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節 袁紹定決心

郭圖的話,不但讓袁譚極爲好奇,也讓袁紹大感興趣。

“哦,公則試言之,誰能替吾勸服韓冀州?”

得到主公的垂詢,郭圖依然神色恭謹,態度不變的答道:

“此法需用二人,一內一外,同時發作,方可讓韓冀州知其無能爲,主動讓賢於主公。”

袁紹聽到這裡,正要繼續下問,卻發現座中一人的臉上,閃過彷彿是恍然大悟的表情。他一時好奇,便點名詢問:

“友若,你可猜出公則所言爲誰?”

荀諶字友若,也是潁川人氏,與後世大名鼎鼎的荀彧爲同族兄弟,兩人齊名一時。不過,荀彧此時還沒有決定就此加入袁紹的幕府,潁川荀氏一族目前在袁紹面前說得上話的,便是荀諶。

“回稟主公,諶之機敏,不及郭從事遠矣。若非郭從事提及,諶必然想不到二人之用途。”

小小的捧了一把老鄉郭圖以後,荀諶這才爲在場之人揭開此計的謎底。他進入袁紹的幕府,郭圖也是小小推薦了一把的。以荀諶的性子,他當然不會故意去搶郭圖的風頭。

“冀州之北,有當世名將公孫伯圭,橫掃幽州雜胡,白馬義從之名,揚於天下。我觀公孫將軍的行爲,似乎雄心不小。區區一個幽州,只怕已不足以讓其縱橫馳騁了。”

“公孫將軍素來喜好武勇,而不重名士。據說劉幽州【劉虞】亦苦於讓其聽命。主公只要修書一封,許諾割讓鄰近幽州之土地,公孫將軍必然樂意揮師南下。”

“如今冀州黃巾賊死灰復燃,韓冀州卻無力征討。公孫將軍以討伐黃巾賊之名南下,天下人亦不得非議。然討黃巾在其次,有公孫在側。韓冀州豈能安枕?如此一來,冀州精卒必然聚集於北方,防備幽州軍,而冀州遂空矣!”

“當此時,若冀州內部再起一軍,不知韓冀州如何能夠處置?”

荀諶說到這裡。就不再繼續下去,而是將話語權交還給郭圖:

“諶之見事,不及郭從事。冀州內部之事,諶不甚明瞭,還請郭從事賜教。”

荀諶如此知趣,郭圖覺得自己之前的舉薦沒有錯,對荀諶更是親熱了幾分。

“哪裡哪裡,荀從事過謙了。”

郭圖假意客氣了一句,便接過荀諶的話頭。繼續闡述自己的計劃。

“麴都尉爲前任王刺史【王芬】所倚重。不幸王刺史被奸人陷害,含冤而死,麴都尉亦由此成爲嫌疑之人,被州郡所排擠,境地日蹙。”

“麴都尉兵法高明,昔日王刺史倚之爲冀州屏障,以防備太行諸賊。韓冀州待冀州棟樑若此,麴都尉豈能不怨?然勢力迫人。麴都尉別無他法,只得雌伏。”

“如今主公之聲威。勝於韓冀州;主公之才能,勝於韓冀州。若得主公一言,麴都尉早有怨心,必然提兵反抗韓冀州。當冀州精兵防範公孫南下之時,冀州心腹之地得麴都尉暴起發難,則韓冀州可還能繼之?”

“韓馥平不了麴都尉。而主公只需一言,便可讓麴都尉相投。兩相對比,冀州吏民可有不從者?主公得免冀州糜爛,韓冀州又有何面目,依然擔任州牧大任?”

郭圖的設計。環環相扣,可謂合情合理。公孫瓚和麴義兩人若是一內一外同時發作,韓馥必然吃不消。如果一切盡如郭圖所料,則袁紹還真的可以,兵不血刃的接收到一個完好的冀州。

冀州之富饒,在天下十三州中居於前三。有了冀州爲根本,對袁紹來說,他纔算是真正具備了抗衡董卓、袁術二人的實力和底氣。在此基礎上,袁紹大可以北聯公孫瓚,南和劉岱,東吞青州無能之龔景,西……

西邊的張狂就算了,太行山區易守難攻,幷州又是塊硬骨頭,沒有什麼油水。向西,袁紹可以慢慢蠶食司隸三河【河南、河內、河東】之地,最後擊敗董卓,救出漢帝,實現自己權傾天下的大願!

就在袁紹被郭圖策劃的計謀深深吸引,感到躊躇滿志的時候,突然,一個不合時宜的問題,打斷了袁紹的心飛揚。

“西面的張狂小賊若是乘機出動,卻又如何應付?”

wωw ¸ттkan ¸¢ ○ 被這句話一插,郭圖那副滔滔不絕的氣勢突然一頓,一時間,居然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說實話,由於張狂窩在太行山的時候,從來沒有大規模的下山擄掠物資,冀州西部的官吏雖然對張狂頗爲忌憚,卻也常常有意無意的忽略了他。有鑑於張狂幾乎不向東發展的慣例,郭圖在計劃吞併韓馥時,下意識的便忽略了此人。

但是,一旦提起張狂,在座之人,就沒有敢於忽視張狂實力的。張狂不來冀州,不代表他對冀州沒有威脅。同樣的,張狂從前不來冀州,並不代表他以後不會來冀州。可是,面對軍事實力可以挑戰董卓的幷州軍,袁紹除了據城自守外,卻基本上拿不出應對的方法來。

“子遠說得好。若不是子遠提醒,吾等差點兒就忽略了此僚。”

見郭圖陷入沉默,爲了避免會議冷場,袁紹立刻接上話題。

許攸之所以能夠及時的想到張狂勢力,並不是因爲他比在座的其他謀士更加聰明,只是因爲他曾經吃過張狂的虧。

當年王芬陰謀廢立漢靈帝之事,許攸也是參與者之一。王芬之所以最後功敗垂成,不得不自殺以面對朝廷,便是由於一名張狂收羅的劍客遊俠,竊聽到關於廢立天子的最深機密。而後,這個機密被很快的傳揚出去,逼得王芬非自殺不可。

那件事情發生以後,許攸由於被牽扯的不輕,也不得不在袁紹的掩護下,東躲西藏了一年多。直到漢靈帝駕崩,他才能夠再次公開露面。有了如此慘痛的往事教訓,許攸對西邊那位看起來極爲沉默的神秘黃巾餘孽,自然產生了巨大的戒心。

根據許攸的仔細研究,張狂的幾次大行動、大轉折,都有些突如其來,猶如羚羊掛角,毫無規律可行。不過,這些看似沒有道理的行動,最終都會讓張狂避過大危險,或者得到大發展。“天師”這個名頭能夠被張狂那廝安然的戴在頭上,可不是全靠愚民之術。

在黃巾之亂的極盛時,張狂突然帶兵潛入太行山區,躲過了隨後的黃巾覆滅之禍。在南匈奴內亂之時,張狂突然接受了漢帝的招安,以漢軍身份殺入西河郡,佔據了西河、朔方等蠻夷之地,立下了屯田的根基。當大漢朝廷陷入十常侍、董卓之亂時,此僚又乘機攻伐幷州,全據一州之地。

在如今袁紹謀奪冀州之時,許攸很是懷疑,張狂會不會又乘機殺出,奪取冀州的富饒州郡?

當然,並不是什麼人都對張狂深懷戒心的。別的不說,袁譚便不會在乎一個邊鄙之地的粗魯武夫,能夠幹出什麼了不得的大事情來。哪怕,董卓這個同樣來自邊鄙之地的粗魯武夫,已經幹出了一番了不得的大事情。

郭圖對張狂,同樣不甚在意。他在潁川擔任掾吏的時候,親身經歷過當年的黃巾之亂。對黃巾軍的戰鬥力,郭圖不說了如指掌,也絕對心中有數。憑藉那些過往經驗,他還真不相信,同爲黃巾賊的一員,張狂這個小輩,會比當年號稱“太平道兵法第一”的波才強得了多少。

“若是有曹將軍帥本部戒備,當可攔截幷州賊軍否?”

聽到郭圖的話,坐在左邊上首的曹操,向天翻了個白眼。

在袁紹帳下聽令以來,曹操所部因爲最能戰,每次啃骨頭的差事,都少不了他的份。雖然袁紹從來沒有虧待過曹操,不斷的爲曹操補兵補將,給了曹操好幾個營頭,輜重糧草也是優先提供。可是,每次最危險的活兒都落在曹操身上,就算以他的豁達求功,也有些吃不消了。

真正能夠將征戰沙場當做是一種享受的人,不是變態,就是瘋子。而曹操既不變態,也不瘋狂,反而有幾分文人的情懷。天天在大營裡提心吊膽,可不是什麼好過的日子。

此刻,曹操的心裡萬分想要得到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免得寄人籬下,行動不夠自由。

——如此看來,當年留在朝廷裡發展,其實是錯了。若是那時能夠外放,以曹某的身份,怎麼也可以得到一個大郡啊……

當然,袁紹此時是不會考慮阿瞞小老弟的心情的。面對冀州這塊王霸之地,只要能夠順利的拿下來,即使損兵折將,袁紹也是願意的。如果可能,他甚至願意給張狂一些好處,以換取張狂支持自己入主冀州。只可惜,這個念頭袁紹自己都覺得很不靠譜。

計較已定,袁紹便全力行動起來。

首先,袁紹派出許攸去勸說麴義脫離韓馥;接下來,他派另一位得力謀士逢紀前往幽州,遊說公孫瓚以冀州黃巾猖獗爲名義出兵冀州;最後,他又派外甥高幹與韓馥的同鄉\親信辛評、荀諶、郭圖等人前往冀州治所,拜訪韓馥。

等到麴義與公孫瓚二人起兵的消息傳來以後,那些正呆在冀州的朝野知名士人們,便會一齊勸說韓馥,主動讓出冀州,請天下楷模袁本初入主冀州,以安定冀州軍民之心!(未完待續。。)

第68節 趙雲逞單騎第18節 君臣青且嫩(下)第28節 華雄戰不休(下)第28節 朝堂擬新帝(下)第51節 羣氓一走私第69節 麴義樹威信第10節 西園八校出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89節 巷裡敵可踩(上)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65節 軍威強爲主第36節 張狂行暗計(下)第36節 張狂行暗計(下)第55節 荊北新安定第6節 諸侯洶洶勢(四)第7節 兩軍窺匈奴(一)第41節 歡宴隱殺機(上)第45節 漢宮現連環(三)第48節 但埋頭種田(三)第二 卷終·恰如猛虎臥荒丘第4節 劉虞心在帝第15節 三軍齊整備第11節 躊躇黃河岸(下)第84節 欲求國中智(下)第67節 太行根基盛(四)第10節 田豐無明主(下)第25節 州固易得矣第9節 冀州一人故第57節 真定藏麒子第28節 搶城若兒戲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69節 蠻夷輕節氣(上)第15節 亂石穿空過第34節 郭太託大事(下)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16節 三英戰呂布(五)第33節 郭嘉說局勢(上)第68節 公孫戰袁紹第22節 單父現重禮(下)第14節 浴血豪強間(下)第12節 浴血豪強間(上)第13節 浴血豪強間(中)第63節 無忌思好逑(中)第83節 欲求國中智(上)第9節 智士款款析(三)第55節 豪強罪當逃第36節 瘟疫實難當第52節 但須招曹操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42節 冀土意未寧(下)第37節 列人內有亂(上)第47節 歌“明月幾時”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21節 運籌謀千里(五)第49節 公曹當覆滅(上)第3節 點化當爲祿第13節 復聞黃巾起第51節 若欲斬橋瑁第34節 郭嘉說局勢(下)第51節 羣氓一走私第66節 中原亂風波第27節 談笑定軍機第3節 兗州名士劫(上)第54節 迴天因無意(五)第31節 何進立少帝第24節 伏兵城中來(三)第41節 袁術驚遇襲第12節 三英戰呂布(一)第11節 北騎若入口(上)第87節 城中路何在?(上)第17節 堅城可稱糧第68節 公孫戰袁紹第94節 獨品驚共駭(下)第55節 豪強罪當逃第30節 祖茂現崢嶸第44節 單挑拼一騎!第44節 漢宮現連環(二)第33節 郭嘉說局勢(上)第30節 強敵徐徐隨(下)第37節 白波起亂戰(一)第8節 河北鏖戰烈(四)第40節 三軍取全勝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3節 兗州名士劫(上)第70節 曹操平黃巾第73節 難分勝或負第41節 白波起亂戰(五)第26節 白馬悠悠突(下)第22節 壯士半生死(下)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61節 征程鞍未解(上)第11節 臨淄誠難保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1節 縱敗無降意(上)第42節 元龍湖海士第62節 無忌思好逑(上)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50節 豪傑夜帶刀第38節 此是平生志第39節 武夫做干城
第68節 趙雲逞單騎第18節 君臣青且嫩(下)第28節 華雄戰不休(下)第28節 朝堂擬新帝(下)第51節 羣氓一走私第69節 麴義樹威信第10節 西園八校出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89節 巷裡敵可踩(上)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65節 軍威強爲主第36節 張狂行暗計(下)第36節 張狂行暗計(下)第55節 荊北新安定第6節 諸侯洶洶勢(四)第7節 兩軍窺匈奴(一)第41節 歡宴隱殺機(上)第45節 漢宮現連環(三)第48節 但埋頭種田(三)第二 卷終·恰如猛虎臥荒丘第4節 劉虞心在帝第15節 三軍齊整備第11節 躊躇黃河岸(下)第84節 欲求國中智(下)第67節 太行根基盛(四)第10節 田豐無明主(下)第25節 州固易得矣第9節 冀州一人故第57節 真定藏麒子第28節 搶城若兒戲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69節 蠻夷輕節氣(上)第15節 亂石穿空過第34節 郭太託大事(下)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16節 三英戰呂布(五)第33節 郭嘉說局勢(上)第68節 公孫戰袁紹第22節 單父現重禮(下)第14節 浴血豪強間(下)第12節 浴血豪強間(上)第13節 浴血豪強間(中)第63節 無忌思好逑(中)第83節 欲求國中智(上)第9節 智士款款析(三)第55節 豪強罪當逃第36節 瘟疫實難當第52節 但須招曹操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42節 冀土意未寧(下)第37節 列人內有亂(上)第47節 歌“明月幾時”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21節 運籌謀千里(五)第49節 公曹當覆滅(上)第3節 點化當爲祿第13節 復聞黃巾起第51節 若欲斬橋瑁第34節 郭嘉說局勢(下)第51節 羣氓一走私第66節 中原亂風波第27節 談笑定軍機第3節 兗州名士劫(上)第54節 迴天因無意(五)第31節 何進立少帝第24節 伏兵城中來(三)第41節 袁術驚遇襲第12節 三英戰呂布(一)第11節 北騎若入口(上)第87節 城中路何在?(上)第17節 堅城可稱糧第68節 公孫戰袁紹第94節 獨品驚共駭(下)第55節 豪強罪當逃第30節 祖茂現崢嶸第44節 單挑拼一騎!第44節 漢宮現連環(二)第33節 郭嘉說局勢(上)第30節 強敵徐徐隨(下)第37節 白波起亂戰(一)第8節 河北鏖戰烈(四)第40節 三軍取全勝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3節 兗州名士劫(上)第70節 曹操平黃巾第73節 難分勝或負第41節 白波起亂戰(五)第26節 白馬悠悠突(下)第22節 壯士半生死(下)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61節 征程鞍未解(上)第11節 臨淄誠難保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1節 縱敗無降意(上)第42節 元龍湖海士第62節 無忌思好逑(上)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50節 豪傑夜帶刀第38節 此是平生志第39節 武夫做干城