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奉陪到底

蘇俄的政治經濟體制、幅員氣候和資源決定了它是世界上最能經受住戰爭考驗的國家,沒有之一。

在中蘇戰爭期間,蘇俄紅軍遭受了一次重創,主力損失過半,隨後在整個1920年之中都屬於被動的狀態,被波蘭、白軍和協約國聯軍一路進攻,幾乎就要被攻陷莫斯科,即便是在這樣的狀況之下,蘇俄還是撐了過來,並且在1920年底的11月份發起了猛烈的反攻,擊潰了白軍和協約國聯軍。

看到這樣的消息,不僅連宋彪都開始懷疑當初未能一鼓作氣消滅蘇俄是不是某種巨大的錯誤,他甚至懷疑某一天,這個當時看起來無比正確的決定,總有一天會讓他後悔莫及。

帝國的中央內閣政府已經開始進入換屆期,程璧光將從海軍大臣的位置上卸任,回到福州擔任中國船舶工業大學的校長,那是在福州船政學堂的基礎上擴建的大學,就像弗吉尼亞軍事學院附屬於弗吉尼亞大學一樣,中國船舶工業大學本身也設有福州海軍學院,這是因爲兩所高校都源自於福州船政學堂,只是一所面向公衆,一所是軍事院校而已,兩者而且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在正式卸任之前,程璧光帶着他最後的決策前往皇庭中央宮覲見皇帝陛下,這也將可能是他最後一次覲見皇帝,因爲一旦他卸任了,作爲一個普通人是很難再見到皇帝的,哪怕是他還繼續擔任中國船舶工業大學的校長。

在帝國海軍大臣的位置上工作了十年。程璧光有痛苦難耐的時候,有被國民苛責的時候,也有被內閣痛罵的時候,當然也享受成功和喜悅之時,此時回想過去十年的歷程,他也覺得是充滿了喜怒哀樂。

他還是很自豪的,在他主持海軍的這十年裡。帝國海軍從幾萬噸的總噸位擴大到了38萬噸,帝國也成爲一個擁有五艘無畏戰列艦、21艘裝甲巡洋艦、13艘輕型巡洋艦、47艘驅逐艦和32艘防衛艦的中等海軍強國。

這天下午,就在約定的時間裡。程璧光在即將接替他出任海軍大臣的宋文翽的陪同下,前往中央宮辦公廳覲見皇帝陛下,兩人之外還有韓春麟的一路陪同。

他們進入辦公廳之時。宋彪正在瀏覽和蘇俄有關的情報彙總,。

當初未能消滅蘇俄是一種很大的遺憾,但也是有好處的,就在蘇俄內部如此混亂的情況下,因爲只有中國和蘇俄正式締結了外交關係,大量的俄國知識分子正在想盡辦法涌入中國,帝國駐俄國的大使館和總領事館在過去的半年裡簽發了42萬份緊急簽證,帝國政府和各單位也大量邀請俄國專家來華工作。

當然,帝國更親睞的更是德國的人才,從1919年6月份開始。帝國在德國就設立了外國專家局駐德國總辦事局,帝國政府、社會機構和數千家企業在德國常設的數千家外駐機構,每一家都在積極招攬人才,上至科學家和著名的政府官員,下至高水平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

震旦大學、中央帝國大學、中央科技大學、山東大學等設有德語部幾乎都在這兩年間迅速擴大了數倍。其中僅震旦大學的德國籍教授和講師從127人速增加到483人。通過官方和企業間的雙層通道,帝國大量從德國購買技術專利,廉價兼併那些技術優秀和資金匱乏的企業,從德國身上汲取一切所需要的營養。

當程璧光、宋文翽在韓春麟內侍官的陪同下步入辦公廳,站立在這棟金碧輝煌的圓形穹頂的房間中央,心中不知作何感想。皇帝是一貫的民族產業的鼎力支持者。

皇庭中央宮是這樣的奢華和香豔,卻連每顆螺絲釘都是國產貨,這樣的事情已是國內人所共知,在程宋二人的頂上是東海出產的水晶吊燈,地面是克孜勒出產的唐努烏梁海織花龍錦紋地毯,金色的花紋玻璃上面用碎彩玻璃鑲嵌着美輪美奐的山水風景畫面,青山碧水和迎春花交相輝映,這裡所用的紅木、檀木和金絲楠木都是國內抽選的上等佳材,因爲國內的檀木和金絲楠木都已經近乎絕跡,中央宮寧可大量使用雞翅木和柘木,也不從南洋進口,除了中屬新幾內亞之外。

蜀錦、蘇繡、壯錦、蒙毯在中央宮之中的運用最爲廣泛,使得這座東西合璧的皇庭在內部更超越了前代前朝的各座宮殿,具有整個帝國的象徵性,並且是帝國傳統奢華工藝的典範之作。

自皇帝移宮中央宮以來,這還是程璧光、宋文翽兩人第一次進入中央宮,一路走來,兩人都是一般的感慨萬千,正是在這樣的匹敵沙皇葉卡捷琳宮、夏宮般奢華恢弘的帝國皇庭宮殿裡,才能感覺到沙皇時代的結束,帝國時代的誕生,一個強大的東方帝國正屹立在歐亞大陸的東端和太平洋的西海岸上,宛若喜馬拉雅山一般的高塔明燈,照亮了整個世界。

不知道是何故,大約是想到以後再見皇帝一面已不可能,程璧光心中痠痛,真想跪在地上和皇帝慟哭一番,他可嘆皇帝不能早點來到帝國,以至於帝國海軍要受那般的屈辱,如今的他雖然是要離開海軍,心裡卻充滿了真正的希望和最爲美好自信的憧憬。

他只是可憐自己以後再也見不到皇帝了,這般的感覺便像是刀子一般割開了他的心,讓他難過的想要嚎啕大哭。

老了,老了。

越是年老如斯,他越是覺得自己忠君太晚,後悔莫迭,越是悔恨自己年老體衰,不能再在皇帝身邊效命。

整個國家都倒向宋彪這位華皇,無可挽回的以那種瘋狂的姿態盲目崇拜着。視若神明,奉若聖賢古帝,程璧光也不過是國民中的一位。當整個國家和社會都崇拜皇帝,所有人都信奉着,個體就再也難以避免,相互成爲一種無法抵擋的大趨勢,如果你自己不能全身心的崇拜皇帝。而別人都是如此,你大體連自己都會覺得自己的腦袋有問題了。

這種從衆心理和無理智的盲目崇拜是非常可怕的,正如二戰之前的日本人崇拜天皇。德國人崇拜希特勒,蘇聯人崇拜斯大林,還有泰國人崇拜泰皇一樣。很可怕,但對宋彪自身而言又是非常有利的,對於凝聚國家和民族的集體意志、戰鬥力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宋彪其實能夠體會國民的這種心情,也能理解程璧光這些內閣大臣們的強烈的忠君思想,因爲除了這種強烈到可以爲皇帝奉獻生命和一切的忠君之外,他們也沒有其他的選擇來回報皇帝賜予他們的生命和價值。

宋彪之所以支持東正教,正因爲東正教承認君權的至高無上的統治權,也就是所謂的國王兼教宗身份的特殊性,唐紹儀和皇后這樣的基督徒轉入正教,也是要起到表率作用。從每一個可以去做的地方穩固皇權,哪怕唐紹儀內心深處嚴厲反對這種事。

唐紹儀內閣中的基督徒很多,這和帝國全面學習西方追求現代化的浪潮有關,但絕大多數的內閣大臣在滿清皇朝時就已經信教,比如說唐紹儀、張康仁、歐陽賡、歐陽錫、程璧光、宋文翽、蔡紹基……連皇后都是這樣。這個比例絕對要比國內的教徒在人口中的總比例高出幾百倍。

皇后是教徒,這很正常,她父親和叔父都是從美國神學院畢業回來的,舒家上下都是。

因爲宗教上的這種特殊聯繫,唐紹儀在內閣中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派系,隨着帝國之中的皇權地位日益高漲。而唐紹儀也有了足以“功高震主”的功績,唐紹儀一系隱隱有些試圖反制這種瘋狂上涌的皇權至尊思潮和盲目的忠君主義,他們的原則是正確的,目標是要維護君主立憲制的進步精神和內閣政府的獨立地位,避免時代的倒退,但還是遭到了無情的傾軋。

宋彪知道他們是對的,可還是要反制,纔會出現讓皇后逼迫唐紹儀轉入東正教的事件,從源頭壓制君主立憲精神根源的普世民主原則。

現在的帝國就和日本在一戰後的軍國主義氾濫膨脹期的很像,在忠君主義席捲全國的大浪潮中,內閣已經很難獨善其身,而軍方則是忠君主義的最強支持者。宋彪身在國外指揮部隊作戰時,內閣之中的忠君派和西方派的內戰暗鬥就一直是以程璧光、舒方德領銜對決唐紹儀、蔡紹基。

程璧光正是在這樣的情況和自傲感之下,以強烈的忠君思想走進了皇庭中央宮的辦公廳,和宋文翽一起向皇帝深躬行禮,道:“臣下等拜見皇上。”

宋彪擡頭看了他們一眼,示意一個較近的位置,和韓春麟吩咐道:“賜坐!”

“是!”

韓春麟頓首應諾一聲,這就帶領內侍將內閣大臣標準的兩個窄扶手座椅送上來,按照皇帝眼神示意的位置,讓程璧光和宋文翽坐的近一些,差不多是緊鄰着皇帝辦公桌的對面。

程璧光先將手中的帝國海軍三期規劃書呈交給韓春麟,由韓春麟這樣的近侍再轉交給皇帝。

對於這份規劃案,宋彪已經提前半個月就看過草案,當時也批覆了一些意見讓海軍部重新修改,雖然已是看過,新的規劃案呈交上來之後,出於對程璧光這位即將離任的忠君老臣的尊重,宋彪還是非常仔細的全部看一遍。

整整花了十分鐘的時間,宋彪才全部看完,這就和程璧光讚揚道:“不錯,比原先的預案好很多,細節修改的較爲完善了。現在想來,朕也是不捨得你這樣的重臣離任,可俗話說的好,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內閣適當還是要輪換才能保證每位大臣都是年富力強之選,船舶大學那邊對你而言,朕倒覺得也是一個好位置,榮歸故里之餘,還能繼續爲中國的海軍事業做貢獻。”

程璧光此前就怕皇帝還有不滿意的地方,現在不免是鬆了口氣。答道:“皇上,臣下老了,精力遠不如前幾年了,怕是不能再爲皇上分憂解難,自然要禮讓與合適之臣,繼續爲皇上盡忠效職。只是臣下想的以後再難見到皇上,每想到此事。心中都是萬般不捨,常常夜哭而泣,久久難眠。”

宋彪乾笑一聲。都不知道程璧光說的是真是假,卻道:“福州是個好地方,如今不像過去。更不像前朝,朕要去一趟福州也不過一週來去的時間。就這兩年吧,如果你在船舶大學那邊的事情辦的好,羅源灣和寧德灣的海軍基地也辦起來了,朕會去視察一趟。若是有空,你也可以回京看望舊友,順道就到皇宮一趟。只要你來了,朕還能不見你嗎?”

程璧光大喜過望,只覺得是莫大的榮耀,這就謝道:“多謝皇上隆恩!”

皇權日益擴大和忠君思潮的泛濫。一個很重要的例子就是宋彪已經很少用“我”這種代表親民思潮的自稱,宋彪本身並不覺得這個事情很重要,但和章炳麟等人商榷之後,還是覺得民心所向,他已經被擡到了一個更高的地位。代表這個帝國最高的權威和最重要的凝聚力,所以還是要用“朕”這樣的自稱,以完善帝制皇權中的每一個細節,用禮儀的方式去繼續穩固皇權。

宋彪現在的思路是很簡單的,那就是他必須保持這種最高權威和凝聚力,二戰之時。此物價值億萬兩黃金,甚至不是能用物質可以衡量的寶貴資產,足以抵消敵軍幾百萬的雄獅。

用什麼對抗蘇聯紅色鐵騎、德意志納粹思潮和日本軍國皇權,除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意識外,帝國的忠君思想也是一種很極端的厲害武器。

有利有弊,關鍵是看身爲皇帝的宋彪怎麼用。

一邊是忠君和勇敢,一邊是民主和進步,兩者必然有衝突,關鍵就在於身爲皇帝的宋彪如何平衡兩者,保證對帝國處於一個最爲有利的狀態中,現在肯定是非常有用的,他一句話就可以抵得上幾千萬人的吶喊,他一句話就能讓整個國家隨之奔騰。

宋彪真正要做的就是防範下面的人利用他和皇權,以及在一個合適的時機逐步減弱皇權,確保國家可以更偉大的向前進步,而不是像泰皇那樣成爲國家的障礙和矛盾中心。

至於程璧光代表海軍部呈交的這份第三期帝國海軍計劃案,宋彪也是比較滿意的,特別是對於海軍部決心向德國學習造艦,購置國王級和巴伐利亞級超無畏艦設計生產圖紙,大量聘請德國軍工業人員來華工作,協助生產和設計新型軍艦潛艇的計劃,宋彪覺得想法是非常好的。

宋文翽此前特意利用前往德國參加和談的機會,視察了整個德國的軍工製造業現狀,和德國軍方密切的交流,巴黎和會結束之後,宋文翽已經代表中央軍部和德國總參謀部達成了秘密協議,安排這些設計師和工程人員到帝國工作,合作研究新的軍艦潛艇和其他軍工裝備技術,既有利於中國軍事的發展,也能幫德國保持技術的更新。

因爲購置國王級和巴伐利亞級戰列艦的設計生產圖紙的事情進展順利,這兩型號軍艦的設計概圖已經放在計劃案的附錄文件裡。

宋彪將這些設計圖和詳細的參數資料都看了一遍,和程璧光、宋文翽兩人補充道:“如果當初德國人不鑿沉公海艦隊,朕倒是真的很想收走兩艘國王級戰列艦,現在也沒有關係,咱們自己在國內建造不是更好嗎?軍費這邊的問題也不是很大,原先唐紹儀內閣對軍費的問題限制的比較厲害,歐陽賡內閣的情況會有較大的改善,預計從地方財政較好的省裡,也會設置專項的軍費撥款份額,明年的中央和地方軍費撥款總額預計能達到7億中圓,海軍那邊的軍費雖然是會少一點,可每年造一艘戰列艦的錢還是有的。”

宋文翽則道:“皇上,臣下回國之前,率領艦隊訪問英德法三國,正好和英國海軍大臣商談以後的海軍合作計劃,按照道理說,英國現在的財政危機很嚴重,剛經歷如此規模的戰爭,總還是要收斂一點。可因爲美國製定的海軍擴張計劃過於龐大,英國不得不繼續加強戰列艦的製造。目前,英國國會正在商議海軍部提出的新造艦計劃,還要建造4艘主力戰列艦,後續有可能增加至8艘,以維持其世界海軍霸主的地位。只是英國如今都已經成了這樣,那底氣還是很瘋狂。號稱還要維持美國海軍主力艦總噸位的兩倍,可我們是旁觀者清,怎麼看都不覺得英國有這種實力。這個事情對咱們原本沒有太大的影響。只是美國和英國瘋狂造艦,意大利和法國如今也不閒着,特別是美國造艦計劃還刺激了日本。日本現在也提出了一個八八計劃,要建造八艘戰列艦和八艘巡洋艦。和他們一比,帝國海軍如今的規劃是不是顯得太弱了點?”

宋彪思量片刻,道:“咱們有咱們的規劃,不跟着他們一起燒錢。其實他們燒不了多久,除非英國還想和美國再進行一場世界大戰,那倒是感情好啊,咱們鐵定支持美國。不過,咱們自己的規劃是規劃,喊還是要喊的。既然其他列強都在瘋狂造艦,根本不顧各國的財政危機,那咱們也將口號喊的響亮一點,咱們也來一個八八計劃,日本造多少。我們也造多少,可那就是喊一喊,讓日本緊張去吧,咱們還是按照自己的財力狀況辦事,每年建造一艘戰列艦和一艘重裝甲巡洋艦。”

宋文翽道:“就怕日本海軍擴張起來了,自身財力不足。乘着我們海軍實力不足的時候奇襲我國海軍索要賠款和其他的條件。”

宋彪評說道:“你這個想法就幼稚了,當初我們故意將朝鮮半島的南部讓給他們,就是保留一個和日本陸軍對接的平臺,所以不用過於擔心日本。日本海軍固然是一個很討厭的事情,但我們近期還不用過於擔心,我們要按照自己的步伐前進,加強和美國方面的聯繫即可。”

宋文翽默默點頭,道:“臣下明白,明年去法國訪問之後,臣下就以海軍大臣的名義繼續率領艦隊前往美國訪問,進一步加強和美國海軍的合作。另外還有一個事情,臣下此番從英國回來之前同他們的一些內閣官員交談過,整體上,他們現在也不持在香港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因爲他們同時要和美國競爭海軍霸主的席位,又要面臨我國陸軍的威脅,這讓英國完全吃不消,從英國民衆的反應來說,民衆也希望英國政府履行此前和我國的戰前協約,將香港歸還我國,畢竟葡萄牙已經按照戰前協約歸還了澳門,繼續拖延下去顯得大英帝國實在是太流氓,言而無信。”

宋彪則道:“言而無信這種事情在政府之間本來就不過是一句廢話,只要英國政府公開宣稱我國對蘇俄出售武器裝備,違反協約國的條約,他們就可以義正言辭的拒絕歸還香港,包括我們在阿富汗、沙特和伊朗都有出售裝備的行爲,對大英帝國的損害是很明顯的。英國之所以不說,正因爲徹底和我們撕破臉對誰都沒有好處。總的來說,一戰之後的國際局勢很複雜,現在還說不清呢。”

一戰之後的英國衰落已經是衆所周知的事實,只有大英帝國自己不肯承認罷了,英國目前和美國比拼造艦,基本是已經拼不過了,否則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華盛頓海軍條約。

雖說大英帝國和中華帝國在名義上還保持着協約國的同盟協約,雙方這兩年卻基本以暗中的較量爲主,英國拉攏法國從高加索出兵攻打蘇俄,其實就是想乘機佔領中國所佔據的巴庫油區,甚至想將中國擠出伊朗,結果反而是被中國狠狠的坑了一次。

在西藏的問題上,大英帝國一貫是從來不給中國人臉面的,想怎麼抽耳光就怎麼抽,可帝國也沒有閒着,在阿富汗,帝國派遣了一個整套的軍事顧問團隊,捐送了大量的槍械彈藥幫助阿富汗從英國的統治中獨立出來。

在緬甸、伊朗、沙特阿拉伯,帝國一貫都是陰着支持這些國家內部的獨立勢力,讓英國根本閒不下來。

現在的問題不是帝國要和大英帝國過不去,而是大英帝國一方面明知道中國日漸強大,知道自己的財政危機很嚴重,卻就是不肯扔下世界霸主的面子。戰前協約承認的香港遲遲不肯歸還,一戰剛結束就又開始積極挑唆西藏問題,想要通過阿富汗滲透到中亞地區,甚至想要佔領巴庫油區。

既然英國給臉不要臉,帝國也只能奉陪到底。

別看中國人平均起來是窮了點,海軍的規模也不上檔次,可陸軍大國的地位還是很顯赫的。

帝國陸軍的軍靴踩在哪裡。哪裡就是帝國的疆域所在,此事真沒有太多的爭議,日本海軍是強大。佔着千島羣島和庫頁島不肯吐出來,但等帝國陸軍的兩個步兵團派遣到庫頁島北部,日本也就只好繼續維持南北分割的態勢。

別以爲帝國陸軍還是民國軍閥式的那種情況。如今的帝國陸軍不僅在裝備和規模上保持着世界一流的水平,哪怕是在軍裝和補給上也在世界一流的層次。帝國陸軍的軍裝既非法式,也非德式和俄式,一戰時期就已經自成體系,基本是宋彪一手親自負責設計挑選,冬季軍裝還是具有帝國特色的半長式呢軍褂,色彩則恢復到了東北軍時期的灰藍色,夏裝和春秋裝爲棕綠色,全軍都普及了鋼盔,在目前的世界陸軍算是最先和最注重這一點的軍隊。

軍裝其實是軍隊的靈魂。它將決定軍隊是猥瑣的,還是莊嚴的,是高貴的,還是懈怠的,是自傲的。還是瘋狂的。

穿着什麼樣的衣服,日久生心,你自然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帝國陸軍在中蘇戰爭之後,基本就算是在世界範圍內徹底奠定了自己位居世界陸軍前三甲的範圍,現在只是不知道比德國陸軍厲害一點,還是稍微差一點的問題。

宋彪點燃一根雪茄抽了片刻。繼續思索着英國方面的一些轉變,他絕對有那種不用國產貨就絕對不舒心的偏執症,現在連雪茄都一律選用玉溪的御用特供,爲此,他自己投資辦了一家菸草公司專門負責引入技術工藝生產玉溪雪茄。

味道說不出來,只是心裡感覺更好一些。

宋彪還能感覺到的是英法聯軍在高加索地區的潰敗對英國社會的衝擊很大,大英帝國目前正在表達一些新的姿態和善意,試圖緩和同中國在利益上的進一步衝突,也試圖避免進一步陷入和蘇俄的衝突中。

一戰打完,大英帝國的財政赤字積壓到了65億英鎊的程度,相當於其正常時期的25年財政總收入,即便如此還要繼續和美國海軍比拼造艦,還要試圖保持對中國陸軍和空軍的優勢,這種事情真的很瘋狂。

不過,宋彪相信大英帝國還是一定會意識到自己的瘋狂和無知。

他抽了片刻雪茄,思索着國際局勢中的微妙變化,這才和宋文翽吩咐道:“換屆之後,你陪同總理去英法訪問,注意尋找合適的場合告訴各國中蘇矛盾仍然很劇烈的問題,只是短期內穩定下來而已,我們要希望這些國家支持我們長期牽制蘇俄,如果他們集中精力對付一個日漸強大的中華帝國,那就可能被蘇俄抓住機會威脅整個歐洲,不管怎麼說,蘇俄對歐洲的威脅是非常大,但只要我們在後面牽制着蘇俄,蘇俄就不敢造次。”

宋文翽默默點頭,道:“皇上聖明,臣下上任之後就立刻安排此事。”

宋彪想了一下,就和程璧光也吩咐道:“你們一起去吧,他是新的海軍大臣,你就代表中國船舶工業大學和福州海軍學院的校長身份,也是朕的特使,但你的任務是去德國,而宋文翽的中心是英國和法國,兩個人分開行動。法國的軍艦製造工業有點尷尬,德國和英國還是最厲害,就我們而言,我們肯定是更希望發展德國式的海軍和軍艦,造一艘就是一艘,寧可造價高一點,工藝好一點,材料好一點,也一定要能扛得住打擊,但在鍋爐和蒸汽輪機的技術上,還是要吸收英國人的技術,特別是他們在現階段的一些最新的技術,要想辦法搞過來。”

程璧光稱是,道:“從我們評估日德蘭海戰的情況來看,德國海軍是戰略上的失敗者,其實也是軍艦製造工業的勝利者,帝國海軍未來還是要走德國軍艦的這種思路和風格,並且發揚光大。此次我們評估了外國提供幾種軍艦設計資料,最終還是決定選定國王級,以國王級戰列艦爲基礎,引用德國在巴伐利亞級上的一些新的技術和改進,包括一些新出現的一些無線電和雷達技術,採用燃油鍋爐和英式維克斯公司在蒸汽輪機制造上的一些先進之處,建造四艘新國王級戰列艦,分期四年建造完畢,每年一艘,主炮爲45倍徑的15.5英寸三聯裝。”

宋彪道:“正好要說這個事情,朕以爲15英寸的主炮就夠了,不要逼着日本和英國過分重視我們的海軍,那沒有意思,因爲我們已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之一,如果還要追求更強大的海軍,這就會陷入德國在伊戰前的那種困境,何況我們現在還不可能挑戰英日同盟的海軍優勢,所以不要急於威脅他們的海洋霸權,慢慢打好基礎再說吧。”

程璧光和宋文翽也只能再次點頭稱是,回去還是要繼續修改計劃,但這只是一個小的調整,並不是什麼大工程,節省一點噸位空間也有利於進一步的增強防禦,特別是防魚雷的水下防禦裝甲,國王級本身還是有這方面的小缺點,這一點又不如法國。

總體而言,帝國海軍這邊還是一致公認國王級戰列艦已經接近模範無畏艦的標準,只是在鍋爐的選擇方式上有缺陷,蒸汽輪機的製造上相對英國還有一些微小的差距。

帝國海軍的三期、四期計劃是很強硬的,就是要在1920年將總噸位增加一倍,達到70萬噸的水平,擁有14艘無畏戰列艦,其中10艘是超無畏艦,排水量一萬噸的重裝甲巡洋艦要達到20艘,輕裝甲巡洋艦保持在30艘的規模,現有的驅逐艦逐步淘汰給海警總局,在十年內全部更換大中型驅逐艦,排水量噸位不低於一千噸的標準。

防衛艦的排水量標準要求同樣在一千噸以上,因爲海岸線漫長,大部分地區都需要防衛艦,預計總量在70艘以上。

根據這樣的計劃,帝國中央海軍將只保留兩個主力艦隊,即北方艦隊和南方艦隊,北方艦隊的總部位於青島和旅順海軍基地,南方艦隊的總部位於福州、寧波、香港。

湛江、寧德、威海、龍門爲二線海軍基地,海參崴、巴布亞新幾內亞各駐紮一支二線規模的艦隊,以遏制日本對這一地區的謀奪。

遠東地區和庫頁島的謀奪心態。

帝國海軍也考慮在伊拉克和伊朗的波斯灣海域駐紮艦隊,但就這一問題,中英之間還在協商,英國原則上是希望中國不要在波斯灣保留海軍,最多也只能在波斯灣的南部地區,它的理由是避免和英國海軍的衝突,可英國海軍目前在這一帶根本沒有艦隊。

大英帝國畢竟是大英帝國,霸道着呢,就現在這麼落魄還霸道,活該二戰又被揍一頓,不是連續被揍兩次,它怎麼捨得放棄世界第一霸主的寶座?

第201章 王永江第225章 總理何在?第261章 偉大的斯大林第33章 爲了去瀋陽第239章 玉溪與霞飛第128章 昔日之王第219章 打白條的1170噸黃金第190章 將星閃耀之全殲第335章 戰爭繁榮第46章 黑溝臺會戰(二)第262章 赫爾曼.戈林第242章 尖端人才第158章 世交之家第94章 遼陽會戰(三)第21章 牛家堡的基業第313章 一切剝削階級都將滅亡第57章 蔣家窯戰役(一)第266章 喬治國王第274章 中圓第144章 撫順的刺痛第166章 啼血之長沙起義第229章 親自操刀第185章 帝國總理的覺悟第168章 光復革命之炮轟山海關第245章 下南洋第347章 宣戰之前(上)第232章 《偉大的愛情》第164章 四大兵工廠第204章 北四省第262章 赫爾曼.戈林第324章 社會主義的前提條件第161章 東北騎兵(二)第126章 翻譯體和張作霖第40章 沈旦堡第249章 陳光甫第214章 對決奧匈第42章 黑溝臺會戰(一)第78章 懦夫不配在戰場上出現第48章 戰利品非常多第151章 慈禧死了,軍座新婚第151章 慈禧死了,軍座新婚第106章 上上之功第327章 爾等臣民第42章 黑溝臺會戰(一)第317章 西南,阿薩姆第191章 釣魚島屬於中國第311章 一萬年那麼久第131章 因爲獨裁,所以臭味相投第244章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第105章 咱們用實力說話第126章 翻譯體和張作霖第272章 贏得下 輸得起第280章 索科特拉島第328章 有錢纔是霸主第139章 日本之尷尬第55章 庫羅帕特金總司令第269章 兩代人的不懈努力第346章 中德對峙第50章 八千匹馬,搶了第217章 波蘭,大波蘭第251章 印尼風波第350章 誰都不可能退縮第71章 軍餉制度第332章 古列斯坦王宮第132章 旁觀者第289章 第三次中日戰爭第220章 華皇和託派之王第148章 煤稅好多第255章 國標麻將第14章 吉人自有天相第339章 臺灣,臺灣第334章 可怕的德國第262章 赫爾曼.戈林第65章 新式雷擊炮第32章 暉春馬幫第116章 汪兆銘第201章 王永江第337章 最孬,沒有之一第232章 《偉大的愛情》第102章 四個現代化第292章 最富與最窮第81章 新師團的豪華陣容(一)第283章 國防委員第332章 古列斯坦王宮第335章 戰爭繁榮第7章 彪爺的家底第270章 領導亞洲第104章 東三省鐵路第315章 黑暗之前的暮光第37章 先殺日,再殺俄第333章 摩薩臺第132章 旁觀者第212章 英國人是什麼好東西嗎?第47章 剋制日軍的大屠殺第106章 上上之功第7章 彪爺的家底第262章 赫爾曼.戈林第120章 塾師第95章 遼陽會戰(四)
第201章 王永江第225章 總理何在?第261章 偉大的斯大林第33章 爲了去瀋陽第239章 玉溪與霞飛第128章 昔日之王第219章 打白條的1170噸黃金第190章 將星閃耀之全殲第335章 戰爭繁榮第46章 黑溝臺會戰(二)第262章 赫爾曼.戈林第242章 尖端人才第158章 世交之家第94章 遼陽會戰(三)第21章 牛家堡的基業第313章 一切剝削階級都將滅亡第57章 蔣家窯戰役(一)第266章 喬治國王第274章 中圓第144章 撫順的刺痛第166章 啼血之長沙起義第229章 親自操刀第185章 帝國總理的覺悟第168章 光復革命之炮轟山海關第245章 下南洋第347章 宣戰之前(上)第232章 《偉大的愛情》第164章 四大兵工廠第204章 北四省第262章 赫爾曼.戈林第324章 社會主義的前提條件第161章 東北騎兵(二)第126章 翻譯體和張作霖第40章 沈旦堡第249章 陳光甫第214章 對決奧匈第42章 黑溝臺會戰(一)第78章 懦夫不配在戰場上出現第48章 戰利品非常多第151章 慈禧死了,軍座新婚第151章 慈禧死了,軍座新婚第106章 上上之功第327章 爾等臣民第42章 黑溝臺會戰(一)第317章 西南,阿薩姆第191章 釣魚島屬於中國第311章 一萬年那麼久第131章 因爲獨裁,所以臭味相投第244章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第105章 咱們用實力說話第126章 翻譯體和張作霖第272章 贏得下 輸得起第280章 索科特拉島第328章 有錢纔是霸主第139章 日本之尷尬第55章 庫羅帕特金總司令第269章 兩代人的不懈努力第346章 中德對峙第50章 八千匹馬,搶了第217章 波蘭,大波蘭第251章 印尼風波第350章 誰都不可能退縮第71章 軍餉制度第332章 古列斯坦王宮第132章 旁觀者第289章 第三次中日戰爭第220章 華皇和託派之王第148章 煤稅好多第255章 國標麻將第14章 吉人自有天相第339章 臺灣,臺灣第334章 可怕的德國第262章 赫爾曼.戈林第65章 新式雷擊炮第32章 暉春馬幫第116章 汪兆銘第201章 王永江第337章 最孬,沒有之一第232章 《偉大的愛情》第102章 四個現代化第292章 最富與最窮第81章 新師團的豪華陣容(一)第283章 國防委員第332章 古列斯坦王宮第335章 戰爭繁榮第7章 彪爺的家底第270章 領導亞洲第104章 東三省鐵路第315章 黑暗之前的暮光第37章 先殺日,再殺俄第333章 摩薩臺第132章 旁觀者第212章 英國人是什麼好東西嗎?第47章 剋制日軍的大屠殺第106章 上上之功第7章 彪爺的家底第262章 赫爾曼.戈林第120章 塾師第95章 遼陽會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