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大蕭條

一秒記住

遠東,遠東。

遠東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真正意義的現代財閥,它是中國在這個時代的象徵,締造一個時代的標尺,成爲其他中國企業和華商的效仿對象。

圍繞金融業的核心,在中國前十強的銀行中,遠東財團在前四強中佔據三席,通過控股、參股等方式在保險、信託、投行、期貨、證券、小額信貸等金融業務中也佔據着金融之王的席位,憑藉着自身的金融實力,遠東財團幾乎橫跨整個中國的各行各業。

爲了避開《反壟斷法》的制裁,遠東財團下設中華、中國聯合、東北重工、長城重工、遠華、裕達豐、瀋陽機電、普天七個子集團控制能源、冶金、採礦、化工、機械、電力、船舶、機車、汽車、飛機、電子等重要的國民支柱產業,遠東集團自身則繼續維持在金融、證券、紡織、食品、石油、製藥、地產、水泥、港務、航運、鐵路、基建、國際貿易、酒店等傳統產業的優勢地位。

在過去的二十三年曆史中,遠東財團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諸多第一,建造中國第一輛火車、第一套蒸汽輪機、第一套發電機組、第一輛汽車、第一架飛機、第一艘戰列艦、第一臺變壓器、第一臺機械計算器……。

有人說遠東財團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只不過是靠着和美國範德堡財團的合作大量從歐美引入技術而已。

是的,可以這麼說。

但在過去的五年中,遠東財團還建造了中國第一臺電子掃描電視、第一套雷達、第一套高壓電網系統、第一輛電氣化列車、第一套油泵柴油機、第一套電子管計算機、第一臺三相同步電動機、第一臺萬噸水壓機、第一臺重型龍門銑牀、第一臺五萬噸級的機械履帶吊車。

從21工程啓動以來,遠東財團每年投入科研的經費高達33中圓,在配合21工程和各大學科研項目的同時,遠東財團每年保持的科研項目都在三百餘項之上,在國內外企業中的科研投入規模一直高居世界領先址’位。

遠東財團旗下各家企業在中美法德四國的總科研經費相當於日本同一時期全國科研項目開支的4倍在國內的科研開支也佔整個中國科研經費的半壁江山。

遠東就是半個現代化的中國。

這絕非誇張之詞。

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就肯定沒有真正意義的現代化。

身爲皇帝,宋彪並不需要變得更富有,因爲財富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絕非保障皇室安全的保險鎖,他不在意遠東財團到底擁有多少財富和黃金,他在意的只是遠東能否成爲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旗艦。

在中國成爲世界霸主之路上,遠東財團是一艘絕對不可沉沒的領航旗艦,它是其他中國企業學習和模仿的第一標尺。

1929年大蕭條的深層原因很多,柯立芝繁榮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柯立芝繁榮的源頭則是美國在一戰結束後的大量國債收益和戰爭賠款,國際資本的大規模輸入產生激烈的投資性增長,而投資性增長又進一步刺激信貸性增長在各國工農業快速復甦的一戰後的十年中,美國工業的大規模擴大和農產品、資源產品價格的大幅度下滑導致了兩個影響,一是美國工農業和資源產品的對外出口壓力增加,爲了刺激消費而增加大量的消費信貸和分期付款,二是國際和國內資本轉向房地產和證券投資市場,導致這兩個市場異常繁榮。

究其根本還是兩個因素,一是美元增發的幅度過大;二是工業投資規模過大,兩個因素導致了柯立芝式的信貸及投資繁榮當這個繁榮程度超過一定水準就是泡沫,超過的水準太多就是世界性的經濟危機

中國在一戰結束後也面臨和美國完全一樣的情況,一是內部投資規模急劇擴大,二是國際資本涌入速度增加三是國家財政盈餘幅度巨

上海橡膠危機導致清王朝毀滅的前車之鑑還在眼前,帝國對此異常慎重和小心,爲了避免出現過度繁榮和泡沫歐陽賡內閣一直採取謹慎的貨幣緊縮和金融監管政策,並且採取將國家財政盈餘轉移到美國投資的方式,將危險轉嫁給美國。

所以說遠東財團是帝國之旗艦,正因爲遠東財團的大幅度介入美國投資,一方面給國內的其他財團留下了較爲廣闊的投資空間,另一方面也轉移了帝國經濟過熱的風險,而遠東財團本身的盈利水平在此過程中也長期維持在較高的水平,自身的技術和科研實力大幅提升,可以說是一箭四雕。

隨着遠東財團和中央儲備局劇烈收縮在美國的投資,超過70億美元在半年內從美國各級資本市場收縮起來加上中英法三國爲了增加黃金儲備都採取了高息政策,美國證券市場在1928年底就開始出現了岌岌可危的局面。

在19世紀的下半葉,英國倫敦證券市場就已經出現了槓桿交易,而這種交易第一次被大規模運用就是在美國的柯立芝繁榮中,從一戰結束前後美國資本市場就大量的出現了各種槓桿和信用交易等金融衍生產品。

股票市場的市值永遠是一個虛幻的數字,哪怕紐約證券市值超過0億美元的大關,因爲這個數字的背後所存在着的正是大量的槓桿和信用交易,一美元可以買入幾十美元的股票,利用其中的漲價溢出從中牟取暴利。

同樣的,股票也可以沽空銷售,從證券公司借股票拋售,等到低價時買入再償還給證券公司。

在遠東財團和中央儲備局撤出後,加上中歐資本在高息政策的影響下大幅度回撤,美國股市實際上已經處於一個很高的風險中,隨着一次秘密而詭異的大幅度沽空,維持了長達十年的大牛市的美國紐約股市突然迎來了史上最爲黑暗的一天。

1929年1月8日,星期二。

紐約市場突然間出現了一次大跌行情,幾乎所有指數股票都在全面下挫,最大跌幅的數支股票在一天之中的跌幅超過40%,道瓊斯65指數從377點一路跌破至335點,整個證券市場都是一片恐慌,沒有人知道原因,所有投資者都在拋售股票以減少損失。

1月1日,美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大恐慌,證券市場到處蔓延着前所未有的悲觀消息,謠言四起,被嚇壞的投資人不斷命令經紀拋售股票,美國股市連續遭受重創,每天開盤就開始不停的暴跌。

1月22日,美國總統胡佛發表公告,宣稱美國經濟沒有任何問題,美國股市也不會有任何問題,在此之後的一週裡,以摩根財團爲首的美國財團開始實施大規模的救市。

但是,歐洲老牌的猶太財團和新興的遠東財團仍然在快速的拋售沽空,大部分的美國證券投資者也依舊感到恐慌,僅維持了一週時間,1月29日星期二,美國紐約證券就迎來了新一輪的暴跌。

1月30日,星期三,紐約證券市場再一次迎來恐慌性的拋售,實力最爲強大的摩根財團和美洲財團再也無力拯救市場,所有的投資者都在瘋狂拋售股票,導致道瓊斯指數重創了27%創造了美國證券歷史上最爲黑暗的新記錄。

自此,再也沒有資金願意入市救場。

新年剛過,踏雪歸來。

這段時間本該是全國放假,內閣也放假的時間,只是美國紐約證券市場的暴跌和數十家美國銀行的倒閉風波讓中央政府根本不敢放假,所有和金融有關的工作人員都要在春節裡繼續加班。

宋彪帶着家人從西山八大處遊玩歸來,回到中央宮宣政園的這天上午,他在辦公廳裡寂靜的翻看報紙,《紐約時報》和《美國新聞》是宋彪最常看的報紙,中央情報總局總是會在第二天就將全部稿件以電報形式發送到國內整理。

所以,宋彪所看到的這兩份昨日報紙都不是原版,而是中央情報總局整理打印的翻譯版本。

在這段時間裡,宋彪最爲關注的肯定是美國金融危機的最新消息。

如果一定要追究責任,宋彪毫無疑問能算是主要罪魁禍首之一,當美國股市暴跌已經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爲了彌補遠東財團被美國經濟危機牽涉其中所造成的鉅額損失,在陳光甫的提議和宋彪的決策之下,遠東財團提前在美國沽空美國股票,希望通過沽空盈利來彌補財團在整個股市暴跌中的損失。

保密起見,遠東財團選擇提前兼併一家法國信貸公司,再以這家公司的名義在美國沽空股指,其信用則由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東方匯理銀行等公司予以秘密的擔保。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這是千古顛撲不破的道理,但在金融市場之上,有時候也不用這樣慘烈的換取贏盤的籌碼,殺敵一千,自賺八百的事情是很有可能實現的。

在儘可能的減少損失和收縮陣線後,遠東財團選擇直接入市沽空美股,並且動用了超過兩億美元的資本大幅度的賣空道瓊斯股指中的6家股票。

別人幹也是幹,爲什麼不自己幹?

宋彪從不喜歡守株待兔式的坐等發生,他更喜歡主動出擊,迫使危機發生,並儘可能的利用危機贏取更多的利益,而中國能否抓住機會就此成爲世界上最爲強大的國家,也就看這幾年間的發展態勢了。

將美國方面最新的一些情況都看完,宋彪只能說太平洋東岸那邊簡直是慘不忍睹,很多曾經顯赫一時的銀行家都被迫自殺了,倒閉的中小銀行有數百家之多,整個危機蔓延的趨勢是越來越深,越來越嚴重。

宋彪點燃一支玉溪雪茄,沉默無聲的抽了片刻,這纔打電話讓內閣總理歐陽賡親自過來,在等待歐陽賡的這段時間裡,他就一個人坐在辦公廳的陽臺前。

窗戶外寒風凌厲,大雪紛飛。

宋彪是這樣的寧靜,他並沒有任何的驚慌,兩天之前,遠東財團的鄭桂廷剛來彙報過,短期來看,遠東財團雖無盈利,但也沒有確切的損失,只是從長遠來看,遠東財團在美國的損失會是很大的。

只是相對於摩根、美洲、梅隆、洛克菲勒等財團而言,外來戶的遠東財團肯定是損失程度最小的,美國的黃金儲備已經從4124噸驟降至3055噸,在國際資本撤走的大量黃金資產中,中央儲備局佔了一半的數額。

不知不覺間,中國的黃金儲備總量順理成章的躍居世界第一。

這是金本位的喪鐘,全球每年新開採的黃金總量不足900噸,僅約合6億美金,而中美經濟的同時發展,加上歐洲的復甦和南美洲的發展,金本位根本無法支撐這一增長趨勢,如果荷蘭、比利時、瑞士、瑞典這樣的小國就只能選擇儲備外匯來解決本國貨幣準備問題,因此加劇了美元和英鎊的緊縮,爲了解決本國貨幣的緊縮,英美就只能加大貨幣的供應,而在黃金儲備市場,中國作爲僅次於美國的貿易出口國和順差國,也是黃金儲備吸收最快的國家,一直在和英美法日等國展開激烈的儲備競賽。

在美國黃金儲備大幅度降低的同時,中國的黃金儲備則第一次突破了五千噸的大關,雖然因爲歐美撤資也面臨着再次下滑的風險,但從總量上而言,基本風險率是比較低的。

從今年開始,中圓將會逐步開啓成爲國際性貨幣的一年,並在國內市場增加黃金供應,如果英美採取貨幣貶值的競爭手段,中國也會隨之貶值,絕對不會爲這場世界經濟危機買單。

沒有足夠的利益,中國纔不會揹負任何責任。

輕輕的撣掉菸灰,宋彪的內心世界寧靜至極,他一點也不擔心這場危機對中國所能造成的破壞性影響,對美國是悲劇,對中國則是危機,危機危機,危險之中自然也有很厲害的機遇。

等宋彪將這根玉溪雪茄抽完,歐陽賡正好抵達宣政園,在一等內侍官陳嘉佑上校的陪同下走入辦公廳,向皇上躬身行禮,臉色很是僵硬,甚至有一種莫名的悲壯感。

宋彪擡手示意歐陽賡坐到他的辦公桌前,將中央情報總局整理的最新消息彙總報告丟給歐陽賡,道:“美國那邊的情況到底有多糟糕,你心中應該是很清楚吧,你現在有沒有大體的對策?”

歐陽賡當即回答道:“回稟皇上,臣下已經下令暫時關停本國聯合證券市場,責令央行提供緊急儲備資金用於應對國內可能出現的擠兌風波,同時再次提高本國存款利率。從目前來看,這場金融危機正在向其他國際地區蔓延,英美的資本正在大幅度的從南美洲和亞洲撤退,我國明顯也遭受了較多的衝擊,在最近的十天中,英美資本大規模的撤出導致國家黃金儲備波動極大,但在總量上,目前肯定能維持在四千五百噸的規模,國家金融體系也是安全的。”

宋彪想了想,從抽屜裡取出自己此前擬定的一份應急提議,再次丟給歐陽賡道:“光是這麼做還是不夠,此次危機蔓延的趨勢極快,很可能會擴大爲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對我國而言,最糟糕的情況莫過於外國市場大面積的萎縮,導致出口受阻,隨之影響國內的工農業正常生產。經濟下滑不是問題,如果連就業都不能保障,那就是問題了,中央政府要儘快推動一些新的國家工農業計劃,作爲四五計劃的增補,增加水利、交通和能源建設,此前一直沒有有效推動的全國城鎮電氣化工程要加快,國內工農業都要大幅度的減稅,增加信貸支出,籍此一系列的辦法增加就業和內需市場。此外,對於海外殖民地的投資不僅不能減少,反而要增加,派人去一趟南美和澳洲,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國可以直接購買國債和增加短期債務,巴西和澳大利亞是兩大重點,印尼、菲律賓的市場也要穩住,利用國家和銀行信貸這個槓桿,乘機將一些國家拉入我國的勢力範圍,英美要收縮,我們就要擴張,當然,事情不要辦的很急,要繼續看情況,等着危機越來越大,跌到谷底,情況對我們最爲有利的時候再做決定吧。”

歐陽賡不置可否,心裡總覺得這些事情還是要等內閣重新商議之後再說,他也不敢急於回答,仔細的將皇帝的這份應急增補計劃大致看了一番,不免覺得壓力更大。

宋彪是乘機要搞大手筆的國內建設,鐵路、公路、水利設施一起上,分期七年,要求在全國興建3萬多箇中小型水利工程,幾乎是要將全國的水利灌溉條件完全更新換代,大型水電站工程計劃有二十個之多,按照這樣的計劃,全國水電規模將會超過整個全球市場。

見歐陽賡還顯得很猶豫,宋彪就不想多做解釋,很平淡的吩咐道:“內閣就按照這個提議的綱領去操辦吧,做好全面的研究規劃和預測,估算電力增長需求,水電不足就靠火電彌補,這幾年也只能靠內部投資和刺激內需來拉動國家的發展了,減稅是必須之事,中央政府如果有財政壓力,那也得頂住,過去有多少盈餘,這幾年都用光就是了,保證經濟增長和發展纔是你的第一要務。”

聽到這番話,歐陽賡知道此事已經不容商議,他不辦也得辦,皇帝已是下定決心。

他只能鄭重的收起這份提議稿,和宋彪回答道:“請皇上放心,臣下必當不負皇上重託,務當完成此些大事!”

宋彪微微頷首,並沒有其他要補充的,這就讓歐陽賡先回中央政府,回去之後和其他內閣大臣們加緊協商研究,在此基礎上推出更爲可行的全國工農業四五增補工程計劃和五五計劃。

第158章 世交之家第102章 四個現代化第111章 名門閨秀第151章 慈禧死了,軍座新婚第302章 父子第46章 黑溝臺會戰(二)第156章 宣統年會第270章 領導亞洲第215章 震旦第179章 屠滿第277章 中不偏,庸不易第215章 震旦第41章 去吧,黑溝臺第281章 萬達豐第220章 華皇和託派之王第191章 釣魚島屬於中國第168章 光復革命之炮轟山海關第245章 下南洋第347章 宣戰之前(上)第91章 真金白銀第137章 風格第225章 總理何在?第148章 煤稅好多第32章 暉春馬幫第11章 弟兄被扣押了第88章 日軍的詐術第339章 臺灣,臺灣第118章 舒萱小姐第327章 爾等臣民第348章 宣戰之前(下)第237章 世界華商第160章 東北騎兵(一)第235章 伊勢事件第284章 去殖民化第280章 索科特拉島第267章 日本需要的尊重第141章 安奉軍而不亂第307章 導彈反擊(二)第310章 有何所懼第124章 漢陽鐵廠第99章 舊部第315章 黑暗之前的暮光第301章 視察東北(二)第350章 誰都不可能退縮第343章 日本,請向左轉第140章 日本就是個悲劇第291章 開城戰役第249章 陳光甫第93章 遼陽會戰(二)第122章 秋山真之(二)第77章 再戰日軍之決心第88章 日軍的詐術第56章 再交戰,“鋼軍”第五師團第146章 奸佞小人第169章 非戰而屈人之兵第98章 東北軟黃金和遠東商行第185章 帝國總理的覺悟第46章 黑溝臺會戰(二)第87章 三道溝夜襲戰第229章 親自操刀第193章 戰略第193章 戰略第275章 徹底亂了第252章 201S第237章 世界華商第46章 黑溝臺會戰(二)第335章 戰爭繁榮第319章 登陸下關第213章 國家地位是打出來的!第134章 遠東財團(二)第268章 中國信守承諾第138章 一葉之舟第309章 在全州第332章 古列斯坦王宮第156章 宣統年會第159章 遼西軍馬第119章 去文工團吧,舒萱妹子第135章 配股第2章 殺啊,中國人第331章 新秘書長第242章 尖端人才第95章 遼陽會戰(四)第16章 日軍步兵中隊第300章 視察東北(一)第252章 201S第61章 宋彪的造反夢第218章 婉婷第167章 天下亂了第247章 即將成爲名將的新一代第80章 布魯西洛夫上校第40章 沈旦堡第129章 最糟糕的,最好的第220章 華皇和託派之王第234章 201工程第217章 波蘭,大波蘭第259章 兩彈一星和中法同盟第55章 庫羅帕特金總司令第136章 秋瑾第252章 201S第173章 滅清之後的更混亂
第158章 世交之家第102章 四個現代化第111章 名門閨秀第151章 慈禧死了,軍座新婚第302章 父子第46章 黑溝臺會戰(二)第156章 宣統年會第270章 領導亞洲第215章 震旦第179章 屠滿第277章 中不偏,庸不易第215章 震旦第41章 去吧,黑溝臺第281章 萬達豐第220章 華皇和託派之王第191章 釣魚島屬於中國第168章 光復革命之炮轟山海關第245章 下南洋第347章 宣戰之前(上)第91章 真金白銀第137章 風格第225章 總理何在?第148章 煤稅好多第32章 暉春馬幫第11章 弟兄被扣押了第88章 日軍的詐術第339章 臺灣,臺灣第118章 舒萱小姐第327章 爾等臣民第348章 宣戰之前(下)第237章 世界華商第160章 東北騎兵(一)第235章 伊勢事件第284章 去殖民化第280章 索科特拉島第267章 日本需要的尊重第141章 安奉軍而不亂第307章 導彈反擊(二)第310章 有何所懼第124章 漢陽鐵廠第99章 舊部第315章 黑暗之前的暮光第301章 視察東北(二)第350章 誰都不可能退縮第343章 日本,請向左轉第140章 日本就是個悲劇第291章 開城戰役第249章 陳光甫第93章 遼陽會戰(二)第122章 秋山真之(二)第77章 再戰日軍之決心第88章 日軍的詐術第56章 再交戰,“鋼軍”第五師團第146章 奸佞小人第169章 非戰而屈人之兵第98章 東北軟黃金和遠東商行第185章 帝國總理的覺悟第46章 黑溝臺會戰(二)第87章 三道溝夜襲戰第229章 親自操刀第193章 戰略第193章 戰略第275章 徹底亂了第252章 201S第237章 世界華商第46章 黑溝臺會戰(二)第335章 戰爭繁榮第319章 登陸下關第213章 國家地位是打出來的!第134章 遠東財團(二)第268章 中國信守承諾第138章 一葉之舟第309章 在全州第332章 古列斯坦王宮第156章 宣統年會第159章 遼西軍馬第119章 去文工團吧,舒萱妹子第135章 配股第2章 殺啊,中國人第331章 新秘書長第242章 尖端人才第95章 遼陽會戰(四)第16章 日軍步兵中隊第300章 視察東北(一)第252章 201S第61章 宋彪的造反夢第218章 婉婷第167章 天下亂了第247章 即將成爲名將的新一代第80章 布魯西洛夫上校第40章 沈旦堡第129章 最糟糕的,最好的第220章 華皇和託派之王第234章 201工程第217章 波蘭,大波蘭第259章 兩彈一星和中法同盟第55章 庫羅帕特金總司令第136章 秋瑾第252章 201S第173章 滅清之後的更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