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我不出頭誰出頭

聽到小二的新“動靜”,常都御史不安的心徹底安撫下來。

……

“這是要國賊!阮英明膽大包天,列位大人,現在不是你們姑息的時候,大家都要直諫才行!”

“我看先弄明白他架空各省州縣對學裡的掌控,他是什麼用意!”

“不懷好意!年青狂妄!收幾個門生,中個狀元,當個天下師就以爲自己能登天!”

喧鬧聲從偏殿裡隱隱傳出來,但皇帝並沒有受到影響。不時的,他只是無意識的瞅上一瞅,就重新批閱奏章。

太監來送熱茶,提醒道:“您坐的鐘點又久了,起來走走纔好。”皇帝拿起案几一角早就堆放好的一些紙箋,吩咐他:“備輦,去太后宮裡。”

天在半下午的時候,秋風捲起一地菊香,也卷出陣陣寒意。太上皇和太后聽從太醫的進言,稍冷就不出殿門。今天元皓又送了東西回來,兩個人正好對坐着,就着熱茶,細細品嚐新到的蘇州蜜餞。

咀嚼之下,讓他們額角的皺紋似有鬆開。幾個宮女看在眼睛裡,在廊柱後面悄悄的私語:“做蜜餞的廚子又要來請罪了。”

聽到的人一起回想自從小王爺出京,曾送來點心,太上皇和太后說好吃。結果做點心的廚子跑來請罪,以爲是對他的不滿。後來又送來銀魚,御膳房的總管跑來請罪,把一年的膳食安排重新做個回報,聲明他安排的有銀魚,不敢玩忽職守。

這一回蜜餞又來了,宮裡現在有蘇州蜜餞廚子想來也要多一回心,也要往太后面前來上一趟才行。

她們說笑着,也留神外面。皇帝進來的時候,都眼尖的看到,幾個人來到太后面前回話:“皇上來了。”

手掂一塊果脯的太上皇欣然:“是送信給太后和我看的吧?”太后放下手中茶碗,是個等待的面容:“是啊,皇上先看,看過了,該有我們看的吧?”

皇帝進來,太上皇和太后一起說免禮,眼睛全盯在他手中的紙箋上,眉眼兒樂開花的模樣。

皇帝跟着也是一笑,見到宮人搬過他的座位,動一動下巴:“放太上皇身邊。”

太上皇迫不及待的手指點自己一側:“這裡這裡,你離我近,就是我先聽,我聽過,再慢慢告訴太后。”太后不捧場的撇撇嘴。

宮人依言放下,把皇帝座椅和太上皇的緊貼着。皇帝坐下來,取出最上面的信還沒有遞,先笑道:“不是我要讓母后慢點兒聽,是有元皓的話要和父皇商議。”

太后本就不多心,有了這皇帝特意的解釋,故意裝個釋然的吐口氣,把手伸出來:“那你們說話吧,信,我先看。”

太上皇急了,拿起一塊蜜餞放到太后手裡:“給你這個,太子的信上面字小,你看得懂嗎?”

太后想想也是,這是太子快馬送來的,不是元皓特意寫的大字信,哼上一聲,只把蜜餞收了。

皇帝不用別人,他自己把太子的信念出來。太上皇和太后也詫異的不行,只是兩個人詫異的不一樣。

太后皺起眉頭:“這阮英明是瘋了不成?他這要招來多少官員恨他?”

皇帝微笑再看太上皇。

太上皇默然有足有一刻鐘,這麼久,也讓太后察覺出太上皇另有話說,太后把抱怨先收起來。

太上皇一開口,意味深長:“太子是贊同的?”

“不但贊同,而且還要給阮家恩典。”皇帝輕輕地笑,可見御書房官員們的勃然大怒他並沒有。他的口吻帶足調侃:“太子要賞給阮家兩間鋪子?”

太上皇聽不明白:“賞金子賞銀子賞首飾古玩不好嗎?怎麼是賞鋪子?”

太后笑了:“你呀,這一回我記性在你前面。太上皇你忘記了不成,元皓他們在揚州開了鋪子。一定是這樣的吧?皇帝。”

太上皇連着哦上幾聲,皇帝含笑:“是啊,阮英明其性頑劣,我讓他出京巡視,他帶上自己兒子,和阮樑明的兒子,居然也找得忠毅侯,元皓蜜餞吃得好,又要開蜜餞鋪子,太子說在揚州賞下來,打算在蘇州也賞幾間。他提出來,就便的,也賞給阮家那兩孩子一人一間。”

這裡籠絡的意思過了明路,太后心疼太子心疼加壽,不管是不是要避嫌,太后端起茶碗,擺出品茶的姿勢,表示她在這裡沒有幫忙的話要說。

太上皇微微一樂,當然他絕對不是爲太子和阮家。太上皇樂道:“元皓這是長遠打算,愛吃點心,自家開個點心鋪子,又有收息又解饞。他說開蜜餞鋪子,我不奇怪。說不好他去到山西,羊肉牛肉湯喝的好,他還要開個放牛行呢。”

這樣的話不關乎朝堂,也扯不上太子羽翼漸豐之意,太后哪能忍得住不接,太上皇的話一落音,太后就道:“哪有開放牛行的?在我們那裡,那叫草場,那叫牛羣羊羣。”

太上皇呵呵:“你說得也是,元皓一個人就能成一大間放牛行,足夠熱鬧的,他不用再開,正經,有個草場是對的。”

他近日的“憂愁”就此出來,跟皇帝打聽:“元皓剛修了橋,沒有錢了,他要開鋪子,不知蘇州鋪子多少錢一間?我給他寄點兒錢去,讓他開一間大大的鋪子,他吃得多喜歡。”

太上皇出來這一句,太后啼笑皆非中不得不摻和:“皇帝是來跟你商議正事,這太子賞給阮家鋪子,別的世家要不要賞?他們知道會不會說什麼?你一歪,就歪到元皓身上。我對你說過,天天說不是,忠毅侯是隊長,不會少元皓的錢花。”

太上皇笑道:“忠毅侯不會少元皓的錢花,卻不是元皓的錢。皇帝,你說我講的對不對,我要給元皓寄錢,是想着地方官兒有修不到的橋,元皓幫你修了。你母后呢,就又偏心忠毅侯,總想讓忠毅侯一個人出錢。這以後修的橋,還能算元皓頭上嗎?”

太后惱火上來:“忠毅侯帶隊我說錯了嗎?怎麼又成了我偏心他?”

皇帝好笑的來勸:“父皇母后不要爭,我是來商議事情,不是請你們爭執,再說錢的事情上,我決定給元皓加些。”

太上皇睜大眼睛:“加多少?”

太后睜大眼睛:“不給太子加嗎?”

聞言,太上皇揶揄道:“給太子加,自然要給加壽加,給加壽加,沒有不給忠毅侯加的理兒,等忠毅侯加過,執瑜執璞能不加嗎?是了,二妹得給她加上,她剛尋到女婿,一定是缺錢用的……”

聽到這裡太后笑了起來:“那女婿難道不花錢?倒尋到女婿,二妹缺錢,太上皇你又說錯了。”

“意思沒錯!我的意思就是元皓添了錢,你的兒孫們沒有添,你能答應?”

眼看着又要爭起來,皇帝再次把他們分開,笑道:“聽聽我說話,等我走了,再辨不遲。”

“你說!”太上皇又一回聚精會神。

“加多少!”太后也攢足精神模樣。

皇帝忍住笑:“太子原先是一百二十兩每月,給他添到一百六十兩,元皓跟太子同例。”

太上皇天天說元皓沒錢,是他疼愛外孫的心,總想把自己的錢給元皓用,指望皇帝出的心,太上皇從來沒有過。

皇帝只要加,太上皇就滿意,聽到比原先加三分之一出來,太上皇笑容滿面:“好好,皇帝你受累了。”

皇帝說聲不敢,再來安撫太后:“忠毅侯夫妻一路辛苦,太子也好,齊王也好,大學士和二老王都有進言,他們與別人不同,他們夫妻也加四十兩。”

“好好,”太后心滿意足說出兩個好,第三個好還沒有出來,太上皇攔住她:“哎,你慢點兒說,還有你的大孫子沒出來,你把好說完了,後面抱怨上來,不是成了自己擠兌自己?”

太后把手中帕子一擺,看樣子是想擲一把,但剛擡起來,自己沒忍住,爲太上皇的話撲哧一樂,帕子變成掩在脣上,藉着這掩飾大笑幾聲,太后道:“依你,也是,我全聽完了再誇不遲。”

她命道:“皇帝你說,少了別人的我可不答應。”

太上皇又來取笑她:“爲國庫想想,不要貪心不足。”

太后眼睛圓睜:“爲國庫想想只有好吧?元皓爲首,是個官兒來着?”她不記得了,看向皇帝。

“胖隊長。”皇帝回的湊趣:“那縣令叫莫大梁,公文已到京裡,說明年還想請胖隊長去當隊長,上奏章問行不行。”

太后喜笑顏開:“這隊長一當,災一救橋一修,省了國庫多少銀子?我記得有一年賑災,走一批物資就是幾十萬,上百萬的也不稀奇,元皓省下許多,國庫喜歡還來不及呢。”

“是是,”皇帝心領神會狀:“我出心甘情願,給他們添錢也心甘情願。”

太上皇和太后齊聲笑道:“這就對了!分明給你省錢了不是?”

皇帝愕然一下,也放聲大笑起來。

……

“果然母后是偏心的,你是怕我除了元皓,別人不給錢嗎?”笑聲止住以後,皇帝也同太后開句玩笑。太后對太上皇一指:“真正偏心的在那裡,他偏心元皓,我不能同他搶,只能把心放在加壽他們身上。”

太上皇慢騰騰:“先有加壽?還是先有元皓?”太后裝沒有聽見。繼續追問皇帝:“給壽姐兒多少,給二妹多少,我的小六,添上錢沒有?”

“加壽和別人不同,加壽與忠毅侯夫妻同例。別的人,在舊例上各加二十兩,這裡就不分您的孩子,和別人的家人了,您看行不行?”皇帝陪笑。

“行行,有得添就是你想到了,你又勞神了不是?”太后也是一樣,有增加的就滿意知足。

皇帝又說一件讓他們開心的事情:“橋的名字也定下來,就用太子他們上奏的,以元皓爲名,名叫元皓橋。”

太上皇沒有立即高興,而是難得的爲元皓謹慎起來:“你妹妹說,這橋應該叫慈恩橋,說是我給元皓許多的錢壓包袱,元皓花不了,帶着又累,所以修座橋。”

這話皇帝已經聽到過,又聽一回還是沒忍住笑意:“瑞慶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淘氣卻不曾改變。”

“話是淘氣的,但也有道理。她是怕有人針對元皓,認爲這是攬名聲。我雖不巴着叫什麼慈恩橋,但起名元皓橋,後面不會有什麼事情出來吧?外省的官員,現在還彈劾鎮南王的有多少?”太上皇面色有了一沉。

皇帝輕輕鬆鬆:“父皇放心,這橋以元皓爲名,是我深思熟慮過的。由此而出來不止一道聖旨,也打算快馬發往各處。外省受災地方不僅僅是水,還有幾處雨水不調,鬧了糧荒。正好以元皓爲例,凡是修橋修路的,修繕,命當地官府呈報上來表彰。解橋路之困,以出錢最多的人命名。開倉放糧的救助在一百人以下的,命當地官府呈報至省表彰。在一百人以上的,呈報至京裡表彰。這橋,還一定要叫元皓橋才行。”

“這樣辦行,”太上皇和太后不易察覺促起的眉頭鬆馳下來。太上皇打發人出去,讓鎮南王夫妻進宮謝恩。鎮南王夫妻不會吹口氣兒就到面前,也說不上皇帝在這裡等待他們,是話還沒有說完,皇帝繼續坐着,話題又回到一開始說的阮英明身上。

“父皇在位的時候,允許我設立門下之人,外省起了一個稱呼叫太子黨,聽上去跟我拉幫結派似的。蘇先、柳至和忠毅侯他們三個爲首,聽命與我,出京辦差也不走章法,外省的人怕他們,京裡貪贓枉法的也怕他們。如今這怕,又重新出來,讓我重溫一回,還是到了太子面前。”皇帝有了噓唏。

太上皇太后神色有了淡淡,經歷過宮闈幾十年,兩宮對於風雲變幻沒有過多的擔憂,只是一問:“又有什麼新的說法出來?這一天一個的,比聽說書的熱鬧。”

太上皇的話匣子,無時無刻的不打開,在這一句的後面,太后不再說,太上皇忍不住又是一笑:“說起來聽書,元皓有沒有說蘇州的琵琶彈的好,元皓他一定去茶館裡聽書……”

“現在說太子,”太后板起臉提醒,把太上皇的話打下去。太上皇笑容不改,說了一句話似是玩笑卻包含真意:“太子沒有去聽書,太子要是跟元皓一樣,天天去聽書,哪還有人會這些謠言!”

太后一愣,哦上一聲,有了附合:“是啊,太子要是白天去聽書,晚上逛花樓。這造謠言的人只會蜂擁到蘇州,給太子送禮,帶着他走狗鬥雞,這京裡也耳根子清靜。這謠言,就是太子辦事有成績出來的。”

皇帝平靜的微笑:“說的是,所以,已讓擬信給太子,既然是元皓他們要開鋪子,太子要賞是他的事情,我知道就行了,隨便他賞給誰。”

“記得告訴他,給元皓一間最大的,別小氣。”太上皇又來交待。

皇帝點一點頭,隨即沉吟:“阮英明的奏章,等兩天金殿上讓羣臣們商議,看看他們怎麼說?”

太上皇恢復正容:“能怎麼說?出一件事情,你可以看到好些人的心思!在這裡支持阮英明的,大多對自己有好處。反對阮英明的,大多是他們趕不上這好處,或者是觸犯到他們的好處。那高瞻遠矚的人,寥寥無已罷了。”

……

入夜,秋風加了迅猛,經街頭巷尾的時候聲聲嗚咽着,再一鼓作氣衝到深宅大院,把門上燈籠,院中樹木刮的呼呼作響。

不知哪間房的窗戶沒扣緊,有啪啪聲出來,把過了三更也沒有真正入睡的韓世拓徹底驚醒,看一看身邊的妻子香夢沉酣,燭光在她的面上拋下一層安寧。韓世拓讓什麼扎中似的坐起來,披衣下牀,走到外間榻上坐下來。

起夜的丫頭聞訊,過來悄問:“侯爺要茶麼?”

“你睡吧,我自己坐會兒。”

把丫頭打發走,韓世拓繼續對着地面發呆。

他沒有挑亮燭火,面前的地面看上去,是一塊一塊的陰明交織。有燭光的地方跳躍的彷彿是希望,受椅子桌几影響的暗處則表現出歷年的黑暗。

在韓世拓這樣想的時候,這黑暗代表他三十歲以前的荒唐歲月。

他曾多麼的糊塗啊,大好年華用在吃喝玩樂上面,也曾經把大好的聰明用在追逐浪蕩上面。

就眼下來看,他是不笨的人。他依靠自己中了舉,如今也能參與到姑祖父南安老侯、董大學士、阮老侯組成的小圈子中。那對加壽忠心不二的小圈子,也是鞏固自己家族地位,互相息息相關的核心。

白天從南安侯府告辭的一幕,從眼前閃過。那是說完話,決定把解太子謠言之困的事情交給柳至以後,大家紛紛告辭。南安老侯叫住他:“世拓,你留下,我有話對你說。”

韓世拓落後一步,等到別人全走了,和鍾恆沛把老侯扶送到牀上,老侯凝視住他:“世拓,你如今立身謹慎,我聽得到,我爲你喜歡。還有正經,他的出息將大於你,他不會走你走過的路,你要好好的重視他。”

老侯只說這幾句,但韓世拓一直想到現在,想到他睡不着,要起來接着想。

老侯的話是勾起那好似燭光暗影的黑暗面,把過往歲月裡最沉痛的地方重新攤開。

也因此讓韓世拓更看清事實,沒有袁家,就沒有今時今日的他,也沒有今時今日的韓正經。

爲報袁訓夫妻救助之恩也好,爲報阮英明提攜之恩也好,當下的局勢裡,他韓世拓都得成爲第一個往上衝的人。

爲了阮二大人“驚世駭俗”的提議,讓國子監驟然成爲衆矢之的的提議,也爲了他的兒子韓正經能平靜無波的走完全部的遊歷。就當下來看,這場歷時將在三年的出遊,會讓全京裡孩子們豔羨而津津樂道,並且對當事人受益匪淺,以後也再難有人匹敵。

這已經是一場爲自己,也爲親戚,也爲太子的必爭之舉。就在傍晚時分,韓世拓登門拜訪了阮樑明,也由阮樑明臉上看得清楚。尚書大人下巴似乎掉下來還沒有恢復,他的吃驚還全在眉梢和眼角里。他也沒有想到親弟弟小二會有這奏章,也代表他暫時沒有好的應對,以面對羣臣間的波瀾壯闊。

這個時候必須有人出頭,來應對來勢洶洶看似針對國子監卻其實針對阮二大人一個人的謾罵和攻擊。也要把國子監裡的慌亂穩定。

自己不出頭,還有誰出頭呢?

自己不出面,怎麼能指望阮二大人別的門生會出頭,他們不會後退?

修長的手指展開,握住燭剔,把燭光挑得明亮。全神注視着桌椅幾後的暗光流逝般的後退,光明更呈現出來,韓世拓嘴角上彎,下定決心的面容上笑了笑。

------題外話------

再次推薦自己的出版書,書的購買網址:每滿150減50青春動漫分會場http://。/20170314_mbee。

還沒有買書的親們請移駕活動區域。

第704章 ,搭橋第83章 ,應對第426章 ,謠言是這麼來的第549章 ,兄弟第374章 ,喬遷新府第第666章 ,恩旨第114章 ,承擔第694章 ,韓家族長的美好夢想第94章 ,神采第63章 ,糊塗人與不糊塗人第217章 ,驚馬第688章 ,元皓第二次請客第246章 ,分東西第775章 ,自驚自亂第840章 ,全家去看小討喜第728章 ,孩子們繼續長進第565章 ,討回加福第27章 ,討好第745章 ,舅甥相見動人心第570章 ,不傷性命第245章 ,錢財動凌心第367章 ,加壽請客不要錢第64章 ,善這個字第634章 ,孩子們當家第631章 ,太子的領悟第427章 ,加壽和蕭戰比拼第409章 ,一個人的鬧第174章 ,唯一的弟弟第749章 ,懟親家的梁山王第803章 ,寶倌擔起大責任第397章 ,加壽痛責柳義第173章 ,郡王妃對寶珠的不滿第770章 ,正經的親事第695章 ,正經爺當家第577章 ,蕭二進京第749章 ,懟親家的梁山王第419章 ,別讓看不起年輕第477章 ,袁訓和柳至的情意第534章 ,準備顛覆第200章 ,奶奶厲害!第395章 ,教導加壽第184章 ,誰敢傷舅爺?第752章 ,回京第620章 ,齊王沾染的孩子氣第49章 ,欺負第650章 ,國公得知喜訊第150章 ,自己掙下的錢第160章 ,高中以後應感謝第617章 ,正經爺會師胖孩子第388章 ,防微杜漸第167章 ,寶珠的神奇日子第115章 ,想通第633章 ,不耽誤你們母女第284章 ,審案忽變第617章 ,正經爺會師胖孩子第429章 ,只因爲當爹的不放心第746章 ,小十送錢第401章 ,大鬧留香院第208章 ,掛念寶珠的親人第435章 ,不許孩子們去從軍第127章 ,撞見第340章 ,夫妻相見第176章 ,表兇去趕武舉第673章 ,齊王和太子的商議第520章 ,約束論第28章 ,逞強第396章 ,功勞是加壽的第556章 ,小老妖怪第265章 ,加壽抓週宴上的一派胡言第3章 ,安大姑娘第264章 ,袁家的親事很搶手第355章 ,小稀奇寶貝第60章 ,難得清醒第471章 ,一羣蠢婦第547章 ,太后孃家沒有好人第567章 ,梁山王大捷第506章 ,喋血大帳第343章 ,聞惡耗不見得悲傷的謝氏第436章 ,喜訊還是不喜?第456章 ,遜你一舅爺第616章 ,夫子們的矛盾第817章 ,冰火兩重天第610章 ,尋找元皓小王爺動向的韓正經第723章 ,酒囊飯袋的袁兄第577章 ,蕭二進京第330章 ,堵住小王爺的嘴第514章 ,不死心第517章 ,齊王第552章 ,發動第291章 ,加壽爭寵第377章 ,天真無邪的小王爺蕭戰第124章 ,當初,沒看出來?第192章 ,幫助舅父過難關第188章 ,夫妻相見恩愛濃第211章 ,聖眷驚人的袁將軍第471章 ,一羣蠢婦第380章 ,能撒嬌能吃苦的袁侯爺第518章 ,大家好論第157章 ,我有新衣裳第463章 ,馬浦遭殃
第704章 ,搭橋第83章 ,應對第426章 ,謠言是這麼來的第549章 ,兄弟第374章 ,喬遷新府第第666章 ,恩旨第114章 ,承擔第694章 ,韓家族長的美好夢想第94章 ,神采第63章 ,糊塗人與不糊塗人第217章 ,驚馬第688章 ,元皓第二次請客第246章 ,分東西第775章 ,自驚自亂第840章 ,全家去看小討喜第728章 ,孩子們繼續長進第565章 ,討回加福第27章 ,討好第745章 ,舅甥相見動人心第570章 ,不傷性命第245章 ,錢財動凌心第367章 ,加壽請客不要錢第64章 ,善這個字第634章 ,孩子們當家第631章 ,太子的領悟第427章 ,加壽和蕭戰比拼第409章 ,一個人的鬧第174章 ,唯一的弟弟第749章 ,懟親家的梁山王第803章 ,寶倌擔起大責任第397章 ,加壽痛責柳義第173章 ,郡王妃對寶珠的不滿第770章 ,正經的親事第695章 ,正經爺當家第577章 ,蕭二進京第749章 ,懟親家的梁山王第419章 ,別讓看不起年輕第477章 ,袁訓和柳至的情意第534章 ,準備顛覆第200章 ,奶奶厲害!第395章 ,教導加壽第184章 ,誰敢傷舅爺?第752章 ,回京第620章 ,齊王沾染的孩子氣第49章 ,欺負第650章 ,國公得知喜訊第150章 ,自己掙下的錢第160章 ,高中以後應感謝第617章 ,正經爺會師胖孩子第388章 ,防微杜漸第167章 ,寶珠的神奇日子第115章 ,想通第633章 ,不耽誤你們母女第284章 ,審案忽變第617章 ,正經爺會師胖孩子第429章 ,只因爲當爹的不放心第746章 ,小十送錢第401章 ,大鬧留香院第208章 ,掛念寶珠的親人第435章 ,不許孩子們去從軍第127章 ,撞見第340章 ,夫妻相見第176章 ,表兇去趕武舉第673章 ,齊王和太子的商議第520章 ,約束論第28章 ,逞強第396章 ,功勞是加壽的第556章 ,小老妖怪第265章 ,加壽抓週宴上的一派胡言第3章 ,安大姑娘第264章 ,袁家的親事很搶手第355章 ,小稀奇寶貝第60章 ,難得清醒第471章 ,一羣蠢婦第547章 ,太后孃家沒有好人第567章 ,梁山王大捷第506章 ,喋血大帳第343章 ,聞惡耗不見得悲傷的謝氏第436章 ,喜訊還是不喜?第456章 ,遜你一舅爺第616章 ,夫子們的矛盾第817章 ,冰火兩重天第610章 ,尋找元皓小王爺動向的韓正經第723章 ,酒囊飯袋的袁兄第577章 ,蕭二進京第330章 ,堵住小王爺的嘴第514章 ,不死心第517章 ,齊王第552章 ,發動第291章 ,加壽爭寵第377章 ,天真無邪的小王爺蕭戰第124章 ,當初,沒看出來?第192章 ,幫助舅父過難關第188章 ,夫妻相見恩愛濃第211章 ,聖眷驚人的袁將軍第471章 ,一羣蠢婦第380章 ,能撒嬌能吃苦的袁侯爺第518章 ,大家好論第157章 ,我有新衣裳第463章 ,馬浦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