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不世之功

比起嘉平關外的北方部族,南姜一向很是安分,從高祖皇帝平定南越,在南越設下越西、越東兩個都護府後,至今一百多年間,從未有過戰事。

如今聶玄剛登基,南姜就鬧出這種動靜,幾乎就是一種□□裸的挑釁了。

聶玄不好戰,但也絕不畏戰,第二日朝上就已下了詔書,調集山陽、河洛兩地共十五萬大軍奔赴越西,並京畿營中一萬精騎,與南姜一戰。

只是在領軍將領的人選上,朝上有了爭執。

兵部尚書趙夏舉薦宋清,理由是京畿營中的精兵一向是他帶的,且宋清在嘉平關的表現足以證明他行軍打仗的能力。

另一派則以內閣首輔胡明謙爲首,認爲臨陣易帥實屬不智,應當以南越守將彭虎爲帥。

兩派都是各不相讓,胡明謙身爲首輔,說話自是很有分量,對趙夏怒目而視:“彭老將軍駐守南越有十數年了,對越西、越東,甚至是南姜都可謂瞭如指掌,實是爲主帥的最好人選。宋小將軍雖是年少有爲,但畢竟從未涉足南姜,望皇上三思。”

趙夏也不甘示弱,辯駁道:“宋芝將軍在時,宋清就隨父親征戰,宋芝將軍去後,更是在嘉平關屢立奇功。而南越幾十年來都無戰事,論對戰經驗,只怕宋清還在彭老將軍之上。”

聶玄看兩方爭得面紅耳赤,倒也沒有不悅。

趙夏是他的心腹,自然知道他的偏向,爲宋清說話是理所當然的,而胡明謙年事已高,遇事求穩,但確實是忠心爲國,不帶一點私心。

因此只是點了點頭,沉聲道:“兩位愛卿說得各有道理,但凡事也沒有十全十美的,彭虎老將軍生性謹慎、擅守城而不擅進攻。如今南越局勢混亂,朕要的,是一個有魄力有擔當,能應變能奇襲的大將。朕與宋清在嘉平關時,見他用兵靈活多變,守城也頗有法度,此次就以宋清爲主將,彭虎爲副將,協助宋清。”

衆人都知道“聶玄”和宋清曾在嘉平關並肩作戰,既然皇上都這樣爲宋清做保證了,即使心裡不大樂意的也沒話好說,只得應了。

聶玄見衆臣都不再開口,當即下令宋清整軍,兩日後開拔。隨後散了早朝,命胡明謙、宋清、趙夏和沈凌隨他到書房議事。

“胡相,朕知道你和趙卿都是一心爲國,彭虎和宋清,確實各有所長,朕讓宋清爲主將,也有朕的考量,彭老將軍與你是多年老友,你也把朕的意思對他說清楚,讓他心裡不要有芥蒂。”聶玄先對胡明謙安慰了幾句。

胡明謙方纔心裡還有點不服氣,這會兒也都散了,想想彭虎的脾氣秉性和宋清的赫赫戰功,便知道聶玄這會兒說這話其實是給自己面子,連忙恭敬地應了。

聶玄這才轉向沈凌:“動兵不是一件小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前線將士捨生忘死,朕不希望供給上出任何差錯。”

他繼位後,就將沈凌升任了戶部尚書。沈凌從小受沈老相爺教導,在內政上確實是一把好手,也知道其中的輕重,連忙正色應諾了,保證軍需上絕不出差錯。

待對衆人都交待過,聶玄才讓其餘諸人退了,對宋清指了指下首的位置:“這兒也沒外人了,坐下說話吧。”

宋清也不推脫,恭敬道:“謝皇上,臣定不負皇上的信任。”

“胡明謙年事已高,再有幾年,就該致仕養老去了,這個位置,朕給你留着。朕希望你不只是一個大將軍。”聶玄毫不避諱對他的信任:“這回讓你去,一是因爲你合適,二來,是想給你個天大的功勞,好讓你回來的時候能和朕求一個天大的恩典……你可明白?”

這個“天大的恩典”,自然就是求娶聶柔了,宋清面上微紅,眼底滿是欣喜,一挑官服跪了下來:“是!臣謝皇上隆恩!定爲皇上靖平南姜。”

“好!”聶玄親手託着他的手臂把人扶了起來:“朕在京城等你凱旋。”

他們兩人既是君臣也算是知己,彼此都是聰明人,很多東西都是一點就透。但旁人卻未必有這份默契。

宋薇聽說宋清要領兵出征平亂,還是去南姜,便提心吊膽地,再聽人說皇上只給了他一萬騎兵和十五萬徵調的軍隊,更是擔心地不行,進宮看蔣明珠時,不由對她說了幾句。

後宮不得干政,何況蔣明珠如今大半心思都放在腹中的孩子身上,對這件事還當真不是很清楚,但聽宋薇說了幾句後,就大概猜到了一點聶玄的想法,笑道:“娘,南姜總共也不過七八十萬人,除去老弱婦孺,能上戰場打仗的,滿打滿算也不超過三十萬吧,要是皇上當真派大軍壓境,就算勝了,也顯不出表哥的功勞。更何況,大軍調動,糧草軍餉都是一筆浩大的支出。”

宋家本就是武將世家,宋薇自小對這些耳濡目染,也不是不懂,只是心裡卻免不了擔心,忍不住對女兒說了說,見蔣明珠信心滿滿,渾然不擔心的樣子,心裡也安定了點。點頭道:“也是……罷了,都是男人們的事,咱們說這個做什麼,我今兒來是想跟你商量下,我再過一個月再進宮吧?”

宮妃懷孕到八個月後,母親是可以進宮陪伴的,如今宮裡衆人都看得分明,皇帝對皇后十分寵愛,幾乎是長住在棲鳳宮,自然沒人敢讓蔣明珠不如意,早早地就經內務府走了程序,去請了宋薇。

蔣明珠倒是並不特別依賴宋薇,她身邊伺候的人不少,都是聶玄親自給她挑的心腹,但聽宋薇這麼問,也有點驚訝,略一想,便皺起了眉頭:“怎麼了?是不是裴嬸嬸那邊有什麼變故?”

宋薇似是有點驚訝她一猜就中,點頭道:“嗯,前天晚上她吐了血,暈迷過去許久,好在阮太醫趕去後把人救了回來。兩個孩子嚇得跟什麼似的,我有點不放心。想着在她們府上再住一陣。”

蔣明珠點頭表示明瞭:“那娘就先在裴嬸嬸那兒看着點吧,一會兒讓夜雪也跟你回去,給你幫把手,我這裡娘不用擔心,殿下早就把伺候的人安排好了。”

宋薇看她提到聶玄便是滿滿的歡喜和信賴,既是欣慰又是好笑,輕斥道:“太子如今是皇上了,你還一口一個殿下的,趕緊改口了。”

蔣明珠一愣,這才察覺自己的口誤,連忙笑道:“是,一不當心就忘了。回頭我得多喊幾聲,免得下回再叫錯。”

聶玄下朝回來正趕上他們說的這最後幾句,一邊解朝冠,一邊笑道:“夫人不說,朕也沒察覺。”

蔣明珠起身迎他,笑着接過他手裡的朝冠:“陛下是有順風耳麼?一說到您您人就到了。”

宋薇看他們小兩口相處時輕鬆恩愛,連忙尋了個由頭,告辭出宮了。

蔣明珠和聶玄說了宋薇要晚些時候進宮的事,又把她的來意說了。

聶玄還有不少摺子沒批,見蔣明珠已經自覺地坐在桌邊替他研磨,便揮手讓賀林等人都退了下去,一邊拿了摺子看,一邊“嗯”了一聲:“那你怎麼想?”

“陛下這個先生是做出癮頭來了,總想着考我呢,”蔣明珠嘀咕了一句,笑道:“陛下是希望表哥立下大功,風風光光地將皇姐娶進門。也是覺得表哥能夠勝任。”

“他的兵法師從蕭嶺,氣度大開大合,在細節處也從不疏失,攻守皆得法。他在嘉平關的那幾次奇襲,都是因勢利導,看着像是草率衝動,其實是穩中求變。”聶玄毫不吝惜對宋清的讚賞:“宋清若爲將,將來的成就定是遠超你舅舅。我給他十五萬軍隊和一萬精騎,已經是很保守了。你儘管放寬心。”

****************

在沈凌的調度下,一萬精騎的糧草在第二日就已準備妥當,十五萬大軍的糧草也已從東江、之南等地調往南越。

宋清的一萬精騎很快整軍待發,一切都準備停當,只等聶玄一聲令下便可開拔。

清寧宮卻忽然來了個意想不到的人。

賀國公府的鄭老夫人來求見何太后,想求她讓聶玄收回成命。

蔣明珠正巧也在清寧宮陪何太后說話,她對鄭老夫人一向很有好感,見她急的嘴上都起了火泡,忙勸道:“老夫人先彆着急,有話好好說。”

鄭老夫人搖頭,顫巍巍地跪了下來:“太后,我們何家滿門英烈,理應爲大盛盡忠,可如今家裡只有嘉兒這麼一個孩子了,他竟然、竟然瞞着我向皇上請戰,要跟着宋小將軍上戰場……這、這叫我怎麼能放心的下啊……”

何太后驚得站了起來:“什麼?何嘉向皇上請戰?他瘋了不成?南姜的氣候跟京城千差萬別,還有沼澤瘴氣,這是去打仗不是去玩,他跑去湊什麼熱鬧?!”

“可不是,他真是昏了頭了,”鄭老夫人淚如雨下:“好說歹說都勸不聽,我也是實在沒法子了,纔來求太后娘娘,請皇上收回成命。”

事情已經近在眼前,也拖延不得,何太后立刻讓人去請了聶玄。

何嘉是何府僅存的一點血脈,宋清又何嘗不是宋家唯一的子嗣?蕭嶺和蕭若水在知道宋清要出征的消息後,只是囑咐他一切小心,宋薇雖和她抱怨了幾句,卻也沒妄圖通過她來影響聶玄的決定。如今何太后卻是一聽這話就想讓聶玄收回成命。

蔣明珠低下了頭,何太后和鄭老夫人的語氣讓她微微有些不悅,但她還是知趣地沒開口說話。畢竟何嘉從沒離開過京城,貿貿然去往戰場,家裡人放心不下,總歸還情有可原。

這會兒聶玄正在御書房和宋清等人議事,聽賀林回報了個大概,也就點了點頭,等這頭議完了,又着人去把何嘉叫了過來,一起到了清寧宮。

鄭老夫人一看到何嘉,立刻上前拉住他,轉向聶玄求道:“皇上,嘉兒他不懂得輕重,胡亂請戰,求皇上原諒他……”

聶玄方纔一聽是太后和鄭氏要見他,就猜到是這麼回事了,隨手把何嘉一推,推到鄭氏和何太后面前:“這小子跟朕說家裡人都同意了,朕才準了他,沒想到竟是哄朕的。既然老夫人不同意,這就把人領回去吧。”

何嘉梗着脖子:“皇上,您金口玉言,答應了讓我隨軍出征的。”

“你還敢跟朕討價還價?”聶玄一挑眉:“朕可還沒追究你的欺君之罪。”

鄭氏腿一軟,跌坐下去,一時左右爲難,又不敢說自己不同意,又不想真的讓孫子出征,急的面色煞白。

聶玄坐在蔣明珠身邊,悄悄捏了捏她的手。

蔣明珠不明所以,只見他朝何嘉那邊瞟了一眼,才明白過來,這癥結其實是在何嘉身上。聶玄讓她插手,顯然是已經知道何嘉爲什麼非要出征了,這是想送個何家的人情給自己,當下心領神會。忙讓人扶着鄭氏坐下,溫和道:“賀國公,容我插一句嘴,你還年輕,又不曾上過戰場,貿貿然去了南姜,豈不是叫母后和老夫人擔心麼?”

第二十八章 情愫暗生第五十八章 外室落胎第六十九章 螳螂捕蟬第八十五章 太后震怒第五十九章 訪梅疏影第九章 辭舊迎新第六十四章 今非昔比第五十九章 訪梅疏影第二十四章 籌謀佈局第四十三章 斷袖之癖?第八十一章 不世之功第一章 內外交困第六章 沈家兄妹第六十七章 懲惡揚善第三十四章 公主殿下第二十章 少年國公第五章 初露鋒芒第七十五章 捉姦在牀第二十三章 試探心事第四十一章 明瑾親事第五十七章 相知相愛第六十四章 今非昔比第七十四章 方家主事第七十八章 聶玄登基第八十二章 皇后臨盆第二十八章 情愫暗生第七章 請君入甕第九十四章 結局(上)第三十章 公主威名第四十九章 皇后賜玉第九章 辭舊迎新第十六章 私定終身?第八十九章 宋清還朝第七十七章 善惡有報第十九章 水落石出第二十六章 各執一詞第二章 太子殿下第五十三章 回太子府第六十九章 螳螂捕蟬第五十七章 相知相愛第十八章 是非真假第三十二章 宋清其人第八十八章 裴氏病故第五十七章 相知相愛第一章 內外交困第四十章 報應不爽第七十九章 一後二嬪第九十四章 結局(上)第八十八章 裴氏病故第一章 內外交困第四十章 報應不爽第二十七章 重掌蔣家第十章 沈家提親第四十一章 明瑾親事第三十四章 公主殿下第五十六章 側妃小妾第92章 大佩佩生日快樂第92章 大佩佩生日快樂第十七章 意外訪客第八十一章 不世之功第二十七章 重掌蔣家第二章 太子殿下第十九章 水落石出第三十章 公主威名第六十四章 今非昔比第七十三章 深仇大恨第八十五章 太后震怒第三十五章 明珠心意第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三十二章 宋清其人第二章 太子殿下第七十三章 深仇大恨第十九章 水落石出第八十一章 不世之功第十二章 明瑾心事第二十八章 情愫暗生第七十七章 善惡有報第十八章 是非真假第二十六章 各執一詞第六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七十章 黃雀在後第三十九章 坦誠心意第四十一章 明瑾親事第五十二章 夫君,生的第八十一章 不世之功第四十六章 公主宴客第八十五章 太后震怒第六十一章 除夕家宴第六章 沈家兄妹第四十五章 與子成說第86章 雙更第五十三章 回太子府第七十六章 達成協議第二十八章 情愫暗生第七十九章 一後二嬪第六十四章 今非昔比第三十章 公主威名第三十五章 明珠心意
第二十八章 情愫暗生第五十八章 外室落胎第六十九章 螳螂捕蟬第八十五章 太后震怒第五十九章 訪梅疏影第九章 辭舊迎新第六十四章 今非昔比第五十九章 訪梅疏影第二十四章 籌謀佈局第四十三章 斷袖之癖?第八十一章 不世之功第一章 內外交困第六章 沈家兄妹第六十七章 懲惡揚善第三十四章 公主殿下第二十章 少年國公第五章 初露鋒芒第七十五章 捉姦在牀第二十三章 試探心事第四十一章 明瑾親事第五十七章 相知相愛第六十四章 今非昔比第七十四章 方家主事第七十八章 聶玄登基第八十二章 皇后臨盆第二十八章 情愫暗生第七章 請君入甕第九十四章 結局(上)第三十章 公主威名第四十九章 皇后賜玉第九章 辭舊迎新第十六章 私定終身?第八十九章 宋清還朝第七十七章 善惡有報第十九章 水落石出第二十六章 各執一詞第二章 太子殿下第五十三章 回太子府第六十九章 螳螂捕蟬第五十七章 相知相愛第十八章 是非真假第三十二章 宋清其人第八十八章 裴氏病故第五十七章 相知相愛第一章 內外交困第四十章 報應不爽第七十九章 一後二嬪第九十四章 結局(上)第八十八章 裴氏病故第一章 內外交困第四十章 報應不爽第二十七章 重掌蔣家第十章 沈家提親第四十一章 明瑾親事第三十四章 公主殿下第五十六章 側妃小妾第92章 大佩佩生日快樂第92章 大佩佩生日快樂第十七章 意外訪客第八十一章 不世之功第二十七章 重掌蔣家第二章 太子殿下第十九章 水落石出第三十章 公主威名第六十四章 今非昔比第七十三章 深仇大恨第八十五章 太后震怒第三十五章 明珠心意第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三十二章 宋清其人第二章 太子殿下第七十三章 深仇大恨第十九章 水落石出第八十一章 不世之功第十二章 明瑾心事第二十八章 情愫暗生第七十七章 善惡有報第十八章 是非真假第二十六章 各執一詞第六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七十章 黃雀在後第三十九章 坦誠心意第四十一章 明瑾親事第五十二章 夫君,生的第八十一章 不世之功第四十六章 公主宴客第八十五章 太后震怒第六十一章 除夕家宴第六章 沈家兄妹第四十五章 與子成說第86章 雙更第五十三章 回太子府第七十六章 達成協議第二十八章 情愫暗生第七十九章 一後二嬪第六十四章 今非昔比第三十章 公主威名第三十五章 明珠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