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金殿論親事

文三姑娘的話點燃文老爺的希冀,文老爺這就要去僱轎子,兩個人動身。三姑娘出着神兒:“叔父請先往席丞相府上說話,哪怕他老奸巨猾,也不能在一位殿下的事情上無動於衷。我後面來,在宮門候你。”

抿抿脣:“叔父,我直到等你到來。”嗓音在這裡更緩,讓房中光陰幾若靜止不動:“如果不能挽救,這可是皇上登基後的本朝頭一位親王殿下出事情……”

文老爺和她齊齊打個寒噤,腦海裡出現文家受到牽連的情形。他們在外省,並不是韓正經養在京中姨媽家裡,對定邊郡王一族還存留的親戚待遇瞭然於心。天高皇帝遠的,縱然皇帝不再追究,地方官小吏等侮辱嘴臉也不能盡看。

文老爺一跳起來:“老三,你後面來,我先走了。你放心,是求是拜我都肯。他要是懶得動,揹我也揹他進宮。”

面聖大事,三姑娘留房中梳洗打扮。不管安王佔不佔理,半夜當街無視律法仗劍意欲殺人,以親王身份毀名譽,先就是獲罪的事情。三姑娘洗去妝容,不敢着好衣裳,以待罪的妝束把自己收拾好,讓家人僱了轎子往宮門。

……

金殿從來是起風雲的地方,但從沒有像今天這樣讓皇帝窒息。他在和安王對過幾句嘴上的氣話,不管以皇帝還是父親的身份都能壓得安王擡不起頭後,冰寒從手足生出,沿着四肢延爬到百骸直到把他撞的坐回龍椅中。

事情一出來,先想到的是與社稷江山的關係,憤怒而出責問太子的話語:“當街持劍殺人,眼裡沒有王法,這和造反有什麼不同?”想到是他的兒子以後,給了皇帝重重一擊。

禍起蕭牆就在眼前,讓皇帝想到他登基以前,太上皇對他說的話。

太上皇在福王亂中,和太后被圍宮中險些喪命。太上皇氣的發作定邊郡王的精神頭兒也沒有,但還能固守一片心思,不願意盡數殺戮,故而把皇位傳承,由皇帝在那一年平亂後登基,由皇帝在那一年處置定邊等人。

“天下太平,俱是江山百姓。一時性起,俱是暴徒流民。”

皇帝沒有誅九族,與太上皇的話有關,也和皇帝本人生於太平世道,沒有過多的殺戮之心有關。

久久注視一雙兒子,皇帝覺得自己那四海稱頌的仁德有夢碎之感。這兄弟倆個都讓他疑心大作。

安王,初出宮有自己的府第,涉及政事不過三年,並沒有出人頭地的舉動,也沒有天下稱頌的品德,他就敢和太子比權勢。攀比權勢永遠無邊,他下一步是不是和自己攀比?

而壞弟弟襯出好兄長?讓皇帝也不能安心。把兄弟襯成壞蛋,太子你的容人之心在哪裡?

在他眼前不斷出現齊王大婚那夜,京中死了一箇中毒的京官。是夜,安王府中的姬妾讓拿……安王府中最近死人不斷,和他昨夜當着順天府、京都護衛、刑部等人的面還要殺人……一波新的風雲在皇帝面前有展開之勢。

皇帝不能忍的時候,怒罵出來:“十一你要多大權勢才覺得知足!”又怒眸太子冷笑:“好兄長下面,自然是壞弟弟。”

太子跪了下來。

他自知解釋不清,才讓人一早去請席丞相。在皇帝氣頭上,他也不敢分辨。在他手中權勢遠大過安王的時候,安王想當然是個壞蛋這話皇帝想得到。此時看似一邊倒兒的局面,由順天府、鎮南王、刑部共同作證安王當街行兇,可不就是個一邊倒兒的局面。這與一邊倒兒的權勢怎麼分得開?

太子垂下頭一言不發,不管他說什麼,都將更激怒皇帝纔是。

安王覺得這是個機會,拼命的想要說幾句切中要害的話來解釋他府中最近情形爲異常。但鑑於他自以爲府中固若金湯,沒有想到逃出姬人。事先沒有準備好回話。

讓關押半夜本應是個喘氣整理的鐘點,他卻在太子府上就擔驚受怕去了。要真的才高八斗,三年參政早就會有出類拔萃的名聲出來。既然沒有,只尋思害人,不過如此而已。

見到皇帝后又連哭帶訴半個時辰,話說得乾淨,這會兒搜尋枯腸也沒有得力的言詞。

急出一頭的汗水,下立心思把這事鬧大和太子一拼到底也罷時,太監的回話也進來:“丞相席連諱求見。”

皇帝沒有家事,覺得席連諱來的正是時候,比他一個人愁悶的好。沉聲道:“宣。”

……

跌跌撞撞的身影因過於肥胖,東一歪西一斜,看得人擔心不已。在殿室深深中好似一葉顛簸於汪洋大海的小舟闖進來。

氣喘吁吁沒有等到拜到就淒厲叫嚷,渾然顧不得金殿不是能喧譁的地方。

“皇上息怒,您的事情就是國事,萬萬不能隨意處置,老臣能分擔的老臣分擔,老臣不能分擔的百官分擔,事涉殿下,天下人看着呢,萬萬不能草草啊……”

皇帝沒有問他罪的心,而是鼻子一酸流下幾滴淚水。想想兩個逆子要有半分看着“天下人”的心,也就不會鬧到這種地步。反而不如席丞相貼心周全。

看着那身子不好的人拉風箱似的喘息着,東倒西歪地打算拜下來。皇帝擡擡手,藉機在大袖子後面把淚水揩去:“平身吧賜座,扶着些兒,老丞相身子骨兒不好,快取蘇合香酒來給他。傳太醫殿外候着。”

幾個太監把席連諱扶起,屁股剛挨椅子,席連諱迫不及待說起來:“這是旁人眼裡棘手而又能招罪的事情,但老臣食君俸祿不能敷衍,因此聞信趕來,病體不能禮節端正,還請皇上恕罪。”

“你來的正好,你不來,朕也要宣你進宮。”皇帝想袁訓雖能打仗,柳至雖能緝拿,獨在太子也在的這事情裡,能離多遠就多遠。稍不防備就做能點兒手腳,皇帝可不願意讓人愚弄。獨席丞相是說這話的好人選。

太監把藥酒送上,席連諱喝上一口感覺好上許多,絮絮叨叨的說了起來。

“老臣在路上想好,您生氣安王爺呢,也不能由着氣頭兒上發落。您偏心呢,也不能過於偏袒。這事要從長計議,從長計議……”

安王聽到這裡心裡一鬆,知道在這位老丞相的“保駕”之下,性命上沒有問題。

皇族中爭鬥隨時無聲的死人,如他的母親就死在幫人求情方向不對上面。哪有切實的罪名?

不由對太子一瞥,想看他對自己得席丞相幫助有什麼神情?見同跪不遠的太子側臉兒眉舞秋陽,安王暗哼一聲,不過是沮喪暗藏不表露罷了。

想從沒有對席丞相有好處,關鍵時候他成知音人。安王就差在心裡膜拜,盤算着出宮好好拜望一番。

……

“行爲不檢讓朕痛心;無視王法,讓朕痛心;愚昧不查,朕也痛心;”

太子知道後面一句說自己,他歸還安王姬妾引出後面安王自亂自驚,父皇不可能看不出來。暗想幸虧席丞相到的及時,不然遷怒之下也有自己。

太子也寬下心,等着席丞相把這事情解開。就眼下給安王敲打,命他回府反省,不傷父皇顏面,也給安王留有餘地,也就不顯出自己這兄長有刻意之姿,席連諱的話讓他一怔。

“皇上,喏喏,安王殿下還小,這是先生們的錯。這與房中人也脫不了關係。現在文家在外請罪,皇上您可以聽一聽。”

皇帝也一怔,關他們傢什麼事兒?這分明是安王自身有瑕,太子縱放他所致。

安王也一瑕,想想讓他頭疼的三姑娘,直覺不妙的暗罵,關他們什麼事兒!

三姑娘進來後,更把安王氣個倒仰。你素衣去妝的,這是扮的哪出子脫簪待罪。而三姑娘的話更證實他所想。

“離京都路遠,不能時常叩拜。聞聽安王殿下夜來發狂,不敢不宮門候罪。”

皇帝淡淡:“你何罪之有?”

“家是安王的外家,人是文妃娘娘所指親事,今安王殿下行爲不端,理當與他同罪,理當由我承擔。”

安王肚子開始痛,皇帝哦上一聲,對文三姑娘有了興致:“恕你無罪,擡起頭來。”

見一張芙蓉面帶着黃瘦,想起來她不久前剛病一場,皇后還曾賜藥打發太醫看視。

皇帝皺皺眉頭,對安王又生不滿,斥責道:“是你的外家,怎麼病了你沒有照顧?”

安王可以確定文三姑娘到來的目的陰險,從她一出現,病容就是自己不敬母妃遺言的有力證據。安王沒緩和多久的心重新發涼,知道今天不據理力爭,出這道宮門自己再也別想擺脫這位三姑娘。

他因殺姬妾鬧騰到金殿,三姑娘只要還在京裡就不能動她的手腳。不然妾死妻也死,就風水上說他是不詳之人。

伏地拜道:“母妃所指親事,年頭兒沒到。文家貿然進京,兒臣一時不能分辨緣由,又有未婚嫌疑,不敢耽誤姑娘名聲,照管上確有疏忽,這全是兒臣的錯。”

文老爺和文三姑娘在肚子裡大罵他,什麼叫進京理由不能分辨,我們懷揣多少不懷好意來的。什麼叫未婚嫌疑?京裡的風氣不是早就另有異彩。

文三姑娘叩頭道:“這確實不是安王殿下的錯,是走遠親經過京外,聞聽壽姑娘高才,治理得太子府井井有條,不敢不來拜謁。學得一二,受益良多。”

這就把安王說的未婚嫌疑打破,太子府上的加壽姑娘現下未婚,沒見她避嫌疑不是?又就便兒的把自己心事和盤托出。

安王肚子裡大罵,你不提這一齣兒不行嗎?他更恨太子。全是太子鬧的,全是袁家鬧的。仗着有太后爲所欲爲。加壽六歲就有模有樣坐個宮車每天往太子府上去,六歲她能管住自己少吃果子就不錯。管家再條理,只能是太后給她的人料理,再就是太子府上的管事能幹。

如今成了全國少女們學事的榜樣,而還沒有人覺得可笑之極。

安王叩頭:“回父皇,壽姐兒的高才別人學不來,京裡除加壽以外,哪裡還有第二家。我知道她是苦學得病,已爲她準備好盤纏,回鄉閨中安坐是姑娘的正經事情。所以照管上看似不經心,其實送她安然返家已準備停當。”

文三姑娘垂淚:“現殿下府中頻頻出事,讓我怎麼放心離開?”

太子忍笑,你們進來以前不是說親事的吧?

席連諱沉思着,目光屢屢在安王和文家姑娘身上掃來掃去。就他來看安王野心已起,但這點兒事情完全沒到殺人或幽閉的地步。太子不讓他來說好話,席連諱知道後也會前來,也說一樣的話。他不能眼看着皇帝仁德的名聲陷在一個野心初起的殿下身上。

要說野心,皇家人不會少有。只有值得處置的時候,纔是出手的合適機會。

席連諱聽到這裡,對皇帝頻頻使眼色。

皇帝也覺得跑題,但這跑的他也沉吟,又讓席連諱暗示,他慢慢地道:“安王,你府上沒有人主中饋,姬妾管教無方,不然你也不會出亂子。”

太子鬆一口氣,十一弟猙獰已在心裡,但卻不能以他殺姬妾就定他謀逆罪名。而他的姬妾還是“自盡”的。他有殿下身份,就當下證據,拷問他也不可能。

既不能盡出他的心思,拿他定罪,讓人看着自己這兄長欺壓。也只會讓他的野心紮根更深。不如放他一馬,往好處想,他改得過來,做他的太平王爺。往不好處想,他再露馬腳,等天下人盡知的時候,再拿他理直氣壯。

太子心裡也準備好幾句“助長”的話,準備等皇帝說完,伺機說出來時。安王真的急了。

他纔不要娶安三姑娘呢,那不是房裡添個母夜叉?如果父皇今天賜婚的話,輕易不能打,也不能殺,安王覺得跟吞團咽不下去的苦藥,又吐不出來沒有區別。

皇帝的話沉吟着沒有完全落地,安王拼命叩頭:“父皇,兒臣最近看婦人都如洪水猛獸,從今兒開始就洗心革面,節制清心,以後再進我府中的姑娘都得清清白白性情溫順,再不會惹事是非才行。”

皇帝頓了頓,想到明年太子大婚。要讓太子和安王同一年大婚,這得問過太后才行。相關有司忙忙碌碌準備太子和加壽的親事諸事項,太后還怕不好,自己沒事兒問上一回。衣裳要精緻,珠寶要足夠,儀式要不出錯…。添上安王大婚分開有司人手,頭一個皇后也不會答應。

另外,二表弟堂弟本是自己一手帶出來,可以想到他們會上諫說慌亂,說妨礙太子大婚。要不上諫忍氣吞聲,絕不是自己教出來的人。巧立名目的纔是他們。如十年親事,當皇帝的理當驚心,提防這兩個人以後又私下隱瞞什麼。但就當時柳丞相欲置表弟與死地上,出現這事,十足是二混帳的爲人。

安王既然有個反對且願意改正自己的理由,皇帝就斥責道:“早有這心豈不是更好!說的再好,你也不是好人了。擬旨,罰俸一年,閉門思過半年。”

安王謝恩,文三姑娘也謝恩。因她家是外官,又多少扯得上開國功臣,皇帝對她和顏悅色:“你病好就回家去吧,賜婚聖旨頭一年下,你等着接旨。”

殿外秋陽高照,文三姑娘整個人都似亮了。她緊緊咬住的脣激動的顫抖幾下,免得心裡緊緊思忖的話出來的太過迅急,讓皇帝聽不清楚,或招致不悅。

“請皇上恩准再留京中,直到安王殿下事事妥帖爲止。祖父時常教導家中子弟,臣家,隨先帝起於板蕩之中。東征西討不曾後退一步。今遇到殿下府中內宅流言,拋下他返鄉,不是臣家子弟所爲。外戚榮譽與殿下不能分開,雖沒有過人見識,卻必行規勸之理。請皇上恩准。”

這就是三姑娘準備好的話,得體的把開國舊事說上一回。不管皇帝答應她前面隱含入中饋的話也好,不答應也好,這一段話都有機會出來回。

爲了文家,三姑娘算出盡智計。

文老爺在肚子裡暗暗叫好,安王五臟六腑快要氣炸,說一聲:“父皇…。”就要說話,席連諱怕他多生枝節,把他攔下:“殿下,您歷練不足,出這樣的事情可見以前身邊的人規勸不足。多一個規勸的人沒有不好,沒有不好啊。”

席連諱暗想你就別再惹事情了,爲你脫罪我撐着病體來的。真的觸怒皇上把你明旨發落,給皇上添上一筆忤逆兒子,你能好到哪裡去?

安王對他狠瞪一眼,這會兒可不覺得他好。正要再說時,殿外又有一句回話進來……

第541章 ,豁達大度原來是這樣用的第57章 ,懵懂不知感激第228章 ,韓家總算出來要面子的人第21章 ,示好第178章 ,不見思念相見內疚第829章 ,你誹謗不起第683章 ,全到新去處第320章 ,重重有喜第370章 ,身世披露第826章 ,誰的包圍第585章 ,對陣使臣第752章 ,回京第760章 ,帝后舊事第556章 ,小老妖怪第153章 ,我是來吃年酒的第794章 ,運道差的歐陽容第593章 ,魏行的失望第392章 ,爲獸頭們的憤然第780章 ,新年理舊話第42章 ,眼熱第237章 ,白眼狼小袁將軍第236章 ,纏綿第154章 ,出力的玉珠討銀子第691章 ,舅舅又不要元皓第322章 ,無奈糾結總要解開第60章 ,難得清醒第335章 ,我的地盤不許撒野第295章 ,老侯和柳家算賬第411章 ,比舅爺輸到家第825章 ,柳大哥第351章 ,袁二,你是女人第42章 ,眼熱第31章 ,得寶珠,中狀元第13章 ,佳人有恨第172章 ,一家人見面第77章 ,三六九等的家世第705章 ,離開第146章 ,沒良心的丫頭第8章 ,回話第313章 ,公幹第776章 ,金殿論親事第739章 ,此生無憾第719章 ,我出元皓第658章 ,衣錦祭拜第356章 ,大大大.....將軍第681章 ,揚州作亂第105章 ,動聽情話第602章 ,小女婿之爭第266章 ,敲詐袁家親事的小王爺第776章 ,金殿論親事第256章 ,袁訓揍龍大第37章 ,取笑的姑娘們第481章 ,針對太子的爭風第356章 ,大大大.....將軍第355章 ,小稀奇寶貝第236章 ,纏綿第610章 ,尋找元皓小王爺動向的韓正經第621章 ,皇后的東西吃不完第381章 ,福祿壽喜同進家第3章 ,安大姑娘第19章 ,管家姑娘第600章 ,孩子們各顯神通第118章 ,私房第84章 ,不是縫衣人第192章 ,幫助舅父過難關第680章 ,老公事的會第541章 ,豁達大度原來是這樣用的第135章 ,夜叉第291章 ,加壽爭寵第679章 ,尋訪故人的鎮南老王第323章 ,寶珠能壓妖魔鬼怪第281章 ,發作太子妃第32章 ,老太太的抱怨第307章 ,原來狀元是狀元第108章 ,喝茶第404章 ,橫刀自刎第644章 ,太子在此第163章 ,進宮第702章 ,又多一個傷兵第549章 ,兄弟第53章 ,清醒第269章 ,袁大會袁二第55章 ,求救第379章 ,翁婿某一回合第686章 ,一個桃子引出的事情第542章 ,一代賢后歸自己第842章 ,皇帝水軍湊熱鬧第134章 ,動心第121章 ,當家第475章 ,安排魯駙馬,發動第327章 ,找到袁訓第4章 ,老太太高興第174章 ,唯一的弟弟第267章 ,小王爺大包大攬第650章 ,國公得知喜訊第753章 ,進家第798章 ,加福練兵第510章 , 不把皇后放在眼裡第195章 ,寶珠進城第187章 ,英姿少年認郡王
第541章 ,豁達大度原來是這樣用的第57章 ,懵懂不知感激第228章 ,韓家總算出來要面子的人第21章 ,示好第178章 ,不見思念相見內疚第829章 ,你誹謗不起第683章 ,全到新去處第320章 ,重重有喜第370章 ,身世披露第826章 ,誰的包圍第585章 ,對陣使臣第752章 ,回京第760章 ,帝后舊事第556章 ,小老妖怪第153章 ,我是來吃年酒的第794章 ,運道差的歐陽容第593章 ,魏行的失望第392章 ,爲獸頭們的憤然第780章 ,新年理舊話第42章 ,眼熱第237章 ,白眼狼小袁將軍第236章 ,纏綿第154章 ,出力的玉珠討銀子第691章 ,舅舅又不要元皓第322章 ,無奈糾結總要解開第60章 ,難得清醒第335章 ,我的地盤不許撒野第295章 ,老侯和柳家算賬第411章 ,比舅爺輸到家第825章 ,柳大哥第351章 ,袁二,你是女人第42章 ,眼熱第31章 ,得寶珠,中狀元第13章 ,佳人有恨第172章 ,一家人見面第77章 ,三六九等的家世第705章 ,離開第146章 ,沒良心的丫頭第8章 ,回話第313章 ,公幹第776章 ,金殿論親事第739章 ,此生無憾第719章 ,我出元皓第658章 ,衣錦祭拜第356章 ,大大大.....將軍第681章 ,揚州作亂第105章 ,動聽情話第602章 ,小女婿之爭第266章 ,敲詐袁家親事的小王爺第776章 ,金殿論親事第256章 ,袁訓揍龍大第37章 ,取笑的姑娘們第481章 ,針對太子的爭風第356章 ,大大大.....將軍第355章 ,小稀奇寶貝第236章 ,纏綿第610章 ,尋找元皓小王爺動向的韓正經第621章 ,皇后的東西吃不完第381章 ,福祿壽喜同進家第3章 ,安大姑娘第19章 ,管家姑娘第600章 ,孩子們各顯神通第118章 ,私房第84章 ,不是縫衣人第192章 ,幫助舅父過難關第680章 ,老公事的會第541章 ,豁達大度原來是這樣用的第135章 ,夜叉第291章 ,加壽爭寵第679章 ,尋訪故人的鎮南老王第323章 ,寶珠能壓妖魔鬼怪第281章 ,發作太子妃第32章 ,老太太的抱怨第307章 ,原來狀元是狀元第108章 ,喝茶第404章 ,橫刀自刎第644章 ,太子在此第163章 ,進宮第702章 ,又多一個傷兵第549章 ,兄弟第53章 ,清醒第269章 ,袁大會袁二第55章 ,求救第379章 ,翁婿某一回合第686章 ,一個桃子引出的事情第542章 ,一代賢后歸自己第842章 ,皇帝水軍湊熱鬧第134章 ,動心第121章 ,當家第475章 ,安排魯駙馬,發動第327章 ,找到袁訓第4章 ,老太太高興第174章 ,唯一的弟弟第267章 ,小王爺大包大攬第650章 ,國公得知喜訊第753章 ,進家第798章 ,加福練兵第510章 , 不把皇后放在眼裡第195章 ,寶珠進城第187章 ,英姿少年認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