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1958

第二天上午,宋彪在三穗堂接見來訪的日本外相芳澤謙吉和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嘉納治五郎,在兩人正式覲見行禮後,宋彪讓人賜坐。

日本外相芳澤謙吉此次來訪是以出席第五屆上海中日柔道挑戰賽的名義,既然是以此名義而來,不管最終目標是什麼,焦點總還是在中日柔道的問題上。

比起這位被日本右翼稱作“大日本帝國之尊嚴”的日本外相芳澤謙吉,宋彪顯然對嘉納治五郎這位先生更感興趣,這位以“爲他人謀益,爲世界謀和平”爲座右銘的日本柔道之父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而且如今已是71歲高齡的老人,此番來華是想要在中國創辦以自己的名義命名的柔道道館,親自在華培養柔道學員。

嘉納治五郎在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擔任校長之時對現代柔道運動的推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他總結日本柔術各流派的技藝,開創性的提出了更適合現代推廣的現代柔術。

他有一箇中國學生叫曹正剛,這個人是湖北人,也是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目前正好就在上海師範學院當院長,對於中國古典柔術的發展也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

親自見到嘉納治五郎這位老先生,宋彪大體就能體會到柔術運動的特點,雖然這位老先生身體瘦弱,體型矮小,但正因爲他能挑戰那些身體高大的對手,才特別能展現出柔術運動本身的技術性和價值。

芳澤謙吉穿着一身正裝西式禮服。而嘉納治五郎則穿着日本傳統黑色和服,兩個人在宋皇帝面前都顯得格外謙卑有禮。

既然是以競技體育的名義而來,宋彪暫時也不用管芳澤謙吉,等這兩人坐下來,宋彪就先和嘉納治五郎說道:“中日柔術雖然本質上不是同一種武術,流派和特徵也不相同,但能夠相互兼濟,相互包容,共同發展到今天的水平,我個人是非常高興的。我也非常喜歡這兩種不同流派和傳承的武術技藝,所以能在這裡見到被稱爲日本柔術運動之父的你,我也很高興。”

嘉納治五郎當即答覆道:“能夠見到這個世界上活着的偉大華皇陛下,我身爲這個時代的人,真是莫感榮幸之至,非常感謝。”

宋彪也微微頷首,又說道:“其實關於中日柔術運動的問題,中日兩國民間一直有多的爭議,日本認爲中國的柔術是偷師於日本。日本媒體在‘偷師’、‘偷竊’、‘剽竊’這些詞上運用的非常多,我還是很清楚的。中國則有自己的原則。我們一貫強調中國古典柔術是對秦漢手博武術的復興,吸收了歐洲古典摔跤和中國傳統摔跤的一些技術規則,從中國南方拳術武藝的大小擒拿中也有所繼承,由此形成的中國古典柔術。在命名的方式上,和日本一樣,我們都希望能達到一種以柔克剛的效果。中國古典柔術的復興和組織工作,最初就是由內廷的國術教練傅劍秋負責這方面的工作,當初實際上也是我親自挑選傅劍秋來做這些事。因爲我們稱之爲柔術,你們也稱之爲柔術。我就提議由中央國術協會組織中日挑戰賽,看看哪一種柔術更具有發展的空間,相互交流切磋,其實我們經歷過第一屆中日柔術挑戰賽的人應該很清楚,當初雙方在規則上差距是很大的,爲了達成共同的競技原則,互相都對彼此的規則做了調整。應該從第一屆辦到第四屆。這四年間,中日各自提倡的這種以柔克剛的柔術,相互確實是在融合,從規則到技術都有明顯的融合成一種競技運動的趨勢。這個事情的條理和來龍去脈是很清楚的。我一直覺得沒有必要去爭論,非要將柔術歸類爲日本民族創造的運動,或者是歸類於中國創造的運動,這顯然是沒有意義。”

聽了這番話,日本外相芳澤謙吉忍不住想要反駁,嘉納治五郎卻先答道:“華皇陛下和我都是積極推動此事的人,自然對此最爲了解,所以,我也很遺憾日本國人對此的謬論和狹隘,一種好的運動可以增進世界各國青年的交往,我們應該很高興日本柔術能夠和中國柔術相互兼濟,相互融合爲一種全新的運動,不論以誰爲主體,這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兩國人民能夠一起積極的熱愛這種競技武術,將之推廣到兩個國家的每個地方,推廣到世界。歸本溯源,日本的相撲是源自於中國,日本柔術實際上也大體於此,日本中古柔術各流派的源頭來自於福野正勝和三浦義辰兩位大師,而這兩位大師的恩師都是中國福建武術流派的陳元贇宗師,此乃無所爭議之事,過去我們以此爲榮,標榜柔術強於其他日本武術流派的高貴之處,如今居然以此爲恥,人人避而不談,其實更是日本武術界的恥辱。我一直以爲兩種運動之所以能夠糅合成一種,關鍵就在於其基本的踢打摔拿技術都是一致相通的,而這種技術的源頭都是中國武術中的傳統技藝,在日本武術的傳統流派中是完全沒有的。”

宋彪當然知道這個事情,當然聽嘉納治五郎這麼說了之後,感觸也是比較多的。

中國的東西有時候就是這麼奇怪,我們創造了很多東西,最終傳承和發揚光大的似乎都是外國人,原因何在?

這是一個值得人們去思考的問題。

或許是因爲我們對技術天生就缺乏尊重,我們太現實,太尊重官員了。

宋彪想着這樣的心事不免有些感嘆,道:“其實我們也一直認爲日本柔術特別是在您的這一階段,對於規則和制度整理的非常有特點,很好。我們也在借鑑。中日柔術繼續融合下去,我覺得完全可以作爲一種運動進行推廣,可以將之視作爲中日兩國的共同運動,而不是任由民粹主義去蹂躪這一事實,非要去強調它屬於某個民族的運動,實際上是很不利於這種運動的推廣。我的願望從未變過,相對於格鬥性質過強的傳統中國武術,我更希望柔術作爲一種競技體育在全國的所有學校推廣,鼓勵學生們從事積極健康的體育競技運動,鍛鍊身體。強大自己的意志。日本如果一直這麼片面的以民粹主義的精神盲目的不顧事實,惡意渲染是我們中國剽竊日本的柔術,哪怕我們的柔術在發展過程中借鑑和吸收了日本柔術的很多技術規則,最終也不利於這種運動在中國的推廣,更不利於中日共同將這種新的運動推廣到世界。在民粹主義如此瘋狂的大時代中,我們愈發要清醒的尊重事實,要勇於說出真話,更不要將這種運動渲染成兩個民族的抗爭,這是沒有意義的。雖然中日這些年的關係並不好,戰爭多於和平。但正因此,我們越要推動民間體育運動的交往,逐步擴大兩個國家和民族的和平根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而永久的和平。”

嘉納治五郎答道:“華皇陛下高瞻遠矚,民下敬佩之至,也願意爲此而疾呼,希望兩國人民都能在這一運動上放下民粹精神,真正的去接受這一運動。”

宋彪再次頷首,也希望這件事能順利的發展下去。

他從一開始組織中國古典柔術運動的時候。實際上就故意沒有借鑑日本柔術流派的技術和規則,因爲他也不希望是一種日本柔術在國內的改良,但正如嘉納治五郎所言,中日柔術的起源都是中國摔跤擒拿技術,特別是在踢、拿、擒、摔四個基本技術上,雙方完全是一致的。

中國古典柔術則同時吸收了歐洲古典摔跤的一些技術和現代規則,簡單快速的在兩三年時間裡就制定了古典柔術的規則。並且由帝國中央政府、皇室和中央國術協會進行全面的推廣。

到了1927年,宋彪也是突然的臨時有個想法,就是將中國古典柔術的高手和日本柔術高手召集在一起挑戰,那時候。他也就是希望將這個運動推廣起來,吸引全國人民的注意。

宋彪當然要承認,中央國術協會最初對這個新武術流派的命名是“現代中式摔跤”,最後是宋彪親自命名爲“古典柔術”,取義也是“以柔克剛”,聽起來也比摔跤更有內涵和包容性。

現在想來,他當初直接同意中央國術協會的建議也就罷了,不至於鬧出這些事情。

日本現在就是宣稱中國沒有柔術運動,所謂宣稱自創就是從日本剽竊,而對中國來說,抄襲誰都不可能抄襲你日本,包括像親手負責制定規則和組織古典柔術事務的傅劍秋等中央國術協會的委員們也很鬱悶,他們連日本有柔術這個事情都不知道。

其實這真的是兩回事,也就是這幾年,因爲雙方之間有國家競賽,相互不停的研究對手,互相參照對手的技術,規則上相互不斷的退讓和糅合,慢慢就成爲了一種運動。

如果中日兩國都心胸開闊一點,承認這是雙方在比賽中不斷相互糅合的結果,那對雙方和這種運動都是一種好事,問題是日本國內的民粹組織和右翼勢力就抓住這個事情不放。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宋彪已經是考慮的非常清楚,如果日本繼續這樣民粹瘋狂下去,他直接將中日柔術挑戰賽中斷,所有的規則全部改回到最初狀態,名字也改爲“現代博手”,大家各玩各的,犯不着和日本柔術扯上任何關係。

他最初搞這個事情純粹是希望年輕人有尚武和競技精神,用了柔術這個名稱也是覺得更有寓意,適合推廣,發展到今天就很得不償失了。

所以在和嘉納治五郎說着這番話的時候,宋彪也感到很無奈。

面對一羣瘋子,你唯一能做的就敬而遠之。

嘉納治五郎是非常清楚這件事的,因爲雙方組織第一屆挑戰賽的時候,中國國術協會和日本柔術協會爲此也頭疼了很長時間,表面上都叫柔術。其實在規則上差別很大,只有一些基本技術是相通的,所以才能正式的進行公開比賽競技。

好的願望總是願望,事實總是很殘酷的。

宋彪面對日本人的瘋狂,確實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就只能和嘉納治五郎直接了當的說道:“雖然我們雙方的願望都是美好,可事實是日本國民的民粹精神和瘋狂的程度已經對我國這種運動的推廣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對於我們將這種運動推廣到世界和整個亞洲地區也有着極壞的影響,所以,如果日本方面不能正確做出迴應。任由事態蔓延,不管今年的中日柔術挑戰賽結果如何,我們都會徹底中斷這樣的交流比賽,大家還是閉門各辦各的比較好,沒有必要讓中日關係繼續受此牽累,雖然原本兩國關係就已經很差了。”

嘉納治五郎匆忙道:“關於此事,日本柔術協會一定會盡全力向日本國民予以解釋,本着對中日兩國柔術運動負責和熱愛,在下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宋彪同他解釋道:“這顯然是最壞的打算。我只是將此通知你,如果事態最終無法避免。也希望你們能夠理解。世界就是這樣,並不是只有你們日本民族纔有自尊可言,自己的面子和尊嚴看的比天都重要,別人的面子和尊嚴卻能當成狗屎一般去踐踏、鄙視,其實,這就是所謂的瘋狂失控的民粹主義。總體來說,以我對日本的瞭解,我對此不抱太高的期望。”

嘉納治五郎此時才能感覺到宋皇帝的無奈,事情發展到今天這種地步。作爲中國柔術最爲重要的支持者,宋皇帝應該說是最爲失望和自責的人。

關於中日之間的柔術問題,宋彪也就談到此爲止了,轉而和日本外相芳澤謙吉答謝道:“在這個事情最終沒有確定之前,我還是要代表中國國術協會感謝你的到來和參加第五屆中日柔術挑戰賽。其實,我們現在有一個希望是將這一屆的中日柔術挑戰賽改稱爲中日柔術邀請賽。中日之間的挑戰和競賽已經夠多了,不可能無限制的將兩個民族國家都一直推向戰爭的邊緣。總還是要有一些友誼性質的努力和正面的積極的推動,只有這樣,我們彼此才能正視現實和歷史,重新認識兩個民族。重新締結新的友誼。對於兩個民族,對於整個亞洲而言,這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芳澤謙吉一直等到這一刻纔有機會說話,迫不及待的感謝道:“非常感謝陛下您對中日友好事業的推動,感激不盡,我此次前來也是要正式的代表我國首相犬養毅閣下,向前表達我國希望同貴國緩和關係,共建友好和平的期望。中日兩國在過去確實是存在着很多的競爭,現在也該是我們共同攜手進步的時刻了。”

宋彪道:“我是一個直來直去的人,說話辦事都講究一個痛快和直接。我們中國人有句古話叫做無事不登三寶殿,你要藉着這個機會來見我,想必是有什麼事情要商談,你也不用掖着藏着,直接說你的事,如果能商談,那沒有不談的理由,如果不能商談,那就不必強求。”

芳澤謙吉當即應承下來,其實也沒有想到華皇是這麼直接的外交風格,思量片刻才道:“如今是世界經濟的困難時期,而中日兩國都是亞洲的現代強國,理當相互尊重,我國海軍乃是亞洲第一,而貴國則是世界陸軍第一帝國,我國以爲,中日兩國要想保證兩國之關係,務必充分理解對方之需求,充分參考一戰英德之鑑,我國不挑戰貴國在陸軍領域的地位,而貴國也當不過分挑戰我國在海軍領域的地位。如此一來,雙方能夠在平等的地位上建立和睦的關係,兩國自然能保持永遠的和平。”

宋彪想了想,大致知道犬養毅這個人的計劃了。

濱口雄幸被暗殺之後,日本政界也可以說是大爲震驚,對軍部的退讓心態都是很嚴重的,但犬養毅畢竟能算是日本最後的大政治家之一,日本三朝元老,號稱鬼狐之人,對於中日之間的實力對比是非常清醒的。

所以,犬養毅上臺之後表面上響應軍方的要求,宣稱要對華強硬。維持大日本帝國的海軍優勢地位,維持亞洲第一海軍強國的地位,實際的手腕還是很柔和的,已經多次派人秘密抵達中國表示善意。

宋彪思量片刻,這才和芳澤謙吉道:“我能夠理解你岳父犬養毅首相閣下在日本國內的困難局面,也非常希望中日能夠長期友好和平相處,但是關於你們提出的這個事情,我不能給予任何答覆。我覺得你們在很多事情上做的工作並不是很細緻,也缺乏真正的理智客觀的判斷。即便不計算殖民地、保護國和海外省轄區,今日的中華帝國在疆域上都是日本的45倍。我們的人口是你們的7.25倍,我們的經濟總量……你們對此一直都持有很深的懷疑精神,但我可以確切的告訴你們,根據帝國中央通商部和統計總署的核算,我國的經濟總量至少是日本的12倍以上,你們和美國的差距是多少,和我國的差距就是多少。我國的海外殖民地和勢力範圍要比日本大出十倍以上,我們的海岸線也是日本的十倍以上的規模,在這種情況之下。你們認爲中日是對等的亞洲大國,要像一戰之前的英德那樣保持平等軍事實力。我不知道你們的邏輯在哪裡,難道你們日本人種生來高貴?不客氣的說,你們覺得中國是你們最大的敵人,但在中國看來,你們只是中國的一個敵人之一,中國在未來十年的目標是重新崛起爲世界第一第二的經濟文化和軍事大國,我們的海軍規劃是在十年後同英美達到基本相當的水平,不會超過他們,但也不應該明顯的弱於他們。現在的問題是日本要正視現實。對於日本國內動則就用滿清末年的眼光和標準來看待中國,這顯然是不合適的,我們並不在意中日海軍競賽的問題,客觀的說,我們的海軍開支完全可以再擴大一倍,甚至是兩倍,對中央財政的影響並不會是非常大。如果通過長期國債的消化和分擔,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影響。”

宋彪的這番話其實讓芳澤謙吉很尷尬,這是事實,不是日本想不承認就可以不承認的。對於宋彪所說的這些數據,芳澤謙吉是有懷疑的,但也估計事實差距不大。

犬養毅關於中國的實力到底是強是弱說了一句很清楚的話,他說現在是金本位的時代,黃金代表一個國家的富有程度,中國不僅是世界上第三大的黃金生產國,也是目前公認的世界第一大的黃金儲備國。

當然,不管是日本海軍,還是日本陸軍和日本社會內部的右翼組織對此還是有各種幻想,比如說,他們會很響亮的挑出中日甲午戰爭做例子,當年的大清帝國也比日本強大很多倍,最終還是慘敗於日本。

大日本帝國是不可戰勝的,天皇萬歲!

只要有日本軍人這麼狂躁的喊一聲,在日本,不管是內閣,還是國會,沒有任何人敢和這個軍人說不。

這就是日本的所有問題的根源之所在。

中國的情報機構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機構還是很厲害的,宋彪對此也非常清楚,他只能說日本已經是病入膏肓,無藥可救。

在沉默了片刻之後,宋彪繼續和芳澤謙吉分析道:“如今的事實就是這樣的情況,我國對日本沒有任何惡意,如果日本脫離英日同盟,在中英之間保持中立,那就更爲簡單了,我們很歡迎日本同中國聯合起來以亞洲的立場對付英國,支持亞洲國家從歐洲的殖民統治中脫離出來,重建亞洲的新秩序。確切的說,中國的競爭方向是英國,中英之間的矛盾也遠比中日矛盾要多,你們覺得中日之間的問題不可調和,那是你們自己想不開。我不客氣的說,我打你日本能得到什麼?你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去佔領的?但如果說英國要和中國決戰,那就是兩回事了。如果說中英美算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大地主,你們日本連佃戶都算不上,你們也就是手裡有個海軍。我現在和你說的話可能很傷你的自尊,也不是外交上應該說的話,但我只是打這麼一個比喻,如果日本要求我就此道歉,我可以爲此話公開向日本國民道歉。可是,你應該能夠理解我說的是一個事實,今天的中國在國際矛盾的方向上已經變化了,確實沒有日本什麼事情。除非你們主動要跟着英國一條路走到底,那中國也沒有別的辦法。”

說到這裡,他才最後同芳澤謙吉補充道:“所以,日本現在跑過來對我們提出要求是沒有意義的,因爲我國的目標不是你們日本,如果日本能夠跟得上中英之間的海軍競賽,那就是你們日本厲害,我們也無話可說。話說回來,我國和英國的較量也不是這十年間就能決定的,歷史很長。我們都知道歷史的漫長,這很可能是一個長達百年的歷史,亞洲要想真正的解放和獨立,要想真正的成爲一個現代的亞洲,首先要做的就是推翻英國對亞洲殖民統治的霸權,我想這是日本也沒有辦法否認的事實,既然日本沒有膽量和英國對抗,那這種解放亞洲的工作就只能由中國來承擔。”

宋彪的這番話讓芳澤謙吉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稍作沉默,芳澤謙吉答道:“華皇陛下所說的這些。對日本而言還過於遙遠,我國目前最爲關注的還是自身的安全。如果連自身的安全都無法保障,我國顯然也不能關注其他亞洲國家的獨立和自由。我想在這裡冒昧的提醒陛下,大日本帝國海軍一貫擁有良好的傳承和素養,具備擊敗幾倍於自身實力的對手的海軍傳統,而中國海軍還只是在一個重建和學習西化的起步階段,過早挑釁大日本海軍並非明智之舉。爲了推動中日友好相處,兩國都應該做出一些必須的退讓,我們願意降低海軍軍費開支,承認中國在陸軍和空軍領域的優勢。而中國只需要承認日本的海軍優勢,並且縮減海軍開支而已,我想,如果中日兩國能夠非常有誠意的達成這一共識,中日的未來必將是友好和平的。”

宋彪逐條辯駁道:“首先,你們這個大日本帝國的海軍到底有多強,以及我們中國海軍到底有多弱。這不是嘴皮子上下一碰就可以得出結論的。其次,我該說的話,不管是難聽也好,好聽也罷。該說都已經說了。我們現在希望緩和中日邦交,推動兩國邦交的友好發展,向着更符合亞洲集體利益的方向發展,甚至是推進爲新的準軍事同盟也是可以的,但這絕對不是以我國做出退讓爲前提。我們不可能爲了日本去改變我國要推行整個亞洲自由的大戰略,不管你們日本是要搞海軍競賽,還是不搞海軍競賽,我們的發展從來沒有變過,你們以爲中日是在搞海軍競賽,但我們並沒有如此認爲。最後,我理解犬養毅首相閣下的困難之處,也很清楚日本國內的執政環境在急劇惡化,但這確實不是我們考慮的範圍,不能說因爲鄰居家在鬧離婚,我們家就要暫停生養孩子,這是兩碼事。”

說到這裡,宋彪今天和說到話也就都說完了,至於日本內部政治會不會因此做出正面的反饋,他也不得而知,事實上,他確實不抱任何希望,因爲日本所面臨的問題已經是病入膏肓,真的無法扭轉和改變。

雙方話已至此,也就沒有其他可以再做協商的必要了。

現在的情況就是中國願意推進中日和平,日本內閣也有這樣的期望,畢竟形勢比人強,問題就在於日本軍方和右翼皇道派勢力的阻擾,如果中國願意退讓,滿足日本軍方維持亞洲海軍“霸權”的地位,至少是他們自我感覺的亞洲海軍霸權地位,情況可能還好一點,如果中國不願意在這個方面做出退讓,結果也就可想而知,雙方都不可能有任何實際的進展。

芳澤謙吉並不沒有立刻告辭離去,畢竟能見到華皇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就中日經貿問題,芳澤謙吉也同宋皇帝進行了一些探討和交涉,基本都還是沒有太多的收益。

中國的原則很簡單,中國希望推動中日友好,但不能指望中國在國家利益上做出任何形式的退讓,中國本身也不要求日本退讓,因爲無論日本退讓與否,對中國的影響都不大。

雙方一直交談到了中午,芳澤謙吉才無奈的離開豫園,臨行之前,宋皇帝贈送一份中華帝國鎏金銅板雕刻地圖給他,上面還刻有華皇的神武玉璽標印。

從豫園走出之時,身爲一名精明的日本政客,芳澤謙吉已經預感到中日未來的血腥和昏暗。

每個人所站立的角度都是不同的,在芳澤謙吉看來,中日的問題就在於中國的傲慢無禮,正如明清鼎盛之時一般看不起日本。

走出豫園之門,他將帽子戴在頭上,忍不住的擡頭看了看上海的天空,心裡彷彿已經看到日本軍方徹底脫軌,而中日海軍就將在這片天空下血戰的場景,他想,歷史終究會證明支那人的愚蠢,也會證明日本軍部那些蠢貨們的混蛋。

這一刻,他彷彿只是一箇中立的調停者。

嘉納治五郎先生倒是沒有和這位日本外相一起離開豫園,而是受到了中國內廷和皇室的熱情邀請,留在豫園皇家園邸用餐,聽起來,熱衷於柔術的華皇還會親自和嘉納治五郎請教切磋技藝。

想到這件事,芳澤謙吉不免有些羨慕嘉納治五郎那個沒有骨氣的老東西,他又冷笑,暗暗在心裡譏諷支那人就是這樣的卑賤,明明竊取了大日本帝國的國寶和文化,卻非要聲明自己纔是創造者。

支那人就這一點最無恥了。

他在心裡無情的冷嘲着,隨後就在隨行人員的安排下,乘坐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的這兩凱迪拉克公務車離開了豫園路,有時候,他很羨慕美國能夠生產這麼高水平的轎車,想到凱迪拉克公務車在美國也是最頂級的豪華轎車,以及凱迪拉克轎車和中華轎車之間的特殊關係,他不免又覺得美國爲了壓制日本海軍,這二十年間對華的扶持態勢實在是不可理喻的事。

作爲一名外相,他敏銳的感覺到支那和美國也不過是虛與委蛇,遲早有一點,美國也會深受養虎爲患之害,他倒是殷切的盼望着那一天的到來。

總之,他絕對不相信支那這個人種會成爲歷史的最終勝利者,只是當他打開華皇贈送的禮物,真正的睜開眼看着中華帝國的版圖時,他又感到一種離奇的憤恨和不公平。

正是在這份版圖上,芳澤謙吉第一次發現老撾已經成爲中華帝國的自治省,而中華帝國的疆域總面積也正式標註爲1958萬平方公里,看着這份邪惡而霸道的疆域版圖,芳澤謙吉和所有的日本人一樣離奇的憤怒了,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和挑釁。

在這個1958萬平方公里的帝國之旁,正是總疆域42萬平方公里的大日本帝國,甚至連零頭都沒有。

芳澤謙吉的愛國之心怦然迸發,充滿了真正的血性和貪婪,他也愈發清楚的意識到,大日本帝國想要成爲亞洲霸主,成爲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列強,那就必須先讓支那分裂,必須先肢解支那。

這是大日本帝國的唯一之路。

第245章 下南洋第182章 日韓第145章 神奇的橡膠第160章 東北騎兵(一)第162章 第四步兵師第345章 卡薩布蘭卡第33章 爲了去瀋陽第281章 萬達豐第259章 兩彈一星和中法同盟第131章 因爲獨裁,所以臭味相投第167章 天下亂了第207章 珍貴如兄弟般的友誼第79章 欲強國先強己第134章 遠東財團(二)第19章 前洞嶺伏擊戰(下)第2章 殺啊,中國人第132章 旁觀者第210章 普天之下,都是中華兒女第110章 奉天巡撫蔭昌第22章 千言萬語說不盡第155章 宣統元年第6章 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第191章 釣魚島屬於中國第81章 新師團的豪華陣容(一)第27章 南甸屯之戰(下)第28章 彪爺好樣的!第9章 武裝七步論163章 楊鐵生第351章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第266章 喬治國王第321章 機械之王第94章 遼陽會戰(三)第235章 伊勢事件第171章 恭賀革命第267章 日本需要的尊重第332章 古列斯坦王宮第301章 視察東北(二)第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22章 光復之殤第93章 遼陽會戰(二)第316章 釜山之戰第303章 上將蔡鍔第283章 國防委員第51章 勇奪沈旦堡(一)第138章 一葉之舟第286章 中德戰略互助第270章 領導亞洲第210章 普天之下,都是中華兒女第45章 軍事就是欺騙第116章 汪兆銘第271章 日本皇族和元帥第56章 再交戰,“鋼軍”第五師團第232章 《偉大的愛情》第199章 蛇濟光,虎濟光第99章 舊部第96章 遼陽會戰(五)第349章 帝國只能是世界第一第23章 彪爺的兵營第306章 導彈反擊(一)第30章 青木宣純大佐(下)第155章 宣統元年第6章 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第219章 打白條的1170噸黃金第178章 整編師第225章 總理何在?第170章 神一樣的隊友第268章 中國信守承諾第153章 溫徹斯特M1907自動裝填步槍第217章 波蘭,大波蘭第201章 王永江第218章 婉婷第138章 一葉之舟第92章 遼陽會戰(一)第48章 戰利品非常多第330章 禮,國威也第198章 中法俄130章 vanderbil第174章 段祺瑞和程璧光第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42章 太優秀也是錯第44章 預備隊中的預備隊第352章 核武第187章 中日辛亥戰爭第105章 咱們用實力說話第180章 蜀道難第92章 遼陽會戰(一)第6章 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第230章 幸運與不幸第164章 四大兵工廠第317章 西南,阿薩姆第281章 萬達豐第76章 俄國的再戰日軍之邀請第344章 只要一個理由第47章 剋制日軍的大屠殺第294章 濟州海戰(二)第121章 秋山真之(一)第75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下)第255章 國標麻將第230章 幸運與不幸第346章 中德對峙
第245章 下南洋第182章 日韓第145章 神奇的橡膠第160章 東北騎兵(一)第162章 第四步兵師第345章 卡薩布蘭卡第33章 爲了去瀋陽第281章 萬達豐第259章 兩彈一星和中法同盟第131章 因爲獨裁,所以臭味相投第167章 天下亂了第207章 珍貴如兄弟般的友誼第79章 欲強國先強己第134章 遠東財團(二)第19章 前洞嶺伏擊戰(下)第2章 殺啊,中國人第132章 旁觀者第210章 普天之下,都是中華兒女第110章 奉天巡撫蔭昌第22章 千言萬語說不盡第155章 宣統元年第6章 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第191章 釣魚島屬於中國第81章 新師團的豪華陣容(一)第27章 南甸屯之戰(下)第28章 彪爺好樣的!第9章 武裝七步論163章 楊鐵生第351章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第266章 喬治國王第321章 機械之王第94章 遼陽會戰(三)第235章 伊勢事件第171章 恭賀革命第267章 日本需要的尊重第332章 古列斯坦王宮第301章 視察東北(二)第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22章 光復之殤第93章 遼陽會戰(二)第316章 釜山之戰第303章 上將蔡鍔第283章 國防委員第51章 勇奪沈旦堡(一)第138章 一葉之舟第286章 中德戰略互助第270章 領導亞洲第210章 普天之下,都是中華兒女第45章 軍事就是欺騙第116章 汪兆銘第271章 日本皇族和元帥第56章 再交戰,“鋼軍”第五師團第232章 《偉大的愛情》第199章 蛇濟光,虎濟光第99章 舊部第96章 遼陽會戰(五)第349章 帝國只能是世界第一第23章 彪爺的兵營第306章 導彈反擊(一)第30章 青木宣純大佐(下)第155章 宣統元年第6章 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第219章 打白條的1170噸黃金第178章 整編師第225章 總理何在?第170章 神一樣的隊友第268章 中國信守承諾第153章 溫徹斯特M1907自動裝填步槍第217章 波蘭,大波蘭第201章 王永江第218章 婉婷第138章 一葉之舟第92章 遼陽會戰(一)第48章 戰利品非常多第330章 禮,國威也第198章 中法俄130章 vanderbil第174章 段祺瑞和程璧光第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42章 太優秀也是錯第44章 預備隊中的預備隊第352章 核武第187章 中日辛亥戰爭第105章 咱們用實力說話第180章 蜀道難第92章 遼陽會戰(一)第6章 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第230章 幸運與不幸第164章 四大兵工廠第317章 西南,阿薩姆第281章 萬達豐第76章 俄國的再戰日軍之邀請第344章 只要一個理由第47章 剋制日軍的大屠殺第294章 濟州海戰(二)第121章 秋山真之(一)第75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下)第255章 國標麻將第230章 幸運與不幸第346章 中德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