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皇帝的報復(一)

袁訓謝過恩,接過聖旨,內相們滿面春風道賀過,袁訓讓取賞銀給他們,謝他們辛苦走這麼一遭,又請他們客廳去用茶。

把聖旨交給寶珠託着,先去對安老太太跪下,口稱:“這是皇上的恩典,也有老太太平時的教導纔是。”

安老太太樂得快要上了天,這是她的好孫婿,別人家裡上哪兒能找出這樣一個不到三十歲就坐在尚書位置上的人,哪怕是“代”呢。

因爲袁訓是跪着的,老太太欠一欠身子,扶着袁訓的肩頭:“我的好孩子,這裡面可沒有我的教導,這都是皇上的恩典,太后的慈恩,親家太太的教導。”

在這裡,老太太也不能忘記另一個人,感嘆道:“還有國公呢,要是國公在這裡,他該有多麼的喜歡啊。”

眼光,向龍二和龍三看去,滿面堆笑:“等二位表公子回去,好好的把今天這喜慶事情,仔細地告訴給國公,他拉扯侯爺一場,侯爺有了好官職,是他該喜歡的時候到了。”

龍二和龍三忙稱諾答應,袁夫人也說這話有理時,見老太太轉個臉兒對上她,淚水涌出眼眶。

“我的好親家,你一場辛苦不容易啊。”

袁夫人讓說得也酸了鼻子,但強忍着。寶珠笑勸道:“祖母,今兒應該高興。”把老太太淚水勸下來。

侯爺在那裡還沒有道謝完,見到祖母不再哭泣,走上一步,在母親面前跪下來。

他微微仰起面龐,和袁夫人對上眼光,母子兩個人感慨萬千。

袁夫人把手搭在兒子肩頭,對着他英俊和丈夫幾無差別,要說差別,就是兒子是英氣的,丈夫是羸弱的兩張面龐,在她腦海裡往一處疊上,匯成一張久違的面龐,他輕輕笑着在道:“婉秀,多謝你肯嫁給我。”

當時花燭高照,是洞房花燭那天,因爲姑爺身子骨兒不好,揭去蓋頭的那天,沒有人鬧房,留下小夫妻們自在說話,袁父說的話。

……

他走上前來一揖,溫言款款的說出來一段話,這一句是個開頭。

當時伊人大紅衣裳,襯得面容更傾國傾城般色,柔聲道:“我是胎裡受驚,先天不足。但有一雙好父母,又有一個好姐姐。可憐姐姐她遠去,至今不知音信,讓我和父母親難以尋找。我認字讀書以後,有三個抱負。一個能展自己之才,願爲棟樑。一個尋找姐姐,一家人團圓。另一個,就是如花美眷,有嬌女作百家之求;有子登科,及第光大門楣。幸婉秀不棄下嫁,是我三生之幸,也圓了我舊年裡願望之一。我得婉秀,何其之幸也。”

……

袁夫人嚅動嘴脣,喃喃輕聲:“你的三個願望如今都已經成了。”

……

在袁夫人的心裡,他的丈夫文采斐然,雖然沒有下科舉,也是棟樑。他要不是棟樑,怎麼能生下袁訓這小棟樑?

這個願望在袁夫人心裡是成的。

第二個願望尋找失散多年的姐姐,袁夫人在袁父去世以後,也一直運用家中勢力尋找。袁夫人尋找的時候,是袁父和她成親後的事情。袁父都可以成親的年紀,太后已經進宮。當時正在傾軋中力爭上游,送她進宮的母族又闔族有了不是,官職盡落。袁夫人所以尋找不到。

但後來太后尋找到她和袁訓母子,這個願望也算達成。

第三個願望,有女作百家之求,陳留郡王妃幼年就定下親事,別的人都知道,就沒有百家來求。但項城郡王一直跟後面不走,也算有人求的糾纏。

有子登科,光大門楣,在今天完全得到應驗。

這三個願望袁夫人對袁訓說過,也就有這一會兒母子相對,淚水一起奪眶而出。

兵部尚書,統管全國軍事的行政長官。和梁山王是手握軍權的大元帥不相同的職位,一個在外作戰,一個在內統籌。

仗是梁山王指揮作戰,糧草、將軍們的任命、參謀軍機,這就全是兵部尚書的事情。

就像袁訓報上軍功,皇帝許可,還要兵部尚書商議一樣。前方的將士們功勞,由蕭觀呈報,由兵部裡覈准,皇帝答應,才能頒發。

三省六部制度,是爲分散丞相權利而散,隨後延襲下來。就袁訓的年紀來說,這是個權利高的職位。

袁夫人還能不想到丈夫嗎?

母子相抱住,袁夫人哭道:“你父親要是看到你今天的模樣,他雖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袁訓只提醒一句,就把母親悲傷扭轉。

他也有了淚水,但含淚不敢依性子痛哭,雖然這是喜悅的淚水,有他的許多辛苦在內。

“母親,父親不是一直都在這裡。”

這是袁訓小的時候,問袁夫人要父親,袁夫人說過的話。袁訓當時年紀小,就信以爲真,以爲他喝水父親也陪着,他上樹父親也跟着。後來知道沒有靈魂兒這件事情,但爲安慰母親,也一直陪她這樣的說話。

此時又用上,袁夫人止住淚,帶淚含笑道:“你說的很是。”

袁訓起來,第三個去看寶珠。對着寶珠也輕施一禮,笑吟吟道:“多謝寶珠平日操勞。”寶珠漲紅面龐,把聖旨交給祖母託着,老太太喜歡的人都輕快幾分,恭恭敬敬捧住,寶珠對着袁訓還了個禮,夫妻相視而望,也一起百感交集。

寶珠回想到這個人挑燈夜讀,想到這個人軍中回來,髒亂有傷蓬頭像個鬼,嚇得女兒香姐兒都不要他。想到他……

總算安定下來,這裡面雖然有太后和皇上的恩典,卻也有他用心用意的辛勞。

袁訓回想寶珠,自嫁到家裡來,一直陪伴。自己到山西去,她也一直陪伴。戰蘇赫,護家人,也是萬般辛苦諸般耗神。

秋風捲起菊花香,夫妻兩個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沉浸在舊事裡不忍分開眸光。

那眸光中,有憐,有愛,有戀,有惜。

有長空一抹送秋雁的分離別,也有紅燭嬉戲之頑皮。有得女得子之歡欣,也有金戈鐵馬之壯鳴。

成親不過數年,就有太多太多的事涌上心頭。這事情裡有你也有我,似打碎了你和我,一起融了進去。

以致於再回想的時候,丟不開你,也丟不開我。

……

這一對人兒,讓老太太得意的看着,袁夫人滿意的看着,龍二龍三欣喜滿面的看着,孩子們笑嘻嘻看着,卻讓另一個人打斷。

“停!”

蕭戰跑上來,估計他自己也不知道停什麼?但岳父母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有些什麼流動在他們當中,小王爺就大叫一聲,趕緊的給我停下來。

因爲袁訓和寶珠相對行禮,中間有空兒,蕭戰不用擠的就站到他們中間。神氣活現的昂着腦袋,但滿面警惕地對上岳父。

“兵部尚書要去打仗嗎?”

袁訓笑道:“你這孩子還小,你不懂,兵部尚書……”又想逗逗他。蕭戰問這句話的心思,不用說是司馬昭之心,一猜就能知道。

“去打仗又怎麼樣?不去打仗又怎麼樣?”

“騰”,小王爺黑了小臉兒,對着袁訓大聲道:“不許帶福姐兒走!”

“哈哈哈……。”在場的大人們笑翻了天。

小王爺這麼有趣,龍二和龍三都忍不住來逗他。龍二笑道:“這可不行吧,你岳父去哪裡,福姐兒怎麼能不跟着?”

龍三笑道:“要是去了,小王爺你可怎麼辦?”

蕭戰臉兒更陰沉,顯然小脾氣上來。對着龍二龍三看看,是對上兩個大人。小王爺不肯吃這個虧:“讓我祖父來說!”小身子一扭,轉身就跑,邊跑邊道:“福姐兒等着我,我就回來。”

加福細聲細氣:“好。”

後面的大人們就笑得更大聲,小王爺就更跑得跟兔子似的,一溜煙兒的不見,回家搬祖父當救兵。

他難得主動想到祖父的時候,就在這裡。

執璞還在恨給自己的請帖上有個兔子,在後面大扮鬼臉兒:“戰哥兒,你纔像只兔子。”蕭戰已經聽不見,所以沒有回他。

大人們一面笑着,一面龍二和龍三、孩子們來恭喜袁訓。龍二和龍三嘿嘿得不言而喻:“小弟,你以後管我們了。”

袁訓板一板臉,再一笑:“以後犯到我手裡,也是不客氣的。”

孩子們爭着來問:“爹爹,什麼是尚書?”袁訓蹲下身子,視線與孩子們平齊,看着他們一張張歡快似花朵兒的面容,比當官還要喜歡。

慢慢地想着解釋:“就是拿薪俸給你們買好東西的事情。”

執瑜執璞大聲歡呼:“給買小馬嗎?給買多多的兵器嗎?”

香姐兒笑眯眯:“我還要修我的院子。”

加福想上一想,擠到袁訓懷裡,摟住他的脖子親上一親:“我要爹爹天天抱着。”袁訓讚道:“還是我的福姐兒是好孩子。”

抱起她,見女兒小臉晶瑩明亮,也想逗逗她:“那戰哥兒可怎麼辦?不要他陪了?”

加福快快樂樂地道:“爹爹不是能抱兩個嗎?”加福這就明白了,對着哥哥姐姐皺起小鼻子笑:“這就是尚書,一次抱兩個。”

說還不算,還把小手指比劃出個二,歡快的搖上一搖。

孩子們這樣的可愛,袁夫人都忍不住來插話:“是啊,兵部裡尚書有力氣,可以好好的抱你們。”

說着,對寶珠身子看看,笑得合不攏嘴:“還有一個也能抱得住。”

“好!”

孩子們答應一聲,香姐兒就往袁訓懷裡另一半的位置招手,執瑜執璞見父親身前沒有自己的位置,跑到袁訓身後,抱住他的背,兄弟倆個跟小時候爬廊柱一樣,往上就爬。

頓時,袁訓懷裡兩個,後背上,左肩頭有一個用手攀住正在爬,右肩頭又有一個。

拽得衣裳都歪斜,寶珠格格笑得直想彎腰,扶住丫頭纔算穩住。

老太太把這一幕記下來,心想牢記在心纔好,這是看一輩子也看不煩。

看一家人歡歡喜喜,宅院寬大,爵顯官高,孩子們伶俐,寶珠肚子裡又有一個,生機無限,無限生機。

龍二和龍三同樣目不轉睛,腦子裡一片空白中只有一句話,小弟是兵部尚書,小弟是兵部尚書,小弟是兵部尚書……

把個“代”字完全抹殺。

最後想的是,等父親聽到消息,該有多麼的喜歡啊。

一片歡騰中,客人們有早知道的上門道喜,孩子們這才把袁訓放開。老太太和袁夫人去招待客人,寶珠回房繼續歇着,也理中饋,袁訓往前面去見客人。

……

中秋節的前十天,五軍都督府的大校場開始搭建高臺。街上不但是寶石貴,衣料價格都開始飛昇。

就是掏不出餘錢的書生,借錢也要辦一件乾淨整潔的外衣,免得對自己的文才是自負的,對自己的衣裳不放心。

到底是在高臺之下給京裡的人看,又因爲今年就有秋闈,也有天下的文人在這裡看,丟人倒是不好。

這裡面也有狂生說自己不休邊幅,到底是少數。

那些有錢的,更是錦衣綢衣海外衣料看個沒完,乍一看不是去論文,倒像接招親的繡球。

登臺的頭三天,各家王府、勳貴們等,帶着家人往校場上劃地方。能在附近搭臺子的就搭起來,不想搭或不願意女眷拋頭露面的,分一分馬車停的地方。

這裡是點兵用的,正月裡福王造反,五軍都督府應變也算迅速,就是在這裡點的兵。雖然有劃分,但按序而來,地方又大,臺下近處也有給百姓們看熱鬧的地方。

這樣收拾好,布幔圍起,有兵將把守,一個閒人先不準進去。

袁訓也早早帶着家人來看過地方,回去欣然告訴寶珠:“單獨搭臺太小,我和鎮南王世子合計,幾家搭一個臺子,等到時候,親家們全在一起坐着,也正好可以陪你。”

寶珠不能亂走動,但這個熱鬧是坐着不動就可以看,這麼大的熱鬧寶珠也期盼着看。見袁訓安排的好,寶珠愈發的喜歡,給掌珠去信,給玉珠去信,約她們到那一天和自己同坐在一個地方。

孩子們歡欣雀躍,他們聽不明白,以爲是父母親帶着去逛大集市,頭兩天就各約自己的玩伴。加壽約公主們,執瑜執璞約小皇子,香姐兒約上稱心和如意,加福有蕭戰,嘰嘰咕咕猜測兩天,頭一天晚上是奶媽們好哄着,才肯早早的睡下來。

小心眼子裡有事情,怎麼也睡不沉。一大早,蕭戰最先醒來,見身邊的加福和袁夫人還在睡夢中。

……

寶珠沒有進京的時候,香姐兒和加福一起跟着祖母睡,小姐妹們有說有笑,也是熱鬧。

但進京以後,多出來一個蕭戰,蕭戰有時候也在這裡睡,一張大牀睡四個人完全有餘,但小古怪不喜歡和蕭戰睡,認爲他不是妹妹一樣香香軟軟的女孩子,還有就是和蕭戰拌嘴從來不能贏,香姐兒和加福就輪流跟着袁夫人睡。

加福不跟着袁夫人睡的那個晚上,小王爺要是在這裡,就由奶媽看着他們兩個睡。小王爺一樣喜歡。

和祖母袁夫人睡,牀上有三個人。奶媽看着睡,牀上就只有小王爺和加福兩個。他們拍着小手唱兒歌,睡下來的時候還可以說話,在老王爺回京以前,這是小王爺樂不思家的歡樂日子。

……

昨天晚上他也賴這裡了,老王爺因爲第二天要帶孫子一起看熱鬧,就沒有強接他。

蕭戰不想把加福弄起來。悄悄的爬下牀,丫頭接着他,袁夫人讓驚動,見窗紙上天還不明,只坐起來,也沒有吵醒加福,由着加福睡得呼呼的跟個小貓似的。

外面蕭戰直奔執瑜的院子,天雖然不明,是秋天夜長的原因,灑掃的人都起來,院門已打開。

小王爺直進房中,見執瑜一向起早正在穿衣裳,嘀咕一句:“算你起的不錯。”又去執璞的院子,袁執璞正呼呼大睡,讓蕭戰一把揪住衣角,站在牀邊上拽着:“起來,看大戲了。”

袁執璞睜開眼,那個懊惱,哀嚎一聲:“戰哥兒,只要你睡在我家,我就沒睡一個舒服覺!”蕭戰到底把他揪下地,看着奶媽丫頭進來侍候他,小腿兒一蹬,又往外面去。

“三妹一定沒起來,哼,你就會叫我。”執璞在後面忿忿然,蕭戰一跳又重新進來,把舌頭吐上一吐:“沒起來,怎麼樣?全起來了,加福纔起來。”

執璞搖一搖自己的拳頭:“等會兒我們摔跤,別說我欺負你年紀小。”

蕭戰小身子一挺:“來吧,我還會怕你!賴牀精!”在執璞回話以前,人早跑出去。袁執璞在後面嘟囔:“你纔是賴牀精,見天兒賴到我們家的牀,”

袁訓已經起來,見蕭戰跑來,院門外露出個小臉兒:“哈,岳父起來得早,”對上房看看,還要往裡面進,袁訓知道他的意思,攔住他:“岳母要多睡,你只管去叫起別人,不會耽誤出門時辰。”

蕭戰放下心,對着岳父嘻嘻着,口吻理直氣壯:“加福出門兒玩,起晚耽誤她看大戲。”袁訓忍住笑:“不是看大戲,不過很好玩。好了,去淨面吃奶,再過來我教你射箭。”

蕭戰對這個很喜歡,答應一聲再去叫起最後一個,在袁夫人對間睡的香姐兒。

就小王爺的內心來說,他已經算是很客氣的,最後一個來叫香姐兒。

香姐兒的奶媽防着他,在門簾外面陪笑擋住:“您看天剛剛亮,小姑娘們要睡的足夠纔好,你別叫纔是,把福姑娘吵醒可怎麼辦?”

小王爺有辦法,撇下奶媽往外就走。院子裡臺階旁邊,有個小小一塊地方的花圃,用一尺長的青竹圍出來,有幾個小苗兒露出尖芽頭。

小王爺邁進去,一伸手拔出一個。沒一會兒,房裡香姐兒憤怒的出現窗前,尖聲指責:“戰哥兒,你又拔我的花,每次你拔,我都知道!”

那用心栽種,這個月才冒頭,在香姐兒眼裡珍貴無比,是她用足心血的東西,讓蕭戰隨手一拋,蕭戰拍拍小手上的泥,一本正經也指責香姐兒。

“天亮了,該起了,”這口吻老道,是他的奶媽叫上夜丫頭的話,小王爺學了來。至於小王爺自己,精力出奇的充沛,半夜裡睡,大早上醒都沒有問題,不過他白天會補睡就是。

香姐兒怒氣衝衝:“你拔了的,難道不是愛惜喜歡才拔的?你還亂扔。”

蕭戰扮個鬼臉兒:“讓你亂叫,看你把加福吵醒,我把你這裡全拔出來。”香姐兒小腦袋從窗戶後面消失,沒一會兒,跑出來,隔着窗戶吵得不過癮,準備和蕭戰好好算賬。

蕭戰支起架子,也從不怕她。打架是不打的,吵架小王爺幾時輸過。

奶媽忍俊不禁:“又開始了,小姑娘,小王爺,見天兒的吵,今天不吵了吧?”

香姐兒哪裡肯聽,站到臺階上面,蕭戰站到臺階下面,一張惱怒的小面容對上另一張無賴的小面容,正要開吵,房裡加福的嗓音傳出來:“戰哥兒,咦?祖母,戰哥兒去了哪裡?”

“我來了!”蕭戰往房裡就衝,香姐兒叉起小腰身,這不斯文的姿勢,是蕭戰用的最多,香姐兒對上他也就學會,不用氣勢不足。

也和執璞一樣忿忿:“看看,加福是你弄醒的。”

蕭戰跑的飛快,不忘記扭頭還她的話:“快穿好,加福要出門兒,別讓加福等。”話音落地,小身子消失在門簾處。

香姐兒跺一下小腳,對着她的奶媽訴苦:“我是應該等加福的嗎?”

奶媽忍住笑把她帶走打扮,倒不用交待不要拌嘴,再交待也是白交待。說什麼不要和小王爺爭執,那小王爺是自覺主動跑上來爭。

在小王爺眼裡只有福姑娘,全家人都知道,就是小王爺的全家人,也都知道。奶媽只管把香姐兒打扮好,送出來,見加福姑娘也打扮好,和蕭戰一人坐在一個奶媽懷裡,正在吃奶。

香姐兒皺皺小鼻子,也坐到奶媽懷裡開始吃。中間和蕭戰不忘記瞪個眼神兒,又和加福笑眯眯。

有蕭戰催,出門決不耽誤。到高臺下面的時候,不是最早的,也只見到寥寥幾家,全是愛玩的先過來。

……

шшш•тt kдn•¢ o

皇帝姍姍來遲,他從容不迫的用完早膳,又會見兩個臣子後,聖駕才往校場上來。他的高臺擺在辯論臺的一側,從早上起就有侍衛們看守,是衆人最大的焦點。

就座後,往下面一看,觸眼處盡是一片儒巾。皇帝略點下頭,可見今天來的舉子秀才居多。而他要會的,就是這些人。

…。

士農工商,自古就“百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農也好,工也好,商人也好,他們不管有多麼大的成就,掙多麼大的財富,也列在念書人之下。是因爲衆人都知道的,讀書爲的是,明理。

不管讀書有萬般的好處,但明理這一條從古到今沒有爭議。

歷史上也有不是念書人救國的故事,比如春秋時期的鄭國商人弦高,他在經商的途中遇到秦國軍隊。

得知是去攻打鄭國時,弦高一面讓人回國報信,一面牽上他的牛,裝成鄭國犒勞軍隊的特使,以十二頭牛送給秦軍。秦國軍隊見到,以爲鄭國知道這次偷襲,鄭國早有準備,原路返回,避免鄭國遭受一次攻打。

這裡是個聰明而且明理的商人,他要是不明理,一定會想完了,國家要完了,趕緊卷家財走吧。他沒有走,是他知道沒有國就沒有家,他就做不好生意,所以他的牛受損失是小事情,把秦國的軍隊蒙走是大事情。

但商人中這樣聰明的人和士大夫們相比,機率不高。

士大夫一流,在四書確定以前,孔孟之道已受推崇,論語也好,孟子也好,記錄的均有治國明理思想。四書確定以後,加上以前就有的大學和中庸,討論治國,討論教育,在一定的朝代裡是科舉必讀書籍,都不是教人犯糊塗。

有名的賢德官員,能把國家或封地治理的好,讓人誇獎的也會有一條,就是明理。

他要是大家公認的糊塗蛋兒,誰會服他呢?

因此文人的言論,在歷朝歷代裡也就相當的重要。他們比農工商知道的多,說得出道理,反駁的出依據。

往往一呼百應,有如福王府的蕭儀殿下,他率先聯合的,就是全國各處的書館文人。

如果只爲打仗的話,他怎麼不去籠絡打鐵的呢?又有力氣又沒有太多的雜亂心思。

……

這就顯出讀書的收效,書上自有黃金屋,書中甚至可以有顏如玉。

這就對本朝的皇帝來說,他也有一樣的擔心和想法。他擔心一呼百應。

文人地位太高,文人說句隔夜的餿話,也會有人呼應。這樣的事情出來,只因爲聽話的人分辨不好。

皇帝重視的,就是隔夜的話,和分辨不好的人。環環有相扣,沒有一環是他能忽略得的。錯失一環,他都自覺得招架不起。不見得三年五年裡出現蟻穴潰長堤,但千里長堤,還是能潰於螞穴。

收回看臺下的眸光,低聲問身邊的人:“去問問那幾個人在不在這裡?”貼身太監走下高臺,在臺後一處布幔遮住的地方里,找出冷捕頭。

“皇上問他要見的人在不在這裡?”

冷捕頭漫不經心:“全在呢,請皇上放心,一個也早走不了。”

太監到臺上回話,皇帝寬心不少。在心裡暗暗地道,倒不是暗罵。他想,這些胡言亂語大膽不是御史就亂議政的舉子們,今天你們不給朕一個交待,朕讓你們在天下人面前名聲倒地,從此再沒有臉面捧書卷。

再問一聲自己的人都到齊,吩咐下來:“去吧。”

衣袂飄飄,有兩個人從高臺的一側走出來。這兩個人都是官袍,也都上了年紀。他們一出來,有人認出,道:“中極殿大學士方大人。”

中極殿大學士方柏泉,少年就是名士,名士很多年,後來到前任太子府上,太子登基,他以學識淵博任大學士一職。

臺下面的舉子們本來是喧譁的,你傳我,我傳你,聽說是一個當官的名士叫方柏泉,那是幾十年的事,而且這個人中的也不錯,他的考卷現在各鋪子裡還有賣,這就一處一處的安靜下來。

還沒有完全安靜,臺上兩個人自報家門。

方柏泉報出來的,果然是:“中極殿大學士。”

另一個人報出來,是:“武英殿大學士於允。”

兩個人同聲道:“奉皇上恩典,不拘一格用人才。今雖然秋闈將至,也設此高臺。允天下有才能的人一展抱負,一展才華。以五常,仁,義,禮,智,信,爲題。舉子們輪流登臺,可以問,可以答,可多人登臺,可單獨登臺。以三天爲限,到中秋之前。”

舉子們靜靜聽着,見兩個大學士對着一側欠一欠身子,再向臺下道:“由吏部代尚書阮樑明大人,刑部侍郎柳至大人,兵部代尚書袁訓大人,翰林院學士孟至真,國子學祭酒阮英明大人,與舉子們問答。”

五個步履輕快的走出來,往臺口上一站,兩個大學士悄然退去,只餘他們五個人迎風而立,臺下寂靜中,靜的掉根針也能聽到。

這五個人裡,四個美風姿。

阮樑明,英俊男兒。

柳至,英俊無匹。

袁訓,英俊非凡。

阮家小二,從來俊秀。

還有一個是和袁訓同科的狀元,孟至真。他是龍頭屬老成,中的時候就在中年,但今天收拾得潔淨,有四個美風姿襯托着,也有光彩出來。

五個人,又都神采弈弈。

孟狀元是純文人,他是完全的斯文氣派。那四個全是能文會武,功夫練出來的精氣神。全是嶄新官服,全是抖擻面貌。

兩個狀元,一個探花,阮樑明和柳至中的也算不錯,此時臺上這份兒光彩無人能比。

兩個代尚書,一個侍郎。一個翰林院學士,是翰林院最高的職位。一個國子監裡祭酒,也是國子監裡最高的官職。

更兼他們整體看上來均年青。

除去孟狀元是閱歷在面上,代尚書阮樑明不到三十歲,所以“代”,也是怕有人沒完沒了提意見。

侍郎柳至,和以前的侍郎相比,也是最年青的一個。

代尚書袁訓不到三十歲。

小二就更小,是個今年過年還抱着孩子學着加壽,到處親戚家裡討錢的主兒。

舉子們讓震撼住,嗡嗡聲忽然的起來,很快就竊竊私語的處處都是。皇帝淡淡看着,臺上的五個人安然等着。

……。

“哪科的狀元?”

“那個年長的,孟至真,是太上皇爲皇上時的狀元,和他站在一起的,那個中看的,是他同一科的急才探花,殿試當場就點中探花。”

看的人一臉懵懂:“他的左邊右邊都生得不錯,你是說哪一個?”

“那個大幾歲的,是忠毅侯袁訓,太后的親侄子。”

看的人還是矇住,把在孟至真左右的袁訓和小二做個對比:“差不到哪裡去,都生得不錯,看上去都年青。”

說話的人急了:“一個英武,一個不英武,一個有殺氣,一個沒有殺氣,那殺氣重的是忠毅侯,他最高任過三品大將軍。”

看的這個人呢,有近視。生得好不好他能看清,有沒有殺氣他硬是看不出來,他也急了:“都穿着官袍,能有什麼殺氣?”

旁邊的人聽不下去,插了句話:“兩位,尚書是正二品,祭酒是從四品,你們不會把個官袍品級也看不到吧?”

兩個人一起鬆口氣:“所言極是,咱們別看臉面,看官袍,”打個哈哈把面上的尷尬遮下去。

…。

另一邊幾個人在罵阮樑明,阮樑明跟他們是沒有仇的,他們都是頭一回進京的才子。罵得正過癮,反正嗓音低就是。

“就他?臉白白的跟個內相似的,代吏部尚書,敢管天下的官員任職調動?”

“就是他,人家是小侯爺,現在是侯爺。”

“這是有個好爹不是。”

…。

對阮家小二不服的人更多。

國子監是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祭酒相當於是這學校的校長。阮小二看着太水嫩,不由得幾個留着鬍鬚的舉子嘆氣:“學運敗壞,難怪今年有造反的人,這麼個人,乳臭未乾,他也能訓導全國學生嗎?”

……

今天像是阮家兄弟捱罵的日子,對柳至、袁訓和孟至真,是有人議論,沒怎麼捱罵。

孟狀元看面相是有年紀的人,讓苦讀的舉子們看到希望。都認爲這一科不中,下一科也會中。不信你看孟狀元,問問他從少年的時候,科場一定沒少下,最後還是中了不是?

袁訓呢,是大將軍之名早就遠博,他當兵部代尚書又比阮樑明晚,罵都讓阮樑明一個人擔走。他又事先上了一個論軍事的奏摺,又一次轟動朝野,這尚書代的風平浪靜,這幾天裡還沒有人說不服。

柳至早在太子府上就有名聲出去,柳丞相晚年不得太上皇喜愛,但早年間主持科選,至今還有文人聞名,愛屋及烏,對柳至也少加非議,反正認爲他世家出身,爲官是正道。

至於阮家兄弟也是世家出身,誰叫他們當的官讓人眼紅呢?

……

臺底下的議論聲有好一會兒不停,阮樑明和小二全聽到幾句,兄弟兩個互相使個眼色,當衆這口氣怎麼能忍下去?

阮樑明提一口氣,朗聲道:“機會難得,舉子們,你們打算私議三天,耽誤過去不成?”他的眼睛緊緊盯着幾個人。他們在高臺下面的前排,就是他們的說話聲傳到自己耳朵裡,而爲首的一個人,阮樑明也認得他。

不過他不認得阮代尚書就是。

那是一個星眸薄脣的青年,見阮樑明盯着自己,也是個大膽的人,灑脫的一甩衣袖:“行,那就我先上去吧。”

臺下的人讓出路,他走到臺上,肚子裡有才學,有自負,也有謹慎。心想自己出題目要是把尚書難倒掉,這就和在臺底下說他結局不同。

代尚書一不喜歡,自己就是中舉,官職也別想好。

就揖下去:“晚生湯東之見過尚書大人,晚生不才,還是請尚書出題,由晚生來回答可好不好?”

阮樑明笑了:“依你。”他中氣足,提起氣來,說話聲臺下也聽得一清二楚:“我問舉子,你往京裡來趕考,是爲街頭髮自己的私意而來,還是爲高官厚祿而來?”

湯東之一下子愣在原地。

有什麼電光火石的閃進他腦海裡,讓他瞬間白了面龐,讓他回想起來。

原來…。今天設高臺是這個意思……這會兒後悔前來也晚了,人已經站到高臺上面,湯東之呆若木雞,不是回答不出來,是不敢回來。

面前這個是位官員,他不是不知道,是這會兒才意識到嚴重性。

……

高臺一側,皇帝見到他雪白了面容,心裡頓有解氣之感。

定邊郡王的族人,和東安、靖和郡王押解進京以後,有妖雲出去。在京裡的舉子們紛紛談論,有的認爲上天有好生之德,皇上理當仁德再加。

這個湯東之,就是那論仁德一派的佼佼者之一。

------題外話------

感謝阿爾拂萊得親愛的,和依曼達親愛的提醒,今天的一更送上,晚上八點第二更。麼麼噠。

求票票。

第347章 ,舊年仇恨第161章 ,我不謝你奈我何?第404章 ,橫刀自刎第304章 ,不曾觀畫受欺負第32章 ,老太太的抱怨第820章 ,王爺 ,有膽嗎第317章 ,奮起的寶珠和女眷第590章 ,拜大年第5章 ,夜話第573章 ,袁訓報仇第605章 ,梁山老王和太子如願第616章 ,夫子們的矛盾第718章 ,我不出頭誰出頭第39章 ,失態第561章 ,廝殺第25章 ,迴避第542章 ,一代賢后歸自己第799章 ,蘇赫隕落第533章 ,進家是歡樂的第435章 ,不許孩子們去從軍第623章 ,走好走好,一路順風第500章 ,爲加福的爭論第638章 ,我的女兒也金貴第568章 ,歡樂的人第661章 ,扳回第507章 ,袁二重出宅門第737章 ,齊王回京第483章 ,居心不良得懲治第243章 ,有個好媳婦第719章 ,我出元皓第835章 ,皇帝出遊第53章 ,清醒第87章 ,掩飾第19章 ,管家姑娘第792章 ,紙上拳腳第681章 ,揚州作亂第720章 ,未婚夫妻情意篤定第380章 ,能撒嬌能吃苦的袁侯爺第300章 ,池魚第305章 ,人緣兒第586章 ,丁前夫人來拜年第724章 ,未婚夫妻新滋味第217章 ,驚馬第625章 ,北冥有魚。第524章 ,風生水起第462章 ,梁山老王暫勝一籌第485章 ,步步錯來步步錯第763章 ,父子談心第27章 ,討好第185章 ,輔國公還是好舅父第252章 ,厲害的小加壽第54章 ,抓賊第643章 ,真假教主第329章 ,郡王對郡王第114章 ,承擔第696章 ,龍顯貴龍顯兆回家第790章 ,胖兄弟從軍去第463章 ,馬浦遭殃第195章 ,寶珠進城第158章 ,春闈高中第74章 ,家世(一)第804章 ,袁小八第62章 ,告狀第35章 ,誇獎第四百九十三章第778章 ,賜婚文家第520章 ,約束論第362章 ,兒媳婦好第331章 ,倒黴的萬大同第244章 ,說親事第684章 ,元皓的新知己第275章 ,夫妻同進京第768章 ,老太太亂點鴛鴦譜第13章 ,佳人有恨第733章 ,有人幫忙第651章 ,私密好地方共享第365章 ,狐狸尾巴第99章 ,做紅包第49章 ,欺負第27章 ,討好第517章 ,齊王第354章 ,血洗污名聲第787章 ,送行戰哥第346章 ,夫妻的互相成就第735章 ,小黑子第590章 ,拜大年第211章 ,聖眷驚人的袁將軍第287章 ,御賜蘇家親事第824章 ,皇帝父子對決第620章 ,齊王沾染的孩子氣第611章 ,正經離京第704章 ,搭橋第470章 ,自毀長城第845章 ,黑白加福第553章 ,不中用的女婿第589章 ,梁山王府裡爭功勞第311章 ,姐妹述齒第598章 ,皇帝回敬二近臣第256章 ,袁訓揍龍大第172章 ,一家人見面
第347章 ,舊年仇恨第161章 ,我不謝你奈我何?第404章 ,橫刀自刎第304章 ,不曾觀畫受欺負第32章 ,老太太的抱怨第820章 ,王爺 ,有膽嗎第317章 ,奮起的寶珠和女眷第590章 ,拜大年第5章 ,夜話第573章 ,袁訓報仇第605章 ,梁山老王和太子如願第616章 ,夫子們的矛盾第718章 ,我不出頭誰出頭第39章 ,失態第561章 ,廝殺第25章 ,迴避第542章 ,一代賢后歸自己第799章 ,蘇赫隕落第533章 ,進家是歡樂的第435章 ,不許孩子們去從軍第623章 ,走好走好,一路順風第500章 ,爲加福的爭論第638章 ,我的女兒也金貴第568章 ,歡樂的人第661章 ,扳回第507章 ,袁二重出宅門第737章 ,齊王回京第483章 ,居心不良得懲治第243章 ,有個好媳婦第719章 ,我出元皓第835章 ,皇帝出遊第53章 ,清醒第87章 ,掩飾第19章 ,管家姑娘第792章 ,紙上拳腳第681章 ,揚州作亂第720章 ,未婚夫妻情意篤定第380章 ,能撒嬌能吃苦的袁侯爺第300章 ,池魚第305章 ,人緣兒第586章 ,丁前夫人來拜年第724章 ,未婚夫妻新滋味第217章 ,驚馬第625章 ,北冥有魚。第524章 ,風生水起第462章 ,梁山老王暫勝一籌第485章 ,步步錯來步步錯第763章 ,父子談心第27章 ,討好第185章 ,輔國公還是好舅父第252章 ,厲害的小加壽第54章 ,抓賊第643章 ,真假教主第329章 ,郡王對郡王第114章 ,承擔第696章 ,龍顯貴龍顯兆回家第790章 ,胖兄弟從軍去第463章 ,馬浦遭殃第195章 ,寶珠進城第158章 ,春闈高中第74章 ,家世(一)第804章 ,袁小八第62章 ,告狀第35章 ,誇獎第四百九十三章第778章 ,賜婚文家第520章 ,約束論第362章 ,兒媳婦好第331章 ,倒黴的萬大同第244章 ,說親事第684章 ,元皓的新知己第275章 ,夫妻同進京第768章 ,老太太亂點鴛鴦譜第13章 ,佳人有恨第733章 ,有人幫忙第651章 ,私密好地方共享第365章 ,狐狸尾巴第99章 ,做紅包第49章 ,欺負第27章 ,討好第517章 ,齊王第354章 ,血洗污名聲第787章 ,送行戰哥第346章 ,夫妻的互相成就第735章 ,小黑子第590章 ,拜大年第211章 ,聖眷驚人的袁將軍第287章 ,御賜蘇家親事第824章 ,皇帝父子對決第620章 ,齊王沾染的孩子氣第611章 ,正經離京第704章 ,搭橋第470章 ,自毀長城第845章 ,黑白加福第553章 ,不中用的女婿第589章 ,梁山王府裡爭功勞第311章 ,姐妹述齒第598章 ,皇帝回敬二近臣第256章 ,袁訓揍龍大第172章 ,一家人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