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學霸之子

用宋彪自己的話說,他們家盛產學霸。

宋彪的爺爺是三十年代留學德國的社會心理學專家,號稱是唯一見過弗洛伊德本人的老牌學霸,他姥爺是留學蘇聯的冶金工程學專家,也是一個老牌學霸,想當年兩位老學霸一起打下牛棚,從此成爲知己,後來就安排兒女相親之類的,最終制造出宋彪這個彆扭孩子。

宋彪父親在八十年代曾留學西德深造機械力學,回國之後就成了國內第一代結構力學有限元法領域的超級學霸,基本在他們學院和該領域有關的所有論文,沒有他父親簽字都別想發表出去。

他母親是亞洲近現代史領域的專家,一直是在外交部工作。

在這種家庭里長大的宋彪自然很扭曲,小時候就稀奇古怪的讓大人摸不着頭腦,他初二的時候第一次找父親問題目,結果是“UFO大氣層飛行動力理論和飛行包線猜想”,高中畢業之時保送父親的院校讀機械設計專業,他自己感覺太扭曲,莫名其妙的就去當兵了。

家裡當時比他更彆扭,可一貫不懂這孩子的心啊,索性就隨他去吧,大不了服完兵役再回來讀大學,結果更彆扭,他居然又申請當志願兵。

部隊那時是真想要他,支隊政委特意準備打電話和他家裡溝通一下,讓他的家人理解國防,結果一看這學霸家庭的名單,最後愣是沒敢打過去。

宋彪的彆扭之處特別多,他對日本三十步槍和莫辛納甘步槍挺感興趣,於是就將兩個槍都拆成零件相互比較,一個人坐在火堆旁邊琢磨着,找了一個標尺在那裡量來量去,想要推算三十步槍的後坐力到底低在哪裡。

莫辛納甘步槍的後坐力算是比較低的,比李恩菲爾德還要低,口徑差不多,唯一的解釋是前端閉鎖槍機,回程較長,較爲複雜繁多的槍機零件產生的摩擦阻力系數和應力變化也緩衝了後坐力。

三十步槍呢?

顯然是口徑更小,他覺得三十步槍的槍機應力變化應該是很小的,基本就是全靠小口徑在解決後坐力問題,因爲應力變化小,槍械在整體應力轉變的係數值也低,特別是射擊過程中的槍膛和槍管變化極低,由此保證了更高的射擊精準度和平直的彈道。

僅僅是從材料的抗應力變化係數上說,他個人感覺日本三十步槍的槍管材質可能還不如莫辛納甘,三八大蓋有沒有改變還不好說,至少現階段是不如的。

如果單純是從提高射擊精度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日本沒有必要將步槍子彈口徑縮小到6.5mm,唯一的解釋就是在整個設計中,因爲材料和加工精度的不足問題,降低口徑減少後坐力和應力變化是達到設計要求的唯一辦法。

換而言之,日本必須採取這樣的口徑設計,應該說是很聰明的設計,一個小小的口徑變化就解決了日本工業生產中所需要面對的所有問題。

由此進一步推論,如果要將三十、三八步槍的口徑增加到7.62mm,那就必須先解決工業生產中的各種問題,因爲三十、三八步槍的槍機設計更爲優秀,零件更少,結構更簡單,相應的,隨着反坐力產生的應力就越大,材料要求就越高,加工精度就必須隨之提高。

就1904年的日本工業水平而言,真要將三十步槍的口徑增加到7.62mm,那恐怕就悲催了,能否大規模生產都是一個問題,面臨的難度恐怕比李恩菲爾德步槍更糟糕,如果採取降低性能參數的方式大規模生產出來,最終性能又未必比莫辛納甘步槍更優秀,那才叫真正的彆扭。

原來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別扭的破事兒,一點都經不起推敲,非要將對手想的那麼高明做什麼?

反過來想,難道日軍就不想解決步槍威力小的問題嗎?他們要是不想解決,小日本兵閒着的時候爲什麼都要將子彈拿出來挫一挫、蹭一蹭?

宋彪將兩支步槍重新組裝上,坐在火堆旁繼續琢磨着這些彆扭事兒,拉着槍栓折騰着,對比着,心裡不停的犯嘀咕。

現代手動步槍在一戰時期就已發展到了巔峰水平,此後的改進餘度很低,在這一代經典步槍中,莫辛納甘步槍的優點是易於大規模生產,成本低,射速低,操作呆板,性能可靠,射擊精準,李恩菲爾德步槍是射速最高,操作性能便捷,而造價和生產難度也是最高的,毛瑟步槍則是在各個方面都比較平衡的一款。

日本三十、三八步槍就比較另類了,通過非常特別的設計降低了零件數量和加工難度,使之適合日本目前的工業水平,彈道平直,後坐力最低,射擊精度更高。

宋彪已經拆解過三十步槍的槍機,心裡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毛瑟步槍的槍機是沒有拆解過的,可他能夠大致記得毛瑟槍機的結構圖,就他個人的感覺,日本三十、三八式步槍的加工難度相比同期的毛瑟步槍要低一些,居然還少了兩個零件,這些都是源於設計上的優勢,而莫辛納甘步槍的加工難度則是所有經典步槍中最低的一款。

加工難度和製造精度是兩個概念。

ωωω •тт kán •CΟ

莫辛納甘步槍的加工精度並不比毛瑟步槍、李恩菲爾德步槍低,差別在於前者的槍機設計繁瑣,零件更多,單個零件設計的更爲簡單,絕大多數的操作工和車牀都可以生產,而李恩菲爾德步槍和毛瑟步槍的槍機零件較爲複雜,需要更有經驗的機牀操作工,或者是更爲昂貴的專用機牀。

由此可見,日本和俄國現在的工業水平也就是這樣而已,特別是日本,不要以爲日本後來造出了航空母艦、大和級戰列艦就意味着它的整體工業水平非常高,你想啊,日本從明治維新之後就常年將30%的政府財政開支用於軍費,它能有多少資本投入到工業技術的開發?

由於日本在長達六十年的近代史中一直維持着非常高的軍費開支,日本在二戰前的軍工業也異常發達,有一大批設計師和精良的操作工,還有規模龐大的生產設備,但在機牀產業完全是世界三流水平,絕大多數的機牀都是從美德法英等國進口,二戰時的日本可以造一流的航母和戰列艦,卻只能製造三流機牀也是事實,首先是在機牀產業的理論和工業研究領域差之千里,其次是在電機、專用機牀和組合機牀三個領域被美國、蘇聯甩出萬里之遙。

機牀這種東西,哪怕是傳統機牀看起來都很簡單,裡面所存在的大量力學計算分析卻基本都是學霸的範疇,此時的日本如果妄想用自己的機牀去生產步槍,恐怕連毫米級的精度都無法保持,造出來的步槍口徑在6mm和7mm之間亂飄是很正常的破事。

這裡面的道理很簡單,咱們從美國引進生產線也能生產英特爾芯片,可那套生產線是咱們能造的嗎?拜託,咱們連造奔騰級芯片和單片機的生產線都是進口貨,這些生產線就是組合機牀和數控機牀在20世紀後半葉的衍生產物,咱們基本無力折騰,裡面很多理論連宋彪他爸那個老學霸也折騰不了,真要讓宋學霸去研究,十年內別指望出個“重大成果”,除非是國朝集合所有相關學霸一起攻關。

用宋學霸的話說,只談產業領域,咱們的機牀產業整體水平相距美國差二十年,但在理論領域,咱們至少差五十年,前者還能追趕,後者基本追不上,三十年內無任何希望,因爲國內就他媽的沒人搞理論預研,都是照抄美國人和德國人十幾年前的理論模型。

機牀工業的發展方向一直是要逐漸減少對人的依賴,使得普通工人也能生產出更好的產品,這纔是工業化革命的特徵和方向,包括數控機牀的發展也是如此,並不是說傳統機牀的加工精度就不如數控機牀,只是生產效率和難度上截然不同,甚至是天差地別。

二戰時期的日本能用傳統機牀、專用機牀和熟練技工製造出大和級戰列艦,可那個速度簡直是龜速,而美國則是下餃子一樣的超快速製造,這裡面的關鍵就在於美國對組合機牀和專用機牀的大規模應用,以及美國在機牀理論領域的超凡成就。

美國可以自造機牀,而日本無法從美國進口,從德國和英國、法國進口的道路同樣被掐死,一個後起工業之秀的悲劇就在這裡。

通過機牀產業的調整和擴產,美國不僅可以大規模爆驅逐艦、航母、戰列艦,還可以一個級別接着一個級別的提升,只要在理論和設計上有所提升,產品線就可以立刻更換,爲了專門的新產品和新零件提供大規模的專用機牀、組合機牀,大規模的爆炸式生產,而日本就只能在二戰前的基礎上修改,原有的設計和生產框架基本沒有變,也不敢變,一變就無法大規模的加工,一變就成了龜速生產。

毫無疑問,機牀產業的落後是日本落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戰結束後的日本機牀產業和電機產業的大規模快速發展,一方面是利用冷戰和美國的大力扶持、技術轉讓,另一方面也是日本審視二戰落敗原因後的奮起直追。

作爲一個學霸之子,作爲一個初中時代就琢磨UFO動力系統猜想的傢伙,宋彪很清楚二戰時期的日本工業水平也不高,只是看起來很嚇人,當然在這一時期的中國工業水平更挫的厲害。

日本在日俄戰爭時期的工業水平就擺在宋彪的眼前呢,通過他手裡這支步槍就能看出來。

日俄戰爭中的主力31式野炮的所有炮身不都是從克虜伯公司進口的嗎?連炮架也是從法國施耐德公司進口,東京炮兵工廠只負責組裝。

日本工業一點不可怕。

就像朝鮮、緬甸之流一看中國可以造計算機芯片,可以造世界第一流的巨型計算機,就覺得中國好厲害,中國還可以造航母,造神舟,造北斗……。

站在學霸之子的角度看問題,兩個字就能代表宋彪的所有心情——尼瑪!

第206章 震旦第232章 《偉大的愛情》第208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191章 釣魚島屬於中國第302章 父子第180章 蜀道難第338章 猶太的利弊第33章 爲了去瀋陽第260章 邁向二戰的一年第40章 沈旦堡第151章 慈禧死了,軍座新婚第311章 一萬年那麼久第332章 古列斯坦王宮第96章 遼陽會戰(五)第21章 牛家堡的基業第226章 百年基業第51章 勇奪沈旦堡(一)第213章 國家地位是打出來的!第68章 滿洲步兵師的財神爺第325章 亞盟第155章 宣統元年第273章 帝國的腹黑第218章 婉婷第317章 西南,阿薩姆第119章 去文工團吧,舒萱妹子第80章 布魯西洛夫上校第23章 彪爺的兵營第325章 亞盟第331章 新秘書長第7章 彪爺的家底第155章 宣統元年第28章 彪爺好樣的!第113章 二期整訓第43章 兵者,詭道也第296章 精英雲集第133章 遠東財團(一)第227章 尚武、光復、現代第259章 兩彈一星和中法同盟第260章 邁向二戰的一年第1章 核基地的哨兵第170章 神一樣的隊友第249章 陳光甫第157章 東北海軍啓航第342章 太優秀也是錯第352章 核武第40章 沈旦堡第302章 父子第100章 特殊的中國首富第46章 黑溝臺會戰(二)第97章 東北新軍和遠東陸軍士官學校第11章 弟兄被扣押了第21章 牛家堡的基業第104章 東三省鐵路第56章 再交戰,“鋼軍”第五師團第121章 秋山真之(一)第213章 國家地位是打出來的!第196章 帝國海軍之啓航第230章 幸運與不幸第324章 社會主義的前提條件第201章 王永江第330章 禮,國威也第40章 沈旦堡第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98章 中法俄第162章 第四步兵師第172章 圍攻北京第262章 赫爾曼.戈林第177章 統一,再統一,宋教仁第51章 勇奪沈旦堡(一)第129章 最糟糕的,最好的第9章 武裝七步論第252章 201S第33章 爲了去瀋陽第304章 戰爭如棋第302章 父子第65章 新式雷擊炮第308章 金道嶺的反擊戰第100章 特殊的中國首富第47章 剋制日軍的大屠殺第252章 201S第21章 牛家堡的基業第121章 秋山真之(一)第184章 中日戰爭之總戰略第10章 駁殼槍C96第74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上)第352章 核武第316章 釜山之戰第207章 珍貴如兄弟般的友誼第334章 可怕的德國第230章 幸運與不幸第77章 再戰日軍之決心第265章 先下手爲強第332章 古列斯坦王宮第54章 戰爭財第145章 神奇的橡膠第80章 布魯西洛夫上校第185章 帝國總理的覺悟第337章 最孬,沒有之一第116章 汪兆銘第24章 花田少佐的禮物
第206章 震旦第232章 《偉大的愛情》第208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191章 釣魚島屬於中國第302章 父子第180章 蜀道難第338章 猶太的利弊第33章 爲了去瀋陽第260章 邁向二戰的一年第40章 沈旦堡第151章 慈禧死了,軍座新婚第311章 一萬年那麼久第332章 古列斯坦王宮第96章 遼陽會戰(五)第21章 牛家堡的基業第226章 百年基業第51章 勇奪沈旦堡(一)第213章 國家地位是打出來的!第68章 滿洲步兵師的財神爺第325章 亞盟第155章 宣統元年第273章 帝國的腹黑第218章 婉婷第317章 西南,阿薩姆第119章 去文工團吧,舒萱妹子第80章 布魯西洛夫上校第23章 彪爺的兵營第325章 亞盟第331章 新秘書長第7章 彪爺的家底第155章 宣統元年第28章 彪爺好樣的!第113章 二期整訓第43章 兵者,詭道也第296章 精英雲集第133章 遠東財團(一)第227章 尚武、光復、現代第259章 兩彈一星和中法同盟第260章 邁向二戰的一年第1章 核基地的哨兵第170章 神一樣的隊友第249章 陳光甫第157章 東北海軍啓航第342章 太優秀也是錯第352章 核武第40章 沈旦堡第302章 父子第100章 特殊的中國首富第46章 黑溝臺會戰(二)第97章 東北新軍和遠東陸軍士官學校第11章 弟兄被扣押了第21章 牛家堡的基業第104章 東三省鐵路第56章 再交戰,“鋼軍”第五師團第121章 秋山真之(一)第213章 國家地位是打出來的!第196章 帝國海軍之啓航第230章 幸運與不幸第324章 社會主義的前提條件第201章 王永江第330章 禮,國威也第40章 沈旦堡第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98章 中法俄第162章 第四步兵師第172章 圍攻北京第262章 赫爾曼.戈林第177章 統一,再統一,宋教仁第51章 勇奪沈旦堡(一)第129章 最糟糕的,最好的第9章 武裝七步論第252章 201S第33章 爲了去瀋陽第304章 戰爭如棋第302章 父子第65章 新式雷擊炮第308章 金道嶺的反擊戰第100章 特殊的中國首富第47章 剋制日軍的大屠殺第252章 201S第21章 牛家堡的基業第121章 秋山真之(一)第184章 中日戰爭之總戰略第10章 駁殼槍C96第74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上)第352章 核武第316章 釜山之戰第207章 珍貴如兄弟般的友誼第334章 可怕的德國第230章 幸運與不幸第77章 再戰日軍之決心第265章 先下手爲強第332章 古列斯坦王宮第54章 戰爭財第145章 神奇的橡膠第80章 布魯西洛夫上校第185章 帝國總理的覺悟第337章 最孬,沒有之一第116章 汪兆銘第24章 花田少佐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