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國家地位是打出來的!

英國人可以公開的嘲笑中國還是那個愚昧落後的國家,即便現在能生產槍械彈藥了,可這些槍械總是粗製濫造的東西,用幾年就沒有用了,除了廉價之外再無別的優點。,.,...

大英帝國的聯合政府內閣卻必須更爲務實的考慮各種問題,因爲中國陸軍的實力並不差,至少等同奧匈帝國的水平,並且是世界上裝備水平最好的陸軍之一,同時也是世界上擴兵潛力最大的陸軍。

按照中華帝國內閣政府在1914年進行的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中國在這一年的全國實際人口數字是4.37億,以這一規模推算,中國至少可以在兩年內爆發出2000萬的陸軍。

……

既然擺出了敲詐的姿態以謀取最大的利益,那就不要再顧及顏面了,在皇帝和亞瑟.貝爾福侯爵進行了一次不愉快的談判之後,帝國內閣在中央軍部的壓力下被迫在次日(1916年9月2日)簽署了《帝國戰時總管制令》,正式加快在全國範圍內徵調新兵,此前幾年陸續退役的老兵全部參加士尉官短期集訓,同時從巡防軍中大量抽調士尉官,將新編團擴大到650個,中央陸軍的所有部隊也加緊進入全國戰爭狀態,各支部隊都將團一級擴編到八個連。

在短短一週時間,帝國總動員了260萬新兵,調集全國的鐵路工程力量在新疆至蘭州之間搶修簡易鐵路。不惜一切代價要在半年內修建一條專用於軍事物資調運的臨時鐵路。

此時,英法聯軍在索姆河戰線上已經損失了近七十萬的兵力。德國人雖然在整個戰役中都處於守勢,大量的輕重機槍和衝鋒槍確實給英法聯軍造成了極其恐怖的傷亡。以至於整個協約國陣營都感到無比的灰心。

意識到保守黨的那一套僵化和自負的姿態不可能在中華帝國得到任何承諾後,英國陸軍大臣勞合.喬治爵士也在9月17日抵達北京,以兩國陸軍部的名義展開新的會談。

英國的條件是主動歸還香港,承認中國對西藏的宗主權和治理權,但要求中國承諾無底線的承擔一切戰爭責任,完全的參加戰爭。直到同盟國戰敗。

代表中央陸軍部洽談的陸軍大臣舒方德則諷刺英國陸軍大臣勞合.喬治爵士——用一個對付乞丐的價格去打法中國,還讓這個乞丐爲你獻出一切。

很顯然,20世紀初葉的英國就像是21世紀的美國一樣,總以爲世界必須要圍繞自己爲中心運轉。只要他們施捨出一丁點的殘羹剩飯,別的國家就應該像賤狗一樣搶食,並對感恩戴德到永遠。

中國要做的事情很簡單,那就是繼續向中俄邊境堆兵,正式派遣部隊進入唐努烏梁海地區,搶修新疆鐵路,做出全面進攻中亞的態勢,隨後南下解放印度。

爲此,在中央的授意下,擔任國會副議長的梁啓超公開在《申報》上發表言論。宣稱英國應該讓印度人獨立,不應該繼續奴役印度和其他亞洲國家,這是罪惡的象徵。

即便如此,中央軍部實際上還在爲進攻同盟國做緊密的總動員。

中國的要求是在中東開設新的戰線,從伊朗出兵進攻奧斯曼帝國,逼迫奧斯曼帝國先退出戰爭,減少俄國的軍事壓力,使得俄國集中兵力對付德國和奧匈帝國,而中國同時在希臘和塞爾維亞增兵。支援意大利和奧匈帝國作戰,在中東戰線結束後,中國會將主力部隊轉移到巴爾幹半島消滅奧匈帝國陸軍,逼迫奧匈帝國退出戰後,最後再從南線揮師北上,同俄法英三國合圍德國。…,

當然,在戰勝奧斯曼帝國之後,中國有權繼續在中東駐兵,並且保留對佔領地區的監管權,作爲退讓,中國可以完全放棄在非洲的殖民地佔據。

如果英國不同意這一點,中國即便不會退出中法同盟,也不會繼續增兵支援協約國。

其實在1915年開始,宋彪考慮過以英法控制的伊朗爲跳板進攻奧斯曼帝國的可能性,爲了試探這條路的可能性,他派遣第二十五師的回民師長馬玉貴爲密使在1915年底秘密訪問伊朗,此後又派副外相樑敦彥正式出訪伊朗,幾個月前,他再次派遣馬玉貴前往伊朗,和伊朗國王阿罕默德.沙阿做最後秘密洽談。

宋彪承諾,只要伊朗保證中國遠征軍在中亞的物資補給,配合中國作戰,中國在戰爭勝利後會和伊朗締結軍事同盟協議,支持伊朗政治獨立,不再輕易受到英俄的控制。

在和英國就開闢新中東戰線進行談判之時,不管英國是如何想的,宋彪已經決定就這麼幹下去了,派遣傅良佐、章亮元、馬玉貴、韓春麟等人組建中東參謀局,正式負責籌備戰爭。

只是究竟派誰擔任中東戰線司令官的問題,宋彪一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答案。

想來想去,他還是決定親自出徵,但在名義上繼續啓用在西北坐鎮多年,此時已經很熟悉回教問題的段祺瑞擔任司令官。

因爲不清楚段祺瑞是否同意,宋彪就將段祺瑞從西北招了過來。

甘肅、陝西的人口在1883年之前的十年出現了大規模的減少,甘肅一省更是從一千五百萬人口驟降至六百餘萬,陝西、寧夏等省因爲反覆廝殺和互殺,人口減少的同樣很厲害。

對於此時的帝國而言,倒是比清中後葉要好治理一些,實施一些安撫政策後,西北在這一段時間裡已經日漸安定,並沒有太多事情,段祺瑞的工作也不多。

得到詔令,段祺瑞立刻就乘坐火車趕回京師。此時的他還真不知道後面會有如何離奇的事情即將發生。

段祺瑞回京之時已經是9月下旬,中東參謀局組建成型。各項工作都在緊張的開展中。

從1911年開始,帝國就一直在竭盡所能的支持遠東航運公司、上海輪船招商局、南洋航運公司和虞洽卿的江南航運公司擴充四大航運公司。從美國大量購船的同時也大量自造輪船,迫不及待的發展自造萬噸商船的產業鏈,即便如此,帝國的航運實力也還是不足以支撐帝國在海外大規模的用兵。

遠離本土萬里之遙在兩伊邊境開戰,而帝國的航運實力又很有限,那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盡力在伊朗和印度購買物資。減少遠洋航運的壓力。

這天下午,宋彪就將舒方信和蔣方震、傅良佐等人招到御書房,和他們商議補給的問題。

新華公司這兩年裡利用中英沒收在華資產的契機,通過特殊的渠道和德國協商。將德國禪臣洋行在歐洲的資產也買斷經營,再和上海的英籍猶太商人合作,將禪臣洋行在新加坡註冊爲一家中英合資的洋行,作爲殼子在歐洲大肆進行軍火貿易生意。

從去年開始,禪臣洋行就擴大了在伊朗和印度的貿易範圍,以預防各種意外情況,其中就包括最終在兩伊開戰的可能性。

宋彪和蔣方震、舒方信等人算了一筆賬,如果派遣到伊朗的部隊在六十萬規模,整個戰爭期間,平均每個月都要保證30萬噸物資的輸送能力。遠東航運總公司和上海輪船招商局的能力是可以滿足的,但是非洲遠征軍和歐洲遠征軍的物資又如何保證,最後的問題是如果四大公司都抽調出來保障軍事物資的運輸,國內的海運行業怎麼辦,所有業務停擺嗎?…,

所以,除了槍械彈藥之外,其餘能在地方就地購買的物資都最好是就地採購。

幾個人正在商量之時,段祺瑞就已經到了宣政園,聽說他提前一天就到了。宋彪也是很高興的,就讓他直接進來覲見。

過了一會兒,段祺瑞進入御書房同宋彪躬身行禮道:“臣下段祺瑞見過皇上。”

宋彪笑道:“你來的正好,這就要和你談幾件大事!”

段祺瑞一聽這話自然高興,軍人能談什麼大事,尤其是這樣的光景裡,十之還是派他出去領兵打仗,雖然他自己覺得能力有限,和新起來的這些年輕人不能比,可只要是同在帝黨一派了,他好歹也能講究一下資歷。

他當即答道:“只要皇上下令,臣下必當盡忠盡職,死而不惜。”

宋彪和蔣方震他們一起笑出聲,道:“段司令好嚴肅啊,坐吧,不管是什麼事都要坐下來慢慢談嗎!”

說着這番話,宋彪就讓韓麟春去搬了一個椅子給段祺瑞,等段祺瑞再坐下來,他才說道:“段司令啊,我這一次想讓你去中東戰場當指揮官,其實我也是要去的,和西北的時候一樣,我給你當參謀長。”

聽了這話,段祺瑞苦笑道:“皇上,臣下豈敢啊。只是皇上在西北之時說的挺好,臣下也以爲要好好動一番手,袖子卷好才知道啥也不用幹,真是……真是有點失望啊,畢竟臣下在西北也苦等了好些年,皇上這番輕易就解決了問題,讓臣下興嘆不已。”

蔣方震糾正道:“段司令,這足以說明皇上乃是當今聖明賢君,舉重若輕,天大的事也能輕易解決,易如反掌。”

段祺瑞也匆忙改口道:“皇上實乃聖明仁君。”

宋彪卻道:“那番事究竟是怎麼回事,咱們就不提了,現在只說中東戰線之事。古人說,國雖強而好戰必亡,咱們也不是非要打仗,可我總說,經濟決定政治,政治決定軍事。目前帝國統計的新數據證明,帝國可供開發的有效耕地約在20億畝左右,最高可能達到22億畝。農業機械化是世界發展的一個大趨勢,看美國和德國就能清晰的覺察到這一點,如果我國有這麼多的耕地不斷機械化,所要消耗的石油資源是非常驚人,咱們這些年的勘探結果表明,中國和歐洲一樣都是缺乏石油資源的國家。而據估計,中東的石油資源可能比美國還要多。簡而言之,中國的農業要發展。國家要富強,農業機械化是必然之路,這就意味着帝國務必要有穩定的石油資源,我們要不遠萬里出兵奧斯曼帝國,爲的就是石油,所以不管英國能給予多少價碼。這個仗是必打無疑。將軍一要不打無把握之仗,二要不打無準備之仗,什麼時候出兵開戰是以後的事,當務之急是要將準備工作做好。”

聽了這番話。不管是舒方信,還是蔣方震、段祺瑞,大家都默默點頭稱是。

既然只有繼續出兵進攻同盟國,才能讓英國歸還香港,才能讓帝國穩定西南邊陲,那不如就打一個帝國必須要打的地方。

段祺瑞心裡有點忐忑,畢竟出兵距離太遠,只能靠海洋運輸進行補給,補給量又有限,就道:“唯一的問題還是太遠。一旦戰敗,連撤兵都很困難啊。”

宋彪則道:“只要準備的充分,戰敗的概率還是很低的,關鍵就看我們能否準備的非常充分。奧斯曼帝國對波斯灣海峽還有比較強的控制力,這就進一步決定我們的戰爭補給是很艱難的。我的意思是儘量調整後勤工作,能在伊朗和印度採購的物資都在當地採購,比如說士兵的帳篷、軍糧、毛毯、禦寒服等等,難以採購的則能提前運輸的就先運輸過去,利用洋行和公司做掩護。先運到那邊再說吧。”…,

舒方信道:“回稟皇上,公司這邊大體能抽調兩百萬英鎊的經費在印度和伊朗收購軍需物資。”

宋彪還是很滿意的點頭,兩百萬英鎊的開支不算多,但基本夠應付前期的一些開銷,武器彈藥還是要隨着士兵一起運輸過去。“

蔣方震在俄小心翼翼地提醒道:”皇上,您又要直接去遠離之外指揮三軍,是不是太危險了一點?”

段祺瑞也覺得這樣很冒險,可不知該如何說,畢竟是遠在萬里之外調度百萬大軍,別說他段祺瑞根本沒有這種能耐,就算是有,身爲皇帝也不放心。

縱觀國內,其實大家都清楚如果真要打這一仗,恐怕真是非得皇帝御駕親征。

宋彪道:“沒有關係,我想過了,段祺瑞過去當司令員和前線指揮官,傅良佐和章亮元等人給他當參謀長,話是這麼說的,我另外化名安排一個參謀官的職務,暫時不公開我的身份,也不對外說明,等戰爭結束之後再說。”

聽他這麼說了,大家心裡倒是安穩一些。

如果只是去西北御駕親征,問題也不大,結果到了伊朗那邊,誰都擔心國內指不定會有些狼鼠之輩乘機惹是生非,畢竟帝國之穩定,如今實際都是依賴皇帝的威信。

段祺瑞也沒有意見,他自己的本事,他心裡明白的很,真要領兵百萬去中東打仗,萬一打輸了怎麼辦?他哪裡能夠承擔如此大的罪責和風險啊?

如今這樣安排最好,他不過是給皇帝當一個擋箭牌,說是皇帝給他當參謀官,不如說是他給皇帝當副手。若是皇帝打輸了,他暫時要背一下黑鍋,日後總有重新啓用,甚至是重用之時,若是皇帝打贏了,他就等着進一步升官。

乘着人都在這裡,宋彪就和段祺瑞、蔣方震他們一起商議着出兵伊朗的各種細節問題,說一千到一萬,歸根結底還是要建立一支足以保障運輸能力的航運部隊,除了本國的商船貨輪外,儘可能還是要從國外租借商船,特別是從美國和英國。

基本上要想打贏這場戰爭,帝國最低限度要保證六十萬噸的海運船隊規模,差不多要有二十艘萬噸貨輪和接近百艘的五千噸級左右的普通貨輪,以及多艘大型郵輪改裝成運兵船,帝國的運兵船隻有四艘,也都是從法國租借郵輪改裝的,目前都運用於歐洲戰場。

此外還要有效的防禦奧斯曼帝國的海軍。潛艇的問題倒是不大,因爲德國的潛艇很難進入地中海,更不可能越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印度洋,宋彪選擇將中國的主力部隊集中在中東線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要避開德國的潛艇部隊。

1916年的下半年,帝國就採取了一種騎牆式的利益外交政策。擺出一副我早已準備好大規模出兵作戰的姿態,現在就看你們雙方誰給我的利益更多。這個姿態實際上是很令國際世界厭惡和痛恨的。

衆所周知,中華帝國到目前爲止在協約國中出兵規模倒數第四。僅高於葡萄牙和新西蘭等國,在戰爭中獲取的利益卻遠高於協約國中的任何一國,不僅佔領了德國在亞洲和東非的主要殖民地,還從協約國的軍火貿易中成爲英法最大的債權國。

用英國首相的亨利.阿斯奎斯的話說,我們既不知道這個新帝國還需要什麼,也不知道他們將會爲何而戰。但如果沒有正義,他們可能什麼都得不到!…,

每個人都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巧妙的威脅對手,阿斯奎斯首相希望在媒體上巧妙的表態,告誡中國如果真的加入了德奧陣營。那就將會失去一切。

可不管怎麼說,德國密使一直在新帝國內部活動,在英國人的那種用和歧視的心情所描繪的漫畫中,帶着德意志帝國帽子的歐洲人,手裡拎着標記有金馬克的金幣袋子走在紫禁城下,周邊還是那些大清帝國時期風格的滿清官員。

這說明絕大多數的英國人,或者說是幾乎所有的歐洲人都根本不瞭解中國有過什麼樣的變革,發生了什麼樣的改變。

在他們心中,中國就是一個可憐的麻風病人的集中營,一個貧窮、落後、愚昧、瘦弱、無知、野蠻的國家。根本不值得尊重,即便這樣的國家加入協約國也是光榮的大英帝國和法蘭西的恥辱。

不客氣的說,連那些國會議員們都不清楚中國到底意味着什麼,即便阿斯奎斯首相不斷的在國會裡強調中國的重要性時,議席裡都會傳來一陣以爲他在說脫口秀一般的大笑聲。

即便中國陸軍在此前的1911年打贏了日本陸軍,只用二十萬陸軍就遏制了35個奧匈帝國陸軍步兵師的進攻,不僅擁有龐大的人口和戰爭潛力,還是協約國目前最主要的軍火工業供應國。

在協約國部隊所使用的槍械中,1/4的步槍、1/3的機槍和衝鋒槍、1/5的炸藥和手雷、1/3的炮彈子彈、1/10的火炮和迫擊炮。以及超過1/2的橡膠製品、防毒面具、帳篷、鋼盔都來自中國,廉價的物資使得協約國的軍費比預期的都要低出30%。

即便在1916年,中國的工業總規模也還只是美國的1/7左右,但在軍工業和相關聯的基礎礦業領域中,在《協約國互保險條約》的扶持下,中國相比美國實際上存在着更多的優勢。目前在世界範圍的軍工業領域就是美國和英法向中國銷售機械設備,非洲、南美、東南亞等國和中國自身供應大量的原材料,在中國生產加工成武器、彈藥和其他軍需物資。

假如這些物資都從美國購買,包括英法在內的協約國所要支付的都是各國岌岌可危的黃金儲備,而不是國債,雖然中國的產品在質量上還存在着很多問題,確實是除了產能和廉價之外再無優點可言,但在這種戰爭時期的快速消耗階段,產能和廉價纔是最重要的關鍵問題。

索姆河戰役讓英法聯軍遭受重創,普遍意義上的歐洲厭戰情緒正在蔓延,情勢逼迫英法戰時內閣都無法將問題久久的拖延下去。

1916年10月,法國總理白里安抵達北京,同帝國內閣總理大臣唐紹儀舉行會談,和英國陸軍大臣勞合.喬治爵士一起代表英法和帝國簽署了《中東密約》,即英法支持中國自伊朗出兵進攻奧斯曼帝國,以分擔俄國在兩線作戰中的壓力,在逼迫奧斯曼帝國退戰後,帝國繼續轉移到巴爾幹地區,聯合意大利和其他協約國進攻奧匈帝國陸軍,迫使奧匈帝國退出戰爭,實現三面合圍德國的戰略。

根據這一密約,英法承認中華帝國在中東佔領區擁有繼續駐兵和保護權,英國將在戰爭結束之前歸還香港,承認帝國對西藏擁有領土主權。

但在這一協議中,英國並未同意帝國提出的中印、中緬的劃界線協議,也不承認廖內羣島歸中國所有,這實際上就意味着戰後的中英關係絕對不會很順利,兩國之間的爭議要遠遠大於合作。…,

和大英帝國一貫的牛氣、傲慢不同,法國更加重視中法同盟關係的延續和穩定性,在簽署《中英法三國中東密約》之外,繼續和中華帝國簽署了《中南半島和平協約》,將老撾和柬埔寨的保護權歸還給中華帝國,而帝國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永久保護權”,並承諾在戰後將德國在西非的殖民地“和平友好”的轉交給法國保護。

法國當然也是一個坑爹貨,它將老撾和柬埔寨的保護權分給中華帝國,等於是進一步激化了中華帝國和英國在中南半島的競爭態勢,可即便是一個法國陷阱,中國也必須吃下去。

中法兩國其實在這個時候都很清楚,法國在戰爭中的損傷太大,別說現在還沒有看到戰爭的勝利,即便勝利之後也是慘勝,法國將會有長達幾十年的恢復期,英國將成爲歐洲的唯一強者,並繼續保持對亞洲和非洲的控制力。

這就意味着不管是戰爭之間,還是在戰後,中法都必須保持更爲緊密的合作,至於萬一大家都戰敗了,那就一起喝涼水坐看德國霸佔歐洲和亞非吧,中國若是不繼續出兵,以後或許還能和德國一起混個盟友關係,一旦繼續增兵,那就只能是往死裡打了。

雖然以英國人的信用程度,特別是參考英國戲耍意大利的例子,宋彪並不覺得這份《中東密約》就有多少意義,但他還是願意以此爲基礎實施新的計劃,正式向伊朗派遣部隊,着手進行更大規模的軍事動員和備戰,爭取在明年3月之前對奧斯曼帝國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其實中國在這個時期還是很難的,政治和外交上根本沒有大國的地位,軍事上也沒有這種地位,除了法國是迫不得已要和中國聯合外,其他各國,包括俄國都不承認你中國有何等實力可言,甚至連日本都看不起中國。

歸根結底還是海軍和長期的歷史歧視問題,話說這種歧視也確實是一直到抗美援朝時期才真的被打破,就這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打破,只能說是讓別國承認中國站起來了而已,至於中國站起來之後還是籃球場上的1.5米小個子,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不僅是歐美世界對中國的歧視,也是盎格魯-撒克遜種族對整個泛亞種族的歧視,如果不是希特勒讓世界意識到這種人種歧視是多麼可怕的事情,以至於歐美有所反省,這種歧視至少還會持續幾百年之久。

wWW▲ Tтká n▲ ¢ O

如果想要打破這種慣性,很簡單,就像解放軍挑戰美軍一樣,找一個世界公認的強國打一架,哪怕全身流血也要站着死。

強權即公理。

國家的地位永遠都是打出來的。(歡迎您來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351章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第59章 聖喬治勳章第192章 一五計劃第69章 袁世凱的一封信第325章 亞盟第14章 吉人自有天相第309章 在全州第65章 新式雷擊炮第282章 海軍,超越第198章 中法俄第77章 再戰日軍之決心第204章 北四省第91章 真金白銀第48章 戰利品非常多第188章 渡江吧,決戰第69章 袁世凱的一封信第300章 視察東北(一)第215章 震旦第297章 爲民族而戰第6章 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第302章 父子第121章 秋山真之(一)第284章 去殖民化第344章 只要一個理由第15章 劉銅炮的陰招第21章 牛家堡的基業第234章 201工程第258章 特斯拉爵士和核工程第42章 黑溝臺會戰(一)第193章 戰略第304章 戰爭如棋第55章 庫羅帕特金總司令第174章 段祺瑞和程璧光第105章 咱們用實力說話第196章 帝國海軍之啓航第351章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第272章 贏得下 輸得起第219章 打白條的1170噸黃金第123章 招商引資第186章 華皇訓政第16章 日軍步兵中隊第53章 撈足了就跑第109章 奉天新軍示威事件(三)第225章 總理何在?第270章 領導亞洲第36章 彌天大謊第43章 兵者,詭道也第16章 日軍步兵中隊第329章 金融之戰第312章 想象一下第150章 死個王爺怎麼辦?第1章 核基地的哨兵第21章 牛家堡的基業第277章 中不偏,庸不易第178章 整編師第259章 兩彈一星和中法同盟第341章 人口競爭第84章 多一技防身第301章 視察東北(二)第222章 功成身退第298章 不可接受的調停第61章 宋彪的造反夢第138章 一葉之舟第67章 爲了子孫後代第236章 依法治國第345章 卡薩布蘭卡第100章 特殊的中國首富第198章 中法俄第194章 登基稱帝第300章 視察東北(一)第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47章 宣戰之前(上)第192章 一五計劃第334章 可怕的德國第261章 偉大的斯大林第76章 俄國的再戰日軍之邀請第201章 王永江第102章 四個現代化第34章 庫班哥薩克第12章 關東胡子第1章 核基地的哨兵第132章 旁觀者第153章 溫徹斯特M1907自動裝填步槍130章 vanderbil第335章 戰爭繁榮第212章 英國人是什麼好東西嗎?第285章 再一次賭上國運吧,大日本帝國第207章 珍貴如兄弟般的友誼第247章 即將成爲名將的新一代第185章 帝國總理的覺悟第74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上)第306章 導彈反擊(一)第222章 功成身退第79章 欲強國先強己第46章 黑溝臺會戰(二)第15章 劉銅炮的陰招第314章 有愛有野心第240章 中法之痛第325章 亞盟第341章 人口競爭
第351章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第59章 聖喬治勳章第192章 一五計劃第69章 袁世凱的一封信第325章 亞盟第14章 吉人自有天相第309章 在全州第65章 新式雷擊炮第282章 海軍,超越第198章 中法俄第77章 再戰日軍之決心第204章 北四省第91章 真金白銀第48章 戰利品非常多第188章 渡江吧,決戰第69章 袁世凱的一封信第300章 視察東北(一)第215章 震旦第297章 爲民族而戰第6章 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第302章 父子第121章 秋山真之(一)第284章 去殖民化第344章 只要一個理由第15章 劉銅炮的陰招第21章 牛家堡的基業第234章 201工程第258章 特斯拉爵士和核工程第42章 黑溝臺會戰(一)第193章 戰略第304章 戰爭如棋第55章 庫羅帕特金總司令第174章 段祺瑞和程璧光第105章 咱們用實力說話第196章 帝國海軍之啓航第351章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第272章 贏得下 輸得起第219章 打白條的1170噸黃金第123章 招商引資第186章 華皇訓政第16章 日軍步兵中隊第53章 撈足了就跑第109章 奉天新軍示威事件(三)第225章 總理何在?第270章 領導亞洲第36章 彌天大謊第43章 兵者,詭道也第16章 日軍步兵中隊第329章 金融之戰第312章 想象一下第150章 死個王爺怎麼辦?第1章 核基地的哨兵第21章 牛家堡的基業第277章 中不偏,庸不易第178章 整編師第259章 兩彈一星和中法同盟第341章 人口競爭第84章 多一技防身第301章 視察東北(二)第222章 功成身退第298章 不可接受的調停第61章 宋彪的造反夢第138章 一葉之舟第67章 爲了子孫後代第236章 依法治國第345章 卡薩布蘭卡第100章 特殊的中國首富第198章 中法俄第194章 登基稱帝第300章 視察東北(一)第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47章 宣戰之前(上)第192章 一五計劃第334章 可怕的德國第261章 偉大的斯大林第76章 俄國的再戰日軍之邀請第201章 王永江第102章 四個現代化第34章 庫班哥薩克第12章 關東胡子第1章 核基地的哨兵第132章 旁觀者第153章 溫徹斯特M1907自動裝填步槍130章 vanderbil第335章 戰爭繁榮第212章 英國人是什麼好東西嗎?第285章 再一次賭上國運吧,大日本帝國第207章 珍貴如兄弟般的友誼第247章 即將成爲名將的新一代第185章 帝國總理的覺悟第74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上)第306章 導彈反擊(一)第222章 功成身退第79章 欲強國先強己第46章 黑溝臺會戰(二)第15章 劉銅炮的陰招第314章 有愛有野心第240章 中法之痛第325章 亞盟第341章 人口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