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請君入甕

沈家詩書傳家,從沈老相爺的祖父那一代就開始在朝爲官,可說是世代簪纓。沈策也是自幼在祖父和父親的影響下熟讀詩書,去年不過十六歲,就已考中了舉人,如今又拜在京城最有名望的先生門下,只等明年春闈高中,就可謀得一官半職踏上仕途。

蔣敏與宋薇自幼相識,又多年交好,沈策比蔣明珠大了三歲,彼此家世年紀都合,便半是玩笑半是當真地說過,要親上加親,給兩人定個娃娃親。

沈策的面容與蔣敏有幾分相似,五官好看,但也並不失英氣。聶玄打量了一番,倒也挑不出什麼毛病,客觀道:“長得不錯。”

蔣明珠笑了笑,在心裡“嗯”了一聲,算是給他的迴應。沈瑤見她紅着臉不說話,又笑了起來。

沈策拉了她一把,躬身對宋薇行了一禮:“舅母,我們還得去兩位姑姑家送節禮,就不叨擾了。”

這時間還遠不到飯點,宋薇便也沒有留他們,連聲說好。蔣明珠連忙道:“我去送送他們。”

宋薇一愣,很快就瞭然地一笑。蔣明珠知道她肯定誤會了,但也沒功夫去解釋。聶玄幫了她,她也想投桃報李,幫聶玄問一下“太子”的近況。但她幾乎足不出戶,和蔣雲又不親近,對這些朝政之事幾乎是一竅不通,更沒什麼機會遇到外人。見着沈策自然不想錯過。

沈策和沈瑤和她一起往外邊走。蔣明珠出了屋子,就對沈策道:“前些日子姑母冒着大寒過來,又受了不少委屈,現下身子好些了吧?”

“已經好了,”沈策一笑:“說來還要謝謝你纔是,聽娘說,是你教她去找何嘉的。”

“不是我,是娘和我說的,”蔣明珠把這“功勞”推到了宋薇頭上,問道:“聽說皇上這次動了大怒,連兩個皇子都挨訓斥了?”

沈策有點奇怪她居然會問這些事,但也沒有隱瞞,輕聲道:“大皇子是捱了一通訓,太子殿下和你舅舅一向親厚,皇上倒沒怪他,只是他心情抑鬱,聽說是病了,好些日子沒上朝了。”

蔣明珠心不在焉地咬了咬脣,正想問問聶玄還有什麼要問的,冷不防擡起頭,就被沈策一把扯住了手臂:“小心點,有臺階。”

“唔,謝謝表哥,”蔣明珠紅了臉,看清眼前的兩級臺階,便有點尷尬,在自家院子裡差點被臺階絆倒,實在是有點丟臉。

沈策放開她的手,溫和地笑:“客氣什麼。”

蔣明珠把兩人送到院子門口,正要再往前,沈策便攔住了:“外頭挺冷的,你也沒帶披風,就回去吧,別送了。”

沈瑤原本就喜歡蔣明珠,巴不得她做自家嫂子,一聽這話連連吃笑,點頭附和:“對啊對啊,二表姐快回去吧,要是着涼了我哥該着急了。”

蔣明珠還想着聶玄的事,對她的取笑並沒在意。

沈瑤正要再說,沈策一拍她的肩,指了指日頭:“你可真是說不完的話。快些走了,回去晚了娘該擔心你了。”

沈家這一代堂兄弟姐妹裡就她一個女孩兒,闔府上下都寵着,唯獨蔣敏會管束她。沈瑤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她娘。一聽沈策把自家孃親搬了出來,連忙一縮頭,識趣地跟蔣明珠揮了揮手,兄妹倆一道與蔣明珠道了別,往外頭去了。

蔣明珠見他們邊走邊說着什麼,時不時還能聽到沈策的笑聲和沈瑤氣急的哼哼,心中不由有些羨慕。

聶玄見她在門口站了好一會兒沒進屋,疑惑道:“不進屋?你...不會是真想嫁給他吧?”

見他竟絲毫沒多問關於太子的事,蔣明珠疑惑:“你的事怎麼辦?”

聶玄“唔”了一聲,聲音也因爲她的着急而多了點笑意:“其實我也猜到了,若是‘我’死了,肯定瞞不了這麼久,早就滿城皆知了。既然沒這個消息,那隻可能是不死不活,所以太子‘病’着。放心吧,我府裡的人還是有些斤兩的,至少一兩個月總撐得住。你呢,想什麼呢?”

蔣明珠沒想到他還注意到了她的失神,想想這些心事不能對外人言,又不想對母親說,對他也沒什麼好隱瞞的,既不用怕他嘲諷,也不用怕他擔心,便輕聲道:“只是有點羨慕罷了。”

沈凌是吏部侍郎,沈老相爺又是朝中元老,在朝中都是要職,聶玄對沈家還是比較瞭解的。沈家家風極嚴,絕沒有寵妾滅妻,偏寵庶子庶女這樣上不得檯面的事。蔣明珠的羨慕,想必正是因此而來。聶玄想了下,正要開口,就聽得蔣明珠打簾子進了屋。

宋薇當着柳氏的面吩咐把蔣敏送給蔣家的節禮清點進了公中的庫房,又從她送給自己和蔣明珠的單子中挑了兩匹面料和一斤金絲燕盞給柳氏。

柳氏面上笑着謝過了宋薇,心裡氣得咬牙,只覺得一口氣堵着憋得心口疼,勉強應了兩三句就起身告辭了。

蔣明珠站在門口聽到動靜,便打起笑臉把人送到了院中:“柳姨娘不多坐會兒了?”

柳氏連敷衍她也懶,只一點頭便走了。蔣明瑜也是氣紅了臉,一聲不吭地扭頭就走,倒是蔣明瑾還停下了步子,朝蔣明珠笑了笑:“我們先回去了。”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蔣明珠便也點了點頭,送她去了。

柳氏見女兒竟落在後面跟蔣明珠賠笑臉,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待回到自家院中,立時劈頭蓋臉地罵了過去。

蔣明瑾把下人都遠遠打發了出去,只留下柳氏的陪嫁丫頭,如今嫁給蔣家總管的華嫂。又親手給柳氏倒了茶:“娘,凡事何必放在面上。”

“蔣敏這是存心給我難看!”柳氏一拍桌子:“沈凌遇着事的時候,還大哥大嫂地叫着,求我和老爺幫忙,一轉臉就不認人了,還站到宋薇那邊去。真是個小人,反覆無常!”

她罵得起勁,倒是渾然忘了當時蔣敏哭着求他們,他們絲毫不動容的事。蔣明瑾皺了皺眉,有點聽不下去:“娘何必爲這個事生氣,豈不是叫下人們看笑話麼?”

柳氏這才按捺下怒氣。她極好面子,在府中下人面前一貫都是當家主母的樣子,自然不想丟了臉面。

蔣明瑜卻是不滿了,抱怨道:“姐,你到底是幫她們還是幫我們啊?”

她才只十三歲,容貌又是三姐妹中最出色的,平日裡事事都要與蔣明珠爭個高低,今日的事,自然也覺得受了天大的委屈。

蔣明瑾看她即使生氣的時候也是嬌憨可愛,端的一副好相貌,心中既是喜歡又有點微酸,但到底是自家一母同胞的妹妹,還是緩下了口氣勸她:“當然是幫你們。你想想,姑母是沈家的人,和咱們家也最多就是年節上的人情往來,做不了咱家的主,就算偏幫她們又有什麼關係?咱們家做主的,到底還是爹和祖母。只要爹站在我們這邊,她們就翻不了身。”

蔣明瑜想了想,這纔有點高興,點頭道:“那我去和爹說,快點給我們換名字,也好讓娘出了這一口氣。”

蔣明瑾也點了點頭,畢竟夜長夢多,誰知道將來會有什麼變數。何況蔣雲對宋薇母女幾乎沒有多少情分,想來也不會不同意。

倒是柳氏不答應了:“你爹和我說好了,說明珠願意換,就是要等宋薇病好些。到年底開宗祠的時候請族裡的長輩做主給你們換,這會兒再去求他,怕是不好吧?他的脾氣你們也知道,說多了怕要嫌我們煩。”

對於蔣雲的脾氣,只怕沒有人比柳氏摸得更清,兩姐妹聽了,也是有點猶豫。

華嫂見三人一時都不說話了,想起丈夫前兩天聽來的閒話,連忙道:“夫人,我聽我家裡人說,那邊兩位現在也在想法子呢,願意換什麼的,只怕都是爲了拖時間,說說而已。”

柳氏嗤笑,顯然十分不屑:“就憑她們兩個,能想到什麼好法子。左右老爺都拿定主意了。我會怕她們?”

“聽說是給宋芝的兒子送了信,想找他幫幫忙吧,”華嫂說得有點遲疑,畢竟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誰料蔣明瑜立刻驚叫了一聲:“我看到過!前兩天我在小花園裡就看到了明珠身邊的素月,拿了一包什麼東西,我問了聲,她說是送去宋府,讓他們轉去嘉平關給宋家少爺的。”

這一下柳氏和蔣明瑾都皺起了眉。宋芝戰死,若是他兒子當真爲這件事回京和蔣雲理論,蔣雲也是要給他幾分面子,不好再強行讓蔣明珠換名。

柳氏今日本就在宋薇那裡受了氣,想方設法找補回來還來不及,怎麼甘心再在這件事上受挫。咬牙恨道:“那該怎麼辦?老爺把時間都定好了,是改不了了。”

華嫂湊上前,壓低了聲音:“夫人,我家那位是聽到蔣明珠那邊的素月和素和議論的,她們還說,就怕宋家少爺還沒回來,這事就已經成了定局。京里人都知道了,再想叫老爺收回主意就來不及了。”

柳氏眼前一亮,和蔣明瑾對視一眼,都覺得這法子不錯。兩人商議了好一會兒,才議定了主意。

**************

她們那一頭躊躇滿志,蔣明珠這一邊也正忙着自己的事。聶玄希望她能打聽一下“太子”的近況,勉強算是知道了一些,至於要見到長公主,只怕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幸好聶玄也知道這事不好辦到,並不心急,他看着蔣明珠和柳氏母女小到話語裡的機鋒,大到嫡庶之爭,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鬥得激烈,竟還看出了幾分樂趣。

轉眼又是半個月過去,進了臘月二十,家裡忙着準備過年的事,柳氏也忙得無暇分~身,蔣明珠和宋薇總算是清靜了幾天。

宋薇對蔣雲早已死了心,如今只想和女兒過兩年安安穩穩的日子,給女兒定一門不錯的親事,看着女兒出嫁,也就心滿意足了。見蔣明珠那天去送了沈策,這幾日便總試探她的心意。

蔣明珠又是好笑又是無奈,正練着字,聽她又提到了沈家,索性把筆一丟兩手捂住了耳朵,耍賴道:“娘,我真的沒有那個意思,我就是有事要問表哥。”

宋薇被她逗得展顏一笑,她容色極美,這幾日都因爲宋芝的事愁雲慘淡的,這一笑起來當真是如同雲散月明,叫人見了便心生歡喜。

蔣明珠放下手,伸手抱了抱她的肩:“娘,你應該多笑笑。”

宋薇心裡一暖,拍了拍她的手:“好了,娘知道。對了,你爹說晚上要過來和我們吃飯,你看他是不是又要跟你說換名字的事?”

蔣明珠一笑:“放心吧,他不會讓我換的。”

聶玄聽她胸有成竹的口氣,也笑了笑:“這麼有把握?你覺得柳氏真會自己把這件事傳出去?”

他當時給蔣明珠出的主意是把這個消息傳出去,索性鬧得高門大戶人盡皆知,蔣云爲了保住自己的名聲,非但不能這麼做,還要極力闢謠。

蔣明珠雖是按着他說的做了,在細節上卻又添了機巧,先是讓素和素月談論這件事被管家聽到,又讓蔣明瑜看到她們給宋府送了東西。一步步讓柳氏入甕,自己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

現在臨近春節,各家各戶的走動本就多,十多天下來,這消息早已傳得沸沸揚揚,各家夫人小姐都把這當個笑話說給自家人聽。只怕朝中大臣多半也有耳聞了。

蔣雲晚上根本就沒有過來,反而是去了蔣老太太那裡,不一會兒就有人來叫蔣明珠和宋薇過去。

聶玄笑了笑:“來了,這局布了快一個月,該收網了。”

第86章 雙更第九十章 圍場重逢第九十一章 幾次三番第九十一章 幾次三番第六十七章 懲惡揚善第八十二章 皇后臨盆第二十章 少年國公第八十二章 皇后臨盆第六十二章 明珠懷胎第六十章 軟禁明瑜第七十六章 達成協議第三十三章 賬目糾紛第八十章 冊封大典第二十二章 賊心不死第一章 內外交困第九章 辭舊迎新第五十九章 訪梅疏影第六十章 軟禁明瑜第七十九章 一後二嬪第十一章 懵懂情懷第二十八章 情愫暗生第五十一章 聖旨賜婚第四十六章 公主宴客第六十五章 誤中副車第二十三章 試探心事第五十九章 訪梅疏影第九十四章 結局(上)第十二章 明瑾心事第五十五章 二品誥命第三十二章 宋清其人第三十六章 太子選妃?第八十一章 不世之功第三十八章 庶子教養第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八章 此消彼長第八十四章 兩頭爲難第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八十三章 母女平安第七十二章 之南富商第二十八章 明賬暗賬第七十九章 一後二嬪第七十五章 捉姦在牀第九章 辭舊迎新第二十六章 各執一詞第四十九章 皇后賜玉第七十四章 方家主事第四十三章 斷袖之癖?第六章 沈家兄妹第六十二章 明珠懷胎第五十三章 回太子府第三十三章 賬目糾紛第四十章 報應不爽第六章 沈家兄妹第五十五章 二品誥命第九十章 圍場重逢第二十六章 各執一詞第三十八章 庶子教養第八十四章 兩頭爲難第八十五章 太后震怒第三十四章 公主殿下第87章 繼續雙更第三十八章 庶子教養第五十一章 聖旨賜婚第五十六章 側妃小妾第四十二章 故技重施第七十五章 捉姦在牀第九十三章 金屋藏嬌?第八章 此消彼長第六十二章 明珠懷胎第五十一章 聖旨賜婚第九章 辭舊迎新第六十二章 明珠懷胎第十章 沈家提親第八十五章 太后震怒第八十四章 兩頭爲難第四十八章 聰明過頭第二十章 少年國公第六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三十四章 公主殿下第七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一章 除夕家宴第六章 沈家兄妹第三十三章 賬目糾紛第二十七章 重掌蔣家第七十七章 善惡有報第四十一章 明瑾親事第四十八章 聰明過頭第七章 請君入甕第三十三章 賬目糾紛第八十一章 不世之功第六十一章 除夕家宴第七十章 黃雀在後第二十三章 試探心事第八章 此消彼長第六十七章 懲惡揚善第十三章 卑劣手段第七十七章 善惡有報
第86章 雙更第九十章 圍場重逢第九十一章 幾次三番第九十一章 幾次三番第六十七章 懲惡揚善第八十二章 皇后臨盆第二十章 少年國公第八十二章 皇后臨盆第六十二章 明珠懷胎第六十章 軟禁明瑜第七十六章 達成協議第三十三章 賬目糾紛第八十章 冊封大典第二十二章 賊心不死第一章 內外交困第九章 辭舊迎新第五十九章 訪梅疏影第六十章 軟禁明瑜第七十九章 一後二嬪第十一章 懵懂情懷第二十八章 情愫暗生第五十一章 聖旨賜婚第四十六章 公主宴客第六十五章 誤中副車第二十三章 試探心事第五十九章 訪梅疏影第九十四章 結局(上)第十二章 明瑾心事第五十五章 二品誥命第三十二章 宋清其人第三十六章 太子選妃?第八十一章 不世之功第三十八章 庶子教養第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八章 此消彼長第八十四章 兩頭爲難第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八十三章 母女平安第七十二章 之南富商第二十八章 明賬暗賬第七十九章 一後二嬪第七十五章 捉姦在牀第九章 辭舊迎新第二十六章 各執一詞第四十九章 皇后賜玉第七十四章 方家主事第四十三章 斷袖之癖?第六章 沈家兄妹第六十二章 明珠懷胎第五十三章 回太子府第三十三章 賬目糾紛第四十章 報應不爽第六章 沈家兄妹第五十五章 二品誥命第九十章 圍場重逢第二十六章 各執一詞第三十八章 庶子教養第八十四章 兩頭爲難第八十五章 太后震怒第三十四章 公主殿下第87章 繼續雙更第三十八章 庶子教養第五十一章 聖旨賜婚第五十六章 側妃小妾第四十二章 故技重施第七十五章 捉姦在牀第九十三章 金屋藏嬌?第八章 此消彼長第六十二章 明珠懷胎第五十一章 聖旨賜婚第九章 辭舊迎新第六十二章 明珠懷胎第十章 沈家提親第八十五章 太后震怒第八十四章 兩頭爲難第四十八章 聰明過頭第二十章 少年國公第六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三十四章 公主殿下第七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一章 除夕家宴第六章 沈家兄妹第三十三章 賬目糾紛第二十七章 重掌蔣家第七十七章 善惡有報第四十一章 明瑾親事第四十八章 聰明過頭第七章 請君入甕第三十三章 賬目糾紛第八十一章 不世之功第六十一章 除夕家宴第七十章 黃雀在後第二十三章 試探心事第八章 此消彼長第六十七章 懲惡揚善第十三章 卑劣手段第七十七章 善惡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