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整編師

“宋震旦”和“宋教仁”的見面在歷史上可以稱之爲“雙宋會”,此次會晤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至少是結束了帝國派和共和派之間的軍事對抗。

宋教仁在通州的中華革命軍總部滯留了三天,和宋彪進行了多次探討,就帝國第一臨時憲法的一些重要的基本原則達成了一致。

第一、以確保國家領土完整和統一爲基礎原則,各省必須以第一憲法爲基礎建立地方政府,在較長的時間內不直選省長,暫時只在部分省份推行省議會公選,各省省長採取委派制度。

第二、帝國軍隊和政府效忠於皇帝,軍隊不得干政,政府以內閣責任制爲基礎原則,必須在皇帝批准之下,內閣政府纔有合法性,而皇帝有權撤職總理,並要求國會重新推選新的人選擔任總理,總理任職一律不得超過三屆,原則上,總理任職期滿後不得再繼續從事公職。

第三,國家設立中央帝國國防軍和武裝警衛隊、海洋警衛隊三種武裝,三種武裝統一效忠皇帝,在皇帝授權之下,內閣總理、武警總局、海警總局、各省省長有權調動本省國民警衛隊。

在達成了這三個約定後,宋教仁正式返回廣州,試圖以同盟會爲基礎重新組建新的中國民主黨。

宋彪還是非常欣賞宋教仁的,爲了防止萬一,他特意簽署命令,要求特務局承擔保護宋教仁的工作,防止被暗殺。同盟會和光復會之間發起的相互暗殺已經非常頻繁,同盟會依靠的是洪門會黨和激進分子,而光復會就是依賴專業訓練出身的特務局,雙方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不管是宋彪,還是宋教仁,實際上都希望儘快結束這一局面。讓中國恢復和平進程,讓內閣政府真正有效的管理全國。

在宋教仁返回廣州後,宋彪一邊觀察着同盟會內部的分裂動作。將趙庭柱的第一步兵師派駐湖南等待;一邊將陳武的第三步兵師先行抽調到漢中,準備進入四川,王牌主力第二步兵師迅速抽調回開灤。防止萬一,第五步兵師坐鎮京師。

第二騎兵師正式調入西安,和湘軍舊部組成的第三十九混成協決戰。

隨着國內的大局勢已經定下來,而俄國的一部分特殊人士仍然在積極支持外蒙王公獨立,王廷楨抽調回第三騎兵師擔任師長,全師抽調至呼倫貝爾軍牧局,第四騎兵旅進駐內蒙綏遠,第五騎兵旅駐紮在張家口,第六騎兵旅繼續西進,悄無聲息沿着克魯倫河進駐溫都爾汗。沿河分佈。

將騎兵都用於控制內外蒙,宋彪就無力繼續鎮壓西北,這是一個很混亂的時期,但只要西北不直接反叛,他也不急於和雄踞在西北的馬家軍正面交戰。所謂的甘肅混成協、寧夏協、青海協,其實都是馬家軍,規模之龐大一直到1949年才被一野幹掉,在此之前,紅四方面軍被馬家軍打的大敗而歸,孫殿英率部揮師而至。結果被打的全軍覆滅。

打趙爾巽、趙爾丰容易,打馬家軍太難,真打起來,第一、第二騎兵師同時殺過去都危險,西北那地方真的不是槍好炮多就能贏的,最關鍵的一點,東北軍的騎兵師建制特點很獨特,可以千里突襲攻城,可以打陣地戰,就是未必能打得過西北的馬家軍。

建制的軍事理論和戰術規劃不同,裝備、訓練也就隨之不同,用法則更不同,真正能夠和西北馬家軍一較高低的是第三騎兵師,可這個師必須留在呼倫貝爾。

宋彪對此還是很清楚的,他並不急於在四五年間清剿西北馬家軍,這些回族騎兵打敗紅軍都是吃人肉的,這麼毫無準備的衝過去很可能要損兵折將大吃虧。

現在,對宋彪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速度整合各路新軍,儘可能用新軍攻打其他不服統一的新軍。

這段時間,宋彪幾乎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這件事中,將中華革命軍改編爲中華帝國中央國防陸軍和中央國防海軍,將防務部改爲陸軍部,設立新的海軍部,將程璧光正式抽調上來擔任海軍大臣,宋文翽擔任巡洋艦隊司令官,林葆懌擔任海警總局的局長,舒方德繼續擔任陸軍大臣,吳祿貞擔任武警總局的局長。

帝國陸軍、帝國海軍都設立總參謀部,同陸軍部、海軍部共同分開處理兩軍事務。

海軍總參謀長暫時空置,因爲宋彪現在還管不到海軍那邊的事,陸軍總參謀長是蔣方震,這半個月裡,宋彪和蔣方震,以及陳其採等十多位一等參謀官不停的商議着全軍整編的各種思路和問題。

這些天裡,宋彪看到最多的也就是中國疆域地圖,清朝編定的國家疆域圖簡直是一團糟,根本不能當作軍事地圖來使用,宋彪居然是隻能用英國人和日本人編定的中國地圖爲基礎,作爲新的全國軍事地圖。

特別是日本人編定的中國地圖,不知道比大清國地圖詳細和精準多少倍。

Wшw▲ Tтka n▲ CO 這天下午,宋彪還是將大地圖攤開,繼續將蔣方震等人喊過來商談各種事情,陸軍這邊的參謀官數量極多,分爲三等,一等參謀官是第一級別,也就是陸軍部這邊最重要的參謀軍官。

目前,一等參謀官有陳其採、易甲鷳、易乃謙、盧靜遠、徐方謙、吳佑貞、胡景伊、遊學震、章亮元、周家樹、管雲辰、章駿、顧藏、郭玉遲、韓春麟、郭鬆齡、徐桂寧。

前面大多都是留日士官生出身,後四位則是遠東陸士出身,但在新近抽調的三等參謀官中,大多都已經改爲遠東陸士畢業,即便有日本陸士出身,也大多是遠東陸士預科中抽調的留日學員。

除了在外地任職各師參謀官。及負責在地方整編新軍的人,留在本部的一等參謀官還有十一人。

經過這些天的商議,新軍整編的大體方針都已經確定下來,各一等參謀官繼續負責本局事務,正好陳其採從湖南返回,宋彪下午就將陳其採、蔣方震、舒方德三人喊過來,繼續琢磨一些細節問題。

因爲東北軍和其他新軍的編制體制完全不同。帝國陸軍目前也只能繼續採用兩種編制,首先是師、旅、團、營、連、排、班的基礎軍制級別確定下來,各鎮改製爲師。各混成協改製爲旅;其次是新軍內部打散,以團爲基礎單位相互調換;第三是東北軍這邊的軍官不斷派出去擔任教導長,建立黨政和教學組織。統一全軍思想。

所有整編中,互相換團這一招最犀利,宋彪直接將北洋系的四個師換了一半血,改編爲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四個師,師、旅、團一級的軍官又換了一大半,將保定陸士、日本陸士、遠東陸士三個軍校的畢業生相互抽換,最後統一採取東北軍的四期訓練法框架,重新調整訓練規劃。

宋彪這樣的手段讓段祺瑞也很無奈,而北洋系的馮國璋、王士珍都沒有被啓用,曹錕、馬龍標、吳鳳嶺、張永存等袁世凱的嫡系也被撤換殆盡。一個不留,調整之後既有王佔元、施從濱、陳文運、張聯芬這樣北洋系軍官,也有郭玉遲、沈德培這樣遠東陸士系,還有留日陸士生,有從南方抽調來的。有從東北抽調過去的。

宋彪的方針也很簡單,能控制的直接控制,不能控制的就大規模重組,擺脫原先的派系,清軍的舊軍官集體撤銷,大量起用光復會系統的新軍官。或者是從中層青年軍官中提拔。

這些是好調整的部分,不好調整的事情還有太多,比如軍餉、軍銜、裝備和訓練,雖然是暫時照搬了東北軍的訓練體制,問題是裝備和作戰規劃不同,如何細節的調整不同的作訓計劃,這也是要長期思索的問題。

人多嘴雜。

宋彪這天下午將陳其採、蔣方震、舒方德三人單獨喊過來,就是要先私下商量軍銜、軍餉的問題,這兩個是老大難,各有各的說法,統一採取東北軍的標準,軍費控制不住,一邊高一邊地也不利於全軍的穩定,降低東北軍這邊的標準更不現實。

舒方德因爲緊急有事,來的可能會比較晚,宋彪就在辦公室裡先和蔣方震、陳其採兩個人琢磨,順道也聽陳其採彙報湖南那邊的情況。

陳其採還不清楚前面關於軍餉的討論已經吵翻了天,各種意見都有,剛和宋彪彙報了湖南的事就迫不及待地問道:“皇上,聽說軍部這邊一直在談軍餉的事,具體是怎麼樣的說法啊,有人說是東北軍要降低軍餉?”

宋彪憤道:“胡扯,怎麼可能?”

陳其採沒有想到宋彪會生氣,愣了一下才道:“我就說嘛,您怎麼也不會做這種事,不過新軍和東北這邊官兵軍餉差距有一倍,這確實是個問題。第一步兵師到了湖南之後,一直和第二十五旅駐紮在一起,經常有二十五旅的軍官和咱們閒談,一問軍餉差距都挺尷尬的。雖然眼前這兩年不是什麼大問題,畢竟咱們是勝利者,以後估計還是一個問題呢。”

宋彪道:“軍餉暫時不調整,只能這麼辦。東北軍的軍餉當初之所以要一次次的提高,因爲東北的平均收入水平在過去五年裡翻了五六成,軍餉不高留不住人。特別是軍官的軍餉,爲了從全國招攬最好的軍官,我們一貫採取高薪制度,現在這些都要調整,只是眼前不能調整,就算要調整也得等到明年中,全軍出臺新的軍餉制度之後再說,最近一年就只能繼續維持前例。這個事情,我已經就這麼決定了,暫時先不討論,免得爭議太久,耽誤了其他事情的決策。”

陳其採默默點頭,談錢總是傷感情的。

蔣方震則道:“我倒是有一個新想法,不如設立甲級師和乙級師,原東北軍都編入甲級師,其他新軍編入乙級師,只要有了明確的主力和非主力之分。主力部隊軍餉高一點,似乎也就正常了。”

宋彪擺了擺手,並不覺得蔣方震的方法是對的,道:“主力和非主力的區別問題,我已經考慮過了,主力師採取2.35萬人的編制,設爲整編師。其他爲普通師,暫時的常規編制保持原先的1.25萬人。至於軍餉問題,兩個問題不能混爲一談。我今天喊你們過來。其實是想談《兵役法》這個事情,中國的面積太大,海防線太長。需要的部隊數量肯定就會非常多,如果全部靠募兵肯定不現實,畢竟國力有限。所以,我們必須推行《軍事服役法》,實施義務兵制度,首先是武裝警衛隊和海洋警衛隊要先採取義務兵,義務兵也不是完全免費,每個月還是有生活津貼,參戰則繼續給一些前線津貼、戰時津貼。目前的士兵要抽調精銳,繼續大力倡辦士官速成班。納入士官兵。換而言之,我們將士兵分爲兩類,一種是服役兵,一種是國防兵,前者是義務兵。後者是職業兵。按照這種方法推行幾年,我們還能正式建立匹敵大國的預備役兵力,包括士官、尉官、校官、將官都有強制退役年限,作爲預備軍官保留軍銜退役。”

蔣方震思量片刻,問道:“咱們按計劃要編制55個師和22個旅的陸軍部隊,陛下。您以爲要安排多少義務兵,保留多少職業兵?”

宋彪道:“我預估是1:2的比例。整編師以國防兵爲主,要保持2:1的比例。全國武裝採取四級制度,一級部隊爲主力精銳,包括整編師和各炮兵旅,因爲炮兵首先無特別必要建旅,大規模戰役如有必要籌建更大規模的炮兵部隊,可臨時將各炮兵旅集中起來。在正常的訓練和部署中,一個炮兵旅的規模是相對更爲合適,考慮炮兵的特殊情況,所有炮兵旅都應該是整編師級別;在二級部隊,國防兵和服役兵就要維持1:2的比例;三級部隊以武裝警衛隊爲主,比例在1:4即可,四級部隊爲各縣民兵武裝,早期以服役兵爲主,後期則以退役兵爲主。總體來說,二級部隊和三級部隊就是爲一級部隊供應精銳的國防兵。至於在軍餉差別上,原則上各級部隊的待遇一致,只是一級部隊的國防兵更多,開支更大而已。”

蔣方震贊同道:“這倒是一個好方法。”

宋彪道:“我也考慮用這個思路解決軍餉差距的問題,目前東北軍的士兵可以大部分轉爲士官,擴散到各師,而其他各師的士兵則挑選精銳保留,其餘逐步退役,用三年的時間緩緩解決軍餉差別,軍官的薪水差別問題則在明年中一次性解決掉。”

蔣方震道:“這樣也好,就是《兵役法》要真的推行起來可能會比較難。”

宋彪感嘆道:“我現在就是擔心這個問題,此外,服役年限也是問題,以中國目前的情況,服役兩年可能有點長,服役一年又太短。如果只是服役一年,基本也就是剛完成訓練就退役了。”

蔣方震道:“兩年爲佳,一年實在太短。”

陳其採也道:“兩年爲佳,我覺得兩年怕是都略微嫌短。”

宋彪沒有說話,他心裡還在繼續考慮,別說是兩年,就算是服兵役一年,在目前的中國想要維持兵役體系也很困難,要麼強推拉壯丁,要麼就增加兵役津貼,那和招募兵又無太大的區別,成本還是很高。

所以,強推是一個方面,增加教育宣傳和後續安置同樣很重要。

他們三個人就將《兵役法》這個事情拎出來商量了半個小時,舒方德才匆匆趕了過來,一起加入討論,隨後又談裝備問題。

帝國陸軍的裝備問題堪稱是比軍餉問題還扯淡,加上各地起義軍改編的武警部隊,全國陸軍光是步槍就裝備十四種之多,堪稱是八國聯軍的武器展覽館,火炮體系也複雜的厲害。

目前的問題肯定是先統一彈藥,可這也是老大難,僅僅是東北新軍內部就同時列裝着四種步槍彈,其他各路新軍湊起來的各種步槍彈也是五花八門,6.5、7.62、7.7、7.92、11都有,徹底昏瞎了總參謀部的眼睛。

當然就目前而言,最先進的肯定是東北新造的中心底火伯丹式型步槍彈,只是想要用這種步槍彈全面更換其他步槍彈,絕對是一件很耗成本的事。

目前最現實的一個辦法就是將gew.98毛瑟步槍引入大規模生產,對槍膛口徑和彈道進行修改,使之更適合發揮型步槍彈的效應,但東北新軍的新型半自動步槍已經開始在第四步兵師進行小規模的試驗,預計在兩年內就會正式列裝軍隊,五年後完成主力部隊的換裝。

相比gew.98毛瑟步槍,瀋陽兵工廠和遼陽兵工廠生產的m1910瀋陽步槍(m1910莫辛納甘大改型步槍)也絕對不差,速射相當,操作簡便可靠,新增的防塵蓋是從38步槍學來的大招。

和38步槍不同,考慮美觀和拆卸方便等因素,瀋陽步槍的防塵蓋是長方形,而38步槍是圓形。

防塵蓋最大的好處就是在溝壕戰中,炮擊的泥土灰塵大規模覆蓋後,步槍也可以直接取出來使用,因爲完全排斥了異物進入槍機的可能,在各種惡劣環境下的射擊精度都有極大的保障。

這就意味着在新式半自動步槍大規模服役之前,真正要大規模製造的步槍是m1910瀋陽步槍,一二級部隊則要在五年內統一使用型步槍彈的瀋陽步槍。

邊緣彈的莫辛納甘步槍、口徑的漢陽步槍和毛瑟步槍依然要造,只是逐步轉爲武警和民兵步槍使用。

統一使用一種步槍和步槍彈,肯定是最爲有利和有效率的選擇,現實卻是殘酷的,大規模換槍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真正要大規模淘汰的則是日本30式、38式步槍,以及所有11毫米和7.7毫米口徑的步槍,這些真的不能再有了,補給起來實在是太困難。

步槍還是一個小事,軍馬、火炮、軍裝和其他各種配備的統一化工作才叫真的很艱難呢。

總之,此時的宋彪才能真的體會到中國陸軍建設到底有多艱難,不管是國軍,還是共軍,想當年恐怕都是一肚子苦水,各軍列裝十幾種步槍真是在所難免。

好在過去的五年之中,東北的軍工業發展迅猛,其水平甚至好於蔣中正統治大陸的末期水平,至少可以大規模製造標準化火炮,這一點真的很重要。

第255章 國標麻將第351章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第11章 弟兄被扣押了第284章 去殖民化第145章 神奇的橡膠第263章 失之東隅(262)第75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下)第268章 中國信守承諾第35章 投奔俄軍第260章 邁向二戰的一年第331章 新秘書長第320章 最忠心的人第258章 特斯拉爵士和核工程第266章 喬治國王第300章 視察東北(一)第237章 世界華商130章 vanderbil第302章 父子第334章 可怕的德國第17章 前洞嶺伏擊戰(上)第244章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第33章 爲了去瀋陽第63章 誰不想做軍閥?第73章 紅土崖(二)第346章 中德對峙第172章 圍攻北京第243章 豫園之春第44章 預備隊中的預備隊第198章 中法俄第314章 有愛有野心第33章 爲了去瀋陽第87章 三道溝夜襲戰第59章 聖喬治勳章第75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下)第125章 光復事業第57章 蔣家窯戰役(一)第331章 新秘書長第99章 舊部第263章 失之東隅(262)第278章 國會大廈第221章 致命一擊第10章 駁殼槍C96第125章 光復事業第1章 核基地的哨兵第241章 帝國海軍向前衝第150章 死個王爺怎麼辦?第290章 時代已經變了第167章 天下亂了第28章 彪爺好樣的!第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89章 奇襲遼陽第108章 奉天新軍示威事件(二)第59章 聖喬治勳章第400章 敲詐,勒索,利益至上第18章 前洞嶺伏擊戰(中)第120章 塾師第196章 帝國海軍之啓航第274章 中圓第337章 最孬,沒有之一第218章 婉婷第331章 新秘書長第347章 宣戰之前(上)第169章 非戰而屈人之兵第141章 安奉軍而不亂第248章 中國就是中國第9章 武裝七步論第167章 天下亂了第235章 伊勢事件第16章 日軍步兵中隊第348章 宣戰之前(下)第154章 兔子、王八和獨裁者第31章 心血來潮第345章 卡薩布蘭卡第198章 中法俄第127章第173章 滅清之後的更混亂第134章 遠東財團(二)第247章 即將成爲名將的新一代第17章 前洞嶺伏擊戰(上)第76章 俄國的再戰日軍之邀請第315章 黑暗之前的暮光第335章 戰爭繁榮第285章 再一次賭上國運吧,大日本帝國第67章 爲了子孫後代第159章 遼西軍馬第100章 特殊的中國首富第221章 致命一擊第245章 下南洋第63章 誰不想做軍閥?第8章 學霸之子第291章 開城戰役第216章 坦克,坦克第276章 盤古第105章 都是人才啊!!第225章 總理何在?第164章 四大兵工廠第111章 名門閨秀第208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16章 日軍步兵中隊
第255章 國標麻將第351章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第11章 弟兄被扣押了第284章 去殖民化第145章 神奇的橡膠第263章 失之東隅(262)第75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下)第268章 中國信守承諾第35章 投奔俄軍第260章 邁向二戰的一年第331章 新秘書長第320章 最忠心的人第258章 特斯拉爵士和核工程第266章 喬治國王第300章 視察東北(一)第237章 世界華商130章 vanderbil第302章 父子第334章 可怕的德國第17章 前洞嶺伏擊戰(上)第244章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第33章 爲了去瀋陽第63章 誰不想做軍閥?第73章 紅土崖(二)第346章 中德對峙第172章 圍攻北京第243章 豫園之春第44章 預備隊中的預備隊第198章 中法俄第314章 有愛有野心第33章 爲了去瀋陽第87章 三道溝夜襲戰第59章 聖喬治勳章第75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下)第125章 光復事業第57章 蔣家窯戰役(一)第331章 新秘書長第99章 舊部第263章 失之東隅(262)第278章 國會大廈第221章 致命一擊第10章 駁殼槍C96第125章 光復事業第1章 核基地的哨兵第241章 帝國海軍向前衝第150章 死個王爺怎麼辦?第290章 時代已經變了第167章 天下亂了第28章 彪爺好樣的!第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89章 奇襲遼陽第108章 奉天新軍示威事件(二)第59章 聖喬治勳章第400章 敲詐,勒索,利益至上第18章 前洞嶺伏擊戰(中)第120章 塾師第196章 帝國海軍之啓航第274章 中圓第337章 最孬,沒有之一第218章 婉婷第331章 新秘書長第347章 宣戰之前(上)第169章 非戰而屈人之兵第141章 安奉軍而不亂第248章 中國就是中國第9章 武裝七步論第167章 天下亂了第235章 伊勢事件第16章 日軍步兵中隊第348章 宣戰之前(下)第154章 兔子、王八和獨裁者第31章 心血來潮第345章 卡薩布蘭卡第198章 中法俄第127章第173章 滅清之後的更混亂第134章 遠東財團(二)第247章 即將成爲名將的新一代第17章 前洞嶺伏擊戰(上)第76章 俄國的再戰日軍之邀請第315章 黑暗之前的暮光第335章 戰爭繁榮第285章 再一次賭上國運吧,大日本帝國第67章 爲了子孫後代第159章 遼西軍馬第100章 特殊的中國首富第221章 致命一擊第245章 下南洋第63章 誰不想做軍閥?第8章 學霸之子第291章 開城戰役第216章 坦克,坦克第276章 盤古第105章 都是人才啊!!第225章 總理何在?第164章 四大兵工廠第111章 名門閨秀第208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16章 日軍步兵中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