五一五章 試演(上)
第三七一章 餘波未平(八)第二二九章 後續影響(四)第一九一章 訪問英法(二)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一四八章 進攻楊村第五九八章 上海租界(十)第六零三章 應對計劃(三)第七十七章 規劃(三)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六八二章 結束戰爭(三)第六一三章 滿洲里戰役(六)第五六七章 陰謀(五)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第一七八章 德國之行(十)第一三五章 外調(九)第六四六章 日本本土作戰(六)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二四三章 王家寨(五)第五十二章 上海新區(五)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三二二章 海參崴(五)第一五一章 徳國之行(八)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四三九章 進京(六)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一六四章 外交之爭(下)第五十二章 上海新區(五)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一)第十九章 海軍編制(三)第四五七章 圍殲日軍(一)第十六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三)第三三七章 工業成就(三)第一五九章 對日談判(四)第四二三章 進攻北京(二)第四四一章 遼陽之戰(三)第二九七章 脅迫(二)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二五四章 工作組(二)第九十五章 青州之亂(八)第一七九章 軍事交流(一)第一八八章 護僑行動(十)第一六三章 外交之爭(上)第八十三章 災民(三)第一九七 日本的算盤第六十四章 德國使團(四)第四三四章 戰爭再啓(五)第二零三章 從軍第一七二章 投資考察(三)第五十九章 殲滅(四)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五六九章 進駐縣城(二)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擊(四)第八十三章 災民(三)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訪問(四)第一九九章 英國干涉(一)第一二四章 學校(三)第十六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三)第二五四章 圈套(二)第九十章 青州之亂(三)第三十三章 聯軍的實力第三一一章 二進膠州(四)第六十三章 德國使團(三)第一八三章 德國海軍戰略(一)第二八四章 會談(下第二七一章 根據地(十三)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議(三)第三十八章 聯軍進攻第三四四章 財政工作報告(一)第一八九章 登陸爪哇(一)第四五七章 山海關(三)第三三八章 李鴻章來訪(十五)第六零七章 東北戰事再起(五)第二十一章 海軍編制(五)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七)第一四六章 訪問(六)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一七零章 德國之行(二)第一五二章 新農村建設(三)第二五零章 創業(三)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十六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三)第六六四章 臺灣海峽之戰(五)第一二八章 外調(二)第六三八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區(十)第二八八章 全面展開(三)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應(三)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第三七五章 對馬海戰(二)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第七十章 海軍顧問(上)第四九零章 激烈博弈(四)第五一五章 試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