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節 易斷勢與局

——張無忌這小子,怎麼還沒有派援軍來?

——只要來上一個“萬人敵”,我軍就可以轉敗爲勝了呀!……

而在這一刻,被管亥在心中不停唸叨的張狂、張無忌,卻也沒有閒着。

作爲在兩個月前,多次與兗州州師交手往來的天平軍,如果陳宮在他的伏擊計劃中,會將其遺漏,那陳宮就不配被稱爲一名合格的軍師謀主。

由於鮑信知道天平軍中,有一位能力敵“江東猛虎”孫堅的“萬人敵”級別悍將,陳宮在設計遲滯天平軍所部時,當真是花了不少心思。

最後,陳宮利用天平軍已知的一個弱點,下定決心,派出目前手上最爲精銳的一隻部隊,前去牽制天平軍。

這隻被派出去執行牽制任務的部隊,便是人數高達四百的漢軍騎兵。

當今漢世,有兩支騎兵共同稱雄於世。一隻是幽燕突騎,一隻是西涼鐵騎。除此之外,其他各州,都不以騎兵著稱。

就比如說都尉鮑信所統帥的兗州州師,在組建之初,由於時間倉促,根本沒有成建制的騎兵隊。以至於在數月前的“單父之戰”的前哨戰中,鮑信部還被天平軍的騎兵小隊,給鬱悶了一把。

後來,鮑信感覺手上沒有騎兵,作戰就很不方便,多次與兗州刺史商議,想討要一隻可以使用的騎兵隊。

兗州刺史被鮑信煩得沒辦法,強行從當時戰火稍熄的“東平國”那裡,抽調了一隻百人騎兵,歸鮑信使用。加上鮑信自身的收羅,在青州黃巾軍進入兗州時,鮑信手中的輕裝騎兵隊,人數已經達到了兩百餘人。

而陳宮特地從東郡趕來狙擊青州黃巾軍時,漢軍統帥、中郎將皇甫嵩,也特地從北軍的“越騎營”中,抽調了一個屯的騎兵,跟隨陳宮南下。

東郡太守一方面出於對鮑信的擔憂,一方面對騎兵在正面會戰中的作用,感覺很有限,又大方的給陳宮另行增添了一個屯的騎兵隨行。

兗州騎兵,東郡騎兵,還有北軍“越騎營”騎兵,三者相加,就組成了前文所說的四百騎兵。

成廉雖然只是一個屯長,然而出身是中央軍“越騎營”。按照當時的官制,他的職位比起地方郡國兵,自動高出一級,於是得以擔任了這四百騎兵的主將。

至於這隻臨時組成的騎兵隊的副將,則由騎術高明,武力比之成廉也只是略輸一籌的“東平國”騎兵屯長宋憲擔任。

這樣一來,兩人各自統帥兩百騎兵,達成了主兵和客兵的利益平衡,算是獲得了足夠的精誠一致。面對着這樣一隻鬥志昂揚的騎兵襲擾,天平軍不由得陷入了一個小小的泥潭。

成廉和宋憲,都是精通騎兵戰法的老卒。兩人將部下分成六隊,其中四隊,人數在八十到九十人之間,都是弓弩輕騎。

這些輕騎,徘徊在距離天平軍一百五十步左右的距離上,讓天平軍的強弩,也對他們無可奈何。一旦有機會,弓弩輕騎就會突然插上,在距離天平軍五十步左右的地方,潑灑一輪箭雨,然後不管戰果如何,立刻揚長而去。

剩下的兩隻騎兵,則是由騎術精湛,能用雙腿夾住馬腹,支持自身在馬上格鬥的好手組成。

如果天平軍意圖派出小股部隊,對弓弩輕騎進行驅趕。這些數量大約爲七十人的“格殺精騎”,就會利用馬匹的可怕衝擊力,告訴天平軍所派出的小股部隊,大漢騎兵的刀劍,到底有多麼的鋒利!

這樣的戰法,其實是很消耗馬力的。所以,如果是日常戰鬥,這些騎兵的馬力,最多能支撐兩、三天。但是,在黃巾軍主力遭到猛烈襲擊的情況下,張狂對這些騎兵的怨念,就如同滔滔江水,綿綿不絕。

這也正是陳宮策劃伏擊時,只提出了三個適合地點的原因。要不是爲了騎兵隊能發揮足夠的戰力,遲滯天平軍,必須要有一塊平坦的地形,陳宮可以在青州黃巾軍的可能行軍路線上,找出不下十個適合的伏擊點。

他身爲兗州的地頭蛇,若是連這點兒本事都沒有,又怎能在後世,被評價爲“三國第一流謀士”之列?

成廉和宋憲兩人的騎兵隊,是在都尉鮑信成功伏擊了青州黃巾軍的快速反擊部隊之後,接到軍令,這才前來遲滯天平軍的回頭救援行動的。

由於天平軍與青州黃巾軍之間,那絲說不清、道不明的疏離關係,作爲前軍的天平軍,與管亥所部之間,足足拉開了兩、三裡的距離。

這個空檔,在精通兵法的王果、于禁、謝遜等人眼中,是一個很大的破綻。如果有一隻敵人,敢於冒險插入這處空檔,就可以輕輕鬆鬆的切斷天平軍與管亥軍之間的聯繫。

爲了這件事,張狂特地拜訪過管亥,與他說明。管亥嘴上答應了,可是跟在天平軍身後的那個小帥,卻就是不願意緊跟上來。張狂私下裡詢問了兩次,猜出了那個小帥的心思,也就只得由之聽之了。

那個小帥,之所以不願意緊跟天平軍,居然是爲了避免手下的黃巾軍士卒,受到天平軍“優渥”待遇的引誘,轉投到張狂的麾下!

隨着戰爭的持續,原本緊密團結在“大賢良師”張角爲核心的太平道教團,終於還是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各個小帥擁兵自重的現象。

這一點,其實從跟隨“管亥帥”,前去支援“卜己帥”的青州黃巾軍數量上,就可以看出端倪。

數月之前的“波才帥”,僅僅憑藉着潁川一郡,就可以拉出一隻精壯之士多達四、五萬的黃巾軍大軍。青州黃巾軍的聲勢,雖然遠不及潁川黃巾軍,可是好歹也是一個大州,至少也擁有精壯士卒七、八萬。

然而,管亥想盡辦法,最後糾合起來,奔赴兗州,前去救援“卜己帥”的黃巾軍,卻只有一萬出頭。

這裡面固然有管亥不擅長統御士卒的原因。但是各個渠帥之間的擁兵自重,纔是最爲關鍵的。

偏偏面對那個小帥執意要與天平軍拉開距離的做法,張狂除了私底下埋怨這廝不通兵法、不顧大局之外,還無法多說什麼。因爲,張狂自身就是黃巾軍中自立山頭,擁兵自重的典型。

所以,當成廉和宋憲,帶着騎兵隊,插入到天平軍與青州黃巾軍之間的空檔之中時,張狂除了嘆氣之外,也只是下達了一道軍令:

“固守待敵!”

有着精通騎兵戰術戰法的樂進在場,張狂自然不會犯某些低級錯誤。用步兵的兩條腿,去驅趕騎兵的四條腿?

張狂覺得,現在還沒到那個時候。

其實,一隻訓練有素的步兵,如果早有準備,想要防禦騎兵的進攻,還真是一件沒什麼難度的事情。持盾,上弩,列陣。這幾件事情做完,騎兵的威脅,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就算是強行驅散不遠處的騎兵隊,天平軍也不是辦不到。只是,張狂覺得,從雙方的戰損比例來說,這樣做不是太划算。要知道,在張狂手中,現在可是握有一隻殺手鐗,可以在片刻之間,消去漢軍騎兵的威脅。

不過,張狂就是不想用。

自張狂以下,王國、于禁、謝遜、臧霸等人,都建議不用。另一方面,天平軍戰士們,還在積極的將隨軍的車輛,擺放成適合防禦的車陣,準備迎擊前方來襲的大股漢軍。

——卻原來,天平軍上上下下,都以爲漢軍騎兵隊,之所以割裂天平軍與青州黃巾軍的聯繫,是爲了強攻作爲前軍的天平軍。天平軍上上下下,都在屏氣凝神的等待着,想要一口氣吞下天平軍的那隻狂妄漢軍。

“漢軍若是敢來,就看俺臧霸怎麼砍上他百十個首級,祭一祭俺的大刀!”

ps:人物——成廉、宋憲。

兩人都是呂布的部將。

作者設定,成廉出自漢軍的中央軍,後來在呂布長安兵敗之時,隨呂布逃走。

宋憲出自兗州的郡國兵。在呂布入兗州時,作爲張邈的部下,跟隨呂布。

第58節 華雄謹而驕第82節 銳士悄悄至第35節 多情難相忘第35節 張狂行暗計(上)第89節 巷裡敵可踩(上)第34節 仙師滾滾雷第4節 劉虞心在帝第28節 華雄戰不休(下)第25節 小縣藏能吏第21節 敵訊水上敗(五)第40節 得失未分明第40節 三軍取全勝第13節 顏良何狂勇(上)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68節 太行根基盛(五)第44節 勝負難明言第5節 諸侯洶洶勢(三)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22節 單父現重禮(下)第52節 臧氏兩父子第70節 蠻夷輕節氣(下)第24節 伏兵城中來(三)第46節 漢宮現連環(四)第59節 子龍搏激流(上)第39節 幷州初落定(上)第100章 張亦難躲過第44節 且冷眼旁觀(二)第18節 掠地需商量第43節 何得識天機(三)第46節 陷地終有計(二)第26節 布尤難斷兮第4節 諸侯洶洶勢(二)第8節 智士款款析(二)第58節 趙氏有佳麗第16節 三英戰呂布(五)第26節 布尤難斷兮第95節 兩軍鬥智勇(上)第68節 太行根基盛(五)第10節 長社火起否?(下)第5節 天子坐明堂(中)第70節 曹操平黃巾第56節 煌煌威共勢第23節 豪強陷陣急(上)第三 卷終·此去經年第20節 烽火遍地起(二)第59節 驕兵終有悔第53節 流亡亦強力第28節 朝堂擬新帝(下)第47節 蠻夷顯心機第72節 董卓終不存第23節 伏兵城中來(二)第55節 兩漢論根本第75節 判敵未如判第5節 天子坐明堂(中)第24節 麴義意果敢第11節 北騎若入口(上)第4節 天下可布武第53節 二袁自暗鬥第30節 強敵徐徐隨(下)第20節 烽火遍地起(二)第8節 本初滿城招(下)第30節 久戰亂未靖第22節 單父現重禮(下)第32節 科舉立新制(下)第50節 功臣孰爲首?第96節 兩軍鬥智勇(下)第18節 掠地需商量第3節 需勝方由己(上)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64節 公孫破黃巾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22節 二帥意自平(下)第四 卷終·離亂從頭說第3節 點化當爲祿第45節 且冷眼旁觀(三)第5節 天子坐明堂(中)第19節 伏擊成笑柄第12節 三英戰呂布(一)第27節 朝堂擬新帝(上)第48節 但埋頭種田(三)第69節 漢軍展奇襲!第80節 前戰果爲因第67節 太行根基盛(四)第35節 青史本無常第60節 上應轉世星?第34節 仙師滾滾雷第70節 蠻夷輕節氣(下)第50節 公曹當覆滅(下)第13節 浴血豪強間(中)第7節 本初滿城招(上)第24節 麴義意果敢第24節 豪強陷陣急(下)第8節 河北鏖戰烈(四)第49節 公曹當覆滅(上)第6節 天子坐明堂(下)第35節 多情難相忘第65節 冀州換方伯第23節 臧霸露破綻第65節 苦鬥馬不歇(中)第14節 時窮節乃現
第58節 華雄謹而驕第82節 銳士悄悄至第35節 多情難相忘第35節 張狂行暗計(上)第89節 巷裡敵可踩(上)第34節 仙師滾滾雷第4節 劉虞心在帝第28節 華雄戰不休(下)第25節 小縣藏能吏第21節 敵訊水上敗(五)第40節 得失未分明第40節 三軍取全勝第13節 顏良何狂勇(上)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68節 太行根基盛(五)第44節 勝負難明言第5節 諸侯洶洶勢(三)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22節 單父現重禮(下)第52節 臧氏兩父子第70節 蠻夷輕節氣(下)第24節 伏兵城中來(三)第46節 漢宮現連環(四)第59節 子龍搏激流(上)第39節 幷州初落定(上)第100章 張亦難躲過第44節 且冷眼旁觀(二)第18節 掠地需商量第43節 何得識天機(三)第46節 陷地終有計(二)第26節 布尤難斷兮第4節 諸侯洶洶勢(二)第8節 智士款款析(二)第58節 趙氏有佳麗第16節 三英戰呂布(五)第26節 布尤難斷兮第95節 兩軍鬥智勇(上)第68節 太行根基盛(五)第10節 長社火起否?(下)第5節 天子坐明堂(中)第70節 曹操平黃巾第56節 煌煌威共勢第23節 豪強陷陣急(上)第三 卷終·此去經年第20節 烽火遍地起(二)第59節 驕兵終有悔第53節 流亡亦強力第28節 朝堂擬新帝(下)第47節 蠻夷顯心機第72節 董卓終不存第23節 伏兵城中來(二)第55節 兩漢論根本第75節 判敵未如判第5節 天子坐明堂(中)第24節 麴義意果敢第11節 北騎若入口(上)第4節 天下可布武第53節 二袁自暗鬥第30節 強敵徐徐隨(下)第20節 烽火遍地起(二)第8節 本初滿城招(下)第30節 久戰亂未靖第22節 單父現重禮(下)第32節 科舉立新制(下)第50節 功臣孰爲首?第96節 兩軍鬥智勇(下)第18節 掠地需商量第3節 需勝方由己(上)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64節 公孫破黃巾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22節 二帥意自平(下)第四 卷終·離亂從頭說第3節 點化當爲祿第45節 且冷眼旁觀(三)第5節 天子坐明堂(中)第19節 伏擊成笑柄第12節 三英戰呂布(一)第27節 朝堂擬新帝(上)第48節 但埋頭種田(三)第69節 漢軍展奇襲!第80節 前戰果爲因第67節 太行根基盛(四)第35節 青史本無常第60節 上應轉世星?第34節 仙師滾滾雷第70節 蠻夷輕節氣(下)第50節 公曹當覆滅(下)第13節 浴血豪強間(中)第7節 本初滿城招(上)第24節 麴義意果敢第24節 豪強陷陣急(下)第8節 河北鏖戰烈(四)第49節 公曹當覆滅(上)第6節 天子坐明堂(下)第35節 多情難相忘第65節 冀州換方伯第23節 臧霸露破綻第65節 苦鬥馬不歇(中)第14節 時窮節乃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