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海防和疆防

光復革命是一場極好的革命。

它不僅喚醒了中國人的現代民族和現代國家精神,也用極小的代價推翻了滿清王朝,結束了滿人對中國的統治,終結了滿人對漢人的壓制和文化思想的閹割,它在中國掀起了一場復興中華民族的新民族主義運動,極大的振奮了國人的士氣和自尊心。

光復革命的內戰規模相對於元末明初、明末清初都要小很多,內戰對於國內經濟、民生的影響很小,中日辛亥戰爭中的大勝和平定外蒙之亂,使得新帝國迅速重建了中央政權的權威,繼承了大清帝國的疆域和政治遺產。

在世界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民族主義的壓迫和新民族運動的崛起中,整個國家和民族空前團結,使得新帝國得以大量留用前朝官員,維持了政權和國家治理的平穩過渡。

新帝國採取的立憲體制是一種更符合當前中國國情的黨派協商政治,在內閣政府和各省地方政府的權力分配中,東北系的帝黨派控制着軍事、財政、稅務、警察、巡防等核心實權,其餘的行政權力則分散給維新派、留日革命派和地方立憲派,同時大量留用經濟特科、遊學進士出身的新政派前朝官員。

皇帝通過這樣的方式聯合了國內各種政治勢力共同維繫新帝國的秩序,使得國家迅速的日趨穩定,並且在這種穩定的環境中繼續改革和進步。

內閣政府通過政治制度和行政體系的改革,建立新的分稅、分權、金融制度。在取消全國苛捐雜稅和削弱各省地方官員實權的同時,重新穩定全國的經濟和行政秩序,結束了晚清最後十年的社會混亂局面。

國家日趨穩定,中央財政收入的增長,軍政權力的集中,在這些重要的基礎上,皇帝宋彪就有了進一步發展帝國中央陸軍和海軍的條件。而此次的中央軍部列席會議正是要確定一個長期的十年規劃,同時要在近期作出更多的調整,以應對歐洲的軍事競賽。

……

在程璧光三人進入怡華堂後。宋彪示意他們先坐下來。

等宋彪看完了手中的這些關於新式火炮的測試資料,他才正式的擡起眼簾看了看眼前的三人,先和程璧光問道:“我聽說海天號已經送到日本橫濱造船廠維修了?”

程璧光道:“回稟皇上。海天號巡洋艦在海灘邊擱置了六年之久,損壞嚴重,原先好不容易纔拖到青島港,德國海軍在青島港有一個軍用船塢,設備比較簡單,但也做了一些維修,重新恢復了動力。此前日本海軍在寧波港口外打沉了兩艘小艦船,要求他們賠償,商量之後,他們就決定出資將海天號巡洋艦修好。正好鎮遠艦也在日本橫濱造船廠大修,兩艦預計年底一起返回。海軍部原本是想將海天號送到美國改裝維修,價格都談好了,既然日本出資維修,那對咱們來說也算是省了一筆開支。”

宋彪想了想。道:“日本是不會按好心的,可咱們也沒打算指望海天號巡洋艦和鎮遠艦回國之後幹什麼大事,隨小日本折騰吧,能省一筆開支也是個好事。”

程璧光贊同道:“皇上聖明,臣下也是這樣的想法。”

宋彪則再看了段祺瑞和舒方德一眼,道:“這次讓你們三個人提前過來。我是打算在開會之前和你們先談一會兒。前幾天,我和財政大臣張康仁談了一次,國內稅收改革工作進步的很快。簡單點說,全國有十四億畝耕地,平均每畝1.2中圓的稅收計算下來,全國財政收入中的農業部分也接近17億中圓,即便是按照現有的三七開原則,中央財政的農業稅也接近5億中圓。加上其他的財政收入,今年的中央財政收入可以達到7億中圓的規模。按照基本的17的規劃,中央軍費開支就能達到1億中圓。現在的問題就是海陸兩軍的劃分比例,陸軍這兩年要大規模的整編,所佔的比列恐怕是不能少,海軍又要大規模的復興,份額更不能少。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我想讓你們三個人先過來,和我一起合計下具體的分成比例。”

一聽這話,身爲陸軍大臣的舒方德當即就道:“皇上,陸軍這邊還要算上全國各巡防軍的開支,雖然這部分開支是各省承擔的較多,但中央開支也不少啊。外蒙、西南、新疆和西藏的問題都沒有徹底解決,至少這兩年,我們還是應該先顧着陸軍。”

宋彪微微點頭。

程璧光有點不好開口,此前的中日辛亥戰爭之中,陸軍建立了不世之功勳,海軍基本就只能龜縮在長江航道里躲着,根本不敢和日本海軍碰面。

這種情況之下,他哪裡好意思爲海軍爭奪軍費,在開這場會議之前,他和宋文翽提前商議爲海軍爭取軍費之事,兩人都很灰心,基本能和陸軍保持一個7:3的比例,他們就算是喜出望外了。

還好宋文翽是帝黨中堅,和蔣方震、舒方德等人的關係不錯,和內閣總理唐紹儀、財政大臣張康仁也是同學之誼,說話的分量要比他這位海軍部長更管用的多,宋文翽已經提前和蔣方震等人打了招呼,怎麼分都希望能至少給海軍25%的總軍費比例。

段祺瑞倒是敢說話,雖然他是陸軍這邊的人,可和帝黨距離太遠,倒是可以說句良心話,他就和宋彪說道:“皇上,臣下倒是想到了前朝李鴻章和左宗棠的海防、疆防之爭,此事如今看來也是難以評斷高低,但是有一點肯定確定,那就是正因爲平定消耗了四千餘萬兩白銀,海軍自此停滯,最後被日本海軍擊潰。導致了甲午海戰的潰敗。臣下斗膽死諫,我國陸軍之實力在十年之內無人敢挑戰,而海軍十年之內都將繼續受外國欺凌,海軍軍費可高可低,可就算是舉國借債,皇上也要爲海軍置辦四五艘真正的鉅艦,非此不能建立我國海防之威。”

宋彪微微頷首。道:“此話也真的很有道理啊。軍事之發展首先要環顧全球軍政局勢之發展,現在來看,歐洲英法同盟締結已經是大勢所趨。英法俄三國和德奧兩國的對峙更是空前劇烈,雙方軍備競賽之激烈,遠勝我國和日本。我前段時間和蔣方震、張康仁都談論過這件事。以英德法俄現在的財政實力,雙方的軍備競賽都已經達到了雙方難以承受的程度,最後無非兩種結局,一是英法俄三國妥協,向德奧作出重大的退讓,換取雙方的和平和軍備競賽的停止;二是在一個突發事件中索性全面開戰,重演反法戰爭那種規模的歐洲大戰。這段時間,我們之所以敢和英法德俄等國進逼,逼迫他們放棄在華的特權利益,一方面是我們陸軍實力強悍。有條件讓他們承認我們的強大,給予公平對等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歐洲各國自顧不暇,競爭激烈,根本無法聯合起來壓迫我國。不僅聯合起來壓迫我們,還必須紛紛示好拉攏我國。簡而言之,假如我們加入德國一方,出兵百萬進攻俄國後方,德國就能專心對付法國。俄法同盟對此簡直是太忌憚了,以我的聲望和我國陸軍的實力。你們難道以爲俄國心裡不怕嗎?”

段祺瑞感嘆道:“我國陸軍對外國一半的震懾力都取決於陛下之威,陛下之於亞洲,正是亞洲之拿破崙,只要有陛下在,我國陸軍就能橫掃亞洲,各國概都不能力敵。”

舒方德和程璧光當即也附和道:“皇上實乃我帝國之威,外國如今畏敬我國,實則都是畏敬皇上啊。”

宋彪打開一柄摺扇,輕輕扇了幾下,笑道:“你們都說的太言過其實。大家都是打過大仗的軍人,該是什麼道理,我們心裡都明白,好的統帥很重要,可全體軍人的實力和志向纔是軍隊的根本。我們不談這些,咱們只挑重點說實話,這幾年間,我們的軍隊到底要如何發展,以及未來十年的海陸兩軍建設規劃都要緊密聯繫一個基本問題,那就是歐洲大戰的緊迫性。在我看來,英德想不開戰的可能性太低,現在這場戰爭的到來已經只剩下時間上的問題。參照中日之戰即可得出結論,我們準備了這麼久,隱秘的軍費開支極大,既然對手挑釁,爲什麼不打?所以連日本都沒有想到我們真的敢打,而且一上來就是這樣的規模,打的他們猝不及防,這個情況基本也和德國差不多,除非英法割讓出極多的殖民地滿足德國上下的要求,否則德國是不會停下來,但英法也花了更多的錢武裝軍隊,如此多的黃金白銀花如流水,豈能繼續作出較大的退讓。”

程璧光道:“皇上聖明,此前雖然覺得歐洲各國軍備競賽的厲害,但也不覺得真會爆發戰爭,如今聽得皇上這麼一說,臣下才恍然大悟,猶若醍醐灌頂。”

宋彪沒有急着答話,他倒是覺得程璧光和段祺瑞都不愧是在清王朝混的風生水起的人物,拍馬屁的功力真的一流呢。

他只是輕輕看了舒方德一眼。

舒方德是國舅,又是真正嫡系的帝黨代表,自然不用這麼阿諛奉承,就道:“皇上聖明,如今我國最重要之事就是確定在大方向上到底偏向英法俄,還是德奧,偏向不同,軍事之發展自然也不同。雖然歐洲若是爆發大戰,我國也多半以中立爲上,只是軍事總要防患於未然,軍事之發展也必須有針對性。”

宋彪很讚賞的一擊掌,道:“對,說的很對。在這件事上,我的考慮比你們多一些,有一些特殊的情報也只有我清楚。所以我就不和你們細緻的商量討論了,我的決定很簡單,首先是儘可能的保持中立,因爲我們的海軍就算是快猛發展,十年之內,甚至是二十年之內也不可能是日本海軍的對手,而英日是一個堅固的同盟,我們不要自己找麻煩;其次是在中立的基礎上加深和德國的軍事合作,在這一點上。我打算派一個秘密的軍事工作組到德國,將我國在辛亥戰爭中的很多資料都轉移給德軍,中日辛亥戰爭對於國際世界的陸軍發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參考價值,德軍和法軍對此都非常有興趣,我們可以將一些重要的情報轉讓給德法等國,要鼓勵他們大打出手,他們打的越狠。咱們就越有收益嘛。當然,如果英法俄開價很高,咱們倒是也可以選擇站在他們這一邊。那就看他們的價碼了嘛。”

說到這裡,宋彪稍作停頓的繼續沉吟片刻,又補充道:“其實。咱們和德國合作的空間更大,德國在歐洲打英法俄,我們在亞洲也打英法俄,乘機收回越南、緬甸的宗主權,甚至是收回俄國在清朝後期所竊取的我國領土。包括唐努烏梁海和西藏的問題,咱們現在和英俄也在繼續扯皮,不知道哪一年才能說清楚。可惜咱們陸軍還是不夠強,海軍甚至連小日本都打不過,那還談什麼呢?”

程璧光聽着這番話特別慚愧,他知道關鍵是中國海軍太弱。有皇帝在,陸軍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想到這裡,程璧光就匆忙請罪跪伏,道:“皇上,此都乃臣下之過錯。臣下無能,累及國家,海軍孱弱,有愧皇上重託啊。”

宋彪這就起身將程璧光攙扶起來,安撫道:“海軍孱弱是真,怪罪於你就不對了。何況現在努力也來得及,亡羊補牢,爲時未晚嘛。”

說着這話,宋彪將程璧光扶起來,讓他重新坐下來,又和幾人吩咐道:“海軍這邊的事情,我都已經盤算的很清楚了,這三年中的軍費增撥的厲害一些,但不要買大艦,集中從英美等國多購置輕型的巡洋艦和噸位較大的驅逐艦,特別要注重對潛艇和魚雷艦的防範,也要側重於排除水雷和佈雷的工作,要利於長期的海洋巡防。陸軍則是按部就班的搞整編,推行《兵役法》,儲備預備役兵力,增加士尉官的比例,其他就不要着急了。”

宋彪這番話一說出來,基本就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都得聽着他這番的安排了,陸軍大臣舒方德和海軍大臣程璧光自然都無話可說,特別是程璧光,心裡竊喜不已。

軍人就是這樣,搞海軍的希望海軍強,搞陸軍的希望陸軍強,畢竟是一輩子的心血都傾注其中,誰不希望做到完美無缺呢?

不管彼此心中如何感想,既然皇帝已經下了決心,三人只能一起答一聲“皇上聖明”。

敲定了大方向的問題後,宋彪要處理一件小事,就和段祺瑞說道:“陸軍這邊要搞大軍區制度,這一點要和俄國學習,因爲中俄兩國的問題是一樣的,幅員都過於遼闊。咱們這一次開會就要將這個事情定下來,大致是直隸、東北、蒙古、西北、西南、中南、東南七個大軍區。我琢磨讓你去西北軍部擔任司令官,不知道你願不願意,另外呢,我也想讓你擔任駐朝鮮大臣,總督朝鮮北方軍政和通商事務。這兩個地方的問題都很複雜,需要有經驗的將官長期坐鎮,我現在坦白說也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你這段時間多考慮一下,最好在這個月內給我一個準確的答覆。”

段祺瑞當即道:“臣下一切唯聽皇上調遣。”

宋彪道:“那就去西北軍部吧,朝鮮那邊再大的事都好處理,西北一旦出事就是內亂,我讓張孝淮留在朝鮮擔任督軍,另外派一名挺不錯的年輕外交官去擔任駐朝鮮大臣,就算是鍛鍊一下年輕人吧。”

段祺瑞只能道:“皇上聖明!”

段祺瑞何嘗不想去朝鮮,就算他去西北,以皇帝的手腕又怎麼可能派北洋系出身的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這四個步兵師,基本都是騎兵師團派過去歸他調遣,這些騎兵師都是皇帝的嫡系出身,和他姓段的八杆子都打不到一起,他就算是當上了西北軍部的司令官,說白了也是徒有虛名,沒有一個師和旅會真正歸屬他。

若是去了朝鮮,段祺瑞知道自己或許是能爭取將正在朝鮮的十四、十五師留下來,歸屬自己調遣,可正是因爲有這種可能,段祺瑞纔不會積極爭取去朝鮮。

如今天下大勢都已經定了,段祺瑞此時只想能得一個善終,避免被皇帝當作異己和吸收北洋系的障礙給剷除了,若是能在西北有所成就,能夠留名青史便是更好了。

現在不是段祺瑞一個人這麼想,袁世凱、徐世昌都在內閣大臣之中,同樣擔心皇帝日後再找他們秋後算帳,袁世凱更是離開了新政強國會,免得讓皇帝疑心。

自古以來,開國功臣能得善終的極少,何況他們這些外系的無功之臣,皇帝的嫡系如此強悍,手中緊握各大情報機構,簡直是錦衣衛和東西廠再世,堪稱是效法明太祖,誰敢在皇帝眼皮之下亂動。

宋彪很注意的看着段祺瑞的神情,他明白,段祺瑞也明白,中日辛亥戰爭結束了,東北系和北洋系的蜜月期也就此結束了,中央陸軍現在首先的任務就是將北洋系這樣的歷史終結,將北洋系的這些部隊都徹底消化,改編爲中央陸軍的嫡系部隊,袁世凱和段祺瑞就是兩大阻力。

聰明人總能想到一起去,西北軍部是以騎兵爲主的軍區,基本都是皇帝的嫡系部隊出身,真正歸屬段祺瑞控制的力量有限,讓段祺瑞在西北軍部調整幾年,等國家進一步穩定了,北洋系徹底被吸收了,段祺瑞就可以回到京師混一個陸軍部副大臣,甚至是在陸軍部大臣的位置上混幾年,等着退役。

和段祺瑞的命運不同,皇帝在海軍這邊並無多少嫡系心腹可用,對程璧光一貫是多加拉攏賞賜,如今只看程璧光對皇帝到底有多愚忠。

人的命運怎麼能差距這麼大呢?

第109章 奉天新軍示威事件(三)第314章 有愛有野心第147章 滿人又慫了第93章 遼陽會戰(二)第42章 黑溝臺會戰(一)第314章 有愛有野心第179章 屠滿第215章 震旦第279章 糊塗的勝利第39章 滿洲步兵團(下)第192章 一五計劃第352章 核武第5章 新的弟兄和戰友第240章 中法之痛第135章 配股第178章 整編師第96章 遼陽會戰(五)第11章 弟兄被扣押了第145章 神奇的橡膠第300章 視察東北(一)第73章 紅土崖(二)第79章 欲強國先強己第225章 總理何在?第400章 敲詐,勒索,利益至上第257章 集 權的優勢第248章 中國就是中國第154章 兔子、王八和獨裁者第18章 前洞嶺伏擊戰(中)第328章 有錢纔是霸主第87章 三道溝夜襲戰第123章 招商引資第120章 塾師第113章 二期整訓第327章 爾等臣民第20章 四萬擔糧食第22章 千言萬語說不盡第209章 漢武第127章第328章 有錢纔是霸主第123章 招商引資第307章 導彈反擊(二)第277章 中不偏,庸不易第213章 國家地位是打出來的!第229章 親自操刀第219章 打白條的1170噸黃金第33章 爲了去瀋陽第116章 汪兆銘第249章 陳光甫第233章 華盛頓條約第233章 華盛頓條約第288章 三都澳海戰第197章 金州船廠第103章 手裡有兵,誰怕誰第105章 都是人才啊!!第80章 布魯西洛夫上校第291章 開城戰役第187章 中日辛亥戰爭第178章 整編師第250章 大蕭條第89章 奇襲遼陽第189章 圖們江攻勢第257章 集 權的優勢第296章 精英雲集第328章 有錢纔是霸主第283章 國防委員第153章 溫徹斯特M1907自動裝填步槍第260章 邁向二戰的一年第267章 日本需要的尊重第310章 有何所懼第80章 布魯西洛夫上校第316章 釜山之戰第280章 索科特拉島第200章 不可阻止的中法同盟第348章 宣戰之前(下)第273章 帝國的腹黑第118章 舒萱小姐第93章 遼陽會戰(二)第51章 勇奪沈旦堡(一)第283章 國防委員第8章 學霸之子第55章 庫羅帕特金總司令第242章 尖端人才第297章 爲民族而戰第322章 光復之殤第106章 上上之功第22章 千言萬語說不盡第349章 帝國只能是世界第一第329章 金融之戰第338章 猶太的利弊第145章 神奇的橡膠第68章 滿洲步兵師的財神爺第7章 彪爺的家底第29章 青木宣純大佐(上)第188章 渡江吧,決戰第46章 黑溝臺會戰(二)第33章 爲了去瀋陽第105章 咱們用實力說話第226章 百年基業第339章 臺灣,臺灣第19章 前洞嶺伏擊戰(下)
第109章 奉天新軍示威事件(三)第314章 有愛有野心第147章 滿人又慫了第93章 遼陽會戰(二)第42章 黑溝臺會戰(一)第314章 有愛有野心第179章 屠滿第215章 震旦第279章 糊塗的勝利第39章 滿洲步兵團(下)第192章 一五計劃第352章 核武第5章 新的弟兄和戰友第240章 中法之痛第135章 配股第178章 整編師第96章 遼陽會戰(五)第11章 弟兄被扣押了第145章 神奇的橡膠第300章 視察東北(一)第73章 紅土崖(二)第79章 欲強國先強己第225章 總理何在?第400章 敲詐,勒索,利益至上第257章 集 權的優勢第248章 中國就是中國第154章 兔子、王八和獨裁者第18章 前洞嶺伏擊戰(中)第328章 有錢纔是霸主第87章 三道溝夜襲戰第123章 招商引資第120章 塾師第113章 二期整訓第327章 爾等臣民第20章 四萬擔糧食第22章 千言萬語說不盡第209章 漢武第127章第328章 有錢纔是霸主第123章 招商引資第307章 導彈反擊(二)第277章 中不偏,庸不易第213章 國家地位是打出來的!第229章 親自操刀第219章 打白條的1170噸黃金第33章 爲了去瀋陽第116章 汪兆銘第249章 陳光甫第233章 華盛頓條約第233章 華盛頓條約第288章 三都澳海戰第197章 金州船廠第103章 手裡有兵,誰怕誰第105章 都是人才啊!!第80章 布魯西洛夫上校第291章 開城戰役第187章 中日辛亥戰爭第178章 整編師第250章 大蕭條第89章 奇襲遼陽第189章 圖們江攻勢第257章 集 權的優勢第296章 精英雲集第328章 有錢纔是霸主第283章 國防委員第153章 溫徹斯特M1907自動裝填步槍第260章 邁向二戰的一年第267章 日本需要的尊重第310章 有何所懼第80章 布魯西洛夫上校第316章 釜山之戰第280章 索科特拉島第200章 不可阻止的中法同盟第348章 宣戰之前(下)第273章 帝國的腹黑第118章 舒萱小姐第93章 遼陽會戰(二)第51章 勇奪沈旦堡(一)第283章 國防委員第8章 學霸之子第55章 庫羅帕特金總司令第242章 尖端人才第297章 爲民族而戰第322章 光復之殤第106章 上上之功第22章 千言萬語說不盡第349章 帝國只能是世界第一第329章 金融之戰第338章 猶太的利弊第145章 神奇的橡膠第68章 滿洲步兵師的財神爺第7章 彪爺的家底第29章 青木宣純大佐(上)第188章 渡江吧,決戰第46章 黑溝臺會戰(二)第33章 爲了去瀋陽第105章 咱們用實力說話第226章 百年基業第339章 臺灣,臺灣第19章 前洞嶺伏擊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