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初期,在美國逐步從世界第一gdp大國向世界霸主寶座衝擊的過程中,美國就是世界政治中不折不扣的攪屎棍。
在宋皇帝正式的隆重的登基之前,美國送了一份豐厚的大禮,極大的提高了宋皇帝在國內外的聲望,對於宋皇帝穩固自己的政權和皇帝的合法地位有着非常關鍵的作用,美國顯然可以從中獲取極高的回報,而真正要付出代價的則是英法俄德等傳統在華佔據極高特權和地位的老牌強國。
日本退出特權國地位,那是因爲日本屬於戰敗國,這是二戰前的公理,你戰敗了就要付出代價。
美國在此時也宣佈退出,實在是讓英法俄德都處於一個極其尷尬的狀態,美國宣佈放棄這些特權是因爲美國本身在華就沒有真正的特權可言,放棄之後反而可以得到更多的實惠和優待條款,英法俄德放棄這些特權又能得到什麼?
很快,美國就會得到足夠的回報,在175項工業大計劃中,53個對外合資項目幾乎有一半都將保留給美國,根據帝國國會即將推出的《特許企業審批法案》,金融、通信、郵政、鐵路、菸草、鹽業、證券等行業都將屬於國家審批範圍,由政府審批發放特許經營牌照。
比如在鐵路上,中央政府只會考慮批准三個大型公司參與國內的鐵路建設、經營,分別是以東北鐵路網爲基礎的遠東鐵路總公司、以粵漢鐵路和江浙鐵路爲基礎的中南鐵路總公司,以及國營的中國中央鐵路總公司。
中南鐵路總公司在這三家鐵路公司中最爲特殊,它不僅是一家直接上市的公司,並且允許已經簽署了《互惠條約》的美國資本投資該公司的原始股,參與企業的創建。以及鐵路的經營。
在中南鐵路總公司的基本經營範圍內,原先由怡和洋行持有的多條江浙鐵路如果不能取得特許經營牌照。將在定期年限內取消經營資格,停止營運。
在銀行業上,銀行牌照分爲市級、省級和國家級,即只准在本市、本省和全國經營的分級牌照,原則上,帝國內閣政府同意給予美國外資銀行一個國家級特許牌照,其他外資銀行將只能按省進行逐個競標牌照,在允許的省市經營銀行業務。
宋彪的這一系列的手段就像是21世紀的免費網遊,設計各種各樣的限制,表面上允許你免費玩遊戲。實則逼着你出錢買特權。
想要逼迫英法俄德放棄在華特權是幾乎不可能的艱鉅任務。但是沒有關係,宋彪有的是時間慢慢折騰這件事,在不同英法俄德直接繼續交涉的情況,在他的授意之下,內閣政府轉而先和比利時、意大利、丹麥這樣的國家談判。儘快以《中美互惠條約》爲基礎和模板簽署更多的中外通商互惠條約,進一步在大範圍內造成有利情況,同時還和葡萄牙嚴陣交涉,要求收回澳門。
宋彪並不急於收回香港,這是一件需要長期努力才能達成的任務,但他可以用先收回澳門,甚至只需要強硬和葡萄牙交涉,以此來恐嚇英國,逼迫英國退讓。
眼看就要正式登基了。宋彪一邊想盡辦法逼迫和引誘外國就範,爲他登基稱帝送上真正的實惠大禮,另一邊也在不停的恐嚇兩廣和雲貴的地方武裝,派人和甘肅、寧夏的馬家軍談判,要求兩廣、雲貴的陸榮廷和龍濟光自行避讓,不要等他出手。而馬家軍那邊暫時只要承認中央政府的最高權威即可。
在外蒙的問題上,宋彪也根本沒有任何談判的餘地,關於外蒙獨立的問題,這簡直是他稱帝以來最奇葩的一件事,他這邊已經擊潰日軍主力,東北軍主力隨時可以抽調回外蒙的時候,外蒙幾位親王居然宣佈獨立。
真是愚蠢。
難道東北軍的第二騎兵師和第三騎兵師就只是擺設嗎?
此時的第二騎兵師已經佔領烏里雅蘇臺,而第三騎兵師也佔領了庫倫,控制了庫倫活佛哲布尊丹巴八世,其實這一位纔是挑起獨立的元兇,但他是政治領袖和四大活佛之一,宋彪也奈何不得他,只能將他控制住,而他也宣稱是受了一些日本人、俄國人的欺騙和挾持,本身並無獨立的想法。
喇嘛教對於控制蒙古人口數量有着絕對奇妙的好處,顯然是要進一步的扶持,否則康乾等位大帝爲什麼要如此熱衷於此。
宋彪對此也是很積極的,只是將第三騎兵師常駐在庫倫,新增設的第六、第七、第八騎兵旅也將集中駐紮在外蒙地區。
蒙古族的人口少,獨立武裝加起來不過幾千人,其中一半還是喇嘛僧人,第三騎兵師抵達庫倫之前,對方就狼狽逃出了庫倫,一路逃往唐努烏梁海和俄國,因爲第二騎兵師的輕騎兵部隊已經提前截獲了最爲重要的哲布尊丹巴活佛,所以,東北軍騎兵部隊暫時也不繼續清剿叛軍,而是先立足於守住外蒙。
正是在這種特殊的國內外環境下,宋彪最終於1911年7月15日正式在紫禁城太和殿舉行登基,此時的紫禁城內部已經去除了一些滿清的特徵,儘可能恢復到明晚期的狀況,而宋彪身穿的龍袍也是以明代龍袍爲基礎。
根據章炳麟和前朝禮部右侍郎黃熙、掌院學士李殿林等人合作編定的《帝國皇室禮法》,帝國皇帝擁有三個類型的正式帝服,第一個系列爲光復龍章禮服,分別以元代、明代爲基礎進行再設計和改良,分爲明黃色、硃紅底白團錦龍紋、白底海藍龍紋三種,基礎花紋和龍紋的挑選以明代爲基礎,有團龍、坐龍、臥龍、正龍、升龍、降龍六個基礎圖案,以及其他基礎的十二龍章圖案。
相比明代龍袍,新的龍袍採用了一些西式的裁剪手藝,採取了圓口立領。袖口繼續縮小一些,靴子的變化較大。採用了類似雪地靴的設計款式,表面是一整塊的軟鹿皮和羚羊皮,以鹿皮爲首選,蒙皮採用明黃色、硃紅色、褐色、黑色、白色六種。
第二個系列是歐式古典皇帝禮服,主要用於接待外賓時酌情選擇使用,實際用處比較少,最多隻是用來照一些宣傳式樣,用於在歐美進行政治公關使用,以表明中國正在西方化、現代化之類的。
第三個系列是常服,從傳統中國服飾中吸收了一些元素。結合西式洋裝的一些裁剪和規則。設計出來的新式唐裝,統稱爲光復式唐裝,基本和現代唐裝差不多,要求有傳統的團錦紋、福紋和螭雲紋圖案。
作爲皇帝日常最常穿的帝服,第三個系列的設計是最多的。和普通的唐裝不同,這一系列的龍章中裝要求更爲華貴,大量選用十二龍章的基礎圖案和降龍紋,對應三種光復龍章禮服,也有明黃色、硃紅底白團錦龍紋、白底海藍龍紋三種。
吸收國外皇室家徽標記的思想,帝國皇室採用了“宋氏皇朝”的統稱,並以紅底黃紋的三龍紋爲基礎家徽標誌,用於皇家服飾和各種用品中,包括皇室御賜給臣下武官的禮物。饋贈國外的禮品也都要有這一標誌。
1911年7月15日,宋彪就身穿着明黃色的光復龍章禮服登基,內閣大臣的朝服則以萬曆皇帝常服爲基礎,採用了紫色絲緞和青蟒紋,統一用翼善冠這樣的高規格。
除了皇帝皇室和內閣大臣外,其他政府官員和內廷官員都沒有專用的官制禮服。其他官員穿西裝,軍人則穿軍禮服,一概簡化其他不必要的配置,整個登基大典也不需要太多人蔘加,國會議員和黨派代表則統一身穿新式唐裝出席,顏色上以硃紅色爲主體。
登基大典從凌晨兩點就開始,早上7點正式開啓,9點整正式登基稱帝,接受內閣官員、國會議員朝拜,隨後是接受各國外國公使、特使的恭賀,以及正式遞交國書,包括向其他各國遞交登基國函。
至中午12點整,在保和殿舉行國宴,宴請內閣大臣、議員和各國特使。
內廷總署最初的準備還要複雜的多,一直到晚上9點爲止,宋彪後面簡化了一部分,反正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形式,以此日爲準,他正式且公開的在中國和世界範圍內確定自己身爲中華帝國神武皇帝的身份。
從這一天開始,神武年號就將強制在全國使用,帝國紀年和公元紀年同時使用,以前者爲主和正式使用,後者則爲輔。
國宴儀式到下午兩點整才正式結束,整個登基大典也至下午4點結束。
走了半天,坐了半天的宋彪都覺得全身很累,又正好是夏天,幾次汗流浹背,還好中間有三次沐浴更衣,要不然就是一身臭汗。
晚上換了一身常服,身穿着一襲硃紅底白團錦龍紋龍章唐裝的他,回到宣政園繼續宴請三十三位內閣大臣。
本屆內閣政府雖然是帝國的第一屆內閣,在行政體系上倒是基本完善,設有外務、財政、法務、陸軍、海軍、民政、農業、工業、商業、警察、文教(文化教育)、交通、國土資源、宗教十四個部,以及新政、內廷、科技、水利、稅務、海警、海關、郵電、工商、質檢、審計、環境、衛生、地質、巡防十四個總局、總署,加上中央銀行的行長、金融證券監管委員會的主席,以及屬於情報和調查機構的國家情報總局、中央調查總局,再加上內閣總理大臣,總計三十三位內閣大臣。
雖然財政大臣張康仁兼任了中央銀行的行長職務,但在內閣安排上,央行的副行長孫衡甫也被納入內閣席位,故而還是保持了三十三位內閣大臣的總席位。
在十四個部的排名中,一旦首相意外身亡,外務大臣將臨時擔任內閣總理一職,其餘依次類推,外務、財政、法務大臣繼續身亡之後,則由陸軍大臣兼任內閣總理。
所以,外務大臣可以簡稱爲外相,實際等同副總理。
三十三個內閣部門,按照第一憲法的規定。陸軍部、海軍部、警察部、海警部、國家巡防總局、國家情報總局、中央調查總局是統一歸屬皇帝直接任命,實際行政工作中也直接歸屬皇帝直轄統管。其餘則歸屬內閣總理大臣提名,國會表決通過後,皇帝只負責批准,但內閣總理大臣的提名權和任命權也在皇帝的手中。
相比沙皇,華皇最大的差距在於任命國會議員的數量上,前者任命所有國有議員,而後者只任命其中的13規模。
雖然這三十三位內閣大臣中,只有一半是宋彪親自委任和提名的,但還是可以稱之爲皇帝內閣,基本是由他來操控。這裡面也存在着很多政治上的聯盟和妥協。比如說由梁啓超擔任文教部大臣,本身就是妥協,爲了將維新派拉攏到帝黨的範圍內,好歹也有15個議員席位,關鍵時刻也能發揮作用。
三十三位內閣大臣中。由新華會、中華革命黨、光復會合併的中國光復黨佔了20席,新政強國會佔6席,民主黨佔3席,維新進步會佔2席,立憲會佔2席,寬泛意義上的帝黨則佔了大半,總體還是很利於宋彪在幕後訓政。
民主黨這邊不是很滿意,他們想要的更多,可這也不能怪宋皇帝。皇帝最初提議孫逸仙先生擔任宗教大臣一職,孫逸仙自己不同意,想要擔任中央鐵路總公司的董事長,並且要求將公司總部放在上海租界,其實就是要利用鐵路特權和外國政商聯繫,保持自己在國外社會的影響力。
宋彪怎麼可能同意。何況孫逸仙是真的不懂鐵路,後來民國時期一拍腦袋決定的六條鐵路線都是狗屁不通的事情,浪費了民國不少血汗錢,結果一條都沒有修成功。
加上黃興拒絕了科技總署總長的提名,眼睛盯着海關總署的位置未能得償所願,最後擺出一副高姿態而去,民主黨就從最初約定的5席變成了3席,身爲皇帝,宋彪遵守最初的5個席位的基本安排,你自己不要,想要換個好位置就肯定是不可能,話說科技總署和宗教總署對帝國而言恰恰是非常關鍵的位置。
總的來說,這還是一屆以帝黨爲中心的大聯合政府,光復黨聯合新政會、維新會共同執政,基本也就壟斷了國會的大部分席位,佔據着絕對的執政黨地位。
今天晚上的宴請就不談什麼公事了,該談的事情,此前幾天都談的差不多了。
晚上的國宴結束後,宋彪目送諸位內閣大臣離開宣政園,這才和皇后舒萱一起去裕豐園,乘着月色在中海的荷塘池邊觀賞景色,此時的中海裝扮一新,彩燈如星,景色極佳,兩人走在湖畔涼亭邊,登上水榭樓船,觀景賞月,只是許多話都一切盡在不言中。
努力這麼久,總算是正式的成了帝國皇帝,得到全國和國外的一致公認,從此穩固了自己的帝位,不用擔心像袁世凱那樣落得個悲慘的下場。
身穿着一襲硃紅底白團錦龍紋唐裝,宋彪頗是感覺愜意,服裝很舒服,讓人覺得舒服,心裡更舒服,總之是在一種很好的感覺和狀態中。
中國之中國,這樣纔有那麼點意思。
登基之後,宋彪很想繼續像以前一樣暫時休息,在幕後掌控諸事即可,只是剛登基就開始消極怠工,難免影響很壞,國民們一貫是以皇帝勤政爲標準,勤政的一大指標就是上不上朝。
不上朝就是昏君。
可帝國哪裡有上朝這個安排呢?
章炳麟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每天上午,宋彪在宣政園的辦公廳輪流接見一部分內閣大臣,以一週爲限,確保每一位內閣大臣都有一個上午的時間面見皇帝,稟告事務。
這簡直是要將宋皇帝累死。
只是剛登基,暫時就只能先這麼安排,還好見面時間都比較短,有事就商談一個小時,無事則象徵性的面見半個小時結束。
這個辦法很土,因爲現在是電報電話的時代,皇帝身邊的秘書局可以每天從各部直接拿到最新的政務情況,在秘書局統計整理之後,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呈報給皇帝過目。
如果皇帝覺得事情重要,他可以詢問總理大臣,讓總理和內閣大臣注意點。不重要的話,那就等着總理和內閣大臣的處置情況。辦的滿意則不說話,辦的不滿意則教訓兩句。
所以說,章炳麟設計的這種親政體制很土鱉,很形式主義,宋彪索性就當是開茶話會,每天上午和幾位內閣大臣召開一個小規模的座談會,順道拉攏一下感情之類的。
等到了這一時期,帝國內閣政府經過了爲期一年的磨合和適應,基本進入了較爲正式的運轉階段,已經不像此前那麼凌亂不堪。加上大部分內閣大臣都是東北系和新政強國會的舊官僚出身。各省官員也是以前朝官員和光復黨主要地區代表相互結合的方式,中央和各省政治基本還是按照前朝的節奏穩步向前,軍隊穩定,政治穩定,只是國家的改革意識和行政管理上更富有現代精神罷了。體制上也更完善。
稅務總局的各地稅務機關已經深入到縣一級,東北、直隸、江浙都達到了鎮一級,政府財政在幾個月中的情況日漸好轉,只是雖然有了海關總署,海關的實際控制權還是在英國和洋僱員手中,宋彪對此倒是不着急,等以後同英國正式談判結束之後再說。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向前推進着,各項工作計劃即便是都能讓宋彪滿意,甚至不能讓唐紹儀和其他內閣大臣滿意。至少比滿清時期穩定有序和有進步。
歐陽賡負責外務部正在和比利時、丹麥、荷蘭等國就最後的互惠條約達成一致,特別是對意大利和奧匈帝國的逼迫最爲緊密,八國聯軍中,這兩個純屬醬油和白佔便宜的東西,日本和美國都已經放棄了庚子賠款,以及在華竊取的各種特權。剩下當然要緊逼意大利和奧匈帝國。
等將小國都處置了一遍,造成國際性的既成事實,內閣政府再去進逼英法德俄。
俄國米哈伊爾大公此時還沒有離開北京,他提前來京恭賀宋彪稱帝,以俄國支持中國打贏戰爭出力最多爲由,希望宋彪同意俄國的要求,將旅順港繼續轉租借給俄國,並將旅順、大連的租借期再延長五十年。
在此基礎上,俄國可以參照東三省的先例,放棄其他在華特權。
宋彪沒有答應,因爲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也犯不着爲此和俄國翻臉。
法國不吭聲。
德國還在觀望,有可能將山東的控制權大體歸還給中國,但前提是中德至少要簽訂一份類似於中美之間的《戰略互惠條約》,並且保留青島港的租借權,其餘都可以類比美國。
英國則是退一半,守一半,上海租界和香港租借權是絕對不還的,其他可以類比美國,但其不願意放棄庚子賠款,威海衛也不願意談判解決,天津、漢口這些租界可以歸還,內河行駛權希望保留。
新約談判會是一個很漫長的問題,宋彪也知道不可能立刻就解決,他就這麼慢慢的等待着,自己在幕後觀察着這種局勢的變化。
宋彪是7月15日正式登基稱帝,而帝國在8月1日即將迎來了建國一週年的紀念日,登基這一天通過立法確定爲中華光復日,各地都要普天歡慶。
次日上午,宋彪正好召開了一次中央軍部列席會議,正式就中日辛亥戰爭進行總結,並且制定新的全國軍事發展綱領,指導中國軍事力量在未來十年的發展規劃。
會議就在宣政園的會議廳裡召開,上午9點正式開始,在此之前,海軍大臣程璧光、陸軍大臣舒方德和第二軍督軍段祺瑞三人先行抵達宋彪的御書房,並且是在御書房東側的怡華堂側廳裡見到了宋彪。
宋彪正在矮榻上,靠着矮榻上的茶几翻閱最新的一些情報和資料,三人進入側廳,統一向皇帝行躬身禮,畢恭畢敬的等着吩咐。
宋彪正看到了新型火炮在德國和本溪兵工廠的測試數據,這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將決定着中國在未來二十年的75mm野炮、輕野炮和輕騎炮的技術,對於88mm和105mm口徑的輕重野炮也有至關重要的價值。
從1906年開始,東北軍的遠東兵工廠就主動提議和德國聯合投資研製新型的長進程炮管制退器,東北出資金,派人蔘與研製,德國出人出力,德國最初對此並不熱衷,但隨着新型身管制退器的研製成功,在新型火炮的實驗測試中明顯優於德國此前在火炮上使用的短行程制退器,雙方在克虜伯公司和本溪兵工廠進行了大量的測試,將這一新型制退器普遍運用於中低口徑的火炮,共同研製新的75mm和88mm的火炮。
雖然這一技術來不及使用在中日辛亥戰爭中,但對於中德兩國未來的火炮技術發展將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可以說未來二十年的火炮技術之基礎就奠定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